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置业
回了宫,李盛继续趴窝,上午跟着刘据读书练字,中午跟着小少年们一起吃过午饭,下午就被未央宫的轿子接走去陪刘彻。
刘彻最近就很暴躁,丞相李蔡居然敢侵吞买卖汉景帝阳陵土地!
李蔡也是陇西李氏出身,是李广的族弟,虽然不如堂兄名声大,但是他的官途可比李广顺利多了,相比李广头发都花白了才得以封侯,他则是早在元朔五年就跟着卫青奇袭匈奴右部,攒够了军功被封为安乐侯,元狩二年,上一任丞相公孙弘病逝侯,他被刘彻提拔为丞相,位列三公。
李蔡不像之前的公孙弘一样能体会天子心意,也不像之前的田蚡窦婴一样有靠山,他这个丞相的位置,其实就跟摆设差不多。
但是就算当摆设,丞相之位也是无数臣子梦寐以求的人生顶点了。
而李蔡一无赫赫战功,二无谋略方划,他这个丞相之位来得实在是有点太幸运了,按说李蔡该老老实实地当好这个木头丞相才是,谁知道他怎么就脑子一抽,居然胆大包天地动起了皇帝老爹陵地的主意!
刘彻大怒,要杀了李蔡。
被李盛拦下了。
他倒不是同情李蔡,侵占皇家陵地本就是罪无可恕的死罪,李盛另有一层考虑:李蔡死不足惜,但是,他不能让刘彻开了这个杀灭丞相的坏头儿。
历史上,从李蔡开始,刘彻简直变身“丞相狙击手”,此后的丞相没有一个能善终,李蔡自尽,后面接任的庄青翟自尽,赵周下狱而死,公孙贺下狱死,刘屈氂有罪腰斩......
甚至到了武帝后期,公孙贺听闻自己要被封为丞相的时候,当场就绝望流泪,称自己命不久矣。
丞相之尊,尚且朝不保夕,何况其他官员呢?
随着刘彻越来越独断专行,朝廷中的氛围也变得恐慌不安,朝廷如此,那民间呢?
李盛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那就只能便宜了李蔡,暂且留他一命了。
最后,李蔡被抄没家产,夺爵去官,以一个庶人白身的身份被刘彻下令去给老爹守陵赔罪了。
李蔡的事情处理完了,李盛也就不再关注,他最近心情不太愉快:翅膀上之前拉伤的肌肉似乎在慢慢长起来,同时也在换羽,总感觉痒痒的不舒服,想挠挠。
但刘彻生怕大金雕换羽换不好或者骨头长不好,不敢给他使劲儿挠,只用手指轻轻地摸摸碰碰。
这管啥用啊?!更痒了!
李盛怒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始在床上滚来滚去的蹭蹭。
然后就被包成了粽子。
刘彻很认真地哄劝阿曜:不能乱动要不然刚长的骨头会错位阿巴拉巴拉,刚换的羽毛也会被伤到的巴拉巴拉......
还不放心,专门派了两个太监看着大金雕。
李盛再滚,那两个小太监就吓得脸都白了,李盛只能先忍忍,哎,总不能牵连无辜吧。
就这么憋着气忍了一个月,终于!系统宣布他可以飞了!
李盛简直激动不已,果然幸福是需要对比才会更具象化,之前随便飞,他觉得无所谓,被包了一个月的粽子,他觉得自己都快疯了!
正当他打算出去快活地逛一圈的时候,系统告诉他,汲黯要被外派了,李盛立刻赶去未央宫前殿看看是怎么回事。
汲黯在大农令的位置上干得很认真,但刘彻最近想实行一些新举措,汲黯总是觉得不合适,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刘彻一开始很恼火,他才是皇帝,他说什么你汲黯就办事好了,还要跟他理论?!
但想想大金雕一直护着汲黯,而且这确实是个难得的直臣,刘彻也有些为难了,正好,淮阳郡有些事儿需要一位性情正直,善待百姓的官员去处理,刘彻就想先把人支出去一阵子。
李盛在路上大概了解了这件事的始末。
渔阳郡的上任太守叫司马安,向来“持文深刻”,是个手段强硬的酷吏,也正因如此,淮阳郡的官民关系被搞得很糟糕,当地百姓对朝廷甚至都有些敌意了。
刘彻就想说服汲黯去任淮阳太守,前往修复缓和一下当地百姓和朝廷之间的矛盾,以免民意沸反再酿成大祸。
至于为什么选中汲黯呢?上述原因只是一方面,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造成官民关系紧张的上任太守司马安,是汲黯的亲外甥。
咳,那啥,你外甥搞的事,让别人接手这个烂摊子总有些理亏,要么就你去吧。
李盛对此表示无语,人家都是坑爹,这位司马安是坑舅舅啊!
第279章
汲黯一开始不大愿意去淮阳当郡守,一来,他年纪大了,路途波折难免疲惫,且他在长安待惯了,去了淮阳水土不同,还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二来嘛,他如今的职位是大农令,朝廷中枢高官,位同九卿,他都打算在这个职位上退休了,淮阳郡守虽说也是一方长官,但地方官和中央官员总是差着一层地位,他是正直耿介心怀道义,又不是完全淡泊功名,真不在乎功名的话谁做官啊!
但汲黯最终还是去了淮阳郡,刘彻亲自劝他:“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皇帝都这样劝慰了,他当臣子的还能说什么?
汲黯离开长安南下淮阳的那天上午,李盛亲自去送行,大金雕站在马车的车辕上,伸出翅膀拍拍汲黯的肩膀:放心,等你在那边把事情办完了,我一定把你弄回来,不让你像历史上一样在淮阳孤苦十年老死异乡。
汲黯伸手摸摸大金雕的头,满腹筹谋地上路了,虽然不情愿,但汲黯是个很负责的人,既然他已经担任了淮阳太守一职,他就一定会恪尽职守,尽力安抚民生治理好一方土地。
等汲黯在淮阳安置下来,李盛还跑去看了一回,怕汲黯镇不住场子像历史上一样操劳过重影响寿元,还带着鹰扬卫在汲黯作为新郡守操持的第一次大宴席上露了一面,向众人展示:他,汲黯,本鹰鹰罩着的,你们,懂?
本来以为汲黯是被皇帝弃置而心生轻视的各级官员心里立刻慎重起来:这只神鹰他们都知道,莫非是陛下派来给汲黯撑腰的?警告他们配合新郡守的命令?那可要谨慎些了。
震慑了一番,看着参与宴席的大户富商们都面色严肃,大金雕酷飒地展开翅膀,带着鹰扬卫离开了。
李盛翅膀长好后就总是闲不住,轮流往卫青的大将军府上、平阳公主府上、张次公、韩嫣、李敢等人那里都跑了一圈,每次去都被投喂一堆好吃的,临走时还要用爪子勾着一个大包裹回宫,弓高侯韩府上新来的厨娘做的炙鹌鹑特别好吃,鲜香入味,外酥里嫩,李盛还专门带了一个大食盒拿回宫给刘彻尝了尝。
刘据也在未央宫跟着父皇一起吃的饭,自己干掉了两只鹌鹑,他前阵子有些咳嗽,有一阵子没吃这种油煎的食物了,馋得很,举着鹌鹑腿啃得满嘴油光,看得刘彻皱眉。
但他刚想训儿子礼仪疏漏,就被阿曜威胁地看了一眼:大金雕从来不许他在饭桌上训孩子,无论是刘据还是其他皇子。
李盛一直觉得在饭桌上训小孩容易让孩子厌食。
这都是有实例的,他之前当人的时候邻居家就是这样,他们家儿子本来胖墩墩地很可爱,上了小学后,每天都是做完功课,妈妈给检查完一家人才开始晚饭,饭桌上妈妈就开始念叨今天的功课这里不工整那里不认真,搞得小孩子很郁闷,久而久之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听吃饭就觉得要被批评,三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就已经因为不肯吃饭瘦了很多,被家长带着去看心理科了。
刘彻等儿子快乐地吃完午饭,宫人们端上洗漱的东西来,这才开始教育儿子。
刘据乖乖听了,又羡慕阿曜每天都能出去玩,他也想啊!宫里待久了很闷的。
刘彻拍拍他的头:“你这一旬好好念书练武,等下个月你平阳姑姑生辰,朕许你去玩儿一天。”
但是下个月刘据也没能出去玩,宫里的王夫人病了,病情发作得很快,不到一个月,王夫人已经病倒在床不能起身了。
元狩六年四月,王夫人病重,大司马骠骑将军上书,为三位皇子请封。
无论是为了巩固太子的位置,还是为了策划一场封王的喜事,让诸位皇子有了王位以此告慰重病的王夫人,刘彻答应了这份提议,并举行了盛大的封王仪式。
除了太子之外的三位皇子中,刘闳是王夫人所生,颇见爱重,封地也最好,是宽广富庶的齐国;刘旦和刘胥是李姬所生,地位和宠爱都平常,封地就差一些,一个在燕地,一个在广陵。
筹备封王事宜的时候王夫人还能撑着精神为儿子争取封地,但等到封王仪式举行的时候,王夫人已经撒手人寰芳魂永逝。
这时候居住在上林苑的齐人少翁给刘彻上言,道他能招魂,王夫人新逝,魂灵还未能远离,他可以为天子招来王夫人的魂魄一见。
刘彻果然很感兴趣,让人传少翁入宫。
李盛虽然不信,但是也很好奇到底是怎么操作的,于是也跟着去看了。
少翁声称鬼神不能亲见否则会伤了活人的精气,他让人设了两处帷帐,中间又有很多层帷纱,刘彻在一处帷帐中安坐,他则是带着两个侍者在另一处帷帐内招魂。
焚香响铃后,刘彻就听到正前方传来一道如泣如诉的女声呼唤他:“陛下,妾来相见。”
这声音和王夫人果然很像!
刘彻有些激动,但还没等他回应说话,就听到那边一片嘈杂,有人大喊着什么,他还听到了阿曜的叫声。
李盛算是知道这个少翁的鬼把戏了:他身边那两个侍者,都是擅口技者,身形消瘦,穿上后妃制式的宫装,隔着重重帷纱以女子的声音说话,再加上刘彻的心理作用,自然会联想到故人音容。
于是他一翅膀就把少翁的帷帐掀了!少翁倒是提前说过不能让人惊扰招魂之事,但是门口的侍卫拦得住人,拦不住鹰啊!
刘彻看着那个穿女装的侍者,怒火中烧,他被愚弄了!
最终少翁和那两个侍者都被下狱判处死罪。
刘彻因为这件事心情不太好,还在未央宫迁怒宫人。
李盛本来想着把人戳穿了这件事情就算完了,谁知道刘彻居然还有脸生气迁怒别人,当即挥着大翅膀揍人:臣下搞个小动作你慧眼如炬七猜八想,来个方士说会招魂你倒是猪油蒙心深信不疑,让你信!你个傻der!信,信,信,信个鬼啊!
李盛挥舞着大翅膀,一下下呼得很有节奏,揍累了还指挥刘彻给他倒水喝。
刘彻还能怎么样?还不是又一次把阿曜原谅,还得委委屈屈地亲自给大金雕倒水,刚才一见神鹰这熟悉的起手式,春陀就很机灵地把包含自己在内地所有宫人都撵出去了,还贴心地让门口的侍卫站远一点。
所以现在连个倒水的人都没有,只能让刘彻自己来。
李盛也很无语,刘彻已经见了那么多骗子,可每次他还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和信任再次被骗。
刘彻:新的骗局已经出现,怎么能够停止不前?
李盛也是很费解,难道真有人的智商会在限定事情上下降?
懒得再理会这件事,李盛开始蹲在霍去病府上长期驻扎。
历史上,元狩六年,也就是这一年的八月,霍去病猝然去世,后世猜测可能是因为疫病,连年征战,大战之后常有大疫。
但无论是为什么,李盛决定严防死守,绝对要守护着霍去病度过这个死劫。
于是霍去病发现,他被大金雕“软禁”了。
想去打猎?不行!万一碰见野外死尸被传染了病毒怎么办?
天气太热了想冲凉水?不行!万一风寒入体呢?
想去交好的同僚那里喝酒?不行!喝多了酒精中毒怎么办?
有庄子上送来的野食想烤了吃,不行!吃野味也有风险!
无聊去后院玩,想喝后院荷叶上的生水?那更是万万不行!
因为霍去病的死因没有记载,李盛只能在各方面都多加提防,严格保证霍去病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霍去病觉得自己要被憋疯了。
就在这时,长安城的西北方向,有疫病出现了。
李盛心里有种”终于来了”的感觉,立刻冲回宫里抓了两个医者在霍去病府上住下看着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参与,反正霍去病只是风寒一场,烧了一晚上,躺了两天就痊愈了,只是这次发烧牵动了旧伤,需要修养一段时间。
直到九月份,长安城中的疫病也渐渐消失,取消了戒严,街市上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喧嚣,李盛看着霍去病抱着霍嬗在院子里看花,这才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平安度过了。
——这口气松得有点早。
这一年的年末十月,刘彻病倒了,高热不退昏迷不醒,朝野惊动,群臣不安,虽有太子,但国赖长君,太子都没开始听政呐。
卫子夫搬进未央宫主持大局,所有的皇子皇女都被隔离起来,宫里所有的医者都被叫来看诊。
李盛蹲在未央宫殿门前眼神警惕地看着这莫名其妙冒出来的一大堆人,因为汉朝这会儿的时代特点,人病了后除了医者看诊开药,在病重难医的情况下通常还会求助于方士和巫医,寄希望于鬼神的力量。
李盛才不管这些,他只知道不同主张的交叉会诊只会耽误病人的用药方案,巫医手里拿着的那一堆黑乎乎的东西,看着就不是什么正经药材好吧,本来病中就身体虚弱,当然不能乱吃乱用。
还想搞什么仪式,吵吵闹闹地刘彻怎么好好休息?
大金雕长鸣一声飞起来,事情紧急,他也来不及讲礼貌了,先上暴力手段吧!
主张祭坛求神的方士一巴掌,提议在病床前熏香驱邪的巫士更是两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