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叠云锦张
伍山青摇摇头:“没有,我还以为我鞋带松了呢。”
他拍拍吕明阅的肩膀,说:“走吧,一鼓作气,应该没多远了吧。”
“快了,再走几分钟就到了。”
两人又并排走在最前面。
伍山青话家常似的,从吕明阅嘴里套出了他外出务工的老父亲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
他说他爸是包工程的,村子里外出的青壮年基本上干的都是这个,几个叔叔辈的长辈牵头,分成几个队,各自去不同的城市。
好的时候收入能有将近十几万,不好的时候一年干下来也就七八左右。
包工头能比其他人多出几万的收入。
听起来工资很不错了,但仍然无法支持这样昂贵的修建,除非……
“村里的房子和路都是大家伙一起修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早几年咱们村可没有这么好看,到处都是泥泞坑洼的,下了雨连路都没法儿走。大家一赚到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报村里,现在十里八乡可羡慕咱们村了。”
吕明阅几句话打消了伍山青脑子里还没成型的猜测。
合伙儿修的啊,那不也不是没可能了。
几分钟后,一众人走进了打扫得很干净的农家乐里,迎接他们的人是两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
正脱袖套的中年女人一见人来了,立刻把另一只脱下来的袖套又戴了回去,她热情地迎上去:“哎呀,你们可算是来了,我煮了银耳汤,放得有点凉了,不晓得你们喝不喝得惯?”
才喘了两口气的李真义立马说:“喝得惯,喝得惯!有银耳汤喝那可太好了!”
从山脚爬上来,他们早就渴了,水之类的东西还在车里锁着,带在身边的都是昂贵的机器设备,这些又不能喝,一听到能有银耳汤喝,众人都觉得喉咙里的干涸更加明显了,恨不得立刻就冲进厨房盛上一碗好好解解渴。
七八个工作人员跟着女人进了厨房,第一个接过银耳汤的,是借口过来帮忙的伍山青。
他仔细地闻了闻,没有问题,又喝了一口,温凉的银耳汤在他口腔里滚了几个圈,没尝出任何问题。
他咽下,笑着对盛银耳汤的女人说:“阿姨,你的手艺可真好啊,这银耳汤比我在城里买的好喝多了!有没有考虑去城里开一家餐饮店啊?以您这手艺,”他对女人竖起大拇指,“绝对大卖!”
女人被他哄得笑不拢嘴:“真这么好啊?”
伍山青点头,又夸了几句。
女人笑得更开心了,把手边摞起来的碗全都盛好后,又指挥着几个小伙儿把它们放进托盘里。
她说:“姨就不去了,家里还有老人和小孩呢,他们离不得我。快端出去吧,这一路走上来,怕是早就渴坏了。”
几个人一起把银耳汤端了出去,在院子里休息的众人迫不及待地拿起属于自己的那一碗。
不多不少,刚刚五十六碗。
应该是村长告诉留在农家乐里的人的。
心满意足地喝完了银耳汤,李真义向脱下袖套和围裙的女人确认过四栋小楼里有两栋都有住人的房间,他再次清点好人数,和导演组的人商量了一会儿,确定好了如何分配房间。
农家乐的房间都修得比较小,毕竟小楼也就这么大,三层高,一层至多就八个房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卫生间都是独立的,床也是双人的大床。
于是七个嘉宾一人一间房,在中间那栋小楼的二楼,工作人员两人一间,分别在一楼和三楼,剩下的人住在隔壁小楼,也是两人一间。
最左边和最外边的小楼,一栋是放东西的,留在农家乐帮忙的村民偶尔会在里面过夜,另一栋是吃饭的,修得都比中间两栋要小一些。
决定好了住宿,就预备着正式开工了,先前在车上的直播不过是发个预告而已。
李真义就喜欢这种现发的预告,还不用工作人员头秃去剪辑,而且真实,效果比他们精心制作的预告还要好。
他当初拍摄这部综艺就是抓住了当下观众想要看到更多真实感的需求,总台问他要以什么形式播出的时候,他果断选择了实时直播。
果然,一经播出,《一路向北》的收视率简直碾压同期所有综艺。
李真义问过了村支书和村长的意见,他们会在吕吉村待五天,从明天开始算,期间可以对吕吉村进行拍摄,想在农家乐里装摄像头也可以。
只一点——
村支书很严肃地说:“拍哪里都行,就是不能拍我们村的祠堂,那是先祖们沉眠的地方,不能打搅啊。”
村长说:“李先生,你们是我们村的客人,贵客,全村上下都很高兴你们的到来。但是祠堂真的不能拍,也请你们别往那儿去,要是之后有人悄悄过去了……”
村长咬咬牙,道:“这生意我不做了,也得请你们离开!”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真义马上就明白了祠堂在吕吉村村民们心中的重要性,这种事不少见,越是传统气息浓重的地方,越是对祠堂宗祖看得很重。
他连忙向两人保证,他一定会约束好剧组里的所有人,不会去祠堂那儿打扰他们的先祖。
于是李真义在大家准备去休息的时候郑重地提了这件事,每个人都很认真地表示自己记住了,绝对不会跑到人家祠堂里去的。
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洛瑄诚和伍山青对视了一眼,彼此都留了一个心眼。
越是禁忌的地方,越藏着大秘密。
找个机会,得去探一探。
……
伍山青和嘉宾们住在同一层,最后一个房间就是他的,正在朱鸣的隔壁,舒文博的对面。
洛瑄诚住在另一头的第一间客房。
各自收拾收拾东西,洗个澡再出来,外面的天已经黑了。
院子里的灯光给得很足,工作人员还在布置明天要用到的场景,检查各自负责的机器设备,还有一些人在上上下下地搬东西,都是之前放在车里的那些。
再往远处看,是红蒙的月华,连成一片的冷色灯光。
似乎起雾了……
洛瑄诚站在窗边,一边擦头发,一边尽可能地眺望视野能够覆盖到的全部景象。
忽的,他巡视般的目光顿住了,凝在了迷蒙黑暗中的一点上。
——红光。
是点亮的红色灯笼。
洛瑄诚停下了擦拭头发的动作,他将灵力聚集在双眼中,破开了升腾起轻薄山雾的黑暗,看清了那一小片红光所笼罩的景象。
那是一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小队伍。
男人走在最后,女人走在前面,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个鲜红的灯笼,不知是用了什么颜料,那灯笼红得有些刺眼。
这支小队伍里唯三没有提着红灯笼的人,是被护在前半部分的三个女人。
他们都是两个人并排着走,只有这三个女人是三人一排。
因为她们搀扶着新娘子。
红盖头,红秀禾,红绣鞋。
村支书说,他们这里的婚礼会在晚上摆正席。
导演自觉是外人,村支书也只是客套一句,晚上的正席和剧组无关。
好吊诡的氛围。
一瞬间,洛瑄诚脑子里闪过了许多经典恐怖片的名字。
那个方向……是村支书和村长郑重交代不能过去的祠堂。
新娘子一直待在祠堂里吗?难怪他们只在宴席上看到了敬酒的新郎。
新娘子待在祠堂里是有什么特殊意义吗?还是说,有什么事情必须要在祠堂里才能完成?
洛瑄诚深深地皱起了眉,盘旋在心中的怀疑和忧虑又涌了上来,让他有了一种现在就跟上去看看的冲动。
但他还是按捺住了这种冲动。
他不能过去。
至少在确保剧组里的所有人能够在两个灵者离开一个的情况下依旧安全之前,他不能过去。
被红光笼罩的小队伍是安静的,四周被夜风吹得窸窣作响,没有人发出声音,就连踩在石板上的脚步声都很轻。
所有人都以新娘子的步伐速度为标准,女人们没有一个催促新娘子走快些,男人们就更不能说了。
等他们到的时候,已经快到吉时了。
站在院子外急得来回走的村长一看到红灯笼的光,立马快步走了过去,嘴里责怪地说:“怎么这会儿才到啊?马上就到吉时了!今天要是错过了,那就得等到两天后去了……”
提着红灯笼的女人都撇了撇嘴,一副很想和村长辩两句,但又不太敢的样子。
最后,还是之前为首的那个女人开口道:“又没有真的错过了,您边儿上让让,别挡了新娘子的道。”
村长愕然,抬手指着说话的女人:“欸,你、你……崔秀娥,你怎么跟我说话呢!我可是村长!”
崔秀娥翻了一个白眼:“是村长又咋了,村长有吉时大啊?一边儿去,别挡着!你儿子要是结不成婚了,可怪不得新娘子,更怪不得咱们,得怪你挡着道!”
结不成最好!
她的儿子才是最合适新娘子的人。
崔秀娥这么想,其他女人也都这么想。
于是,她们再看向气得手抖的村长时,眼睛里俱多了几分隐秘的热切。
‘挡着吧,别让了,你儿子配不上这么美的妮儿!我的儿子才最适合做妮儿的丈夫!’
她们的眼神是这样说的。
“这是怎么了?”
村支书的声音适时传了过来。
被气得脸红脖子粗的村长回头刚要说些什么,肩膀就被撞了一下,原来是崔秀娥指使走在最前面开路的女人把挡路的村长扒拉开了。
她一张嘴,就没了村长告状的份儿:“光叔,您瞧村长,非挡在这儿,不让新娘子过去!眼看吉时就要到了,您说说,他这是不是要把自己儿子的婚事搅黄啊!哪儿有这么当爹的人!”
村长气得口不择言:“崔秀娥,你个疯婆子,你在瞎说些什么屁话!分明是你们走得太慢……”
他话还没有说,就被村支书打断了:“行了,在新娘子面前吵架像什么话?你可是要做公爹的人了,少说几句吧。”
村长讪讪地闭了嘴,愤愤不平地瞪向崔秀娥。
村支书又看向昂着头白眼村长的崔秀娥,眼中闪过一分错愕,但也没再说别的,只说让她赶紧把新娘子送进去,然后招呼等待许久的村民去把鞭炮放起来,吹吹打打也响起来,开正席的时间到了。
全程,被两个女人搀扶着的新娘子没有说一句话,两只白玉做的手安安静静地交叠着放在腹部,好似一尊会动的玉像。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立刻响彻夜幕,接着就是锣鼓唢呐的声音,两种响声混杂着,喜庆中总是掺杂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凄冷和诡异。
这声音在夜色中传得很远,惊起了栖息在山林中的鸟兽。
上一篇:玩家死遁后非被认为是美强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