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夫郎家的小酒楼 第146章

作者:路归途 标签: 生子 美食 市井生活 日常 穿越重生

“不放心你。”蒋芸直接说。

汤珍偏开头,吸了吸鼻子,才说:“我都好,一切都好。”

“你的日子——”蒋芸刚提个头。

汤珍看回去,定定说:“伯安待我真的好。”

汤显灵不信,低头哄小孩。

汤珍跟母亲和阿弟说:“我一直没要男郎,家里婆母公爹确实是有些微词,但也还好,对着前头三个姑娘也没刻薄打骂,四哥儿出生后,婆母想把四哥儿送到乡下去,还是伯安说不要的,都是他的亲骨肉。”

……这不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么。汤显灵心想。

汤珍说着说着,脸上也有些柔情蜜意来,“家里就一个伯安一个,总要生个男郎的,后头四个孩子找婆家,嫁出去,娘家有个男郎能给孩子们撑腰。”

……汤显灵抱着四哥儿哄的姿势停下了,这番言论自是不该怪二姐,二姐成长背景、嫁到崔家耳濡目染这一套理论,能怪二姐什么?

蒋芸没说话,面上点点头,拉着二娘的手摸了摸,二娘手粗糙,掌心都是茧子。汤珍缩了缩手,不想娘摸她,像是摸到了她的不堪难处似得,可现在日子比娘家时好,都好啊,哪里有不堪。

“我和伯安还年轻,总能生的。”

“家里也养得起,现在生意好些。”

“大娘一个屋,二娘和三娘睡一起,她们俩小姊妹年纪小,害怕单独睡,平日里关系最好了,伯安说孩子们再大点,再收拾出来一个屋,让她们分开睡。”

“以前我和大姐三姐睡一个屋。”

意思现在条件比在娘家时还要好,日子没啥不好的。

蒋芸就听二娘说话,时不时点点头,说‘这般好’、‘也是’、‘那伯安对二娘三娘真不错’,汤显灵几次听不下去,却不知道咋说。

他有股憋闷感。

“你三妹带着香香回来奔丧。”

汤珍先是诧异:“就三妹一个人吗?三妹夫没回来?”

“没。”蒋芸摇头,说:“赵经脾气大,以前就跟你爹赌气。”

汤珍有点急,说:“赌气归赌气,怎么说经石府县那么远,三妹带着姑娘回来,没个男人,赵经他都不怕的,万一出了什么岔子。”

汤显灵看了眼二姐,二姐说自己时一副窝瓜软面团,说到三姐是真心实意的替三姐担忧操心。二姐……心肠也是好的、软的,就是这副软心肠才容易被人拿捏。

“可不是嘛,我跟你三姐说了,你爹现在死了,赵经难不成还要跟死人计较?不知道今年你三姐回不回来。”蒋芸说。

汤珍不由想到自己,也是几年没回去了,现如今爹去世了,她都没能奔丧,按理她大着肚子回不去,伯安该替她回去的——但那会农忙,家里快收粮食,要忙起来,总不能全都公爹干吧,公爹年纪也大了,都得伯安操心。

“算了,还没到过年,到时候看吧。”蒋芸叹气,“你爹死了后,家里就剩下我孤零零的,有时候觉得活着也没意思……”

旁边汤显灵:???

啊?!

没看出娘有厌世想法,娘这么孤独?活着都没意思了?

“是怪我,怪我不孝,嫁到这么远,大姐呢?大姐没去看阿娘吗?”汤珍没忍住落泪哭了出来。她当时听三妹说的,不想嫁庄稼汉操劳务农,也不想离家里太近,那会不喜欢家里,可现在嫁到外处,这些年过去,她时不时又想家里,想阿娘了。

“你大姐倒是来,不过你大姐夫家闹了分家,她也一团忙乱。”

汤珍听娘意思,好似孤孤单单无处可依,这自然怪不了五哥儿,五哥儿也苦,也怪不得大姐三妹,她也不孝。

……

门口响起动静,崔母买菜回来,敲门喊珍娘。

按理汤珍该去操持做菜招待亲戚客人,以前就是这样,逢年过节来亲戚了,都是她忙活,包括买菜,但今个买菜都交给了婆母。汤珍听婆母声,先是有些害怕,忙起身去开门。

汤显灵说:“姐你坐着,你和阿娘说说话,我去做饭。”他做个der,他就是拿嘴说说。

崔家要是让远路来的亲戚做饭,那真是没礼数了。

汤珍还是起身,忙说不碍事,“我去收拾就好,你和阿娘远路来,快坐着歇歇,家里还有些果子,我洗了一会拿过来。”

“诶呀不碍事的,我又不是馋这两口果子,在家啥不吃啊,咱爹托梦说想你,其实我和娘也想。”汤显灵拉着二姐说。

屋门开了。

崔母本来是喊儿媳做饭的,难不成让她做?还要伺候儿媳一家亲戚不成。

“娘,就来,你把菜放灶屋,我一会过去。”汤珍跟婆母说。

崔母应了声。

汤显灵诶呀:“我去我去。”腿肯定不动的。

汤珍嫁人多年,对五哥儿也有些不了解,主要是阿弟变化也大,还真以为阿弟要去灶屋干活,忙说:“你是客人,哪能让客人动手。”

“可是二姐,你和阿娘好几年没见,我们好不容易来一次,这路上颠簸,阿娘吐了好几次。”

汤珍一听,往灶屋去的脚步一顿,“阿娘,你身子有没有不舒服?莫不是中暑了?”

蒋芸没吐过,现在也得装起来,她摆摆手说:“路上颠簸难受了些,现在不碍事了。”

崔母一听,在旁边站着也不好催儿媳,只能热情寒暄问亲家母身体如何、咱们年纪上去了还是多歇着、都有小辈照看,又夸珍娘贤惠能干——

汤显灵心里骂这个老东西。

这是拿话给二姐戴高帽,让二姐任劳任怨孝顺干活呢。

倒不是汤显灵这个人没敬老爱幼品德,而是一家人的家务活,吃喝拉撒一大堆,外头赚钱的、里面做家务,不能全压榨一个人,亲人家人那就是互相帮忙扶持关心呵护的。

拿着长辈身份,事事教训打压小辈,这是很讨厌的。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家是什么高门大户,你又是什么诰命老太太,摆什么‘老夫人’的谱!

他是看出来了,崔父和崔伯安是一个路子,前头崔父叫老婆子买菜去,使唤的理所当然。崔伯安使唤他二姐也是一样。

以前可能是崔母任劳任怨操持家务,现在换成了他二姐——崔母摇身一变,从以前的奴隶变成了奴隶主。

太可气了。

“娘五哥儿,你们先坐,我去忙活。”汤珍说。

崔母乐呵呵,招待亲家母,“对啊对啊,小辈孝顺心,咱们得受着,他们也高兴,都是孩子一片孝心。”

“唉,我家二娘是孝顺,在家时就很乖巧懂事,那会我心疼孩子,谁家孩子谁心疼,冬日里我都不要她们三姐个洗衣裳。”蒋芸唉声叹气。

崔母脸上笑容停了些,“亲家母放心,我家都是厚道人,珍娘嫁给伯安,我把珍娘当闺女疼呢。”

“就是她生了四个——”

汤显灵接话,当是看不出崔母要说什么,“那得请大夫给我二姐好好看看吧?我听说孩子生多了伤身,要是再日夜操劳,那多伤啊。”

崔母本来要说‘就是生四个没能传宗接代的她家也没嫌弃’,结果话被个小夫郎接了,成了这般,她哑然了下。

“我瞧婶婶身体就好,肯定是因为只生了二姐夫一个孩子,看上去年轻体格也健硕。”汤显灵真心夸赞。

崔母身体真的很不错,面色红润,身体硬朗,就该能者多劳。

被夸的崔母:……笑不出来,又挤了笑容。

汤显灵:“真的,您看着年轻,又面善,要是我爹还活着,见了您,还给我拖啥梦,有啥不放心的。”

这好像夸她?崔母说不出旁的话,只能笑呵呵,还要附和:“对啊,我待珍娘那是掏心窝子的好。”

“我爹就该来看看。”汤显灵点头说。

最后在屋门口聊了许久,汤珍几次要去灶屋干活,都让阿弟给岔开了,崔母在这儿站着陪聊了会,实在是不能耽搁了,再不收拾菜要晚了,她正想着她去做,珍娘定不会拖着不来灶屋。

“我先去忙,你们好好说话。”崔母说。

汤珍一听,“娘,我去吧。”又要走。

汤显灵本想说什么,但他娘拉了一把他,于是闭嘴了。

崔母和汤珍去了灶屋开始捋菜收拾肉,没一会大娘带着二娘进了灶屋要给阿娘帮忙,崔母顺顺当当给俩丫头安排活,摘豆角、扒拉菜,她就去歇一会,今个买菜跑了一通,也累到了。

突然眼神一瞥,看到什么,放下袖子的手一顿。

“她俩脖子上挂的,谁给买的?这是啥?”崔母问。

汤珍说:“我阿娘给孩子们全都买了,银子做的长命锁,我说不该要的,太贵重了。”

俩小姑娘伸手摸了摸脖子长命锁,也稀罕,大娘说:“奶奶,不光我和二妹有,三妹和阿弟也有。”

“买了四个?”崔母咋舌,很是吃惊,再看儿媳,本来放下的袖子又卷了卷,一边捋菜,一边说:“我记得你娘家在奉元城开了个片汤店?”

汤珍答:“是,我爹在世时开的羊汤馎饦。”

“你爹去了,你娘和阿弟接手了生意,我看着他们对你倒是大方。”崔母说话也直,她这个儿媳是个面团子,问什么说什么,叫干啥干啥。

汤珍也觉得阿娘和阿弟变化大,老实巴交说:“以前我爹在时,其实家里也省,我嫁人几年也没回去,这次见五哥儿我都吃了一惊,他变化大,阿娘也变了。”

“我瞧着也是,你那阿弟穿的不普通,刚进铺子我一见,还以为哪个地主乡绅家小哥儿。”崔母说完,又说了句:“就是说话不像你,有点噎人吧,看着也不像故意的。”

搞的她不知道咋接话。

汤珍忙说:“我那阿弟性子腼腆,以前不爱说话,哪里没说好,娘您别生气。”

崔母点点头,也没说生没生气这事,她看俩孙女脖子挂的长命锁银牌牌,还是好奇,汤家难不成生意做得比她家都大?

先前媒婆说,汤家就汤父经营了一间馎饦铺子,儿媳嫁进来后,吃饭说话不像是家里娇养骄纵的人,很是能干乖巧,也能吃苦。

可现在她那阿弟倒像是被惯大的,在长辈跟前随口插话,又笑嘻嘻,不怕人,还有新寻的夫婿,见伯安和老崔态度,好像是个有来头有大本事的。

真是怪了。

“珍娘,你那阿弟现在做什么?可是做官家夫郎?”崔母问。她刚听了一耳朵,也没记清楚,对这个也不懂。

汤珍吓了一跳,“不不不,娘你可能没听清,五哥儿新夫婿祖上是当了官。”

“我听见了,只是我瞧着你阿弟神色说话,像是有底气有本事的。”还说给儿媳看看大夫,孩子生多了伤身,这儿媳没生男郎,她都没说什么刻薄话呢。

崔母问了半晌也没套出话来,可看今日突然来的亲家一家,穿戴、说话、出手,都像是发达了一般——

“也是,你好几年没回去了。”

汤珍一听,怪自己,“是我不好。”这些年,连着生娃娃,娃娃小,冬日过年太冷,总是找不到回去的好时候。

屋里。

汤显灵将熟睡的四哥儿放回床铺上,小三娘有点点好奇和害羞,扒拉着门框偷偷看他,汤显灵便招手,小孩乖乖过来。

“你叫我阿叔,记不记得?”

“阿叔。”

汤显灵便从荷包里倒出松子来,“这个难剥,你小心牙,我给你剥。”他没直接给小三娘,拿手剥了壳,倒出果仁在掌心,你一颗我一颗跟着小三娘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