嫁给侯府嫡子 第162章

作者:弓翎 标签: 宫廷侯爵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正剧 古代架空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忏悔道:“先前一直抱着偏见,到了乡下,才知道百姓们有多苦,我以前还因为继母的事情,觉得乡下人粗鄙、恶毒、成天连较鸡毛蒜皮的事情的算计来算计去……来了才发现,每个人都很辛苦,为了一口吃的就要拼尽全力,不一粒米一片菜叶的计较,可能都活不了。我若处在他们的位置上,可能直接就饿死了。”

夏枢:“……”

所以矫枉过正,觉得盛氏骂的话都是有道理的了?

虽然景璟知错就改很不错,但矫枉过正就不必了!

夏枢摸摸他的脑袋:“努力活着的人就算姿态再不好看,我们也要把他们当人看,别不尊重他们。你以前的偏见现在改了就不晚。但是,你继母那样的,以后还是离她远些好。她若是计较些还没什么,毕竟吃过苦头,知道好生活来之不易,想抓住手中的利益也无可厚非,但她对你施加各种手段想要毁了你,心思太过歹毒,已经不能把她当成正常人来看待,你以后还是和她少来往比较好。”

夏枢作为曾被他偏见对待的一员都没怪他,景璟心里感动,也终是舒了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以后也不可能和她往来了。”

“……为何这么肯定?”夏枢问。

景璟撇了一下嘴:“先前发生了冯二那事,阿爹把她骂了一顿。后来她就在我阿爹面前一直装好人,阿爹不在,她便对着我的丫鬟各种‘贱人’‘贱蹄子’的指桑骂槐,意图恶心我,惹恼我。我原是想把阿娘的嫁妆留一部分给阿爹,但看她人品不行,又成天吹阿爹的枕边风,就不想叫她占便宜,于是就在离京前,把阿娘留给我的铺子、田产全卖了换成银钱。离京的时候,她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在阿爹面前和我撕破脸皮,一条条细数对我的好意和关心,把我骂了一通,说我不孝顺,吃阿爹的住阿爹的多年,忘恩负义,还说要和我断绝关系,我就说以后会给阿爹养老,然后同意了和她断绝关系!”

夏枢:“……”

他不知道景家还发生了这事儿。

怪不得送行时,只看到了景政,他还道盛氏最爱在景政面前作秀,为何送行的时候没出来表现,原来是和景璟撕破了脸皮。

不过褚源说的不错,景璟表面上看是个好欺负的,但行事上却很有章程。相信他阿爹,但也不优柔寡断,全数依赖他阿爹的感情,觉得未来可能存在变数,直接果断把阿娘留的财产全部换为银钱,银钱握在手中,盛氏就算再跳脚都拿他没办法。

“我和阿爹说,银钱我就先拿过来,在这边置业,等阿爹以后致仕了,就把他接过来,给他养老。”景璟道。

夏枢好奇:“那你阿爹怎么说?”

“阿爹同意了呀。”景璟笑了一下:“阿爹说让我好好干。”

景璟也确实非常努力地想好好干,只是……他真的差点儿就因为好胜心,被盛氏拐到沟里去了。

景璟对夏枢非常感激:“谢谢你,小枢哥哥!”

“客气啥。”夏枢见他想开了,也松了一口气,心道景政虽然有当“后爹”的潜力,但目前来说对景璟还是过得去的。

他道:“盛氏那些屁话你就当她放屁吧,以后就跟在我身边,干些文书采买的活计,咱们现在人少,一个人得干好多事情,不过等学堂建起来,会识字、算账的人多起来,就好了。”

“现在很缺识字、算账的人吗?”景璟意外。

“当然缺啦。”说起这个,夏枢就是手腕酸疼,把从来到这里至现在的事情说了一遍。

“写了这么多契约呀?”景璟惊讶。

“接下来还有那两千多灾民的契约呢。”夏枢道:“若是躲入山中的百姓们出来种田,会更多呢。”

要知道安县原本可是有五千多户,现在留下的才不到一成,若是那些人都回来,或者是有差不多户数的人补进来,他们的任务会非常重。

当然,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想把五千多户补足,没有两三年,基本不可能。

夏枢道:“租田的事情了结,便是盖灾民宿舍、学堂、还有王府,到时候要大批采买,我和褚源不能出安县,各处建设以及监工的事情交给高景,采买的事情就由你带着红棉他们来做。”

他笑了一下:“你先前不是喜欢做生意嘛,以后砍价这方面的都交给你啦。”

景璟先前被打击而产生的阴影立马烟消云散,开心地抓住他的手,仰着发胀的小脸,一副斗志昂扬的模样:“放心,你那么穷,我一定会给你省大钱的。”

夏枢:“……”

谢谢你哦!

……

景璟一来,原本租的几间房子就不够住了。

夏枢和夏娘说了一声,想租一间正房,给景璟暂住,夏娘倒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也没要他再加租金,只道住的人爱惜房子、家具就成。

夏娘这宅院非常干净,平时病人多且回不去的时候,都是充作病房给人住,所以每个屋子里面都有床,且配套家具齐全。

高景下午就派人过来送信,说从明日开始,每日都会有大约两百名灾民过来签订契约,送信的人还把景璟的行李送了来。

也幸好安县各类信息统计任务已经完成,红棉也给整理了出来,从明日开始,红棉就能加入三人的队伍,一同写契约,否则得把三人累出个好歹。

而红棉、景璟加入之后,几人废寝忘食,起早摸黑,最终在五月二十日将灾民们所有的租田事宜给解决掉。

自此,安县共有三万亩田被百姓们租走,还剩八万多亩地暂时荒芜。

第158章

这一日, 夏种基本接近尾声,景璟带着红棉,由侯村长领路, 去了隔壁晋县看建房材料以及询粮价。

夏收刚结束, 粮价处于最便宜的时候,夏枢和褚源打算再买一些粮食储存起来。

从京城拉来的粮食,一半赈济了定南郡百姓, 还有一半被他们运过来,一路养着那两千多名灾民。虽然现阶段灾民们已在安县安家种田, 但粮食种下去, 得秋收之后才能收回来,中间的这段时间,他们没有别的收入, 夏枢和褚源还得雇佣着他们, 每日给些粮食, 让他们能活下去。

两千多人一个月就能吃下七百多石粮食,算下去, 等秋收的时候,夏枢和褚源手头的粮食怕是只余五千多石。

五千多石粮食看着是不少,但按照安县还能收容的人口来算, 安县还能容纳差不多七八千人,若是再有流民过来,夏枢和褚源肯定还会收下, 只是若流民数量太多, 接近他们的人口缺口,那五千石粮食就差的远了。

世道不好,无论如何夏枢和褚源手中都得留够足以保障安县现有百姓吃两年的口粮, 所以,买粮的事情就非常迫切。

“四万石粮食,差不多得两万两银子。”夏枢一边翻着账册,一边和褚源念叨:“王府、灾民宿舍、书院、牛舍、禁军宿舍、校场、粮库……全部建下来,不算人工费,光砖瓦木石材料估摸着就得万把两银子。”

他们总共才八万多两银子,这一下就花去差不多三万两,若再加上人工费,小金库怕是要折一半。

和粮食一样,银钱他们手里也得有个底,不然突发个什么事情,他们怕是应对不及。

褚源想了想:“人工费不用出,所有的房屋建设全交给灾民,到时用灾民宿舍的免费入住资格付他们的工钱。”

“一直免费吗?”夏枢问。

“一直免费,只要他们没起新房,宿舍就免费给他们住。”褚源道。

夏枢想,灾民们没有银子,什么都没有,若是让他们自己盖房,他们是盖不起的,不说盖不起,就说让他们租村里的土胚房子,他们都租不起。现阶段天热,每晚幕天席地倒是没什么,等入秋天冷下来,再不睡进屋子里,是会冻病的。而砖瓦盖的宿舍,一间房子光材料就得三四两银子,顶上两个劳力干三四个月苦力活,免费给他们住,想住多长时间住多长时间,那和自己家建的房子也没区别。

一个劳力干三四个月就能拥有一间想住多久就住多久的砖瓦房,算是非常赚了,估计灾民们到时候都会挤破头了来建房换取住房资格。

这样安排,倒也能为他们省不小一笔开支。

建房的问题暂时没了,夏枢又想起还有八万亩田荒着。

现阶段安县人口太少,不知何时才能补足人口缺口,而一天不补足,他们的部分田就一天荒着。田是越种越肥,越放越荒,就怕荒着荒着,拖得久了,肥力全没了,以后想再种起来就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了。

夏枢不由得叹气:“要是那两千禁军也能种田就好啦!”

两千青壮劳力,起码能种个两万亩左右,这样也就只剩一半官田未租出去,秋季他们还可以多收一些租子。

可惜那些禁军不听他们的,元州不在,他们每日除了例行训练,就没什么事,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劳力,不是躺在树荫下休息,就是围在一起赌钱。想想还要给他们建免费宿舍,夏枢就一肚子火气,又无可奈何。

夏娘正在院子里侍弄她的药材,闻言嗤笑道:“一群兵痞子,指望他们种田,你还不如指望他们打仗的时候别当逃兵呢。”

经过又半个月的休整,她小腿上的伤口已经愈合,除了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外,已经没什么大碍。

账册已给褚源念完,夏枢看她进进出出的搬药材,便拉上猫儿给她帮忙,笑道:“这不是看田荒了,他们又日日闲着,心里可惜嘛。”

“他们也闲不了多长时间了。”夏娘一边将药材铺开,一边随意地道:“入秋之后,山上那些土匪就会下来抢粮食,你们若有心,现在就应该让他们好好训练,到时候护着些附近,叫人员损失小些。”

夏枢一愣:“入秋会有土匪?”

虽然他想过百姓们入山之后可能会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下山抢粮食,但夏娘说的土匪很明显不是他心里想的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而是真的杀人如麻的土匪。

褚源也有些惊讶:“每年都有?”

夏娘看他一眼:“你觉得这样的世道,这样的地方,每年会少得了土匪?”

褚源不觉得她这话没问题,他问道:“可是和官府有关?”

安县不大,人口也少,官府不存在距离太远,管不到的情况,若是年年都让下辖的百姓被土匪抢劫,那就问题很大了。

夏娘冷笑了一声,却没回答,端着簸箕进屋去了。

夏枢和褚源面面相觑,同时心中也震惊无比!

这小地方到底还藏有多少污纳了多少垢!

然而下午景璟等人回来,就送了他们又一个“惊喜”。

“砖瓦的价格比京中还贵上四五倍?”夏枢瞪大了眼睛。

“对。”景璟也没想到会这样,愤愤道:“粮价更是翻到十倍,一砍价,就赶我们走,我也是第一次见这样做生意的。”

夏枢:“……”

他看了一眼褚源,褚源正垂着眼思考。他便问领队的侯村长:“晋县以及安县的物价先前也是这般吗?”

侯村长今日也有些懵,他忙摇手道:“砖瓦先前不是这个价,先前的价只是现在的二成,不知何时涨起来的。粮价倒是差不太远,先前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也达到今日的七八成。不过夏收刚过,按理粮价会下跌一些。”

夏枢:“……”

京城的粮价已经够高了,没想到这偏远地方能如此离谱,粮价都能和一些遭遇天灾的地方媲美了。

“唉!”侯村长叹一口气:“再这么下去,晋县百姓怕是也要跑光了。”

景璟不懂:“为何粮价高,他们还跑?难道不是留在晋县赚个盆满钵满吗?”

夏枢知道他没接触过底层农人,自己家田产也少,不知其中的九九,便给他解释道:“安县是王爷的封地,王爷来了之后,一切就由王爷做主,他关心民生疾苦,所以免除田税,田租也只收两成,百姓们只要熬过这一季,秋收之后肯定是家家有余粮。但是晋县不同……”

他道:“晋县百姓的一切是由地主和官府把控,粮价高,官府和地主收税和收租的时候,必定只收粮食,不收银钱。而田税通常他们会收二三成,田租有的甚至能收到五成,也就是说,百姓们缴了田税和田租,手中余粮基本不足以养活自家,他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卖掉手中粮食,甚至大多还会农忙之外打短工挣钱,像我们一样高价买粮,以求能不饿死。所以粮价过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好事,甚至会因买不起粮,引发饿死人的惨剧。”

“王妃说的是。”侯村长没想到他一个贵人也能懂得其中关窍,不由得想,原来这王妃说自家农人出身关心农事,竟不是拉拢人心的虚言,倒是真的懂得民生。

他倒不觉得贵人拉拢人心不好,但真的懂民生艰难,选择为民让利,远比不懂民生、做事只为拉拢人心要真心实意的多。

侯村长心中再一次感谢上苍给他们送来了两位贵人,拯救他们脱离火海!

景璟则是惊住了,他先前还奇怪怎么到处都是流民,有些地方没有受灾或者灾情都过去了,百姓们怎么还跑,还不回原籍。在他心里,一直觉得只要老实种田,日子就没什么难的,没想到百姓头上除了天灾,还有官府这类人祸在。

一时间,景璟看自己小枢哥哥和褚源的目光都不一样了,特别是褚源。

在京城的时候,景璟一直觉得褚源是个特别坏的官员,心狠手辣,坏事做绝,虽然小枢哥哥说他人很好,但景璟觉得自己认识褚源时间更长,比小枢哥哥更了解这个男人。可是现在他了解了一些事情,再对比褚源和其他官员,就发现褚源的本性没有很坏,在小枢哥哥的影响下,甚至变得很好。他一路收容可怜的灾民,免除百姓徭役赋税、降低田租,就是为了百姓们能活下去,活好些。而他作为王爷,为了叫百姓们不错过农时,至今连个王府都没有。这种为底层百姓考虑的品性,景璟还没在别的世家贵胄身上看到过。他先前看到的,可都是高高在上,不把下层人当人的玩意儿。

景璟越想越觉得自己以前狭隘,京城那地方水那么深,能叫他看到听到的,都必是旁人想让他看到听到的,不一定就代表那些看到听到的是真的。

想明白了之后,景璟心中登时一阵轻松,想到离京之前那人交给他的东西,景璟捏了捏夏枢的手心,小声凑到夏枢耳边道:“小枢哥哥,你跟我来。”

夏枢还在思考粮价、砖价的事情,粮食暂时可以不急,但砖瓦若是价钱高居不下,他们会非常麻烦。此时见他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不由得道:“怎么了?”

说着话的功夫,便随他拉着,走进他现在住的房间。

景璟现在住在正房。他是个精致的双儿,离开京城的时候,带了满满当当一马车东西。此时那些东西错落有致地摆在屋中,把原本空荡的房间填充的颇有些双儿的闺房意趣。

夏枢跟随他绕过雕花小屏风,见他打开柜子,拿出一只尺长、手掌宽的木匣,便接过问道:“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