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有归处 第302章

作者:秦世溟 标签: HE 玄幻灵异

基地里忽然响起警报声,杨奇阑挂着耳机,她听到耳机里传来监测站的通报声:“长官,空洞膨胀,内部扭曲程度超过F级,有爆炸的风险。尚未到达艾比尔点,具体数值正在探测。我们已经把此情况反馈给附近的哨所和部队,但通讯和雷达都受到影响。是否需要启动红色警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杨奇阑站在灯塔上没有离开,剧烈的白光从窗外照进来,把窗户染成透亮的淡蓝色,杨奇阑的脸也暴露在光线中。校官提醒杨奇阑注意隐蔽,建议她立刻离开灯塔,到防护掩体中去。

但女军官并没有回答校官的话,她的目光从母舰挪到天空中去,网状的光线在云层中闪灭。空洞扭曲后强烈喷发带电粒子,高层大气不断发生强电离,高原上出现了异常绚丽的极光。诸神的裙摆下,忽然传来一声猛禽特有的长啸,然后一个山一般的影子忽然直冲云霄而起,一阵狂风随着它翅膀的扇动滚下山峰,迎面冲撞在灯塔上,震得玻璃哗啦作响。

“不必开启警报灯,另外关闭基地内所有灯光,启用备用照明设备,注意不要让灯光外露。全区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允许启用防护罩。请保持通讯顺畅。”杨奇阑对着传呼机说,她撑着腰在灯塔上徘徊,偶尔抬起眼梢看看天上的情况。

“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灯光全都关掉?”校官不理解,他看着头顶的照明灯被杨奇阑一下子按掉,“这地方已经够暗了,什么都看不见。”

“这是战略需要,士兵。头顶上飞的是只巨鹰,那是什么你没有必要知道,你只要知道那是一只大鸟就可以。它在这黑暗的高原上瞎撞了不知多少年,它是从深渊中爬出来的怪物,如果你站得近一些,看得仔细一些,你就会发现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就像深海鱼的眼睛。这种在黑暗中生活的生物对光线异常敏感,光会使它们狂躁,如果你养过蜥蜴你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校官忽然说不出话,他抬手指了指天上,又比划了两下,张了张嘴没出声。杨奇阑忽然背过身去:“你是想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那是因为我之前也见过它。至于我怎么会遇到它,那这就是另外一件事了,你不需要知道。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到下面的监测台去带上你的通讯装备,然后坐进防护掩体里等我的开火命令,知道了吗?士兵?快点!立刻执行!”

杨奇阑的声音越来越严厉急促,她的白头发整齐地盘在脑后,脖子上的皮肤因为衰老而松弛下来。校官不敢再继续杵在长官面前,他行过礼之后戴上帽子很快转下了楼梯。

极光的范围越来越大,整片天空充斥着蓝绿色的光芒。杨奇阑打开灯塔上的电脑,卫星传来影像,极光区已经蔓延至日喀则-拉萨一带,几乎布满整个高原的射电望远镜全都对准了空洞中心。

巨鹰的身影在浮云中穿梭,那些漂浮的云层甚至还没有它的身躯庞大,当它盘旋着上升的时候,天幕中就会映出它的倒影。天空像水,而水亦是倒转的天空,伸出鱼竿,就能一下钓到三条鱼。

地面暂无危险,蛛网的电流声连绵不绝,常常有球形的闪电劈下来,击中某一处荒凉的大地,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监测台的屏幕上数据指标不停地上升,闪现着红色警告标志。

“特战编队联系到了没有?”杨奇阑推开门走进通讯室,里面响着电脑的嗡嗡声,听起来像蜂鸣,“空洞爆炸之后会有坠物现象,他们必须得尽快找到防护掩体,艾比尔点马上就要到了。”

“已收到各编队回复。通讯信号和定位系统受到严重干扰,请求转接独立卫星和独立电子轨道。”

旁边夹着电话的工作人员探出身子,举了举手里的话筒,说:“现在经过我们头顶的卫星只有‘白鹿’七号,前面排着五六个天文站。上边政府尚且没有具体答复,我们级别和权限不够。”

“天文站来插什么脚。”杨奇阑撑着腰在屏幕上环视一圈,卫星正经过头顶,覆盖范围刚好是极光区,“联系时间局局长,打给李重岩本人,一定要他本人接电话。我们得要他开权限。”

通讯员很快拨通了一个号码,听了很久的话筒,转身给杨奇阑带去一个不幸的消息:“打不通,没人接。”

杨奇阑痛骂了一句,烦躁地揉揉眉心,撑着后腰抬头看屏幕上闪动的数字。通讯员放下电话后询问:“要不要派出直升机前往编队驻点?”

“不用。”杨奇阑很快地拒绝,她在屋子中徘徊了两圈,“飞行器会被那只该死的老鹰盯上,那只傻鸟不允许其他东西在它的领空里飞行。”

外面忽然传来飞机的轰鸣,杨奇阑披上外套走出去,几架战机刚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热气球”号两栖运载飞行器€€€€它长得就像一个金属热气球。

他们是从喜马拉雅边防部队中过来的,“热气球”号上搭载的就是封存在分子压缩器中的蛛网原材料,如果顶上的蛛网塌掉了,就能立刻补上。

飞行中队的队长从飞机上下来,杨奇阑拉紧外套走过去,与之握手,队长挎着头盔边走边说:“巨鹰又出现了?上回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十三年前的事了,我们第一次见它。”

“应该是运载母舰的灯光吸引了它,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总之它看起来很狂躁。”杨奇阑走进办公室,“我不知道空洞会发多久的疯,极光如果不快点散掉,那东西就得一直在我们头顶打转。”

“如果我们不攻击它,它对我们来说就算是无攻击性的,中将,请放松。”队长把头盔放在桌上,他身上还穿着灰黑色的飞行服,“您经历过的,没有人比您对巨鹰更加了解。”

“当然,我明白,袁队长,在这个基地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它。但我的士兵,我的特战编队还分散在山谷中,里面有一部分还是时间局的人,我得警惕一点。”

“怎么会有时间局?你们在执行什么任务?时间局从来只做任务不管闲事,难道这里有什么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吗?”

杨奇阑抱着手臂在办公室中徘徊,她脚下踏着皮靴:“机密任务,我不能告诉你。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我们的面临的问题是空洞膨胀和一只可怕的巨鹰。”

队长出门去看了眼天空,基地中的空地上,飞行员们聚集在“热气球”号下方,正在用分子压缩器组建蛛网。杨奇阑看到藏在“热气球”号里的分子压缩器,抱着手臂问了一句:“你们来的时候没有被巨鹰攻击吗?那鸟警惕得很,又好斗。”

“没有。”队长莫名其妙地看了杨奇阑一眼,摊了摊手,“我们没有遭到任何攻击,一路上都很顺利。怎么了吗?长官。”

杨奇阑盯着队长的眼睛,好一会儿才别开去,轻飘飘地摆摆手:“没事,路上顺利就好。我只是觉得,你们应该警醒一点,袁队长,你们该警醒一点。尤其是这种不太平的时候。”

“边境确实不太平,喜马拉雅山南边的人总是不安分。天上的空洞出了问题,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膨胀收缩个不停。已经有岛屿被空洞里面砸下来的东西给砸沉没了,难民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混乱,动荡的地方越来越动荡,和平的地方同样岌岌可危。”

原本盘旋于高空的巨鹰忽然从云层中俯冲而下,似乎是冲着指挥基地来了。杨奇阑拉下传呼机大声命令所有地面人员注意防护,“热气球”号很快地收拢舱门,滑上已打开的地下倾斜跑道。

忽然耳机里冲进一声刺耳的警报,监测台的工作员在耳机里吼道:“全体注意,艾比尔点到达!空洞爆炸,中出现大型坠物,正聚集在高层大气,离地62公里。冲击波!冲击波红色警告!预计45秒后到达!注意隐蔽!注意隐蔽!”

“特战编队!特战编队听到请回答!”杨奇阑对着传呼机大喊,她站在监测台前看雷达阵传来的影像。“白鹿”七号卫星正缓缓从天上挪过,忽然空出一条轨道,普兰县国立天文站退出。

指挥基地的发射塔立刻冲起一道光柱打向天空,精确无误地打中卫星接收器。经过粒子分散器的处理,分出三股转接到分散于冈仁波齐峰周围的三支特战编队,整个过程只有几秒。

“A队收到。我们正在沿着峡谷向西北方快速离开,坐标定位已发送。还有一公里就将到达峡谷出口,地图显示那里是一个鱼嘴形关隘,有利于躲避坠物。”

“B队收到......”

“C队收到......”

杨奇阑扶着房中的承重柱,低头靠在自己手臂上,她听到耳机里传来熟悉的报告声,总算松了一口气。她把散落的几缕头发抹到一边去,露出她苍白的面孔,越发显得她老态毕露。

监测台的工作员抬着手大声报着倒计时,指挥中心的警报解除限制,轰鸣着响成一片,全副武装的部队士兵背着枪在外面的空地上奔跑,他们得及时进入武器系统的专人据点和防护掩体。

“10......9......冲击波到达平流层上界,注意隐蔽,注意隐蔽!防护罩!防护罩全功率运行!......3......2......1!”

冲击波准时到达,它穿越整个大气层来到青藏的高原,势力没有减弱反而借着空气的强大动力变得越来越迅猛。它就像一颗小行星,笔直地撞击在莽荒的冻土层上,整块大地都在剧烈颤抖。

随之而来的强烈音爆迫使所有人抱住头匍匐在地,拼命张开嘴减轻颅内的压力,有些人的耳膜已经被震裂,鲜血从指缝中汩汩涌出。一瞬间天地仿佛变得寂静,时间异常缓慢地流逝着。

指挥中心不在冲击波的撞击中心点,它在稍远的位置。根据电脑模拟的辐射区域能看到,指挥中心位于三级辐射撞击区,危险级别为橙色。

覆盖在指挥中心上空的蓝色纳米粒子流体罩猛地被压下了十多米,灯塔的尖端直接被这坚硬的空气墙压折,轰隆一声巨响,整座灯塔都弯折着呈爆炸式倒塌。巨石像烟花一样被炸开,铁锤一般擂击在机场跑道上,砸出深深的裂痕,几条跑道扭曲变形,直升机紧急升空在低空盘旋。

冲击波撞击点是在七公里外一处小山包上,那座山头已肉眼可见的速度被瞬间夷平,辐射余波将周围几公里的土地都掀起来,就像有什么怪兽在地下行走,排山倒海而来。

灰尘和土块铺天盖地,气象屏上显示,气流形成的狂风已经超过飓风的最高级数,巨大的破坏力足够让它搬运几吨重的巨石上千米。如果放在海上,这必定会引起惊天的海啸。

何峦所在的A编队在冲击到达之后的几分钟终于赶到鱼嘴关隘,峡谷在这里突然收紧,形成天然的通风关口,常年回荡着呜呜的风声。他们感到脚下的大地一阵猛烈震颤,然后狂风呼啸着从背后追赶而来,甚至能看到密密麻麻遍布正片天空的土尘。

极光忽地暗下去,被沙石泥土遮住的,隐约能看到飘荡的蓝绿色光芒,原野上霎时回归于黑暗。特战编队冲上山脚的坡地各自寻找掩体,那里嶙峋坚硬的庞大山石能形成许多天然的背风地。

他们离撞击地点有一定的距离,危险级别为蓝色,但辐射余波带来的还是能带来不小的冲击和伤害。编队队长在耳机里向各小队队长确认情况,陈巍是三小队队长,他的位置在靠西一些。

“第一波冲击马上就要到了,你先上去。”陈巍把何峦的肩膀往上顶,脚下打滑,攀着岩石艰难地前行,“那里,看见了吗?那块凸出来的石头,躲在那块石头下面,就好了。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