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置业
而事实上呢,徐王后有自己的儿子,怎么会看着旁人的儿子上位?不过是利用罢了。
于是,徐王后又私下里使阴招,宫里有个侍从很得刘赐宠爱,她就故意让这个侍从去勾引刘孝,打算借此除掉刘孝——“王后欲令侍者与孝乱以污之”。
事情发展得原来越乱,而在这时,太子觉醒了,他认识到,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是因为徐王后作乱,他决定从源头下手解决问题。
他打算怎么办呢?——“太子爽知之,念后数恶已无己时,欲与乱以止其口”。
不得不说太子刘爽的脑回路跟正常人真的不大一样,他打算跟名义上的母亲,徐王后发展出私情,这样一来,他不就有了徐王后的把柄了吗?那她怎么还敢对付自己?为了保守秘密,她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偃旗息鼓的。
这思路,简直离谱。
但刘爽不觉得有问题,说干就干,很快他就找到了机会,在一次寿筵上,他打算强暴徐王后。
嗯,没成功。
徐王后反将一军,哭得梨花带雨地向衡山王诉苦,道太子狼子野心,毫无孝悌之念敬长之心,居然生出这样大逆不道的念头来,您一定要严厉处置啊!
太子见此,也彻底翻了桌子:父王你要废了我,无异于杀了我,既然如此,大家都别活了!宫里刘孝与你的侍者有私,刘无采与奴仆私通,王后刻意引诱纵容,我这就前往长安去向天子告发,咱们一家团团圆圆地下相聚!
此言一出,衡山王当即吓了个半死,燕王和齐王刚死了没多久啊!
于是把太子追捕回来重兵看管关押起来了。
剧情就走到这里不动了,大杀器一出,连徐王后都不敢再轻举妄动,目前就是一个各方彼此防备僵持的状态。
你说为什么不干脆让太子“染病去世”?
还真不好操作。
当年的淮南王,也就是刘赐的父亲,是汉文帝以谋反之罪逼死的,有这么个事儿摆着,淮南王一系与主脉彻底离心,如今御座上的又是这么个霸王一样的天子,年纪不大,心却狠辣的不得了,这都搞死几个藩王了?
躲着还来不及呢,怎么能亲自把把柄递给刘彻?太子一向健康,去年还随他前往长安岁贡,若是猝然而逝,只怕宫里生疑,以父杀子,这妥妥送命灭国的节奏啊。
古代没啥娱乐设施,李盛就当追连续剧了,看得很上头,这剧情,真刺激。
跟这些人一比,老刘家主脉,从汉文帝到武帝,居然还是难得的干净了,真是全靠同行衬托啊。
剧情不走了,李盛很失望,没乐子看了啊!
但很快,过了年后,也就是在元朔四年的秋天,刘彻带着他去了甘泉宫。
从长安城沿着泾河往上游,走八十多宫里就刻意到达云阳甘泉山(今咸阳市淳化县),甘泉宫就在这里。
其实刘彻很早以前就想来甘泉宫游玩,但当时太危险了——甘泉宫北上,有一条直道,直通河南地,这条路还是当年秦始皇修建的。
河南地才夺回来不久,在此之前,甘泉宫是通过直道,直接暴露在匈奴边境的,实在是不安全。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朔方城建起来后,大汉的边境往外推了不少,河南地充当了新的屏障,刘彻也可以放心来这边巡幸。
刘彻沿着直道,巡视了河南地,看这这一片肥沃的土地,修建得更加坚固的城墙,他很开心地抱住怀里的大金雕:“阿曜,朕的目标已经在慢慢实现了。”
李盛抬头蹭蹭他,伸出一只翅膀尖尖指了指前面的一片枯灌木丛:那里有一群野鸡!
但刘彻这几年忙于政务,出去射猎比较少,野鸡行动又很迅速,他第一箭居然偏了。
但是刘彻心情很不错,一边从箭筒里抽出箭来,一边冲着后面的鹰扬卫笑道:“你们也来玩儿,咱们比一比,看谁能射到那只羽冠最大的。”
然后这些鹰扬卫纷纷射中了别的野鸡,默契地把大野鸡让给陛下射。
李盛鄙视地回头看他们:你们搞仕途的真虚伪!
他才不惯着刘彻呢,立刻起飞上前,一爪子把那只大野鸡抓住了。
刘彻悻悻地放下弓,还要夸夸大金雕:哎呀阿曜准头真好!
大金雕傲娇地看了他一眼,把大野鸡扔下飞走了。
第256章
李盛陪着刘彻在甘泉宫中住了不短的一段时间,现在的甘泉宫可比历史上的那一座简素多了。
之前河南地收回来,刘彻就兴致勃勃地给自己在甘泉宫安排了好多建筑,什么翼飞亭什么观星台什么流云殿,图纸通通都被大金雕撕烂了,李盛当时非常严肃地冲着他指了指地图上还没收回的祁连山一脉土地,用凶狠地眼神谴责了铲屎官这种浪费钱财轻贱人力的行为。
刘彻你有点膨胀啊,怎么滴?这么大的未央宫不够你住了?打了几场胜仗你就要搞事是吧?照你这么作下去,等打完了匈奴你都没钱发战士们的赏金了!
刘彻有点委屈,他堂堂一个皇帝,给自己修个行宫怎么了嘛?!哪家皇帝没行宫啊?这甘泉宫,还是秦朝的时候修起来的,时间这么久了,不得装点一下啊,他只是建几个宫殿而已啊,要不然,那宫殿这么破旧,住起来多没面子啊!
大金雕呼了他一翅膀,很鄙视地看着他:只有最没出息的皇帝才会用宫室殿宇来装点门面,真正雄心大志的千古明君都是靠文治武功来增添自己的个人魅力!
甘泉宫又不是不能住,只是没那么豪华而已,他已经查验过了,建筑还是很坚固的,秦法严峻,给皇帝修行宫,哪块砖石谁烧的都有记录,正常人还是不会用自己一家户籍玩消消乐的。
每当这个时候李盛就痛恨自己不会说话,只能比比划划,然后把书架上有关秦始皇的书目都扒拉出来给刘彻展示。
刘彻开始思考,当年的秦王嬴政,先是四处发兵以收六国之地,而后又广发征役修建长城、直道、宫殿......,天下百姓负担太重,四处起义,加上朝中奸人作祟,秦王朝二世而终。
他现在也在连年征战,花费确实不少,至于建筑,他在建元三年开了上林苑,南至蓝田宜春、鼎湖、昆吾,傍南山而西,北绕黄山而濒渭水,方圆三百余里,上林苑有十二门,三十六苑,十二宫,二十五观,包括观相观、阳禄观、阴德观等等。
而且这几年来还在不断休整完善,又添了鱼鸟观,虎圈观、白鹿观等等用来游赏玩乐。
这么一想,确实是好像花了不少钱呢。
按说皇帝这种生物,是不会反思的,也没人会让他反思,但是李盛从来不惯着任何一个铲屎官!
刘彻的上林苑虽说刚开始是为了练兵,但后来连年修建,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处规模巨大功能综合的多用处园区,后人都说圆明园、颐和园是园林奇观,奢靡华丽,但那两处园林和上林苑比起来,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风格,都差的远了。
单论面积,估计十个圆明园都比不上一个上林苑,上林苑可是“离宫七十余所,皆容千乘万骑”,且“苑中养百兽,群臣、藩王等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栽植其中,以标其异”,刘彻是能带着军队在上林苑的山里游猎的!
刘彻还委屈,他委屈个屁啊!
都有这么好的行宫了,干嘛非得在打仗的时候修行宫?又不是没地方消遣。
因此李盛坚决反对。
刘彻最后也放弃了,算了,凑合住吧,又不是不能住,还能为这事儿跟阿曜闹别扭啊。
但尽管有了心里准备,等进了甘泉宫,刘彻还是抱怨了几句,这边的建筑风格都很古朴,不大符合刘彻豪奢华丽的审美风格,然后大金雕为了安抚铲屎官,就选了一个气温和空气湿度都比较合适的天气,砸了积分,在傍晚带着刘彻去山上看日晕了。
当天空中有薄云层,特别是由冰晶组成的卷层云的时候,太阳又刚好处于天空中比较低的位置,比如早上日出或是傍晚日落的时候,太阳光透过云层中的冰晶,光线反复折射反射,会在太阳周围形成一圈围绕太阳的七彩光圈,就像是一个环形彩虹,这种天象就被称为日晕。
没什么地理天象知识的汉朝土著兼神仙爱好者—刘彻,果然看呆了,天边一片深深浅浅的橘红淡紫,最中间是橙红色的圆太阳,太阳周围,从内到外,从紫、靛青、浅绿、橙黄、正红,直到最外边那一圈红色彻底融入云边。
寻常的日晕颜色带都比较细窄,但是李盛作为开挂后的氪金用户,他搞出来的日晕就很壮观,那一圈彩虹环宽度可是非比寻常,看起来就很有视觉效果。
晕边的色彩鲜明靓丽,却又因为山边时有时无的薄雾,带上了一种梦幻旖旎的神秘感觉,如梦似幻令人沉迷。
刘彻就站在山上直愣愣地看了两刻钟,直到太阳彻底下山,那一片色彩沉下天际,天色黑了下来。
刘彻这才惊醒似的,喃喃着说什么,李盛站在他的肩膀上没听清,低下头凑近了,这才听清楚:朕要在这里建一座阳景台。
阳景,是古代太阳的雅称。
李盛翻了个白眼,蹬了人一脚,无语地飞走了,没文化真可怕,而且,真的很烦跟刘彻这种迷信鬼神的建筑狂魔沟通。
不过看美景确实让人心情愉快,第二天一早,刘彻也不郁闷了,非常愉快地带着人出去游猎,看着大金雕非常努力地抓了好几只纯白色的狐狸来。
刘彻下马看了看,冲着空中的阿曜喊到:“阿曜,差不多够了!朕去年那件裘衣只用了四套皮子。”
大金雕没理他,自顾自又抓了几只回来,然后当着他面分了两堆,其中一堆又加放了两只灰色兔子,另一堆加了一只青羊,然后飞回去殿内,把代表着姓名徽记的鸟形牌子叼过来放在上面。
刘彻看了看,灰色兔子那一堆是刚满周岁的小公主的,青羊皮子那一堆是刘据的,没他的。
李盛秋天里打的皮子都分给刘珺和刘瑛了,这一次的就给弟弟妹妹,很公平。
刘彻觉得一点都不公平——凭什么没有他的?难道他自己打了皮子,阿曜就不给他打了吗?真是个负心金雕,有了小的不管老的!
刘彻晚上就开始在大金雕耳朵边念叨,李盛听烦了,第二天就带着鹰扬卫出去围猎了一群狼,因为一只狼崽走丢被村人杀害,这群狼盯上了那一片的百姓,已经围攻咬伤了两个人,这也算是为民除害了。
因为有张次公的翻译,这次是箭术最好的一批人上阵,一共六只成年狼被射杀,其中四只都是仅伤头部,皮毛毫发无损。
刘彻对于狼皮还是比较满意的,他就该用狼皮嘛,那种狐狸皮啊兔子皮啊,听起来就不够霸气。
刘彻开心了,第二天出去巡视朔方城,看着这坚固的城墙还有这万人驻军,他就有点飘,带着人跑得有点远,都快到边境线了,然后大金雕匆匆忙忙从另一边赶回来,骂骂咧咧地把人撵回来。
刘彻一路上都在忍着笑,阿曜一着急,叽叽哇哇嘤嘤啊啊地怪叫,还很严肃地瞪着两只棕褐色的小眼睛盯他,简直太可爱了!
但是不能笑,阿曜一生气跑了怎么办?
于是刘彻轻轻咳了两下,解释道:“阿曜你放心,朕带够人了的,而且也先派人去巡查过,那边没有匈奴人。”
李盛继续瞪他:万一呢?你就没想过,万一有人潜藏着没被发现呢?汉朝皇帝出现在边境,如果匈奴知道了这个消息,连夜都会打过来。
刘彻就一直哄,到了晚上回甘泉宫,刘彻抱着大金雕:“阿曜,你吃不吃烤羊肉?可嫩可香了。”
大金雕扭过头去:哼,谁没吃过羊肉似的,小爷不吃这套!
刘彻继续哄:“真不吃啊?这次的羊肉可有一种香料很特别,是有人之前救了一个远行而来游商,得来的一小包,据说产自安息国,很珍贵,韩说用宝石换来的呢。”
李盛歪头想了想,安息?香料,安息茴香?孜然啊!
孜然烤羊肉?!
大金雕有些犹豫,最后有点别扭地扭过头:那给你个面子,尝尝也行。
第257章
元朔四年,李盛陪着刘彻在甘泉宫住了冬春两季大概四个月,四个月间,刘彻沿着直道把边境线走遍了——自从上次被骂之后,他都是先拜托大金雕出去巡视一回,然后自己带够了骑兵才出去的,出去的时候也是刘彻骑着马在下面走,大金雕飞在半空盘旋警戒。
直到四月,刘彻才回到了长安,他在边境看过了实际战地,开始静待时机,筹划着新的战事。
元朔五年,已经当了七年花瓶丞相的薛泽被免职,新的丞相,是已经七十岁的公孙弘,为表其年高德劭,劳苦功高,刘彻又加封他为平津侯。
如果刘彻想继续在丞相的位置上摆一个木偶人,那根本没必要换掉薛泽,刘彻愿意抬举公孙弘,除了他作为儒学大家在天下士子之间的影响力,其实主要原因非常简单:公孙弘很懂事——他完全按照刘彻的心意去处理政事,天子的意志,就是他的意志,天子的说辞,就是他的法令。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每次都是提供方案,让皇帝这个甲方自己选定,从来不像是其他犟种官员一样跟皇帝争辩直谏,多么懂事的打工人啊!
对于其他皇帝来说,可能这个丞相太过于温良软容,担不起百官之首的位子,但是对于刘彻这样专注集权的政治生物,这个丞相可太正好了!
但也正因为公孙弘这样的为官作风,他在民间儒生中的口碑,也呈现非常明显的两极化。
有人追捧他,觉得公孙弘简直是太励志了,一介布衣之身,官场起落数十年,最后居然在七十岁的时候做了丞相!还封了侯!要知道,在公孙弘之前所有的丞相,要么是功臣之后,系出名门声望斐然;要么是列侯公爵,位高功大。
而公孙弘呢?没有厉害的祖宗,没有大功,就靠着自己的学问被皇帝赏识,一步一步爬到了万人之上!这才是读书改变命运啊!
还有比这更能激励人心的现实偶像吗?
他们日夜苦读,酷夏严寒笔耕不缀,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磨炼意志吗?当然是为了显达于朝廷,为了功名利禄啊!而现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这条路走得通,这就是一条金光大道!
就像后人评说的那样“利禄之途,一开一塞,实儒学兴盛之大原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