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炮灰签到躺赢日常 第307章

作者:人生若初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爽文 科举 签到流 穿越重生

裴玄眉头一皱:“柳家那边不消停。”

顾清衍挑眉:“裴大哥,你操心太多了。”

“皇上是皇上,并非你亲子,更不是普通的孩子,操心太过反倒是落埋怨。”

“退一步,即使这是你亲儿子,有些事情也得自己经历过,知道其中厉害才会明白太上皇苦心,你啊,且等着看吧。”

裴玄紧皱的眉宇舒展开来。

若是小皇帝在这里,必定会恍然大悟,怪不得太上皇会如此评价裴顾两人。

顾清衍看似和煦春风,实则骨子里带着一种疏离有度,反倒是裴玄看似冷酷,却多有操劳。

第155章 国策

顾清衍猜测的没错, 小皇帝是皇后一手带大的,两人感情深厚。

太上皇驾崩后,太后就被迫去行宫祈福, 两人尚未生出龃龉来, 母子分离反倒是让他们感情越发浓烈。

太后在行宫待了三年,早就各种想办法回来, 隔三差五给儿子写信诉情, 小皇帝如今没点头, 不过是碍于太上皇的临终遗言。

如今见了面,母子俩抱头痛哭了一顿,小皇帝见行宫冷冷清清, 更是舍不得将母亲一个人丢在这里。

只是太上皇当着所有人的面问, 如今要让太后回去, 还得辅政大臣们都松口才行。

握着母后的手, 小皇帝开口道:“顾太师能劝朕过来, 说母子天性,想必不会阻拦,太师同意的事情, 寿亲王也不会反对, 只是另外三位大人不一定能同意。”

裴玄有重兵,顾清衍有才能, 两人都不是迂腐之人,时不时不合规矩。

这点也成为另外三位攻击的点, 为了彰显裴顾两人上不了台面,恨不得将规矩两个字贴在脸上。

太后心底害怕,连连问道:“那可怎么办,如今母后年纪大了, 只怕这一别再无相见之日。”

小皇帝见母亲脸色憔悴,更是不舍,将太上皇的叮嘱抛之脑后。

为了让太后回宫,小皇帝绞尽脑汁,与三位辅政大臣来回拉扯,一时间关系都有些剑拔弩张。

顾清衍冷眼旁观,只要小皇帝身份不变,迟早都能达成所愿。

这一日,又听了小皇帝满肚子的抱怨,顾清衍刚刚离开宫廷就被拦住。

是辅政大臣之一,如今当朝太傅。

老太傅朝着他点了点头,两人并行而走,忽然开口道:“顾大人独坐钓鱼台,殊不知有些孩子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就会变本加厉,假以时日你这老师也会遭殃。”

明打明的挑拨,无非是让顾清衍一起反对。

他轻笑一声,淡淡道:“母子天性,太后迟早都会回来,早一些迟一些又有何妨?”

“顾太师就不担心吗?”

老太傅冷声道:“太后回宫,陛下便有了至亲之人,还会如现在这般亲近你?”

顾清衍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反问道:“太傅别被眼前权势迷了眼睛,我们不过是先帝选中的辅政之臣,臣子便要有臣子的本分。”

说完,他大步大步离开。

身后老太傅只是冷笑:“装模作样,老夫就不信以你跟寿亲王的地位,能舍得抛开手头这些。”

无非是想先把他们压下去。

既如此,那就让太后回来,等裴顾两人意识到不妙就晚了,到时候他也可以坐山观虎斗。

顾清衍若是知道他的想法,肯定会哈哈大笑三声,他早就觉得京城待着不耐烦,尤其是系统经过几年的突飞猛进后,如今又进去停滞。

只是答应了先帝,不得已而为之。

既然小皇帝迟早都要亲政,他跟裴玄都没打算造反,那就不必强压着。

相比起后宫太后,顾清衍的注意力都在前朝上,

他想趁着这个难得的好机会,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充分发挥,也算是为大周百姓做一些事情。

至于将来小皇帝亲政之后会不会继续执行,能执行到什么地步,顾清衍也管不了。

又不是救世主,力所能及的做到就好,至于其他的全看天命。

小皇帝与三位辅政大臣斗法,在半年之后终于赢得胜利,争取到将太后迎回后宫“养病”,母子俩都高兴不已。

正如老太傅所言,在这次的斗法中,小皇帝再一次认识到权利的好处,内心属于皇帝的权力欲望被彻底激发。

他迫切的想要亲政,参与到朝廷之中,比之前的三年都更加急切。

朝夕相处中,顾清衍自然迅速察觉到这个变化。

顾清衍不动声色,既然小皇帝想管,他便索性将一些不太重要的政务慢慢交回到他手中。

只这些就足够让小皇帝手忙脚乱,一时顾不得其他。

往好处看,这是顾清衍给他机会历练,小皇帝脸上笑嘻嘻,对顾清衍依旧一口一个老师,亲昵的很。

一晃眼又是两年,太后回宫后第一件事就是催着皇帝大婚生子。

小皇帝未来的皇后早已定下,是先帝去世之前就已经指婚,只是两人年纪都还小,尚且要等上几年。

现在小皇帝十五,未来的皇后也是这般年纪,虽然十五岁成亲是小了一些,但民间也不是没有,不算太过分。

太后作为小皇帝生母,此时提起来合情合理。

小皇帝大婚的事情顿时刺激到几位辅政大臣,私底下都认定是皇帝母子想要通过大婚,宣告天下自己已经成年,可以亲政。

对此,自然是一拖再拖,含糊不应。

顾清衍心底也反对,十五岁实在是太小了,身体都还未长成,这时候成亲生子的风险极大。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反对,小皇帝如此心急,太后屡次催促,可见母子俩都急切的很。

此时拦着,母子俩并不会想到生孩子伤身体之类的话,只会觉得顾清衍也有了异心。

左拦右拦,最后依旧是小皇帝赢了。

母子俩打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名头,硬生生将婚期订到了第二年春天。

只等待成亲,小皇帝便能宣告自己已经成年,甚至想要提前加冠。

因为此事朝中风云诡谲,一时气氛异常,到处都在议论此事。

顾清衍却无暇他顾,他正忙着盯着工部,以至于小皇帝见状都心生怀疑,这一日忍不住开口发问。

“老师,您这篇奏折写得极好,倒是让朕想起前朝工部尚书,曾有一度天下闻名。”

小皇帝笑着说道:“怪不得父皇当年常夸老师有治世之才,如今朕一看也觉得眼前一亮。”

顾清衍谦虚道:“只是依样画葫芦,能有些用处就好。”

小皇帝话锋一转,他如今已不再是当年那么稚嫩,很有几分帝王心机。

“只是营造之法固然好,却终究是奇技淫巧,这些日子来朝上常有弹劾,说太师你舍本逐末,甚至还有上纲上线,说这些法子会有伤国本的。”

顾清衍一听,便知道小皇帝心底也对工部不以为然,不禁叹气。

“陛下觉得,治国之本该当何物?”顾清衍问道。

小皇帝沉吟一声:“自然是君王圣明,吏治清朗,如此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顾清衍点头,又问:“若是君王圣明,吏治清朗,却年年天灾人祸呢?百姓何以为生?”

皇帝沉默下来,拧眉道:“怎会如此,君王既然圣明,上天就会眷顾,哪里来的天灾人祸。”

顾清衍并不回答,反倒是将一本奏折翻出来,指出大周建朝以来遇到过的天灾。

光是这一项就有厚厚的几大本。

“陛下觉得,太祖皇帝足够圣明吗?”

小皇帝沉默下来,显然也意识到其中矛盾,如果太祖皇帝圣明,那为何当时天灾不断,可让他说太祖皇帝不好,作为子孙后代实在是开不了口。

“天有天意,人有人间,古有张衡制地动仪,陇西地动早报三日,救下无数百姓。”

“江南一带常有水患,若能改造水车,疏浚河道,既能保证堤坝安稳,也能使得漕运畅通,更能推广江南,秋税或可翻番。”

小皇帝点了点头:“如此说来,虽然研制起来花费巨大,但确实也有用处。”

顾清衍扔下一个炸弹:“除此之外,兵刃炼制更是重中之重,两国对战,短兵相接,除了考验将领兵力,兵器也十分重要。”

“大周若不精益求精,遇上敌军不堪一击,更会葬送无数军士性命,曾听闻西域有火器,能不近身就伤人性命,此等利器大周怎能没有?”

“大周之外还有西域,西域之外还有番邦,番邦之外更有许多国家,大周若是闭关锁国,就会不进则退,也许千百年后便从如今鼎盛,沦落到被迫挨打,对那些蛮人俯首称臣。”

“这怎么能行。”小皇帝果然神色大变。

他顺着顾清衍的话往下思索,觉得真有可能,越想也是心惊肉跳。

顾清衍再接再厉:“今日有酸儒视工匠为末流,长此以往,天下便只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能当官入仕,自然是好的,百姓逐利,为了读书却将其他抛之脑后,却是走偏,数百年后再也无人记得前朝覆灭之时,是太祖皇帝火炮营先破的东城门。”

小皇帝只觉得心惊肉跳,这些他都从史书记载中看过,自然知道顾清衍并非危言耸听。

他立刻改了方才那副顾太师你不务正业的姿态,连声道:“还是太师有远见,工部看似不起眼,实则大有所为。”

顾清衍笑而不语,有心人在小皇帝耳边嘀咕,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等拿出真家伙来,小皇帝自然就信了。

离开皇宫,顾清衍不记得回寿亲王府,而是一路到了郊外。

他口中的利器火炮是一部分,农耕也不能落下,如今郊外农田都在优选稻种,十里农庄正是稻穗压头的时候。

顾清衍刚出现,庄头便殷勤上前:“参见大人,稻田一切都好,过几日就能收割,这次定能丰收。”

“那就好,记得将所有步骤都记下来,决不能出错。”顾清衍叮嘱。

他特意绕着稻田走了几圈,免得下面的人阳奉阴违,这才进了工坊。

相比起琉璃、时钟这样的赚钱利器,顾清衍更想早些将水泥、沥青、弹簧这样的折腾出来,最大程度的改善大周基建。

至于工业革命,倒不是他不愿意做,而是牵连太大,还得好好想想。

转了一圈回到亲王府时,天色都已经黑了。

顾舒颜在门口探头探脑,见他回来就一把拉住,低声道:“大哥,你可算回来了,方才王爷回家了,不知道为什么沉着脸,下人都不敢靠近,连着向我求救呢。”

顾清衍听了奇怪,今日朝中除了小皇帝发问,并无其他事情发生。

他拍了拍妹妹手臂:“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