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侯府嫡子 第149章

作者:弓翎 标签: 宫廷侯爵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正剧 古代架空

剩下的,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第143章

永康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 经过一夜的休整,四千多人的队伍开始兵分两路。

灾民们由高景、景璟和丫鬟婆子们带领着,在县城周边暂时驻扎下来, 放牛、开荒, 把荒了几年的地整出来,准备夏种。

夏枢和褚源则带着猫儿、红棉,身后跟着狗皮膏药一般的元州以及他带领的禁军们, 朝候庄进发。

原本夏枢怕红棉会被元州下手,才在众丫鬟们失落的目光下, 选了红棉随行, 谁知道,不过刚离开驻地,元州就带人跟上了。

为免显得太刻意, 夏枢没把红棉换回去, 但心底到底没好气, 见到元州就大翻白眼。

“我的职责是保护你们俩,当然得跟着你们走。”元州骑着高头大马跟在他们车驾旁, 振振有词。

夏枢不想搭理他,一出县城边界,朝车里的几人提醒了一句:“坐稳。”扬起马鞭, 马儿就冲了出去。

没一会儿,就把元州和他长长的队伍甩在了屁股后。

乡村土路,野草片片, 露珠滚滚, 再加上坑坑洼洼,车辙混乱,颠簸的很, 夏枢驱着马跑了一会儿,回头见他带着大部队没跟上来,就抓紧马缰,又放慢了速度。

只这一会儿工夫,褚源三人就歪七扭八的摔在车子里,各个差点儿没把早饭吐出来,形象极为狼狈。

褚源抚着不知道撞到哪里的额头,由红棉搀扶着坐稳,嘴角直抽:“你跑那么快做甚?”

夏枢不想和元州多接触,他有些心虚,见褚源额头都红了,忙停下车:“你没事吧?”

又问红棉和猫儿:“你们两个没事吧?”

“没事。”猫儿眼睛亮晶晶的,他先前连牛车都没怎么坐过,坐这个马拉的牛车,他不仅丝毫没觉得不舒服,还一脸兴奋:“好快!”

红棉揉了揉胸口,心里庆幸自己早饭吃的不多,嘴上则道:“奴婢没事,就是王爷撞到了。”

夏枢顿时很愧疚,一边给褚源揉额头,一边绞尽脑汁想借口,解释道:“早上田间的空气清新自然,想让你感受一下,而且早些出发,走快些,天热起来就能到候庄,也省的挨晒了。”

还别说,乡村哪里都不若城镇不方便,但清晨凉爽又略带湿润的空气,绝对是人间极品享受,就算燥热的四月,都掩盖不了它的宜人。

褚源挑了挑眉,没揭穿他,由他扶着,在车辕前坐下,撒眼看了一圈,问道:“田里怎么样?”

安县除了南边是山,往北大片都是平原,视野开阔,土地肥沃,鼻中是清新自然的晨间气息,耳中是一派生机活力的虫鸣鸟叫之声,只听和闻,觉得一切都好,实际上,展现在夏枢眼前的却是连片的萋萋野草,跑了一炷香的时间,他都没看到农人,也没看到庄稼。

夏枢在他旁边坐下,扬起马鞭,马很快就又小跑了起来,他摇了摇头,眉头微蹙:“情况不太乐观。”

褚源点了点头,这些来之前他其实都有心理准备。

一是上一世,皇陵大片良田都是荒着无人种,二是好地方永康帝也不会封给他。

所以就算安县全是无人种的荒地,对褚源来说都不是最差情况。

他问夏枢:“你觉得怎么做,才能让百姓们乐意种田?”

做百姓、吐槽当官的,现场的这四人里没人比夏枢更有发言权。

他十六岁以前的日子,几乎是日日把当官的骂成狗,不管是村官还是京官,他都没少在心里骂,因为日子太难过了,总是填不饱肚子,还要看蒋家村人的脸色,怕被赶走,日子要多难过有多难过。

他想都没想就把史书里学的词汇撂了出来,道:“轻徭薄赋。”

然后给褚源掰开来讲:“徭役太重,百姓们就算有自己的田,也没法安心去种,因为服徭役对壮年劳力们来说都是生死大劫,就像这次,若是我们没在昨日过来,他们那一百多人,有伤不治或者伤上加伤,王府建完后,还有多少人活着都不一定。而且,家里壮劳力服徭役,田只能荒种薄收,若赋税收再收的多,百姓们不仅会因为徭役失去儿子丈夫,还会因为赋税饿死。为此,许多百姓为躲避徭役,就选择把地卖给地主豪强,成为佃农。佃农有地主豪强庇护,就不用服徭役,但需得付田租。对地主豪强来说,田税是由他们付,田租自然是收的越多,赚的越多,百姓们拿出收成的近一半付田租,一年下来还是填饱肚子都难。有些实在过不下去的,就逃进山里,落草为寇,靠打家劫舍为生。”

“所以若想让百姓们安心、老实种田,周边少些匪寇,归根究底还是轻徭薄赋,给百姓们生路。”夏枢在这方面对褚源没什么遮掩的,有什么说什么,他道:“其实,安县的地主豪强们离开也是好事,田可以被我们全部收回,由我们全权把控。现阶段,百姓们也没能力购田,那我们就可以以佃的方式让他们种,降低田租,他们就会放心来种田了。”

褚源想了想:“你的意思是给他们免赋税、免徭役?我们做安县最大的豪强?”

“对。”夏枢昨晚想这个想了一晚上,他道:“安县现在最缺的是百姓手中的粮食,有了粮食,两千多名灾民就能留下种田,山里的百姓们能出来,现有的百姓们也不会跑,别处需要粮食的人也会源源不断地过来,只要有人,我们想做的事情,就可以逐步的开展起来。”

比如说招兵……

“现今世道比较乱,什么东西价钱贱,粮食的价钱都贱不了。”夏枢一直记得饿肚子的感觉,特别重视粮食,他道:“只要手里有粮,什么都能换来。”

褚源经历过乱世,知道粮贵钱轻是个什么状况,这也是他执着于皇陵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地位决定了皇陵这块地会是李朝最后沦陷的区域,这里又有大量的农田,若是操作得当,就算异族铁骑暂时抵挡不住,这里也能成为李朝绝地翻盘的机会。

他沉思半晌,说道:“田租两成、免赋税、免徭役,第一年免费提供粮食种子和耕牛,此后,若是田里粮食产量可达三石以上,田租可下降至一成半。”

夏枢眼睛一亮,拍手道:“这个法子好,田租低,干的好的还有有奖赏,大家估摸着都会积极租田了。”

红棉却在此时开口道:“王爷和王妃是好心,但这田租太低了,就怕有人会大量租田,却不好好种。”

夏枢一愣,想了想,还真有可能。

他们考虑的都是老实人,若是有人不老实,可不就烦人了嘛。

而且,谁好好种,谁不好好种,这太主观了,不好评价,若是被人抓住空子,签下契约租下他们大量的田地……他们是可以强制收回地,但很容易被人大做文章,闹腾不休……

想了想,夏枢道:“还得限制每个人租田的亩数。”

“不错。”褚源点了点头,说道:“红棉这件事上考虑的很周到。”

红棉自小到大,第一次被他夸,顿时有些受宠若惊:“谢谢王爷!”

褚源道:“你和其他人若有什么想法,可以报予王妃,王妃筛选过后告知本王,事后若是采纳,必会对你们加以奖赏。”

他对夏枢说:“府内宫官不必从别处招纳,先从她们中采选吧。”

夏枢原就打算把跟着他们的丫鬟婆子们都提成宫官,有品阶、拿俸禄,但又怕褚源觉得她们不够格,还在想找个机会提一提,谁料褚源就给了机会,立马高兴道:“好,听你的。”

红棉不曾想还有这个惊喜,顿时欣喜若狂:“谢谢王爷、王妃,待我回去就通知她们,稍后就会把所有人的想法汇总交予王妃。”

猫儿虽然不懂宫官是个什么,但瞧着红棉姐姐的神情,就知道是非常好的“官”,立马往前凑了凑,争取机会:“我也有想法,哥哥、小枢哥哥,我可不可以做宫官呀。”

他唤褚源为哥哥,红棉第一次听到,惊讶了一下,忙去看褚源的神色。

褚源却并没有红棉预想中的生气,他知道眼前这个小双儿对夏枢的好,心里感念,神色柔和了一瞬:“可以。”

“小枢哥哥?”猫儿又赶紧去征求夏枢的意见。

夏枢敲了一下他的脑袋:“必须得采纳了才成,不能走后门,占其他姐姐的便宜。”

“好嘞。”猫儿才不在意这个,有机会就成,他嘴角瞬间咧开,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开心地半趴到夏枢背上,叭叭说道:“听说隔壁那个县的人都好富有,我们可以把他们的银钱都赚过来呀。”

夏枢一边轻扬马鞭,一边漫不经心地搭话:“怎么赚呀?”

“好多呀。”说到这个,猫儿就来劲了:“我们可以抓蝈蝈卖给他们,抓到稀有蝈蝈,我们就赚大了。”

夏枢:“……”

猫儿这纯粹是跟着他卖蝈蝈的后遗症。

不过同时他也眼睛一亮:“咱们带来了那么多不同地方的灾民,他们中必定有人有些稀有或者特色技能,我们完全可以统计一番,看有没有能赚大钱的。”

粮食重要,钱也很重要呀。

第144章

一边想着赚小钱钱, 一边赶着马、搭着话,日头热起来的时候,元州带着人追上了他们, 而侯庄也近在眼前。

侯庄位于皇陵西北角大约三四里远, 背后靠着嘉山,往北则是一片大平原。这里的人祖辈都是李朝皇陵的守陵人,所以和别处不同, 灾荒年,这里的人大多都没离开, 侯庄也因此成了安县人口最多的村子, 大约六十来户。

夏枢等人到的时候,侯庄村长已带着全村老幼青壮立在村口,神情惶恐地下跪道:“不知安王及王妃驾到, 有失远迎, 还请见谅。”

褚源在夏枢的搀扶下, 走到众人面前,抬了抬手:“都起吧。”

侯庄村长是一个五十多岁、须发花白的干瘦老头儿, 夏枢扫了一眼他身后,发觉有两个眼熟的劳力,正是昨日见过的侯魁和侯毛两兄弟, 再扫了一眼一群,昨日见过的大部分劳力都在人群中立着。

众人小心翼翼地打量这几位贵人以及他们身后乌压压的军队,胆战心惊, 候庄村长硬着头皮, 佝偻着腰,颤颤巍巍地站出来道:“不知王爷、王妃此行是为何事?老朽以及全体村民必定竭尽全力配合。”

夏枢瞧着他们恐惧的神色,微微笑了一下, 温声安抚道:“大家不必惊慌,王爷和本宫此次前来是为初到安县,想要了解安县百姓们的情况。农忙在即,村长留下,其他人家里有事的话就回去忙吧,不必聚在这里。”

话是这么说,但是乌压压一群全副武装的禁军镇在村口,百姓们谁敢离开村子去田里干活儿,抓紧了身边亲人孩子的手,站在村口的小广场边,不知所措。

村长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撵他们道:“有事情的都回去忙吧。”

然后看向夏枢和褚源,扯了扯嘴角:“王爷、王妃若不嫌弃,请到老朽家里喝杯粗茶。”

“那麻烦老丈了。”夏枢换了个亲切一点儿的称呼,笑道:“王爷心存百姓,一直想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们的生活困难,为百姓们做些什么,让大家日子都好过些。只是先前王爷深居庙堂,公务压身,连本宫想借着回娘家的机会,让王爷随本宫走上娘家地头,看看百姓们的日子,都被大理寺半路拦截,把王爷接走去处理公务。此次获封安县,离开朝堂,再无其他琐事,王爷就决心把全部的心力都用在百姓们身上,了解大家的心声,寻思对策,让大家的日子都好过起来。”

“谢谢王爷、王妃对百姓们的厚爱。”村长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听了他的话,脸都白了,汗也流的更急了。

反而是侯魁惊诧道:“王妃娘家在乡下?”

虽然村长已经开口让其他人离开,但村里来了大人物,还带着精兵强将,吓人的很,谁敢离开村长的眼前,都是紧拉着亲人孩子,跟着村长走,因此,此时跟着去村长家的人群浩浩荡荡,都在支着耳朵听夏枢说话。

侯魁一问出来,其他人顿时表情好奇。

眼前这个王妃穿着粗布短打,头发用头绳简单绑扎,既无玉钗脂粉雕饰,也无高高在上的气势,和皮肤白皙、气质凛然高贵的王爷相比,麦色皮肤的他,确实不像是从小娇养出来的,倒像是田间地头儿的寻常双儿,就是和旁边的丫鬟相比,丫鬟看着都比他更像王妃。

侯魁等人最开始把他错认成下人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出身寻常农家,从小就下田干活儿……”夏枢想打消他们的戒心,态度非常和蔼,拉着猫儿的手笑道:“每年四五月的这个时候,都是一年里最忙的,要跟天抢收,生怕突然下雨,一季的粮食都烂在田里,每日天没亮就起来,一直干到星子出来才回家,一家人拼着命的干上一两个月,等粮食收进仓库,新一季的种子种下,才敢喘口气。农忙时候累的哦,好久都不能恢复过来。”

猫儿收到提示也忙积极地道:“小枢哥哥干活儿可厉害了,我从小就崇拜他,想要变得和他一般厉害呢。”

众人打量这个明显是乡下双儿模样的小家伙,发现他依赖地抓着王妃的手,王妃也没有嫌弃,而且王妃说的话是普通百姓熟悉且能理解的,不由得想王妃也太平易近人了吧,一下子就对他亲近起来,接话道:“每年这段时间确实是最累最忙的,忙完之后,恨不得大睡半个月。”

“是啊,夏收之后,腰板都累的挺不直了。”

……

村长本还以为这王爷夫妇俩又要搞啥“新官上任三把火”折腾百姓,心中惧怕的紧,一听夏枢的话,知晓他是农人出身,心里顿时就少了些戒备,脑门上的汗也少了些,说道:“王妃娘家那里有贵人之气保佑,风调雨顺,收成必定比六原郡好。”

他叹了口气道:“安县前些年闹饥荒,好多田都荒了,百姓们就算累死累活地忙一年下来,还是养不活一大家子。”

夏枢听出了他的试探,明知故问地道:“既然养不活一家子,为何不多种些田?”

他道:“我瞧着候庄周边好多荒地的肥力充足,却大片无人耕种。安县今年风调雨顺,百姓们自留地上的庄稼都涨势喜人,若是多种些田,何愁养不活一家子?”

“我们何尝不想多种些。”侯魁是村长的儿子,他一直是个聪明人,此时代替老爹接过夏枢的话头,一副无奈的模样,苦笑道:“家里的劳力们农忙时节几乎都在服徭役,剩下老弱在家,就算种了田,也无力收拾,不过平白浪费了种子。而且……”

他担忧道:“那些田先前都是有主的,虽然主人都跑了几年至今未归,但我们就算种,收成也不能说就是自己的,万一人家回来把田收走,我们也不过是平白浪费粮食、时间和精力。”

侯魁一开口,其他人纷纷附和,大喇喇地把平常的抱怨都说了出来:“我们也想躲种些田,但就怕田最后被人收走。”

“徭役那么重,家里的劳力们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没了,就算多种些田,结果也不过是荒种薄收。”

“衙役们日日下来盘剥,种的田多,交的税多,万一再遇上灾荒年,没什么收成,人都得饿死了。”

“种田也得有种子,我们现在连树皮、草叶、麸糠都吃,哪有多余的粮食做种子呀。”

“没有耕牛,一个人累死累活,也种不了几亩田,遇上风雨不好的时候,不是饿死就是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