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72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现在太阳才刚刚升起来,牛羊还没来得及被放到草场上去,这边也有守卫,但大部队没在这,六个据点都算上也就两千人,而且还是刚被马蹄声震醒,匆忙穿好衣服刚从帐篷里出来。

能被选入鹰扬卫的,都是骑射高超。

在离着那排帐篷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张次公从后背抽出一支长箭,满弓紧弦,这支箭精准地射中了对面一个刚拿起砍刀的匈奴人。

第一支箭的破空声就像一声信号,随着箭雨落下,对面很多还没来得及拿武器的匈奴人都被射倒在地上,惊愕又愤怒地看着这些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汉人。

这边的哗乱很快惊动了其它据点的守军,还不等他们逃跑,张次公放下弓,用手里的剑鞘挑起地上的一支长刀握在手里,一夹马腹冲杀上去。

“韩说!带人去抓几个活的!”张次公歪头躲开一支箭,劈手把左边的一个正拿着匕首往他身下马脖子上扎的匈奴妇女砍倒,扬声朝着后边喊了一句。

“得令!”韩说带人往旁边的帐篷冲去,这么大的聚集部落,必然有照顾牛羊的兽医,这种人会随着草场迁徙,对草原上的地形特点和部落的分布最了解了。

事实证明,掌握一门外语还是非常加分的,韩说一个个帐篷翻过去,很快就从对面略带急切的话语中推断出信息。

韩说是真的挺努力的,为了更熟悉草原上的语言特点,去年秋天还专程去边境找他哥待了俩月,边境常有匈奴人侵边,参与这种防卫战争,一来,能熟悉敌军在战场上的常用语言,二来,也方便抓几个匈奴人练习对话。

这一场战争,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是汉军压倒性优势的单方面杀掠,很快就结束了,卫青击败了这一片的匈奴主力,看着那些残余部队逃窜离开,制止了将领们的继续追击,他望向东南边的一大片牛羊,他们不熟悉草原上的路径,万一被带跑偏了,进入另一个部落的驻兵地点,就得不偿失了,还是先把眼前的缴获收拢了最实在。

“卫将军!咱们得带上他们。”张次公面色沉重,他身后,是一大片被劫掠到此处的汉民,面黄肌瘦,衣衫残破,很多人脚上连一双鞋子都没有,就这样光着脚踩在草叶和砂砾上。

这会儿看到汉朝大军,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哭起来,他们是大汉的子民啊!被匈奴劫到这茫茫无边的草原上来,亲人父母再也看不见,日复一日地被鞭打、被逼迫劳作,刚到这里时惊慌和苦楚,在长久的磋磨里变作了麻木的钝痛,他们都觉得,这辈子似乎都回不去了。

卫青呼出一口气来:“自然是要带他们回去的。”

这些人出身边民,连妇女都会骑马,卫青让人把匈奴人的马拉过来给他们骑,收拢了辎重,赶走牛羊,临走前又把所有的帐篷翻了一遍,带走了所有值钱的东西。

这些人是去年冬天被匈奴从渔阳郡掠走的,卫青把那些马也送给了他们,带他们回了渔阳。

李盛落在城墙上,看着下面一片哭喊声,听得人心里发酸。

有个老人,妻子难产去世了,他没续娶,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可边地常有战事,长子抵抗匈奴在战争中牺牲了,小儿子又被掠走,他已经哭瞎了眼,今天被人扶着来城门边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一时间竟不敢信,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颤着手凑近了自己的孩子从头摸到脚,抱着失而复得的人痛哭起来。

下边哭声一片,李盛不忍再看,叹一口气,飞向大军离开的方向。

这一战非常顺利,“车骑将军卫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

也因此一战,卫青从关内侯升为列侯,封号长平,是为长平侯。

刘彻对卫青的战功很满意,但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想要的,不是击败匈奴人,而是把匈奴彻底从河南地赶跑!

这是自秦末失去河南地之后,数代汉帝的心志所在。

因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河南地实在是太重要了。

众所周知,黄河中上游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形成了一个“几”字形河道,而在“几”字上面短横的下方,靠右边位置,这一块地方,在秦汉之际被称为“河南地”,与它相邻的阴山以南地区,被称为“河套地区”。

在春秋时代,中原内乱频频,河南地与河套地区被匈奴趁机占领了,直到秦王嬴政一统海内,往河套地区和河南地强行迁徙了许多身份低贱之人,靠着这些人,把匈奴人赶到了阴山之外,并派蒙恬率三十万军修建关塞新筑长城,以长子扶苏监军。

而后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中原再度内乱,而这时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正是强盛时期,河南地与河套地区再度被匈奴占领,直至今日。

对于中原,尤其是关中地区,河南地与河套地区,是无可置疑的兵家必争之地,匈奴人为什么频频掠边却又总能全身而退?就是因为匈奴靠着这两块地方,把边境线推到了离关中非常近的位置,若加以快马从直道疾驰,便可以迅速发兵长安,威胁天子。

刘彻对河南地心心念念,既然卫青重创匈奴右贤王,那就趁势再度起兵,趁着匈奴人没准备,直接把他们赶走!

就这样,六天后,卫青再度带兵十万,从上郡出发往西北方向进军。

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战,还不等匈奴人集结兵力收整队伍敲定计划,汉军居然又打回来了!

匈奴人猝不及防,卫青的队伍一路势如破竹,撵着匈奴人往北走,直到阴山以南。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

“牛羊百有余万”是什么概念?百万级的数字啊!根据现在的生产力,每个匈奴人拥有的畜产人均也就不到二十头,这意味着有四五万匈奴人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财产。

何况,他们已经被赶出了河套地区,那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刘彻对此非常满意,加封张次公为岸头侯,随卫青出战的校尉苏建也得封平陵侯,卫青功劳最大,但他已经封侯,便再加殊荣,加食邑三千八百户。

而且这一战中还有两个重量级的俘虏:匈奴右贤王之下的楼烦王和白羊王。

河南地与河套地区本来是分给他们的草场,卫青在驱逐匈奴的过程中,因为空中的大金雕一直在上面打信号,张次公便带人多番射箭,这两人一个被射中右边肩膀行动迟缓被汉军挑下马,另一人则是被射中了马屁股,战马受惊把主人甩了下来。

两人被押回长安,被审问的时候,那个络腮胡子的白羊王很是愤怒:“你们这些狡诈的汉人,一定是买通了探子!否则,怎么可能每次出征都撤离得刚刚好?你们到底是从哪一次战争开始监视我们的?!卑鄙的汉人!”

韩说因为通匈奴语言,也参与了这次的审问,听了这话不由得笑一声,心说探子这种方式效率太低也太普通了,你们做梦也想不到,我们现在都用金雕探查敌情的!哈哈!

李盛飞过来凑热闹,就蹲在韩说的肩膀上,听了这话,很不屑地瞥了一眼这无能狂怒的匈奴人:哼,你还问哪一次?本鹰告诉你,是每一次!

第252章

汉军夺回了河南地与河套地区,但一块地盘,尤其是这样水草丰美、地理位置重要的兵家关隘,如果没有人长期驻守,就算夺回来,也很有可能会被匈奴人随时反攻。

刘彻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非常明确了:河南地、河套地区的守土问题。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刘彻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套地区新设朔方郡、五原郡,发十万人修筑朔方城,他要在这块新夺回来的土地上,建立起一座新城。

按照计划,被派去修筑新郡边城的十万兵卒,便是新移民了,他们会在那里定居下来,生存繁衍终老一生。

在国家层面的政治决策下达后,哪怕这些兵卒再郁闷苦痛,也只能按军令上路,这一次去了,便不像以前一样,打完仗就能回来了。

新城与关塞的筑建,少则一两年年,多则四五载,就算朝廷承诺给他们分田,也有报酬,可故土难离,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自此便是身在异乡,这种心情,又岂是三言两语能描述的。

临走的那一天,不知有多少人泪洒城郊。

李盛也跟着去了,这次负责工程的,是卫青麾下的校尉,已经因功封平陵侯的苏建,他先带着四万人前行,后面的队伍等一个月秋收后跟上。

临走之前,他被天子叫去专程嘱咐过,苏建听了一脑袋注意事项,路上就有点心理压力过大。

修城是苦差事,又是离家远去边城定居,刚开始生活条件肯定也很艰苦,士兵心里肯定还是有怨气的,因此苏建在路上一直都很担心,就怕军中哗变,有人振臂一呼:TM的凭什么要我们迁去边地受苦,老子不去了!

当年秦末因民怨而起事,不都是这样的吗?

这番心事,他告知了随金雕而来的张次公,张次公一方面觉得他想得有点多,乱世与治世怎能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却心下暗叹,陛下果然识人甚明,新建朔方城一事,的确是事务繁杂又关系重大,苏建这样心思细腻顾全大局的人才最合适,何况他又是新冒头的将领,因功封侯,能服众,兵将们一生的理想,也不过就是因战封侯了。

若是派个皇亲大臣来,只怕士兵们还不服气呢。

这两人在旁边说话的时候,李盛就在一边听着,他觉得这次随军,感受到的气氛确实是有些低沉,大家都很想念家人呢,还有几个年纪小的,更是望着月亮偷偷抹泪。

哎,人有悲欢离合,骨肉生别,背井离乡,搁在谁身上都难受啊。

李盛在空中转了两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这还走到目的地呢,就开始集体emo了啊!

还是用美食来抚慰大家受伤的心吧!

大金雕在空中盘旋两周,张次公跟苏建说话不好打扰,他去找了韩说,他跟大金雕相处时间久了,一见阿曜拽着他往西边山里跑,还用爪子勾住他的箭筒,就知道大金雕这是要带他们去打猎了!

他叫了两个小队大概一百人,又吩咐一个小兵去跟张次公报告,便立刻上马跟着大金雕去了。

这一片的山都是小土坡比较多,绕了一圈之找了三十来只山鸡和野兔,这点儿够谁吃的?那么多人呢。

“噍——!”李盛飞得更高了点,砸积分开视野瞧了瞧,得再往前越过一座山,后面好像有一群野猪,还有一条大河,里面有不少鱼。

他落在韩说的肩膀上,伸着翅膀尖尖指引方向。

韩说比他哥要话多点,一边带人疾驰一边还腾出空来摸摸大金雕的头小声嘀咕:“阿曜,要是你能带我飞就好了,我也想上去看看。”

李盛看看他威武雄壮的肱二头肌,翻了个白眼。

到了地方,韩说按照阿曜的指挥下马慢行,一边往前一边打手势让其他鹰扬卫从两边包抄。

“放箭!”

这一群野猪大概有三十多只,大小各半。

又叉了不少鱼,李盛又抓了几只黄羊过来。

其实自从卫青赶了将近百万头羊回来,朝廷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大方的,苏建的队伍辎重里也带着不少羊,但是人太多了,大家平时也就是喝点肉汤而已,这次得知大金雕出去打猎了,苏建看看营地里大家丧气的样子,咬咬牙让人挑着抓了几十头老羊出来。

回程的路上天就彻底黑下来了,等他们到了营地,锅也支上了,水也烧开了,连干饼都烤热乎了,就等着肉了。

事实证明,在难过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食不下咽,起码这些小伙子们吃肉吃得还挺凶,下筷子那是稳准狠,一只鸡大腿两口就吞进嘴里,烧饼早就泡在汤里,浸透了汤汁又香又润。

“ 小放!你这会儿不哭了?!”旁边有个老兵一边吃一边笑话身边的毛头小伙子,他们俩是同乡。

那个叫“小放”的士兵也就不到二十岁,眼圈还红着,但还是努力地把嘴里的肉咽下去:“韩翁,我又不傻,再难受也不能不吃饭啊,何况是吃肉,我都好久没吃肉了。”

美食果然能抚慰人心,虽然前路未明,但吃了一顿肉,第二天一早又有肉汤下的面汤饼吃,大家的情绪明显缓解了一些。

刘彻如此大费周章,实在是因为河套地区战略意义重大,河南土地肥饶,又有黄河天险,可以巩固国都长安的北部边防,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且内陆地区有了这样一条通路后,可以省去转运往来的消耗,还能以此为根据地北击匈奴减少路途波折。

虽说这个举措耗费不小,但历史证明,主父偃的这个建议是正确的,河南地被夺走后,右贤王部遭受重创,为此怀恨不已,从这一年开始接连入侵朔方、上郡、以及附近的雁门、定襄等地,若无这十万兵卒,只怕在这样频繁而强烈的猛攻下,河南地还真保不住。

历史上,主父偃的建议不止是往新城动迁人口,他还给刘彻提了个建议:迁徙郡国豪杰和家资三百万以上者前往茂陵定居。

茂陵,是汉武帝在十八岁那年就为自己选定的百年之后的陵邑,而所谓“陵邑”,是专为帝陵配套的,见而言之,就是在帝陵附近新建一座新城,然后有计划地从全国各地选移民来充实此地。

主父偃算是把刘彻的心思揣摩透了,在如今的汉朝,这些“豪杰巨富”,在地方上有着雄厚实力,往往数代积累,有时候甚至比当地的郡县长官还要有威望,经常不服从管理,是朝廷眼中的“刺头”,《汉书》中形容这种人,写得可是“豪桀”二字,摆明了官方不待见这些人。

把这些人迁出祖地,迁往茂陵邑,实在是一举两得。

刘彻拍板决定下来,各地开始官吏开始探问清查。

按说这事儿不关卫青任何关系,可这一天,李盛正在未央宫后殿里看孩子,就听见了外面卫青的说话声,似乎要为一个人求情。

他想出去看看,但刘据还在床上坐着呢,在生下儿子九个月后,卫子夫再次怀孕,可能是因为两次孕期间隔比较短,母体还没恢复好,这次的孕期反应很强烈,卫子夫总是眩晕,躺在床上起不来,更别提照顾孩子了。

封了皇后之后,卫子夫从漪澜殿迁宫至椒房殿,但漪澜殿也没给旁人住,这等大吉之地,刘彻觉得旁人不配。

他让两个亲女儿住着了,这次皇后怀孕,刘彻就派了两个女儿去椒房殿住着照顾母后,至于好大儿刘据,他亲自带着,皇子的乳母太监宫女都是一应俱全,刘彻这个奶爸当得很轻巧,也就是照看而已。

一般议事的时候,刘据就被乳母带着玩耍,李盛也减少了出去玩儿的频率,经常在后殿待着。

李盛看了一眼小刘据,旁边的乳母宫女围了两圈,不会有事,于是他就要往外走。

刘据不乐意了,往大金雕的方向伸出手:“啊啊,啊——!”

怎么出去玩儿不带我,我要闹了啊!

这小子嗓门大,哭喊起来整座宫殿都听得到。

李盛无奈折返回来,示意乳母把刘据放到旁边的提篮里躺好,然后低低地飞起来,用爪勾带着这小子去了前面正殿。

李盛进去的时候,卫青正在和刘彻说起来:“陛下,这郭解家中贫穷,达不到三百万家资的标准啊,能否免去动迁?”

一听这话,刚飞进门的李盛和在上面坐着的刘彻同时无语了一下:用脚后跟想一想,这个郭解都能托关系使人情,把话传到你这个炙手可热的宠臣长平侯耳朵里了,你居然还觉得他就是个家中贫穷的民间布衣?你也太好骗了吧?!

还是闭嘴吧你。

李盛飞到他身前,把刘据的提篮递给卫青,卫青下意识接住,赶紧把孩子抱出来哄。

刘据看见舅舅了,高兴地抓了一把他的耳朵,卫青呲了下牙,这小子劲儿真大啊。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