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06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然后就跑出来顺着路去看了宋氏,宋氏倒是还好,还有精神安慰自己的宫女。

路上瞄了一眼福晋,遇到了好几批被派出去安定各处的人。

他又去前边院子里看弘昀,今天胤禛进宫了,前院里就弘昀一个孩子。

他陪着弘昀待了一会儿,弘昀虽然没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慌张害怕,但是他一直在偷偷捏李盛的狗狗耳朵,手还有点抖。

看在孩子心情不安的份儿上,李盛忍了。

没一会儿,福晋和李氏派来照顾弘昀的人都来了,李盛看着弘昀被带去正院,松口气转了转耳朵,哎,他真是太不容易了!

第162章

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宋氏在外面花园里遛弯,李盛趴在凉亭里睡觉。

根据系统的估算,宋氏的产期就在这几天了,他觉得不放心,这几天一直关注着。

“嬷嬷,有些冷了,回去吧。”

李盛慢悠悠地爬起来,跟在他们一行人后面回去了。

当晚,宋氏就发动了,李盛听到系统报信,赶忙往外跑,到了宋氏屋子门口,就听见里面品香快要哭出来的声音。

“格格,咱们得去叫人啊!您这等不得!”

宋氏的院子太小,住不下接生嬷嬷等人,四爷把他们安排在前面在倒座房。

宋氏的声音很虚弱:“暂且先等一等也无妨,我生过一次,有经验,这会儿还不到时候呢,再过两刻钟后院的门就开了,这会儿要是去叫人,只怕是要砸门,府里都要被折腾起来,三阿哥还小呢,听说受了惊就会发烧。”

天爷啊!怎么会有人这么委屈自己!内耗也不能这么耗啊!这是耗命呢!

这是第二胎,产程会快很多的!

李盛当即转角往四福晋的正院跑,她那里有对牌,能开门叫大夫。

这会儿已经凌晨四点左右,但是冬日夜晚长,因此这会儿天色还是黑黢黢一片。

福晋被丫鬟叫起来的时候还有些懵,大宫女在她耳边着急得不得了:“福晋,元福在外面汪汪叫着来扒门,很着急的样子,一边叫一边往宋格格院子的方向看。”

福晋立马就清醒了,连衣服都来来不及换,就着寝衣套上一件厚袄,披上一件狐狸皮的大氅,一边往后院去一边叫人去喊大夫嬷嬷。

福晋到的时候,宋氏身下的褥子都湿了。

没一会儿胤禛也从书房过来了,他听福晋说了事情的经过,真是又气又无奈,这个宋氏,谨慎小心得过了头。

好在还来得及,早上七点钟左右,宋氏平安生下了一个女儿。

嬷嬷把孩子抱出来给四爷看,胤禛很开心地用手指摸摸她娇嫩的面颊,又让福晋过来抱了抱,便把孩子送回去了。

胤禛跟着福晋回了正院,李盛跟着回去了,两人吃早饭,他也吃早饭,还从桌子上蹭了两个豆沙小花卷和一笼牛肉馅包子。

吃过早饭,胤禛和福晋说话:“待小格格出了月子,我想让你照管她。”

说到这,胤禛也是无奈:“今儿早上你也见着了,宋氏这心性实在是太过软弱卑怯,这不敢那不敢的,虽说我会全力筹谋,但事有万一,皇家的孙女,说不得便要抚蒙,去到千里之外,若是小格格也是宋氏这个性子,还不让人给生吞了!”

当年弘昐生病李氏顾不过来,大格格也常在福晋院子里住着,把那屋子收拾收拾给二格格住就是了。

福晋点点头,握住丈夫的手:“爷放心就是,我会好生教导小格格的,只是宋氏那里,还得她自己宽心才是。”

“辛苦你了,如今朝上事务纷杂风云诡谲,府里多亏有你,我才能放心。”

李盛在旁边用爪子拨弄花池里的碗莲,闻言在心里叹息,这两年,康熙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张绷紧的弓,康熙年岁大了,疑心病越发严重,看着太子的眼神早就没有了早年间的疼爱。

早年间,康熙出巡都是太子监国,这几年就不同了,康熙总是带着太子出去,说是让太子也多体恤民情,但其实就是怕太子趁着皇驾在外,做些什么趁机上位;

太子被皇帝盯得越来越紧,整个人都阴郁起来,终日战战兢兢如惊弓之鸟,为了探知皇帝心意,他跟皇帝身边大太监梁九功的联系越来越多了,甚至还令太监交好低位妃嫔以探听帝心。

两边彼此防备,面上还是父慈子孝,但实际上就连朝臣们都能看出来这父子之间的隔阂了。

他也不像是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带着小阿哥去八贝勒府上玩耍了,八爷府上常有朝中亲贵大臣来往,老九老十也见天地过去,比打工人签到都勤快,他们经常在一起说些正经事。

虽说不像以前那样兄弟们在一起说话无所顾忌,但是老四和老八毕竟有着儿时情分,两人府邸相邻,彼此之间仍然常有往来,你得了荔枝给我两盘子,我有好秋梨给你送两篓子,这是经常的,且因为当年八福晋怀孕被四福晋提醒的事,两府的女主人还是比较亲密的。

李盛有时候蹲在府院门口能看见有马车经过,后世所说的八爷党也就在这两年即将形成。

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佟佳氏重要人物,镶黄旗,佟国维的嫡长子;

理藩院尚书阿灵阿,十阿哥的舅舅,钮祜禄氏,镶黄旗,孝昭皇后的亲弟弟;

工部右侍郎纳兰揆叙,纳兰明珠的次子,正黄旗叶赫那拉氏;

这三位已经是满洲勋贵里拿得出手的人物,除此之外更有大学士富察氏的马齐,户部尚书王鸿绪等等。

后世提起来总说老九老十怎样,但是其实,老十在老八的党派中是边缘人物,老九虽然死捧他九哥,但则实在没有什么政治份量,其实,老八的势力,还是靠着这些朝中大臣多一些。

此时这些人与老八也只是暗中结交,并没有太过分。

但看胤禩身边的这些势力,大都是满洲勋贵,而且并非他自己能驾驭的,胤禩与这些人,大都是亲和友善地平等结交。

李盛有时候会想,康熙不看中胤禩,是不是也有这一重原因——胤禩的性格不够强势,对麾下人才大多是拉拢交好,这与康熙数年来的执政理念不太相和。

自从儿子们成年,康熙就有意把儿子们分派到各八旗去分裂原来旗主的势力丁口,他知道父祖时候八王议政的历史,他决心集中皇权,绝对不肯看着满洲勋贵再推上来一位仁弱的君主受勋贵摆布掣肘。

老八有才干,但是他遇到事情,尤其是干涉朝中大臣切身利益的时候,永远不能像是胤禛那样冷酷决然,和稀泥解决不了问题。

至于八爷党的另一位成员,过李盛这一世的努力,老十四胤祯,倒是并没有与亲四哥生分,李盛带着弘晖在休息的时候去前院找了两回来做客的胤祯之后,弘晖跟十四叔亲近起来,两人在宫里倒是更好相见,弘晖现在用的一张牛角弓就是老十四送的,有时候旬日休息,胤禛没空,十四就直接带着侄子回四贝勒府或者去打猎,他自己的儿子还小,没办法带出来玩。

去年他的福晋完颜氏怀孕,还特地来拜访四福晋要了弘晖的小衣服。

总体来说,历史的车轮还是朝着李盛熟悉的那个方向滚去,但是,经过他的微调,胤禛与胤禩和胤祯的感情与历史上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带着太子南巡江宁,江宁知府陈鹏反对摊派,皇帝多次南巡,每次都是人数众多用物繁多,如今已然是无法维系,于是这次的供奉就比以前简单很多。

康熙没意见,但是太子不乐意了。

他被皇帝带在身边又总是密切关注,本来就有些心绪敏感,一看供奉如此简略远远不如京中,再一打听前边几次均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于是勃然大怒——皇阿玛给我难堪我忍着,你陈鹏年算是个什么东西,也敢慢待我?!

我如今尚且是皇太子,你就敢这样不当回事,若是不料理了你,岂不是别人都当我失了势好欺负了?!

于是皇太子胤礽在盛怒之下,一定要把陈鹏年处死,多亏张英、曹寅等人援救才得以脱身。

对于此事,康熙也只是两边安慰了一回便作罢。

回程时太子便诸多不满,也使得康熙对这个儿子更不满:不过是饮食粗略了些太子就忍受不了,他御驾亲征的时候急行军连热水都喝不上的时候还有呢,之前带着别的儿子出去,也没见这么娇气。

两父子见隔阂更深,但这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一对父子,彼时裕亲王福全已经去世,其他人谁敢劝呢?

虽然康熙与太子之间不愉快,但是他们留在京中的兄弟们很愉快——眼见着儿子们都成了家,娶妻生子,人口繁多,在京城中还好,每逢他前往畅春园,这地方就明显不够用了啊。

在不涉及到权位斗争时,康熙还是很疼爱崽子的,于是他下令,内务府拨以银钱,给儿子们在畅春园附近修建宅邸,省的以后再挤在一起。

胤禛得知后很开心,还找了老八说两人继续挨着,就像是四贝勒府和八贝勒府一样。

老八想一想,这几年跟四哥挨着双方相处还都挺愉快的,且两家福晋也交好,就爽快赞同。

另一边老八还有两个粘人的,老九和老十闻言,要挨着老八;

十四也过来,耍赖一样说把自己的宅子就托付给四哥了,他到时候把钱交给四哥就不管了,既然要帮忙看着,那自然也是要跟老四的宅子挨着。

倒是老十三,被康熙带去南巡,没在京中。

胤禛送走了弟弟,转头就去福晋的正院假模假样地抱怨:”十四也这么大了,都有了孩子了,还是这么赖皮,硬是把这事儿推给我,额娘就是太娇惯着他了,都要开府当家了,还跟小孩子一样,万事指着哥哥怎么能行?”

李盛在旁边简直想翻白眼,行了行了,你嘴角不抬得那么明显,可能这话更有说服力。

明明就很高兴弟弟亲近自己嘛,死傲娇!

福晋对四爷的脾气更了解,她也不戳破,笑眯眯地给四爷盛了一碗汤,温言细语道:“十四弟毕竟还没办过差经过事,年纪轻没料理,盖房子是大事,每年夏天都要过去避暑,说不得就要住个三五十年,这种事,不指望你这亲哥哥,还指望谁呢?”

于是李盛就看着胤禛的嘴角翘得更高了。

于是最后是这五个人都挨着,其实如果没有这档子事,按说内务府排位置的时候应该会按着阿哥们的长幼依此排下去,他们这一折腾,把老三和老五挤走了。

康熙不在京中,阿哥们也放松,一群人约着去畅春园附近看看地势如何,于是找了个小阿哥们放假的时间,一群人骑着马就去了,李盛自然也跟着去了。

男人们跑着马对着图样看了一回,又热热闹闹地说了一回,便又赛马打猎。

看见元福在河边聚精会神地蹲着看鱼,老九上来摸摸狗头:“元福,等以后爷建好了房子,给你留个小狗窝,你也来我这儿住一阵如何?”

李盛用尾巴扫了他一下,转了转耳朵不说话,他在老四府上那都是单独的一间屋子,现在把隔壁的一间也给他收拾出来放各种窝和垫子了,到你就那变成一个小狗窝,消费降级,才不要去呢。

第163章

康熙四十七年夏天,夏天,皇帝出巡塞外,皇太子、直郡王以及十三胤祥还有几个小皇子随行伴驾。

在队伍开拔之前,十三皇子胤祥来四贝勒府上找四爷,两人在书房谈论了一下午。

胤祥进府门的时候还是一张笑脸,但是进了书房,待屋子里的人都出去,便收了笑脸。

他示意四哥让人在外面守着,低声道:“四哥,皇阿玛私下给了我一支二十人的小队,明着让我护卫太子,暗地里是让我监视太子行动,若有万一,不用奉旨,就地擒下!”

胤禛惊得手上的茶盏都端不住,身子前倾,茶盏便“啪——”一声砸在地上。

他稳了稳神色,假意对着外面怒道:“没看见你十三爷晒得一脑袋汗,还上这么滚的茶来?糊涂东西!去厨房端两碗酸奶来!”

两人收了声,待冒着凉气的酸奶端上来,谁都没心情碰,胤禛皱着眉头低声走近旁边座位上的十三,道:“你看出什么来了不曾?”

“皇阿玛这些日子越来越不满意太子了,蒙古王公进献上来的名马,他的门下奴才竟敢半道上截夺,皇阿玛便骂他,说太子将来必然要败坏国家,戕贼万民,我在外面等着传召听了这么一句,真是心惊肉跳。”

胤祥呼出一口气来,两只手颓然地抱住头弯下腰,声音闷闷地:“我现在去太子那里也不像以前了,前几年皇阿玛让我去亲近太子,太子待我也颇为信任亲热,还交代差事给我,这两年太子与皇阿玛有了嫌隙,我在太子那待着也不自在,两回里有一回说上话就不错,太子这两年心思着实是深沉了不少,那次我陪着他在后面跪送皇阿玛,太子爷那眼神,就跟草原上夜里的狼一样。”

说完,他直起身子,眼眶都红了,有些脆弱地看向眼前的四哥,小时候,在书房里是四哥带着他描红练字,教给他算学,这些年来,也多有扶助,他没有同母的兄弟,四哥,就是他在诸位兄弟中最亲近的一个了。

他的手都有些颤抖:“四哥,我是真害怕。”

胤禛安抚地拍拍弟弟的背,替他难受。

这活儿是两边不落好。

太子那边若是并无异样,十三时时刻刻监视着他,太子岂能看不出来?就算索额图没了,太子数十年的积淀也不是可以小瞧的,世事无常,皇上毕竟疼爱了他几十年,若真有一日这对父子尽释前嫌,十三横在中间算什么?太子奈何不了皇阿玛,难道还奈何不了十三?

可是皇阿玛那边呢?十三若是过分严苛,便有不敬兄长不爱手足之嫌;若是宽容了太子,便是不忠君父不尊皇令。

十三失了母妃,妹妹指婚蒙古,若是真有个万一,他那一家子妻儿,还有两个妹妹,该依靠谁去?

胤禛心里一揪一揪地疼,这个弟弟生性就懂事体贴,从小就跟着他后面四哥长四哥短,若是撇开血缘关系,他私心觉得十三比十四更让他心疼。

皇命不可违,他只能暂且安慰弟弟:“十三,别慌,皇上身体康健,又大权在握,军中都是皇上自己的人,怎么说,太子也不可能谋反,你谨慎着点,你是皇阿玛信重,才命你担了这场干系,不会有事的。”

可是,他们都低估了康熙对太子的猜疑和忌恨,太子不谋反,但是皇帝觉得太子早晚要谋反,再也容不下他。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