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份约定,贺临切切实实地消停了一阵子,黎尚也总算是有几个完整的觉可以睡了。

.

半个月后,清晨。

丝丝的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照进卧室。

黎尚照例在闹钟响起前两分钟睁开了双眼,他看了看床边的闹钟,伸手按停。

感觉到怀里的人动了,身后的贺临闭着眼睛,第一反应是收了下手臂,把黎尚往怀里扣得更紧了一些。直到黎尚用手指拍了拍他覆在胸前的手,贺临才恋恋不舍地用嘴唇蹭了蹭黎尚的后颈,意犹未尽地将人放开。

因为起得够早,两个人的早晨井然有序。

黎尚一边想着工作上的事,一边走进洗手间,贺临则是洗过手,先把鸡蛋和包子放入蒸箱,电饭煲早就定时熬好了粥,打开锅盖晾着,一会正好能喝。

黎尚洗漱完,看了看镜中的自己,锁骨处有片昨晚被贺临啃出来的红痕。

贺临正好走进来,随着他的眼神把目光落在了那片红上。小狗挺委屈地蹭了蹭他:“我已经尽量没往上面咬了。”

在他看来,自己挺克制了,之前不用出门的时候,他恨不得连黎尚拆吃入腹,脖子一片一片的咬痕不说,嘴也是肿的。

黎尚没说话,静默了片刻,去拿了件衬衣穿了,纽扣一路扣到了最顶端,随后又添了条深色的领带。

他最近吃的多了一点,又频繁锻炼,身体结实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么纤瘦,穿上这一身,加上俊秀的脸上一贯的没什么表情,却是有了一种不怒自威的领导范。

罪魁祸首依在门框上刷牙,看着眼前清俊的指挥官,一边含糊不清地问:“今天穿得这么正式?”

“不是说和银行专家有个会吗?”黎尚低头整理着袖口。

贺临问他:“最近特警那边没什么事吧?”

黎尚嗯了一声。

上周他帮着解决了一起劫持事件,处理得干净利索,得到了从上到下的一致好评。

省厅的特警队支队下面有几个特警小队,一支拆弹队,每位队长他都单独聊过。

自从那次开过会,又带队行动过几次后,从副支队长刘肃到下面队长一个个对他敬重有加,听话得不得了。

领导都这么对他,下面的队员自然有样学样。

这样的情况倒是省了黎尚不少的功夫和口舌,队伍理顺了以后还挺好带。

贺临把泡沫吐了问:“一队的特警队长是不是也在天宁基地待过?看着有点眼熟。”

黎尚点头:“呆过,拆弹的队长也参加过特训。”

贺临道:“怪不得,我从眼神就看出来了,大写的崇拜。还有那个拆弹的乔队长,眼睛都快黏你身上了。”

黎尚听出了贺临话里的醋味:“他算起来是何垣师弟。”

贺临更加煞有介事地说:“那我得抽空告诉他,容队已经名花有主了。”

穿好了衣服,黎尚走入客厅,这一身半正装衬得他宽肩窄腰,身材颀长,还有种冷清出尘的气质。

贺临越来越觉得,来省厅的确是个正确的决定,他肉眼可见的,最近黎尚变得更为自信,气场也越发强大,整个人熠熠生辉,难掩光芒,他的身上多了几分当年容倾的意气风发,缺少了几分戾气,整个人变得更加随和沉稳起来。

如果说基地锻炼了容倾的筋骨,让他飞速地成长为了一把利刃,那么省厅则是适合黎尚的土壤,他像是从那片破碎的阴影里长出了新的根系,随后展开了枝叶,既有利刃般的锋芒,又有了守护一切的坚定与温柔。

第201章 08

厨房的蒸箱发出了叮的一声, 打断了贺临的思绪,他三两下换好了衣服。

等黎尚收拾好东西,餐桌上已经摆上了温热的包子, 蒸好的鸡蛋以及白粥。

两个人一起面对面坐在桌前吃着早点,随后就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最近的调查。

贺临让专案组所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整合。

因为这一案件牵扯众多,有很多可以并案的案子, 乍一看非常杂乱,可是能够顺着查下去的线索却并不多。

贺临让他们先把所有的案件都调取了过来, 经过整理, 这样才能够清楚地知道那些人究竟都做了什么。

随后倒查过去两年全省内的案件, 只要背后有那些人影子的就全部挑出来,重新进行调查。

之前秦有来和钱代豪那边供述出了一些关于普赛的信息,也合并了过来。

关于最近明珠城那边青烬的所有口供和资料也进行合并。

他们逐渐理出了一条线。

那些人从园区出逃之后,卷走了部分的启动资金, 开始经营普赛这个洗钱网站。

赃款不断增多,洗钱池中每天大量流水,钱款迅速洗白, 变成了一个洗钱池。

到现在,这可能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洗钱网站了。

但是现在经侦调查在技术方面遇到了一个难点,那就是想要形成这样的洗钱规模, 需要很多人的配合,而且使用的洗钱手段和一般的混币, 跑分, 卖U完全不同,他们尚未查出对方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这次专案组请那些银行的专家来,也是为了咨询相关的情况。

黎尚默不作声听着贺临和他说着最近的调查情况,忽然开口道:“接触到这个案件时, 我总是有一种怪异的感觉。”

贺临拿着包子往嘴巴里塞的动作一顿,皱眉问他:“是什么?”

黎尚沉默了片刻,想着要怎么才能够把事情说清楚,随后他开口道:“就是一种,似乎有人在看着我们的被注视感。”

他举了个实际的例子:“就像我们在乌鹊山时,有人知道我们在调查顾楚夕和谢年,联系了他们,继而派出了阿南塔和红棉。”

那场暗杀虽未成功,但是太精准了,准确到像是为了他们布下的一个局。

还有当时程笑衣提到了一点,他看到阿南塔手机上使用的,似乎是警用的软件。

似乎冥冥之中,有人在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他说到这里,贺临明白了黎尚的意思,他低头思索了片刻:“那会是什么原因呢?有内鬼通风报信?有监听监视?还是说对方有其他获取消息的渠道?”

黎尚轻轻摇了摇头,他也并未想清楚其中的缘由。

贺临又想起来道:“但是那一次,我们调查老年康养中心诈骗案时,没有打草惊蛇。”

当时采用的方法,是林会提出的,他们做了一个假方案偷梁换柱。

黎尚略作思索:“也许是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当时的方法行之有效,也许是因为那伙人和普赛网站的合作不深,所以才没有收到消息。”

他想了想又补充:“天宁基地那边,应该是安全的。”

基地的安保级别一向是最高的,人员也相对可控,那方面的信息和消息,似乎暂时没有外泄。

随后黎尚道:“就算现在到了省厅,我们还是要千万小心。”

贺临点头:“你的提醒没错,我会分级分层布置任务,核心信息只在专案组成员中交流,减少接触人员。”

黎尚补充:“尽量现场交流,少用手机,避开摄像头和监控设备。”

两人的早饭吃得差不多了,黎尚起身帮着贺临收拾碗筷。

他有些惋惜地看向贺临:“你要是能想起来白葬长什么样子就好了。”

贺临难得有点落寞地伸手抚了下额:“没办法,一片空白……”

提起了这件事的黎尚反倒有点心疼,伸出手摸了摸贺临的头。

贺临的这次失忆,除了忘记了他,还忘记了当时自己在百合园区里面的经历,包括白葬的样貌,导致最后连白葬的模拟画像都没法做。

夏厌倒是有人见过,但他是张大众脸,一堆人只记下来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中等身材不胖不瘦,那模拟画像做了也和没做没有多大差别,换个发型放到大街上人们都认不出来。

可贺临又是见过白葬的,记录显示,最后还是白葬对他亲手开的枪,黎尚总害怕那些人会对他再做些什么。

这也是当初,他下定决心去云城找贺临的原因之一。

感觉到了黎尚目光中的担忧,贺临把他的手从头上拉过来,于他的手背上落下一吻,反过来安慰他道:“你要相信,我们可以做到。就算是狐狸再过狡猾,猎人也总能把它们找出来的。”

.

今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

吃完了早饭,两人共同前往省厅上班。

普赛专案组是在省厅主楼的四层。

专案组搭建至今,人员已经到齐。

组里的精英是省厅千挑万选出来的。虽然下属只有四位组员,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流程链短,极为高效。再加上他们的权限够高,可以调动省厅里的其他部门配合调查,倒也不缺底气。

负责经侦方向的是一位二十八岁的女警,名叫李临希,现为高级侦查员。

李临希硕士学历,毕业于公安大学经济侦查专业,毕业论文是《区块链技术在虚拟货币洗钱案件之中的侦查研究》,和调查普赛专案非常对口。

领导选择她进入专案组还看中了她的英语专八,参与过国际警务合作,能够在组内充当翻译和外联。

她工作至今,曾参与过十数起经济案件的调查和取证工作,擅长运用司法会计知识梳理的复杂财务账目,揭露虚构交易,破获过多起要案,还曾追回过数亿赃款。

省厅整个经侦支队都会配合她的工作,还可联络银行端的专家,申请外援。

负责技术的警员今年二十六岁,叫做顾念堂,技术专家,也是硕士毕业。

他是特招的技术人才,毕业于网络安全方向,大学时就曾获得过网络安全挑战赛的个人奖。

顾念堂擅长移动端应用的逆向分析,恶意代码行为追踪以及电子数据获取。掌握网络攻防技术。还曾在以往的重大案件之中,锁定过境外服务器的具体位置。

还有负责调查的警员,今年三十二岁,叫做周天易。

周天易原来就是省厅刑侦支队下面的队长,经验老道,做事情雷厉风行,也是历练过多年的老刑警。他在办案的过程之中逻辑缜密,证据链查证完整。

从警生涯内,周天易曾经完成过多次跨省追捕,其中最短的一次不足72小时就将罪犯逮捕归案,还曾立过个人二等功,也曾带着自己的队员立过团队三等功。

这次徐厅把他调入专案组,不仅是冲着他的个人能力,还是为着他原来的队员也可以配合专案的调查。

跟着他的徒弟名叫孙诚,今年24岁,是整个专案组里最年轻的一个。

原本省厅的专案组名单上,调查组的另一位成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但是当找到周天易时,他答应前来专案组的前提就是带上他的徒弟。

经省厅的了解,孙诚是省厅年轻一代刑侦队员里面的佼佼者,第一次抓捕之中就曾经一对二,抓获了两名悍匪,评上了去年省厅的“搏击尖兵”。

领导对比过后,反而觉得孙诚更加合适专案组的工作,便欣然应允周天易的条件,也想着有这么个机会能够培养历练一下年轻人。

于是周天易这次也把孙诚一起带了过来,先负责队内的一些杂务。

整个队伍非常年轻,每位队员的履历拿出来都足够优秀,他们拥有高学历,先进的技术和宝贵的经验,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对侦破案件满怀热血。

在贺临黎尚以及这四位精英警员的带领下,迅速把案件的调查推上了正轨。

清晨,人员到齐,陆续开始了工作。

上一篇:大明首辅的升迁路

下一篇: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