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种田就会被啊呜掉 第23章

作者:春山犹枝 标签: 随身空间 种田 末世 穿越重生

  就在夏琛担心他爹这回是不是搞得有点大时,一队骑着骏马的彪形大汉来到清河村,直奔夏家。

  ☆、第32章第 32 章

  这群彪形大汉来得快去得也快, 夏琛在学堂尚未下学, 回家后人已经离去,甚至没在夏家留饭,一来就直奔夏家的田地,每块田都连根拔了几株稻子带走。

  东哥儿两眼发光地跟夏琛描述那群大汉有多威武, 对他们的坐骑羡慕的要流口水了,夏琛回家的时候,这倒霉孩子正骑在家里的老黄牛背上,甩着柳树枝子“驾驾驾”, 然后被他爹一扫帚抡了下来。

  夏琛不关注这些人骑的马是什么样,他前世拥有的豪车超跑,哪个不比一匹马炫酷, 他只关心这些人来家里取走高产水稻,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因夏老爷下了严令,家中不许再讨论今天的来人, 也不许东哥儿和南哥儿出去跟人随便讲, 夏大郎憨直,却晓得轻重,拎着棍子跟两个儿子表示,哪个出去多说一句, 回来先吃一棍子。

  晚上吃过晚饭,夏老爷跟夏琛进小书房谈话, 夏琛憋了一天, 门一关便迫不及待地问:“爹, 今天来的是什么人?”

  他一直以为他爹就是个普通的退伍老兵,现在看来,他爹身后还是有些背景的。

  “还记得爹当初跟你讲的十年前,傅大将军带兵突袭,一路打到草原王庭吗?”夏老爷问。

  夏琛点点头,哪能不记得,他爹手上腿上的伤,就是那时候留下的。

  夏琛听他爹讲过许多傅大将军的故事,这位可是个猛人,傅家世代从军,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傅家男丁少有寿终正寝的,傅大将军兄弟六个,现在死得就剩他和一个断腿哥哥。

  十年前,草原王庭集结大军叩边,傅大将军的二哥和幼弟便是在这场大战中战死。大军正面交锋之际,傅大将军带领三千精兵,突袭王庭,一路杀将过去,差点活捉了大可汗,逼得草原王庭大乱,以为有大军来袭,急召前军回援。

  大安朝援兵在草原骑兵回援的路上路上设伏,一战歼灭敌军数万人,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此仗胜利后,年老的大可汗受惊过度生了重病不久一命呜呼,几个继承人为争夺大可汗之位打成一团,大安朝就此有了数年安宁。

  三年前,新任大可汗遣使来大安朝,试图要个公主去和亲,被领了礼部差事的五皇子李泽正面撅了回去,以傅大将军为首的武将更是表示,要战便战,大安朝的男人还没死绝,和平不是靠女人换的。

  这些倒不是已经成了个田舍翁的夏老爷跟他说的,是孟先生跟他讲的,夏琛听得心潮澎湃,这样硬气的王朝,实在让人心向往之。

  这三年来,边关一直不太平,大战没有小摩擦不断,好在傅大将军镇守边关,敌军不敢轻易来犯。

  言归正传,让夏琛没想到的是,他爹竟然能联系到大将军府的人!

  “当初大将军带去草原的三千弟兄,最后只活下来不到两百个。”夏老爷说起时,眼中俨然有泪光闪烁:“其中伤残者更是占了大多数,我等撤回边关后,伤残者皆需离开军伍,大将军召见我等,言说可随他回帝京将军府,府中自有闲散庄子可奉养我等。”

  许是因为夏琛这两年来渐渐展现了自身的一些能力,去进了学,又有水稻良种的事,眼看着要撑起夏家这一脉,夏老爷把一些隐秘事吐露出来:“元宝你从小没见过爷爷,我夏家原也是河州大户人家,我奶奶,也就是你□□母,是河州姚氏的贵女,虽不是主枝,也是世家的矜贵小姐,元宝你喜欢念书,脑子还聪明,便是随了你□□母。”

  “后夏家败落,我爷爷死在河州老宅,我奶奶带着我爹隐姓埋名远走他乡,最后在清河村安顿下来。”

  夏老爷回忆往昔,神色怀念又痛苦,夏琛不敢问,太奶奶就算了,为什么他爷爷年纪轻轻就没了,奶奶更是听都没听过。

  这一段夏老爷也直接略过去了,接着后面的说:“我十九岁的时候,上头征兵,直接把我征走了,那会儿你大哥不到两岁,你娘肚子里还怀着你姐姐,家中全靠她一人操持,这些年多亏你舅舅家看顾。”

  “十年前打完那场仗之后,大将军询问我等打算,我惦记着家中妻小,选择回原籍。大将军当时给了我们这些选择离开的人一样信物,说是若有难事,可凭此向他求助。”

  夏琛顿时明了:“那些来的人是大将军府的人?”

  夏老爷赞许地点头:“元宝,爹跟你说实话,水稻良种这事太大,咱家担不起,你也担不起,这回我将良种给了将军府,后头便不关咱们的事了,你......”

  夏琛知道他想说什么,立刻道:“我懂的,爹你是为我好,树大招风,我老老实实念书以后考个功名就好。”

  “爹将你培育良种的名声给了别人,元宝不介意?”夏老爷显然心情好起来了,还有心思调侃儿子。

  夏琛翻了个白眼,不在意道:“我是要考状元,东华门唱名的,这点小名声我才不在乎。”

  就算这功劳要给,也该先给夏铜板,夏琛觉得他其实没做什么,他爹的做法才是最好的,良种交出去给朝廷处理,才能将良种的作用最大化。他们家上头有将军府顶着,好处少不了,风险反而小了许多。

  “我元宝真乖。”夏老爷喜笑颜开,显然很满意幺儿的表现,这才把最后的甜头抛出来:“大将军赏罚分明,从不会贪手下人的军功,你爹我主动示弱,说不想要那虚名,大将军绝不会让咱家吃亏。”

  夏琛一时间对这位傅将军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若是往后推个千百年,这位傅将军怕也是个青史留名的人物。

  将军府的人离开后不久,又来了一队人马,领头的是个披官皮的,县太爷都跟在后头陪着小心。

  这队人去了夏家的田地,把夏家这一季的水稻割了个一干二净,连落下来的稻穗都没放过,当天就全部拖走了。

  之后不久,夏家收到一块县太爷亲自送来的写着“积善之家”的匾额,并布匹米面干果等礼品,还有百两雪花银。

  “积善之家”挂了不到一年,帝京突然有消息传遍全国,许多城门边上都贴了告示,大致意思就是:

  本朝皇帝上敬苍天下爱万民,当皇帝当得十分优秀,作为老天爷的亲儿子,他爹赏他了一样良种,可使水稻增产两成以上。不久之后,朝廷会安排人下放良种,以济万民。

  随着消息过来的,还有将军府一行人,赶着几辆车辙深深的马车过来的,最后还留下了两个大汉。

  这些人来的当天,夏老爷跟夏琛私谈过,问他想不想去帝京住,大将军承诺,可以送他进最好的学院,若是日后学得好,进国子监也不是不可能。

  夏琛愣怔良久,觉得自己大概真是个拼爹的命,开局一个小地主之子,这才多久,他爹就能把他操作国子监去。

  最后夏琛还是拒绝了,回到自己房间,夏琛跟夏铜板剥析内心:“我天天说要考状元,后来想一想,其实我也没那么大的志气,古代官场多危险啊,一不留神就是抄家灭族。我就想考个秀才,最好是个举人,有功名才能庇护家人不被欺负,还能给我家的田免税。以后我可以跟先生一样,开个学堂,少少的收一些学生,让子笺也来,我们一同当老师,开心了就给学生们讲故事,不开心了就布置许多作业......”

  [这个设想实现的可能性比宿主考上状元的可能性大许多,恭喜宿主逐渐认清自己,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夏琛:“......”

  我跟你说个球,你个莫得感情的坑货系统。

  将军府留下的两个壮汉,一个叫王武一个叫刘四,都是将军府的家兵,留下他们是为了照看夏家,毕竟稻种出自夏家的事,该知道的都知道,将军府的人留下,也是表明将军府要庇护夏家的态度。

  这两人在夏家住下,与夏家人同吃同住,夏老爷吩咐,让夏琛等人将他们当叔伯看待,夏琛平日也是称呼王叔刘叔。

  王刘二人都有自幼习武打熬身板,到了夏家也从未停过一天,夏琛去上学接触不多,东哥儿和南哥儿两个小娃娃却看得眼热,每次人家锻炼,就躲在一旁偷看,私下还呼呼哈哈学着打一套看不出模样的王八拳。

  两小的动静,家里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夏老爷私下跟王刘二人商量过,让两个孙子跟他们学些武艺,不用多精深,粗浅把式即可。他倒也是行伍出生,一身本事全是战场上练出来的,都是杀人的本领,哪能教给两个小孙子。

  反正这两个孩子看起来也不是读书的料子,能多学样本领,日后也好立身,便是不做什么,锻炼身体也是好的。

  王刘二人来时估计得了什么嘱咐,对夏老爷的要求无有不应,于是夏家的两个孩子就跟着锻炼起来,夏琛凑热闹也试了几天,日日吊车尾,然后浑身酸痛地瘫回自己床上,长叹他果然不适合走武力流,还是念书适合他。

  让人没想到的是,两个孩子里,练得最勤奋的东哥儿不是天分最好的,反而是小吃货南哥儿被王刘二位师傅点名夸了几次,直说他有天分,还说要收他为徒。

  南哥儿一听,“哇”得就吓哭了,他初初跟哥哥一起来学人家练武,是因为东哥儿哄他说这是孙大圣的武艺,凭借着对美猴王一腔热爱,硬生生撑了这么久。

  等夏琛败退,南哥儿也想跟着撤的,练武太辛苦了,光蹲马步就要了命了,要不是东哥儿拿出自己压箱底的零嘴玩具,南哥儿早跑了。

  结果这两位师傅竟然要收他做徒弟?南哥儿想起两位师傅说起他们幼时怎么锻炼,怎么打熬身体,顿时吓得抱着夏琛的大腿哇哇大哭:“小叔,我想念书,我不要习武!”

  夏琛:“......”

  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呢。

  ☆、第33章第 33 章

  南哥儿最后还是选择了跟两位师傅习武。

  倒不是家中长辈逼迫, 夏老爷拿命拼出来的前程, 自然晓得读书总比习武来得前途远大,能当个秀才,何必去做武夫提头卖命。

  虽然南哥儿读书上没什么天分,也就比他哥哥稍稍好那么一点儿, 谁也说不清这好的一点儿究竟是不是夏琛日日给他补习换来的。

  南哥儿叫嚷着要念书不肯习武,家里人都随他去了,结果只过了半月,这孩子自己就不肯去了, 收了书包,默不作声地跟在两位师傅身后锻炼。

  夏琛心中惊奇,私下问怎的就突然变了主意。

  南哥儿一向无忧无虑还带着婴儿肥的小脸上第一次挂上了几分愁绪:“我觉得有点不公平, 我那么懒,师傅还夸我天赋好,我哥哥每日天不亮就起, 跟着师傅蹲马步练拳......我、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我脑子不聪明,还懒,继续去学堂念书就是浪费家里的银子,师傅说我有天赋, 那我就跟着练吧......”

  夏琛心疼地摸了摸小侄子的头,问:“谁跟你说什么了?咱家又不要你习武去做什么事, 你愿意念书就念, 总不至于出不起你读书的钱。至于东哥儿, 他喜欢习武,就算天赋没你好,若是能日日坚持,未来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你瞎操什么心。”

  兄弟俩一同习武,师傅直夸南哥儿有天赋,夏琛就考虑过东哥儿会不会有想法,不是不信任自家大侄子,这时候长辈养孩子养得糙,哪晓得什么儿童心理学,东哥儿这个年纪,又是正敏感的时候,夏琛担心他想偏了,才特意问一问。

  谁曾想东哥儿这个孩子性格随了夏大郎,憨直中颇有几分大气,对于弟弟的好天赋,他只觉得高兴,虽然也有一些小失落,为什么自己天赋不如弟弟,但并没有其他不好的想法。

  大侄子如此懂事,夏琛心中十分高兴,给东哥儿讲了好几个努力最终取得成就的故事,听得东哥儿跟打了鸡血似的,日日勤练不辍。

  夏琛是没想到,他担心会出心理问题的东哥儿没事,反而是平时迷迷糊糊除吃无大事的南哥儿开始瞎想。

  被夏琛说教一通,又被告知他哥哥根本没在意,南哥儿不好意思地摸摸头:“我就是看我哥,每天晚上累得浑身疼,就觉得心里不舒服......”

  “那是他自己选的。”夏琛十分淡定:“你出去打听打听,村里多少孩子想习武,还没有这个机会呢,东哥儿喜欢习武,家中又有良师,就算每日身体疲累,心中必定是快活的。你又不是他,何必替他作难?若是真心疼哥哥,两位叔叔定会推拿身体的手法,你去学了给你哥按按,也让他好受些。”

  “那我去学!”南哥儿眼睛一下子亮了,他一直觉得对不住哥哥,能为他做些事,总归是开心的。

  “且慢。”夏琛叫住他:“你想好到底是念书还是习武了吗?”

  南哥儿挠头:“我还是习武吧,好歹师傅说我还有些天赋,我娘说得对,咱家念书的天分全在小叔你一个人身上,我坐在学堂里也是煎熬,还浪费银钱。”

  “你定了就成。”夏琛搞定了小侄子,听他决定习武,意味深长道:“学推拿手法,最好让你哥哥跟你一同去学。”

  “为啥?”南哥儿不解,他哥跟师傅学打拳已经很辛苦了。

  夏琛笑道:“等你跟你哥哥一样累得动不得,可不就要他给你按一按吗?”

  南哥儿:“......”我现在说我回去读书还来得及吗?

  *

  又一年春。

  三月初,大安朝圣元帝发诏宣布退位,五皇子李泽继位,改号熙元,当年是为熙元元年。

  熙元元年冬,草原骑兵突袭边关,传讯被截,边关守将死守二十八天,弹尽粮绝,傅将军长子傅昀,三子傅睿皆死战不退,城破之日身亡。

  熙元二年正月,傅大将军携成婚不足三月的二子傅眕远赴边关,家中只留老母女眷与十五岁的幼子傅瞻。

  熙元元年三月,熙元帝将外祖罗氏一族全族下狱,太后哭求而不得赦。

  熙元元年五月,边关大捷,太后亲弟,熙元帝亲舅,被判死刑,熙元帝亲自监斩,罗氏一族余者皆被贬为平民。

  熙元二年,继水稻良种之后,大安朝再得高产作物,大司农自一海外黄毛外族手中,换取两样良种。

  其一者,根茎埋于地下,产量高于各类粮食作物,食之可饱腹且口味佳,土色,形如大豆,百姓称之为土豆。

  其二者,结棒状穗,果实黄如玉,味甜可口,谓之玉米。

  熙元帝大喜,诏曰:天佑大安。

  *

  熙元四年。

  夏琛年满十二,跟着孟先生进学已经四年多了,先生说他基础已经打牢,可以下场一试。

  这些年夏家过得还算安逸,当初夏琛去学堂念书之后,田家把他们家的宝贝独苗田来宝也送去读书,还是县里最贵的一家。

  田来宝比东哥儿还大一岁,被家里宠得不知天高地厚,才十六岁,读了四年书,自个儿名字都写不周全,吃喝嫖赌却样样能行。

  夏琛跟夏老爷说起,夏老爷只笑道:“跟他爹一模一样,咱家备好银钱且等着买地吧。”

  果不其然,不久田来宝在赌坊欠下巨额赌债,不还便要剁手跺脚,哪怕有田来宝几个有头有脸的姐夫从中周全,最后田家也不得不卖到几十亩田地替田来宝还债。

  田家的地卖的急,乡里镇上吃得下的,除了夏家,别家要么离得远,要么压价压太狠,零零碎碎卖又不知道要卖到什么时候,最后只能捏着鼻子卖给夏家,至此夏家一跃成为清河村最大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