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233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韩运恭敬应下,回到驿馆后不由得松一口气,计划实行得还算顺利,他看看旁边的冯休,还有放在一边的玉石,这几天正可以攒足精神,三日后,倘若大事能成,他们就死而无憾了,这一趟差事,他们就没想过活着回去,只待秦王命断,他们就自刎。

但是,李盛没给他们自刎的机会。

当晚,李盛胃口很好地炫完了半只羊,啪嗒啪嗒喝了水,舔舔嘴巴,就跳出窗户往外跑,嬴政在后面叫了两声,大老虎脚步不停,很敷衍地呜呜回复了一声:乖,你在家玩儿吧,虎虎给你去打刺客了!

夜色深沉,冯休正在驿馆内对着一个稻草人比划,他们会努力劝秦王下了台阶来仔细观察这方玉石,嬴政对那只老虎那么喜爱,加上心情好,八成会被说动,只要秦王下了高台,那他就有把握得手。

想到燕太子承诺给家中的爵位和田地,他默默地擦了擦刀刃,年轻时好勇斗狠,仇家也不少,他的儿子为此还被寻仇之人伤了一只拇指,为此沉寂寥落,十五岁了还是每天浑浑噩噩,觉得自己是个废人。

但若是此事能成,他的后代也可安享富贵了。

“先生早些休息吧,否则夜里声响太大,只怕外面会听到。”

话音刚落,只听得咣铛一声,他们屋子的门被大力拍了一下,木门立刻晃了晃,但是外面却没有任何人声。

冯休立刻把短刀收在袖口处,又一脚踢倒那个稻草人,旁边的韩运把被褥盖上去,这才一边问道:“外面是谁如此无礼?”一面走过去打算开门。

“咔嚓—”只听得一声脆响,那根用来挡门的厚实木头柱子居然应声而裂,大门洞开,扑了两人一头一脸的灰。

“吼—————!”迎头就是血盆大口,两人吓得肝颤,且直面虎啸声,那种极具穿透力的声波简直让人觉得自己五脏六腑都在颤抖,脑袋都在嗡嗡响,冯休和韩运的脸色登时就白了。

李盛可不会给她们俩反应时间,跳进门来一爪子一个把人扒拉开,就要往屋子里面看,但是想了想又停下脚步,回过头一看,果然那个冯休已经抖着手把袖口的短刀拿出来打算防身。

李盛一爪子把旁边的桌子拍过去,桌子面板直直地顶到冯休面前,李盛一个起跃绕到旁边,趁着他被桌子困在墙角,从侧边一爪子拍在他脖颈上——你还是先晕一会儿吧,省得给我找麻烦。

另一边的韩运这才像是缓过神来一样大喊大叫起来:“快来人啊!要杀人了!”

其实住在旁边一起来的燕国使者队都听到响声过来了,但是一见老虎都有些害怕,在外面踌躇犹豫的都算胆儿大的,多数都跑了。

至于秦人,哦,自从他们大王养了虎,寅君偶尔在城中跑着玩儿,他们经常时不时听到虎啸声,不过嘛,今天这一声倒是格外地响亮,就跟在耳朵旁边似的。

不过这会儿他一叫唤,外面的官吏侍卫们也都过来了,李盛一点都不慌甚至还抬起后爪爪悠闲地挠了挠耳朵:叫吧叫吧,你就算叫破了喉咙,也没有一个秦国侍卫敢上来救你。

外面哗啦呼啦跑过来一堆人,进来就看见那两个领头儿的韩国使者,一个昏死在墙角,还被桌子挡住,脑袋磕在桌子角上,另一个正披散着头发跟惊了魂一样大吼大叫,他们往中间看去,灰黑色的大老虎朝着他们歪头眨眨眼,尾巴一甩一甩的,脖子里挂着的青金石宝印在火把下闪着微光,

领头的侍卫刚把刀抽出来一半,一见是这位,啪地又给按回去了,天老爷,可不能得罪了这位祖宗!

“山君啊,您怎么过来了?”这位祖宗上次咆哮惊动官府,是发现有一个得了疫病的人进入咸阳城中最大的市集,这次又是什么大事儿?

李盛不理他,径直把床上的稻草人翻出来,然后跑到后面的房间把那个盛放舆图和玉石的匣子都找出来,一爪子从里间踹得飞到门口。

看着韩运在那里白着脸一副吓得要死的样子,大老虎从鼻子呼出一口白气,一爪子过去把人拍得晕死过去——善良的虎虎知道你现在很害怕很煎熬,没事哦,帮你昏过去就不用难受了。

办完事儿,李盛制止那些人接近匣子的动作,带了领头的侍卫跑回宫里一尾巴把嬴政抽醒,然后又去太医署拽了两个值班的医者。

“燕王尔敢?!!!”嬴政一把抽出剑来,砍断了面前盛放舆图的匣子。

这舆图是假的,里面卷着一把短刀,还从那个冯休身上搜出来了毒药,这把短刀更是和他袖口那一把一般无二,就连他一看就很喜欢的那方飞虎奇石,被虎虎一爪子拍开之后,中间都塞着浸了毒药的棉纱。

嬴政刚开始被叫醒的时候还很困,这会儿一点都不困了,他现在气得在大殿上走来走去,手里还拿着那把一米六的长剑,脑子清醒得很。

不过嬴政就算愤怒还是有理智的,就算是气到这个程度也没说要立刻发兵攻打燕国,大军刚从韩国回来,他们在韩国守了一年零五个月,正该休养生息整顿一番,不能为了一时之气就盲目冒进。

但是都被人欺负到脸上来了,若是就这么忍了,他的脸往哪儿放?

嬴政令人将所有的燕国使者都捆起来,冯休和韩运这两个计划上殿行动的人被打断手脚,把人扔到囚车里,送回了燕国边境,夜里行动的秦军有八千人,都是精锐骑兵,被王贲带着在燕国边境夜袭边城,烧了两座粮仓。

李盛知道后,虽然知道这时为了出气,同时为了三个月后攻打燕国做准备,失去粮草是非常严重的打击。

但他还是忍不住冲着嬴政嗷呜嗷呜:两座粮仓,还是那种据点城池的大粮仓,根据李盛的认知,这两座粮仓的粮食都够十五万大军吃二十天了,你可真能败家啊!

不过最心疼的不是他,而是燕王和太子丹,得知刺杀行动失败,而且是根本没上殿就被老虎打乱了计划,太子丹简直惊怒不已:“你们露了形迹?!”

冯休和韩运都矢口否认,他们一向都很小心的绝对没有露出破绽,至于底下那些随行的侍卫,就更不会了,他们一直都以为是真的去向秦国投诚。

最后的赌注也失去了,燕王和太子丹日夜不安,连续几次派使者前往楚国求助,晓以情理大义,就连齐国这种老对头,燕太子丹都舍下面皮亲自做小伏低地去求兵,齐国就算没落,两国联兵也好过一方独撑。

齐王根本没见他,或者说,没敢见他,齐国这些年连联兵伐秦都不掺和,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和秦国的关系,齐王想得很开,将来卸甲弃兵直接投降,秦国应该也会给他个爵位安享富贵,就像当年的韩王一样,这不活得好好的吗?

所以,你个胆大包天刺杀秦王的太子丹干嘛要来找我啊!万一秦国误会了我连我也打怎么办?你要死就自己死给我滚远点死啊!

“齐王竟如此懦弱无能!惧怕秦王到如此地步?”燕太子丹连宫门都没进去,就被半强迫地请出来了,他不由得气恨,出言讽刺道。

后面的侍从低着头不敢说话,这阵子太子脾气很暴躁,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生怕被迁怒。

而前去楚国的使者也没能带来好消息,楚王受了礼物,但是对于出兵一事却是言辞模糊语气犹豫,多半是推脱不肯的。

出兵救燕国的性价比太低了,就算这一次救下来了,楚国也不可能一直在这里驻兵,一旦楚国撤兵,秦军再至,燕国还是没救的。

燕王和太子丹对坐发愁,整天心惊胆战,但是也毫无办法,眼下就算是真投降,秦王也不会接受了。

公元前221年,秋日,秦军挥师东进,两方对战,王翦很快就带兵打败了燕军主力部队,转过年来的春天,秦军围住了燕国的都城蓟城(后世北京城所在地),开始了攻城战。

第355章

王翦是在易水以北打败了燕国主力军,而后燕军一路逃往都城,秦军顺势围堵了燕国都城。

军报送回咸阳,嬴政暂且安心,但是想起燕王居然敢刺杀他,他就怒从心头起,若不是寅君提前发觉此事,倘若果真让那燕王成了事,大秦的一统大业便要中绝于此,他真是想起来就恨得牙痒痒,恨不得把那燕王枭首泄愤。

于是愤怒的嬴政猛地一拍桌子:“告诉王翦,攻破蓟城后,寡人要杀尽燕人以震慑天下异心之徒!”

你气傻了?!

话音刚落,还不等大臣们说话,一只还带着油光的大爪子就拍在了他们大王的背上,于是大臣们都齐刷刷埋下头看地板看袖子看自己前面的几案,啊这花纹可真规整,这袖子可真像袖子,桌子也很像桌子,看这地板多平啊!

李盛舔舔嘴巴边上的肉汁,两只眼睛瞪着嬴政。

铲屎官毕竟比历史上年轻了六七岁,这会儿还正是年轻气盛地时候,沉不住事儿,一时激怒情绪上头了。

还想把燕人都杀了?真要屠城,那打下前几个诸侯国时候宣称的投降不杀,“秦王以仁治下,凡划入秦地户籍,一应同待”的口号不就相当于白喊了?还有楚国和齐国没拿下呢。

这一杀,好几年的外宣舆论工作全都白搭了,大家又会迅速联想起当年的人屠白起,以为秦国是残暴的杀人机器,还投降?投降了也得死,怕不是抵抗得更激烈了。

再说了,做出决定的事燕王和燕太子丹,庶民百姓何辜?要被这两父子连累至此。

燕国百姓真的已经很苦了,几代人都是苦过来的,秦人一样征战沙场,但是有希望啊,秦国军功制度是真给钱给爵位,但是燕国可没这样的制度保证。

之前那个傻蛋燕王哙搞禅位,被齐国趁虚而入,在燕国凌虐百姓欺压平民,后来燕王又大肆征兵对战齐国,在后面的燕王就一届不如一届,燕国百姓过得可不怎么样,现在还要被这倒霉燕王连累得遭遇杀身之祸,太惨了。

嬴政摸摸自己衣服后面,摸了一手油,旁边立马有一个小宦官垂着脑袋递上来巾帕,嬴政好歹擦了擦,被伺候着去后面换了件外袍,虎虎一直跟着他。

嬴政还想说什么,但是看着甩来甩去的尾巴尖尖他就知道,他再说,接下来就是毛尾巴了。

这一套动作他太熟悉了。

小时候他大中午非要去荷花池里捉虫子,被虎虎一尾巴圈住身体拽过来,尾巴往后一撤,爪垫往前一拍,然后他就开始哭,哭声出现的瞬间就会被尾巴堵住。

还有这次的情况,每次虎虎不赞同他,大部分都是一爪垫先拍过来,小小的嬴政要是不服气要哭闹,紧接着就是大尾巴塞嘴堵住哭声,然后再一爪垫拍屁股。

这都是他小时候亲身体会过的丝滑小连招啊!

嬴政想起当时小小的自己被一尾巴卷上老虎背,他拽着两撮老虎毛被颠颠地带回宫,还有些感慨,现在虎虎可驮不动他了啊。

见上面的大王更衣后似乎冷静了下来,下面一堆人也不装哑巴了,以李斯为首,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谏大王,您宽宏大量要以大局为重啊,咱们大业未成这个外在形象得维持啊,为了将来的攻战顺利,您得忍一忍啊,您要成为四海之君,要有宽容之德,要教化治理,不能一味暴力啊吧啦吧啦。

其实嬴政那会儿也是一时情绪上头而已,理智占据上风后他也知道屠城是万万不能的,于是嬴政就坡下驴,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十三日后,燕国国都城破,燕王和太子丹逃亡辽东。

王翦知道之前打邯郸和大梁的时候都是废了很大功夫的,因此,他也是非常认真地对待燕国都城,还专门派了李信在后方支应,他则是非常谨慎地开启了第一轮攻城战,但是,就这?就这?!!!

这个燕王,不行。

秦军不是没和燕国打过仗,在老兵的记忆里,之前的燕军没这么弱吧,但是这次就真的很拉胯。

指挥混乱,这场抗击战根本就是乱打啊,到了第三次交手的时候,在王翦刻意制造的破绽那里,秦军吸引了对面的大部分火力,而李信已经从西北门带着骑兵逼开了城门。

但是没能捉到燕王。

燕王他虽然干正事差劲儿,但是逃跑技术一流,早在情况不对的时候,他就带着太子丹在一部分骑兵的护送下逃了出去,一路往辽东去了。

国君和太子都跑了,城墙上的燕军还在努力抵抗攻击,想想都替他们心酸不值。

等王翦发现的时候,追已经来不及了。

消息送回咸阳,嬴政有些失望,但和大臣们商议过后,还是决定先整顿燕地,国君弃其民偷偷逃跑,燕地百姓必定伤心失望,正该秦人招揽人心啊。

另一边,燕王逃亡到辽东后依然是惊惧不安,生怕秦军追来,食不下咽夜不安枕。

人在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的焦虑状态下,情绪会更加激进,思维也会更加狭隘,有时候看着太子丹,他都会忍不住想,是不是当初如果太子丹没有派人去刺杀秦王,秦王就不会那么快攻打燕国,就算是攻打了燕国,也会允许他投诚自安,留一块小小的食邑安度晚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逼得他无路可去只能偏居一隅。

太子丹也注意到了父亲的态度变化,不由得心酸苦痛,他当年费尽心机一路千辛万苦地逃回来,不都是为了燕国吗?!

于是太子丹也对燕王有了怨怪之心,父子两人逐渐离心背志,而在有心人的挑拨下,燕王竟然杀了太子丹,以头颅奉送回咸阳,希望秦王能看在他已经惩治首恶的份儿上宽恕他。

而秦王也确实没有继续再派兵过来追击燕王。

但这绝对不是因为燕太子丹的头颅,他的头还没这么值钱。

也绝对不是因为燕王那封看起来愧悔泣泪的谢罪书。

燕太子丹派人刺杀嬴政,燕王就真的毫无所知吗?太子丹可是在国内悬赏千金以求高手。燕王要么是失察,要么是纵容,反正肯定是要死的。

只是,辽东遥远寒冷,为了一个狼狈逃生的燕王去派兵追击,嬴政表示区区燕王,还不配他的秦军这样劳动奔波。

燕王无才无德,就算苟全性命,龟缩一地,也不会再有任何作为,将来大秦一统中原,他自然是无处可躲。

“燕王倒是舍得。”嬴政夜里看着拿封帛书,讽刺地说。

李盛歪头看看他,历史上燕王是先跑到代地投奔赵国地流亡太子赵嘉,后来两方又一起逃亡到辽东,也是赵嘉道“秦攻燕实因太子丹之谋”,燕王才杀了太子,但是这一世可没有赵嘉,燕王不一样是杀子求命?可见其人心狠无情。

接下来的一件事,也使得嬴政暂时没有精力再去顾及远在辽东的燕王,转而将视线集中到韩国故土新郑。

就在嬴政遭遇刺杀后,他对之前的亡国贵族也更加戒备起来,原本被安置在旧日韩国境内的韩王安,就被嬴政下令迁徙到郢陈去了。

将韩王安远离故土,目的在于切断他和韩国旧地之间的联系,防备可能会出现的意外。

但是就在这件事后不久,韩国一些隐蔽的地下抗秦活动更加激烈起来,就在韩王安被迁徙后不久,新郑爆发了叛乱。

嬴政派遣昌平君前往镇压叛乱。

第356章

昌平君在后世的知名度不高,但是,他出身绝对显赫,要说起他的身世,还要从秦昭王那一辈开始往下才能捋顺。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同时也是楚顷襄王二十七年,这一年,秦楚两国战后握手言和,楚顷襄王熊横的太子熊元,被送到咸阳当质子。

这在战国时代也是常规操作了,太子当质子也很常见,燕太子丹不就是吗?

熊元虽然来到千里之外的楚国,但是他在楚国的日子并不难过,因为这时候的秦昭襄王,是楚国王室女宣太后的亲生儿子,当时活跃在秦国政坛上的穰候是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华阳君羋戎则更是秦王王室,在秦国位高权重。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