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谢留燕华 第23章

作者:月光船 标签: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穿越重生

想到这里,还要为眼下筹划,便打起精神,道:“今晚吃过饭我就过去,谈完了就回,你还是老样子——要不,跟我一起去?”

所谓“老样子”,即是指换药之事,每晚燕华先清理身体,王谢再给他换药。

燕华微低下头:“少爷觉得可以,燕华便跟着。”

王谢想想,微带歉意道:“再忍耐几天罢,等你下面好起来。”

燕华应了。王谢便起身去准备晚上的膳食,并配制一些药膏。昨天屠户送了好牛肉过来,王谢将肉切成几块与玉势大小相若的长条,将一条代替玉势裹上药给燕华放进去。余下的生肉浸在猪脂调和的药膏里,放在外面,几天都不会腐坏。同时牛肉吸收了部分药力,性子又温和,还有祛腐生肌之效,燕华的伤也好得快些。

用过晚饭,王谢悠悠然往药铺而去,到了门口便见洛大夫迎了出来:“师父,我家掌柜正在后堂相候。”

王谢略一点头,便跟着洛大夫走了进去。

绕过前柜,挑起门帘,房中人已经站了起来,拱手为礼:“谢少爷,有失远迎,还望恕罪。鄙人姓王,家里排行第四,大家都叫我王四。”

“原来是王四爷。”王谢一边回礼,一边打量这位掌柜,见他四十上下,身形稍微矮胖,一身栗色长袍,内衬土黄色衫子,面上两道细眉,一双狭长的小眼睛里透着团和气,鼻子略塌,嘴唇略厚,红润双颊鼓鼓的,这五官凑在一处,看着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喜庆。

王谢打量过掌柜,顺手将拎的几包果子和一坛酒放到一旁去,道:“来得仓促,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王四掌柜连道“不敢”。他也在打量王谢,以前偶尔远远瞥过这位谢少爷几眼,只觉得谢少爷让人眼花缭乱的打扮实在是矫揉造作,身上的香粉味儿,毫不夸张地说,顶风三丈可闻,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举止却根本没有章 法,更是常常出口不逊,又经常听到他流连花街柳巷,不事生产,是以对这位的印象糟透了。

如今一看,却全然换了个人一般,石青色长衫,只在腰间佩了只朴素的深色荷包,身上再没刺鼻的香味,反而是皂荚淡淡清香与些许的药香混合,想是这几日跟药材为伍沾染上的。再看举止稳重,言语有度……连礼数也周全了,真是跟以前大不相同,这样子才像个正经人,心里对谢少爷的评价便从“不屑”,变成了“尚可”。

双方落座,洛大夫在一旁作陪,小伙计端上茶来,王谢面带微笑,望着王四掌柜,等他开口。

王四掌柜便也微笑着,说话道:“听说谢少爷迷途知返,真是可喜可贺。”

一上来便直奔王谢的短处,王谢不慌不忙,谢道:“年少轻狂,是以荒唐许久,万幸未来得及犯什么大错。古云亡羊补牢,未为迟晚,在下现在开始经营,也未尝不可。”

王谢掌柜见他面不改色,既自承不足,又将今日主题引了出来,颇有分寸,便道:“那可好了,不知谢少爷对日后有何打算?”

这便是正式入题了,王谢笑道:“在下自然以技服人,便是有不相信我改过自新的,日子久了,见过我本领,也就知道了。”

听他沉得住气,并不急于求成,王四掌柜暗中点头,将评价从“尚可”变成了“略佳”,道:“谢少爷的本领,洛先生可是赞不绝口。”顿了顿道,“洛先生于药理甚是精通乃至痴迷,谢少爷一纸药单,他便辗转反侧了许久,想来谢少爷的药理,必然更为精进?”

“在下不敢妄言精进,然王四爷一试便知。”王谢很是爽快。

王四掌柜闻言,笑道:“那鄙人就献丑了。”随即对外边唤了一声“小吴”。

门帘一挑,小伙计端了个托盘进来,托盘上摆着一碗药汤,热气氤氲,放在王谢面前。

王四掌柜用手比了个请字,笑而不语。

王谢知道这就是题目,微微笑着,索要了文房四宝过来,连碗沿都没碰,提笔便写。

“白芍、当归、乌梅、豆蔻、连翘、昆布、大蓟、朱砂、巴豆……”

随着纸上一个个药名的出现,王四掌柜的眼神也变了。

王谢写罢,端过药碗,舌尖一舐,眉尖微微跳了跳,意味深长地看一眼小伙计,再次提笔,写下“牵牛”二字,又写下了“生水熟水各半”,便搁了笔,将墨迹吹吹干,递了过去。

王四掌柜见他初次停顿,便已惊讶,待看到他写完最后一个字,将纸拿在手上细细一看,与自己所放药物一一验证,竟是不错一分一毫,不由赞道:“谢少爷好本领!”

王谢轻轻点头笑道:“不然也不敢在王四爷面前夸口了。”

王四掌柜此时已是完全信服,毕竟仅仅凭着气味和颜色就能分辨出十余种混合药物的人,如果还说是药理不精,那也就没人敢称精通了,况且,一尝之下竟知道用了什么水,却是他始料未及,于是便叫过小吴问道:“煎药的水,你是从哪里舀的?”

小吴不敢隐瞒:“小人是从水缸里打的冷水。”

王四掌柜一挑眉:“全部是冷水?”

小吴眼角偷瞄,正看见王谢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眼中的犀利一闪而逝,那表情就像明明白白告诉他:若是不老实交代,一切后果自负。小吴不由心里一颤,结结巴巴道:“不,是、是小人盛了半罐子冷水,又看见灶上还有点剩水,就顺手给添上了。”

王四掌柜闻言,常年眯着的眼睛也忍不住睁开了。他听洛大夫说,王谢研究药理连水质都计算在内,只以为是故弄玄虚的噱头,此刻方知对方所言非虚,对王谢的本事,已不是简简单单“信服”二字可以形容的了。

当下王四掌柜真心实意向王谢道:“谢少爷高明,鄙人心悦诚服。”

王谢明白自己这一手狠狠“震”了掌柜一把,之前掌柜势大,处处占着先机,现在他凭借自己资本,轻松扳回一城,双方都有倚仗,接下来才好谈。

“王四爷,”王谢仍然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地道,“这些不过医之一道。在下听闻王四爷有心将买卖经营扩大一番,不知在下是否有幸亲身参与其中呢?”

王四掌柜见过王谢的本事,思索了一下,便道:“自古医药不分家,我这铺子看着不大,又开在离几家医馆稍远的所在,其中有个缘故……”

王谢在心里,将王四掌柜的长篇大论进行抽丝剥茧,简言之:

王四掌柜这家祖传的“康安堂”,门面虽不小,但每年的盈利远远不及医馆,医馆大夫开方子收钱,是为“脉礼”,又称诊金,诊金比药材往往还要贵上几成。

王四掌柜心眼灵活,就想自己做了二十年掌柜了,为何不能建一家医馆?这样一方面上门的病人收了方子之后就能就近取药,自己的药卖得就快,另一方面,因为就近,价格上就可以稍稍高出一些。只是大夫不好请,毕竟医者至少是半个读书人,而自己是生意人,三教九流士农工商,看得上商人的士子实在太少太少,即使有几个江湖郎中毛遂自荐的,医术却又不怎么样。王四掌柜挑挑拣拣了三个月,还是没有找到合意的大夫肯过来坐诊。

如果王谢愿意坐堂,在铺子里吃喝全免,自用的药材可以按照成本收取费用,病人拿他的方子抓药,他可以从盈利中提一成利。

但是诊金的二分之一要归铺子所有,因为一是铺子提供地方,让他有处可去,二是他的往昔声名不佳,即使医术出众,知道的人现在不过三四个,在铺子坐堂确实要冒些风险。

真是想瞌睡便送个枕头,王谢自是可以答应,但这样一来,等于在药铺挂靠,自己仍是无根无基。

想到这里,王谢对着王四掌柜,露出一个微笑:“王四爷的生意越做越大是好事,但可想过,春城内据我所知便有四家大医馆,小医馆则至少有十几家,现下又是太平年间,开了新医馆,可有那么多病人上门求诊?”

王四掌柜便含笑道:“这个我也晓得,但从无做到有,总要花些时日。”

“在下还有一件本事,不知王四爷有没有兴趣一听?”

“愿闻其详。”

“便是如此这般……”

良久,王四掌柜佯苦着脸道:“想不到谢少爷对经营一道也是这般精通,叫我这生意人以后如何是好。”

王谢道:“只怕王四爷日后发达了,梦里都笑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