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末送快递(历史同人BL) 第10章

作者:北徙君 标签: BL同人

第15章 琅琊台

  许钦是在县城北面的校场找到大哥许忻的,他作为县尉,手下一共有五百名正卒。

  秦朝实行郡县兵役制,以郡、县这两级行政单位来分别征发百姓入伍和打仗。年满17岁“傅籍”之后,男子便要开始服役,直到60岁止役。一位秦朝男子一生中需要经历的兵役一共有三种:更卒、正卒和戍卒。

  更卒一年一次,每次服役一个月,更取其轮流服役之意,有钱人可以出钱雇佣人代为服役。第一年服过更卒之役后,便转正为正卒,服役地点在当地郡县,服役内容包括进行军事训练和维持地方治安。

  正卒一年后,成为戍卒,服役时间同样为一年,一般是去做边防戍守,还有一批挑去戍卫京城。

  上面给温县的这次征兵数额是一千,许忻将所有在役的正卒和更卒都集合起来,也不过八百人,还得在民间继续征兵,这段时间把他忙得够呛,脸颊都明显消瘦了下来。

  “大兄。”许钦远远地打招呼,“我听阿翁说你在忙这个,人数凑得差不多了吗?”

  “再找一些,勉强就可以凑数了。”许忻摸了摸许钦的脑袋,“你不是忙你那个镖局忙得脚不沾地吗?怎么有空来看大兄了?”

  “还不是我手头上的马不够了。”许钦连忙说明来意,“这是真没有了?”

  “没了,我们还得从县衙里拨款,问商贾买马。”许忻眉头微皱,“好不容易天下合并没安生多久,这仗一打起来,马匹价格又要飞涨了。”

  “看来我要抓紧时间买马了,不然等下就买不起了。”

  “你们要买马,得往东方走,边关那边马匹常年吃紧,去东海、琅琊两郡看看,说不定还能买到便宜实惠的马。”许忻提议。

  “谢谢大兄!”许钦得到指点,拉着陈买一溜烟跑走了。

  许忻看着弟弟远去的背影,叹了一口气,这扶苏公子和官军的仗还不知道要打多久,许钦今年已经17了,第一年的更卒早在许钦回来之前就由许家雇人服役过了,好在服役得早,这次征调还能逃过去,只是明年的正卒……如果战事拖长,难道要亲手送弟弟上前线吗?

  琅琊郡位于现在青岛,郡治琅琊县,是秦朝最大的港口,因此商贾云集。从河内郡到琅琊郡要横跨东、薛两郡,相当于现在从郑州到青岛差不多的距离,乘坐高铁都要六个多小时。

  许钦这会有钱了,雇了俩马车,按照秦朝道路导航app上给出的最优路线,花了十四日方才来到琅琊县。

  此处以一座三面环海的高台得名,据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就在此登台,眺望东海,壮怀激烈。秦始皇东巡至此,古迹已不可寻,遂下令在山上修筑琅琊台,迁民三万户于琅琊台下,自此琅琊县越发繁华了起来。

  许钦也是入住传舍之后,才听到当地人说起此处还有这样一处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景点,于是问陈买:“要不要过去打卡?”

  “打卡是什么意思?”陈买路上在马车里摇摇晃晃,刚刚睡醒,此时揉着惺忪的睡眼问道。

  “就是到此一游的意思。”

  “那我们就去吧。”陈买是个喜欢新奇的,马上就表示愿往。

  高台属于皇家建筑,不可攀登,只能远观,但其俯瞰琅琊众生百态,看起来仍是气势十足。

  陈买是第一次来到海边,看到碧青色的海水一望无际,和远处天际连成一线,非常兴奋:“这就是大海吗?”

  “是啊,你喜欢的话可以下水去玩玩。”

  刚好琅琊台附近有一处天然的沙滩,陈买就脱了鞋子跑到沙滩上,一阵海浪卷来,在黑色的礁石上砸出雪白如碎玉般的浪花,细密的水珠随着海风飘到了陈买脸上。

  陈买舔了舔:“海水果真和书上说的一般是咸的。”

  停在许钦肩膀上的鲲鹏也有些激动,它毕竟是出生于大海的生物,此时再次来到海边,就有股亲近之意。

  许钦将鲲鹏也扔了过去,对陈买说:“蓝鸡也想下水,你带它玩一下。”

  “你才蓝鸡……”鲲鹏通过意识暗怼许钦,这个时候一个浪头扑了过来,陈买接着它后,飞快地迎着浪头跑了过去,一人一鸟都淋了个湿透。

  “这个娃娃玩得真疯。”鲲鹏跳到细软的沙地上,抖了抖湿漉漉的羽毛,心情分外愉悦,“不过我喜欢。”

  许钦自己也不闲着,他在沙滩上捡起了贝壳和小螃蟹,贝壳可以当做首饰送给妹妹,小螃蟹就是今晚的下酒菜了。

  等到许钦将一个竹篓子装满后,陈买也玩得尽兴了,他的发带松落了,此时只随便地缠绕在手腕上,湿漉漉的黑发就这么披散着,抬着他那张标准美少年的脸问许钦:“大兄怎么不觉得新奇?难道之前就已经见过大海长什么样了吗?”

  “是啊,我非但见过,还在里面游过,还乘坐过大船出过海。”许钦略微怀念地说道,出海那次是他们大三实习前的暑假旅游,一个寝室的同学都报了邮轮游,整个旅程说起来其实没多大意思,全程吃吃喝喝打扑克,但现在来到古代之后,回想起来竟然分外想念。

  也不知道自己穿越之后那边的人怎么样了……

  陈买用手一指前面的商船:“是这样的大船吗?”

  许钦摇摇头:“比这个还要大,上面有好几层楼阁,夜晚亮了灯就好像海上的水晶宫殿一样,人们伴着音乐声唱歌跳舞,船上还有各种游乐设施。”

  陈买露出了艳羡的神色:“那不是神仙一般的待遇,你真的乘坐过不骗我?”

  沉浸在回忆里的许钦突然反应过来这段经历和他目前的人设不符合,连忙改口说:“我那是在梦中见过,这么好的大船,就算始皇帝也没乘坐过,哪轮得到我啊。”

  陈买将信将疑,但是将许钦描绘的邮轮的样子记在了心里:“等我以后有了钱,也给你造一个这样的大船,我们一起出海看看。”

  “好啊。”许钦摸了摸陈买的头,“苟富贵,勿相忘啊陈君。”

  陈买略微别扭地歪了歪脑袋,嘟囔道:“别摸头,阿翁说了摸头会长不高。”

  此处风景甚美,背景是历史名胜琅琊台,要是在现代,许钦肯定会拍一张到此一游照。但古代没有照相机,许钦就找人画了一张“许钦与买观沧海”的小像,权作留念。

  等海风和太阳将陈买的衣服晒干,两人一起来到县上一家看起来就人气旺盛的酒肆。至于鲲鹏——方才它通过意识告诉许钦自己在海里很好,还能短时间内变成小鱼畅快游泳,许钦就让它一条鱼独自留在海里自由放纵了。

  许钦上辈子还没去过青岛,但青岛海鲜的美味还是很名闻遐迩的,他一在临海露台的几案前坐下,就询问店家:“有没有青岛……哦不,琅琊大虾?”

  秦朝的物价在吃上还是比较便宜的,许钦毫无心理负担地点了几样海鲜,又把自己捉到的小螃蟹交给店家,让他水煮了送上来。

  两人敞开肚子大吃一顿后,才干起了正事。在这个时代,酒肆是县城里消息流通最快的地方。果然许钦一打听,就知道了距离酒肆不远有一处可以买到他想要的马匹。

  这个卖马的主人是一位东胡商贾,他的马匹都是通过海运从长城外的草原运送过来的,是体格膘肥健壮的草原马,一看就比温县那些普通中原马要好上许多。

  许钦买马是为了送长途快递,因此不需要特别好,但长途送快递对马的耐力和脚力要求也很高,所以他开口便问道:“这位马贾,你这里的马不好不差的怎么卖?要耐力好,扛累,能跑远路的。”

  那东胡商贾看到许钦仪表堂堂,心生欣赏,热情地说:“我们这里符合你的要求的马很多,不知道你要买来做什么?”

  许钦微笑回答:“送货。怎么样,你帮我挑几匹,好的话我以后还要问你买的。”

  “好嘞,要几匹?”

  许钦想了一下,从温县县衙里借马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这次跑长途的十二匹马,他都得从这里购置才好,于是用手比划了一下:“十二匹,马贾看在数量的份上,总价给我便宜点吧。”

  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许钦终于以自己满意的心理价位从这位东胡马商那购入了十二匹品相中等的马,马商还用极其便宜的雇佣价钱给他们派了一位赶马回温县的小哥,只要许钦说一声,便可以立刻启程。

  许钦却不急着马上走,他好不容易出一趟远门,心里还记挂着系统给他的设置快递分点的任务。这次路途还是比较顺畅的,适合开发成一条新邮路,只是琅琊县和温县几乎没什么联系,这快递单子开发不起来。

  “阿买,你说我如果在琅琊县设个镖局的驿站如何啊?”许钦询问陈买的意见。

  “这里风景好,县城也热闹,挺好的。”陈买老实回答。

  “可是我们温县好像没人想往这边寄东西,你说这里有什么东西可以给温县人介绍介绍,让他们往这里寄送回去的呢?”许钦犯愁道,“没有东西寄,那驿站就是开了也白搭。”

  陈买只略微思索片刻,就马上说道:“这有何难?给他们寄海鲜啊。”

  作者有话要说:  许钦:阿买真棒,你简直是秦代王卫

  陈买:啥?????????

  多年以后知道真相

  陈买:所以为什么我就是个王卫?

  许钦:因为秦代马云必须是我啊,嘿嘿嘿

第16章 卖海鲜

  陈买一句“寄海鲜”打开了许钦的思路。确实青岛最出名的就是海鲜。《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说明这块地方自古就水产富饶,并且产海盐。

  秦代内陆人民最常食用的鱼类便是鲤鱼,很难食用到海鲜。以古代的运输速度,十天半个月运到家中,有没有冰箱冷藏,海鲜都要变成海臭了。

  虽然冰鉴周朝就有了,许钦也能照着博物馆里见过的文物画出图样来,但冰块的保存却非常不易,要皇室冬天采冰藏在冰窖里,夏天才能取用,普通老百姓根本用不起冰。

  不能鲜着运,那只有两种办法:晒成干货,用盐和酒糟腌制。

  说干就干,许钦带着陈买先去海市上逛了一圈,因为许钦自己是现代人的口味,就让陈买先尝尝,觉得好吃的许钦就在缯帛上画下来,准备做成产品手册带回去推广。

  为了能够挑对海鲜,许钦还花了点经验值搜索了一些相关的文章。能晒成的干的海鲜主要是一些贝类,汉代开始就有一些权贵喜食贝类的记载,《后汉书》中更是将“南蛎北鳆”列为美味。

  南蛎的蛎指的就是蛤蜊,其中青岛特产是花蛤。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农事历书《夏小正》里就提道:“雀入于海为蛤。”古人认为雀鸟在九月飞入海中,就能化为蛤,其中被叫做历的是百岁燕所化,也就是花蛤。

  花蛤一般可以在海滩上挖到,白壳紫唇,有的壳上有花纹,取出肉煮熟后在沙滩上晒干,就成了花蛤干。

  北鳆指的是一种现代讲起来也是究极美味的贝壳——鲍鱼。虽然秦始皇死后就是被藏在鲍鱼车中,但那个时候的鲍鱼指的是咸鱼,所以会发臭,而现代所说的鲍鱼在秦汉时期被叫做鳆鱼。

  史载王莽、曹操、孙权都喜食鳆鱼,到了南北朝的时候价格更是一路飙高,因为“江南无鳆鱼”,一枚鳆鱼竟然需要花费千钱。说明至少南北朝之前,鳆鱼还是济州半岛沿海才有的特产,琅琊县正好也在它的产地之内。

  且不论王莽他们是怎么吃到鳆鱼的,许钦只能也将鲍鱼晒干。

  此外还有扇贝、蛏子、海瓜子等各色贝壳,能晒成贝干的通通晒干,带回去无论煮熟了吃还是熬汤吃都十分鲜美。

  至于鱼类的处理方法就更多了,晒成鱼干、做成咸鱼或者用酒糟制成酒糟鱼装在罐子里带着都可以。

  许钦很喜欢吃的皮皮虾,上面撒点盐晒干,也可以带点回去。最后许钦各色海鲜的干制品都买了一些,满满装了六车,正好让从东胡商人那买的马赶回去,只是车夫要多雇佣几个了。

  只可惜螃蟹不好处理,只能作罢,否则要不是呛蟹必须冷藏,许钦都想做个呛蟹罐头来卖了。最后他也只按照沿海地区人民的手艺,拿酒和盐水和陈买做了一顿鲜咸可口的呛蟹,两人一起下饭吃了。

  等许钦再挑了一些海水珍珠还有贝壳做的饰品带回去准备卖给温县爱美的姑娘少妇们,竟然不知不觉已经在琅琊县住了十来天,眼看临近过年,是时候回去了。

  不过这些日子在琅琊县,许钦也收获颇丰,他不光和那个东胡马商交了朋友,还在经过实地考察、货比三家、和店主友好沟通之后,定下了好几家海鲜干货供应商,以后如果温县那边有需要,直接派人过去交钱提货就好,不需要许钦自己再亲自跑一趟了。

  回到温县之后,许钦把镖局临时变成了一个琅琊特产大卖场,许多人闻讯赶来,有尝新鲜的,有吃了好吃再来的,短短三天时间里,竟然将许钦从琅琊县拉来的六车货全部抢购一空。

  对着明显还没买尽兴的客户,许钦笑眯眯地拿出了精心设计的产品手册:“大家不要急,我这趟去琅琊县已经和那边的商贾说好了,以后大家想要买什么海产品,都可以从我这预订,一个月便能送货上门了。”

  随着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温县的人们都想在过年前后吃顿好的,能够吃上之前从没吃过的美味海鲜——虽然是干货,也让很多人家趋之若鹜,许钦和陈买连夜写了一堆订货单,交给骑手之后,就让他们驾着马车离开了。

  在意识里勾连系统打开任务完成的进度条,显示已经完成了六分之一,但完成任务的时间也过去了六分之一,许钦心里就有些急。

  陈买敏锐地发现了许钦最近有些焦躁不安,忍不住挑了个只有两人独处的时间悄悄地问:“最近镖局生意不错,卖琅琊海鲜又猛赚了一笔,还往琅琊县开辟了新邮路,为什么我观大兄的神情,反而有些闷闷不乐呢?”

  许钦没想到陈买小小年纪,观察人物竟然如此细致。他思索了一下,决定把事情掐头去尾地告诉陈买:“我要在半年时间内给我们镖局定下六个驿站,现在我们忙活了一个多月,也只搞定一个,我怕半年期限来不及。”

  “是谁给定的半年期限?”陈买焦急地询问,并且心里暗自埋怨这人给的时间也太短了吧,“肯定是个蛮不讲理之人。”

  此时在院子里追逐着大黄跑着玩的鲲鹏突然打了个喷嚏:“咳,谁在讲我坏话?”

  许钦诚恳地握住自己唯一员工的手:“这件事现在还不能和你细说,不过你放心,等以后时机成熟了,我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你。”等到鲲鹏承认陈买是正式员工,他自然可以向鲲鹏提议能否将真相告诉陈买。

  陈买被许钦这么郑重其事地盯着,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移开视线:“看在我为你排忧解难的份上,你记得到时候一定要第一个告诉我。”

  许钦乐了:“你怎么给我排忧解难了?”安慰不算数的诶……

  陈买抬起头,眼睛亮闪闪地说:“大兄莫非忘了,我外大父是户牖乡的富商?”

  许钦这才模糊记起来陈买和自己提过一嘴,不过他只看重陈买这个人的出色才干,对于他的家世向来不怎么八卦,因此便忘记了。

  “抱歉,确实没怎么记得了。”许钦不好意思地说。

  陈买也不在意,继续说道:“既然大兄和琅琊商人做了交易都可以算作一个驿站,那么如果我外大父和你也做了这个交易,是不是算在阳武县又新增了一处驿站。而且我出门说服,还可以办成真正的镖局分店,我们在温县做的,那边也可以做到。”

  许钦听完心动了,觉得陈买的身影在自己面前瞬间变得伟岸起来,他忍不住上前抱住陈买,高兴地说:“阿买你真是我的及时雨,一次次都给我出好主意。”

  陈买被许钦抱着,脸色微红,偷偷踮起脚尖,将脑袋窝在许钦肩头,柔声道:“只要大兄高兴,我以后还会给你出很多的好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