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 第404章

作者:寻光小筑 标签: 娱乐圈 系统 升级流 成长 治愈 万人迷 无C P向

余寻光回答:“恐怖片的类型实际上是很多的,灵异也是其中之一。恐怖片本身也是作为类型片的亚类型出现的,然后电影行业发展的这些年,根据观众的喜好和市场的需求,类型电影也在发展与变革。我最近刚好在学校里蹭课的时候学到了这方面,在科技进步和电影市场丰富起来后,电影为了满足观众多维度的要求,越来越难按照单一类型去划分了,基本上很多电影的元素都是混合的。《盛阳之下》精剪版和绿色版的类型词条分别是「恐怖灵异」和「恐怖喜剧」,这两个词条其实是聂梵导演综合了市场以及电影发展需要做出的考虑。因为恐怖片刚在国内合规,她觉得需要做出一部这样有代表,能够吸引投资方投资恐怖片的片子。我们,还有林茹芸监制一直在说,《盛阳之下》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你会发现在电影上映最初,很多人说你刚才说的那种话;但是在电影取得了50亿的票房之后就很少有人提及了,因为已经有人反应过来了,50亿票房的电影到底是灵异还是恐怖,比「50亿票房的恐怖电影」本身更有意义。大家都是喜欢跟风的,市场也是喜欢去做一些研究的,这是人性,也是需要。”

孔思益边听边点头,她差不多明白了余寻光的意思。

很多人喜欢为自己的行为拉大旗,现在暂时不讨论聂梵是否有在用“恐怖片”噱头争夺眼球的用意,光从结果上来看,聂梵对《盛阳之下》的定位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而且一提到《盛阳之下》就会想到它算不算恐怖片,反而会加深大众对恐怖片的印象。”

如果恐怖片能够进入主流视线,那么以后就算政策上有什么更改,也会考虑一些东西了。

余寻光笑,“这倒是没有人能提前预料。”他合理猜测,“说不定聂梵导演会想着在第二部整个大的呢。”

她现在跑去日本学习,未必没有想“吓人一跳”的心思。

孔思益顺势问:“第二部确认了吗?”

余寻光摇头。

孔思益奇怪,“这种赚钱的项目还不确定下来,不会有投资方催吗?”

其他人不知道,反正没催到余寻光这里来,“催出来一锅半生不熟的菜那也不好吃呀。文艺作品本身就是需要时间铺垫的,急什么呢?”

孔思益突然想到,现在市场上认为赚钱的人是余寻光,只要余寻光有在工作,那么他拍的是《盛阳之下》还是其他的什么作品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话当然不能在节目里说,孔思益便顺势聊下去,聊到了《贞观长安》。

“这是你在央视参与的第二个项目。”

余寻光眨了眨眼,便看到李承乾的定妆照旁出现了《官运》的剧照,紧接着便被程俊卿的定妆照代替。

孔思益应该是觉得两部剧差不多的班底所以不如放在一起讨论。

“这两部剧更多的给你带来的是什么?”

余寻光说:“对世界另一层次的看法吧。”

孔思益等待着他继续往下说。

接触到她的眼神,余寻光便继续道:“我在拍《大明奇案》饰演明祎的时候,有部分难受的经历。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浪漫主义,比较理想化的人,所以有些东西我是很厌恶的,后来到了《贞观长安》的时候就好了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

“应该是文学侧重点的问题。传英大哥在描写明祎的部分时重点在于放大他的暴戾,而李承乾的剧本里重点是他的委屈与父子间的隔阂。所以当时演明祎我会想到皇权的压迫,承乾就还好。”

这么一说余寻光又发现,他好像也没有演过正儿八经的皇帝。

太棒了,加入安排。

“《官运》也是权利的更迭,也有压迫。”

“是的。《官运》更多的是黑暗,与阶级。”

孔思益毫不意外地提到:“当初邬震启导演说他让你去玩玩见识黑暗什么的,是因为你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吗?”

“大概有这个原因,”脸颊有些痒,余寻光伸手挠了挠,说:“其实很多人对我不太信任,我刚入行的时候就有不被信任的经历。”

“是吗?”

“是我刚拍戏那会儿的事。我感觉他们也不是针对我,就是冲着所有年轻演员去的,后来有人跟我说这是长年累月下,圈子里积攒下来的刻板印象造成的。”

“按理来说你拍《贞观长安》时那么火了,也不被邬震启导演信任。”

“怀疑是创作者应该具有的精神。就像凌爽导演说过,从事文艺工作者的人都是自信的。比起别人说的,他们更加相信自己。”

孔思益歪了歪头,“你会为了这种不信任有生气,或者是焦虑的情绪吗?”

余寻光说:“不信任其实是人的天性,不算太可怕的东西。”

“你怎么解决这种不信任?”

“通过实力让他相信你呀。”

孔思益便知道了,能够在播出后收到万千观众夸赞,能够拿下金凤、金晷、芙蓉奖最佳男配角大满贯的“程俊卿”,绝对是能够被邬震启认可的。

余寻光说:“因为不信任是很主观的事,是人心的一种隔阂,是没办法通过简单的语言消除的。所以遇到这种事,我会选择「少说话,多做事」的方式。”

孔思益说:“圈内应该不止你一个人被不信任过。”

余寻光反问:“你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孔思益一想便明白了,余寻光的意思是这种“不信任”是很普遍的一种事。

因为普遍,所以不用去内耗。

“我接触到的年轻演员不算多,但是遇到的人都很努力,最近刚好有一部和大家合作的《辰起时》要播。我觉得不管怎么说,从我在《辰起时》剧组看到的,咱们现在年轻一代的艺人是绝对怀抱着上进心,是肯吃苦的。对年轻演员的不信任来自于行业乱像,因为很多不专业的存在又影响到了观众对全行业的看法。一个行业,不被消费者信任是很恐怖的。我希望《辰起时》能有不错的成绩,让观众看到咱们年轻一代的演员正在靠自己的努力,然后一点点的重新构建和观众间的这种信任。”

这也是余寻光的一种“托举”行为。

“但是观众对你很信任,”就孔思益知道的,现在都有一些网友叫余寻光「内娱良心演员」,她不由得好奇,“你是怎么维持的?”

余寻光想得明白,“我的作品一直不错,所以维持住了观众的信任;如果我有哪一部作品糟糕了,他们也会不信任的。他们的信任不是无缘无故,也不是永久的。而且观众不是单独对我信任,是对所有认真工作,有优秀业务能力的影视工作从业者信任,他们都是一群很好很宽容的人。”

孔思益这个时候终于伸手喝了口水,她仍旧在沉思。

按道理,这时候应该已经轮到《天才算法》了。

孔思益接到导播的信号,开始就这部电视剧发问:“《天才算法》是李恕坤导演的退圈之作。你是因为想要回报导演的恩情,才接下这个项目的吗?”

余寻光反问:“《天才算法》难道不是一部很棒的片子吗?”

孔思益直言,“我不太喜欢少年追梦的题材,这对我来说有点幼稚。”

孔思益应该是一个很现实的人。

余寻光点头,表示尊重,但是他还是有关于沈竞先的话想聊。

不能厚此薄彼啊!

孔思益当然也没有任性的权力,她耐心地听着。她有一个憋了很久的问题想问了,等把电视节目都问得差不多,结束了这个环节,她开始放大招。

“去年,叶兴瑜为你成立了工作室这是人尽皆知的事,但实际上我还发现你和凌爽、翁想想的「灵鹿工作室」也来往甚密,你们之间有什么合作吗?”

就她猜测的,余寻光跟叶兴瑜签了8年的合约,现在应该早就到期了。寻光工作室的出现代表着余寻光出来单干,他既然都单干了,就不可能给灵鹿工作室签打工合约。

余寻光也不避讳,他觉得这或许是一个可以让观众知道这个消息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会在今年4月上映的《漫长的孤独》预热。

“《漫长的孤独》有寻光工作室参与投资。”

孔思益便明白了,她相信观众应该也能明白。

不明白,她就把话说得更直白,“你们一起创业是有什么追求吗?理想,还是金钱?”

余寻光先是开了一个玩笑,“是凌爽导演想做大做强。”

等孔思益真笑了后,他才道:“想让更专业的导演、编剧制作团队被观众们看到吧。”

还是那句话,现在娱乐圈的影视作品被观众们说烂,是因为很多作品都不是有丰富经验的人拍出来的。

孔思益问:“你会不会感受到压力?”

“什么压力?”

“你好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演员了,这会不会影响到你的职业态度?你刚才也说,观众可能会因为你表现不好而收回那种信任。”

余寻光问清楚了才回答:“不会,我会很享受。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压力?当大家对你有期待值的时候。对演员来说,观众对你的期待会是压力吗?那只能是动力。而且……什么叫单纯的演员?就像我以前只想演戏,一直演戏。但是现代社会没那么单纯的环境给你,所有这个时候怎么办?你只能去创造一个可以创作的环境。”

“你在牺牲你自己。”

“「牺牲」这个词用的太重了,我付出一些东西也是为了得到,也是为了我自己。”

演戏不是闭门造车,需要走出去。

演戏不是一个人的事,也需要更多好演员的配合。

只有环境好了,才能够让“好”演员一直是“好”演员。

余寻光不会忘记他现在能够一直演戏,是有叶兴瑜放弃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在前面顶着。

他也想顶起一片天,他甚至都不用放弃自己的演艺事业,他已经很幸运了。

孔思益再问:“对于网上说的,他们觉得你单纯好骗,你怎么看?”

“是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吧。”说到这里,余寻光露出笑意。

他又想到了这么多年遇到的那些可爱的观众。

余寻光觉得不会有人真的觉得他傻吧?

几个问题下来,孔思益渐渐地失去表情,“你很少参加综艺,有人说你是不缺钱。”

“同样都是赚钱,我是演员,如果有好的剧本,我当然倾向于先去拍戏而不是综艺。”

“如果没有合适的剧本,你就会去多参加综艺吗?”

“我不能去休息,去学习吗?”

“当然,那是你的选择。”

余寻光笑了,他望着进入状态的孔思益说:“你刚才真的好像个三流记者。”

孔思益眨了眨眼,她挺了挺后背,重新往前面坐了坐。

她好像反应过来一些,“为什么这么说?”

余寻光不跟她客气,“断章取义,诱导发言。我不做这个,就一定要去做那个吗?这世上什么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现在很多记者在采访时喜欢学西方玩「不是就是」那一套,甚至网络上也有那种风气。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代表着变化,一成不变的东西是很短命的,所以人当然也是在变的,但是网络却将这种变化消于无形。你今天喜欢吃苹果,哪一天突然不喜欢了,别人不会觉得是你的喜好产生了变化,他只会觉得你以前在说假话,你就是不喜欢苹果。我当然没有在说你的意思……”

孔思益听到这里先笑了。

于是余寻光也不往下说了。

他也笑着:“你不喜欢这段你可以删掉。”

“为什么要删?这是多好的素材。”

能够被余寻光怼一下,她居然还觉得挺荣幸,因为余寻光好像没在镜头前表达过自己对什么东西的厌恶。

听到要播出去,余寻光也无所谓,他敢说就不怕别人听。

“我反正是觉得人可以成为各种各样的人,只要你的内心坚定,不去藐视,哪怕是有时的高傲也是不错的体验。”

孔思益十分敏锐,“高傲是贬义词,藐视也是贬义词,为什么前者可以,后者却最好不要?”

余寻光说:“藐视会让你变得丑恶与龌龊,会让你的心灵变得狭窄,会让你忘记自己的阶级和出身——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谈。作为一名演员,我个人认为藐视他人是很危险的事。为了我的演艺寿命,我有时候会特意去回避一些不好的事。”

“克制自己。”

“对,人活着是要承担一些责任的,我也得对一直信任且支持我的观众负责。”

“这也是你说的想成为更好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