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有话要说 第96章

作者:萧泠风 标签: 娱乐圈 快穿 穿越重生

林徽末说的小太子,指的是郑国皇帝刚满一岁的嫡出皇子,满月就被郑国皇帝宣布为太子。不过,这太子身份并没有经过正式的晋封,因为还没有到那一步,郑国皇帝就中风倒下去了。

等三位王爷轮流接管朝政后,朝堂上下谁也没提太子的事情。皇后带着小太子在后宫活得凄风冷雨,直到林徽末以着摄政大臣和大将军的双重身份夺下了大权,小太子才恢复了他本该有的生活。

不过,他这个太子之位依旧没能正式过明路。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末利用特权,给杨毓忻冠了个太子太傅的官职,直接做了小太子的太傅。那皇后也是个果断的,她其实并不相信林徽末的身份,但她觉得林徽末和杨毓忻皆是人杰,不会苛待一个小孩子,咬牙将太子交给他们照料教导,自己则去照顾老皇帝。

倒不是说她对老皇帝情深义重,而是她意识到,如果林徽末想对太子做什么,一场风寒就能够要了性命的小婴儿根本无法幸免,不如表明态度,保住儿子的命便可。

生死面前,权势富贵反而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林徽末遂了对方的意。

林徽末本也没有对付一个小婴儿的意思,甚至于,他本就打算好好培养小太子。

原本的剧情中,这个小太子不久后就死于一场风寒,却一点波澜都没有掀起来。谁也无法确定那是天灾还是**,若是**又是出自谁之手。

如今林徽末掌了郑国,他虽然准备一统天下,但一个王朝想要延续下去,总需要继承人。这小太子先养着,若是资质不错,拿来做继承人正好。

虽然小太子做继承人会带来无数麻烦,但他恰恰不怕麻烦。

“脆弱,愚钝。”杨毓忻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一岁的小娃娃,当然脆弱得很。至于愚钝,林徽末自然而然地忽略过去。

若杨毓忻是拿自己做的标准,那可以说世人皆愚钝了。

“再看看吧。”林徽末安慰杨毓忻,“就是个挂名弟子,等六岁开蒙的时候还这个样子,咱们就换人。”

以着林徽末的计划,小太子六岁的时候,郑国应该已经参战了。

杨毓忻勉强点了一下头,行吧。

郑国在林徽末的管理下,关上门努力发展,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反观宋国,面对梁国的攻势,即使宋帝加派兵马,意图反攻,仍是在梁国的攻打下节节败退。

战事的接连惨败直接影响到了前朝和后宫,曦昭仪几乎是胆战心惊地从宫外探听到战事情况。今天梁国又夺下宋国多少城池,明天又是多少万兵马惨败梁军之下。

朝堂上吵作一团,他们是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不愿再打下去了。占了朝堂大半江山的文官咬文嚼字,话里话外都是割地求和之意,唯一存在争议的是,还有官员希望走郑国的路子,给郑国一些好处,郑宋两国联手给肆无忌惮的梁国施压来求取和平。

无论是哪一条路,宋国都不免伤筋动骨,皇帝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

皇帝心情不好,负责伺候的宫妃自然也讨不到好去。即使曦昭仪手段百出令自己占据了宋帝心底的一席之地,但跟江山社稷比起来,还是太轻了。以至于宋帝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很自然就迁怒到了曦昭仪的身上,只因曦昭仪在伺候的时候不尽心。

曦昭仪被罚闭宫思过,她在殿内捧着灵泉水却完全没有饮下的心思。

她后悔了。

原本这点悔意只在林修竹死后萌生些许,她一直不觉得自己对戴雨莺和林修竹下手有什么不对,但现在的局势一出,一直没有人出面力挽狂澜,恐惧滋生了悔意。

行军打仗不是过家家,不是她以为大宋兵强马壮,领军的人换个人依旧能够带来胜利以及最后的一统。林修竹是百年难遇的将帅之才,他是率领宋国在逆境中走出一条辉煌血路,但现在,都被她毁了。

而她自己,虽然毁掉了林修竹和戴雨莺,但她的人生并没有她想象得顺利。皇帝待她有几分真心,但从未将她视作与他平等的人,不然也不会有今日随意斥责教训。还有她以为彻底收服了的禁卫军统领,他越来越不听话了,他有时落在她身上的眼神让她心生恐惧。

为了克服这些恐惧,曦昭仪只能在禁卫军统领面前更加骄纵,颐指气使,仿佛如此才能够显示她才占据了主导位置。

她该怎么办?

***

承平三十七年二月,宋国割让城池十五座与梁国,两国停战,宋国岁岁纳贡,以示两国交好。

至于郑国,林徽末并没有插手两国争端,也没有试图在其中分一杯羹,但梁国主动赠予的城池,林徽末自是笑纳。

林徽末很清楚,梁国不是不想一鼓作气干掉宋国,但梁国终究还是在防着郑国出手。而林徽末确实没有出手的打算,可若是梁国一门心思想要干掉宋国,他其实不介意绕路攻打宋国的后方,直接跟梁国分了宋国,来个两国对峙。

梁国虽然节节胜利,宋国其实也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梁国也不想自己将宋国打得半残然后让郑国捡便宜,回头还有充足的实力对付自己。

于是,打了五个多月,最惨的就是宋国了。

看来重生女的气运值虽然高了,但她的气运值明显没有点在宋国的战事上。她就是在后宫称霸了,宋国一旦倒了,她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也是林徽末没有留在宫里对付她的原因。

与其算计君王宠爱,不如釜底抽薪。

承平三十九年的时候,郑国老皇帝虽然仍在皇位上,病症也得到了些许控制,但他的声音早已淹没在林徽末的声音里。偌大朝堂,只听得到林将军一个人的声音。

不对,杨太傅的声音也不容忽视,这两人联手把持了郑国的朝政,虽然仍有不死心的大臣想要叫嚷一句奸臣误国……但看看现在的国情,这句话闭着眼睛似乎也喊不出来。

郑国百姓只知林将军施仁政恤万民,不知在位皇帝于国于民又有何益。

承平三十九年六月,梁国不满宋国所纳岁贡,又一次发兵了。

这一次宋国虽早有防备,依旧不是梁国的对手。

梁军一路高歌,直逼宋国国都。

宋帝不得已,决定迁都,保存实力,再谋大业。

就在这时,前线传来消息,梁国突然退兵了。

原来,郑国发兵,趁着梁国大举进攻宋国的时候,抄了梁国的国都。

还未等宋帝松口气,又有人来报,梁国退兵了,但郑国对宋国也发兵了。

宋帝:“………………”

虽然之前梁国与宋国接连恶战,耗费了不少兵力,但郑国想要以一敌二,未免太过张狂了些。可不管宋帝符合恼怒腹诽,宋国的军队依旧没能挡住郑国的铁蹄,没多久,郑**队就兵临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