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戈银盾
“没事。”沈新微微偏头,“下次我不在的时候,如果有人来闹,直接给银子,别让他们伤到你们就行,其他的我会讨回来。”
西街店铺鳞次栉比,粮店和杂货店都有,沈新买了五斗小麦,在卖麦芽糖的小贩处,花了五十文买了五斤麦芽糖。
十字街口有个卖饮品的小贩,不断吆喝着:“酸梅汤咧,冰冰凉的酸梅汤咧。”
穿书这么久,还是沈新第一次见到卖饮品的小贩。
小贩肩膀连着麻绳把木箱挂在胸前,木箱里放着排列整齐的竹筒,内侧还铺着厚厚的稻草,应该是用来保温的。
沈新想尝尝味道,问道:“渴不渴,喝杯酸梅汁吧。”
二毛和三毛拨浪鼓似的摇头,“不渴,不要。”这东西一看就很贵。
三毛偷偷瞄了一眼。
秦宁摇头解释,“我也不渴,早上带了一竹筒水,还没喝完,相公买一杯吧。”
虽然竹筒里还有水,但他没想过把竹筒水给相公喝。
通过这些天相处,秦宁发现相公一些小习惯,喜爱干净,不吃剩菜,不喝生水也不让他们喝生水,基本上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
沈新不好独断专行,只能晓之以理,他微微弯腰,凑到秦宁耳边,小声说道:“我在书上读到不少饮品方子,咱们先尝尝味道,等以后我们做了饮品,有了对比才知道做的怎么样,是不是?”
秦宁刚想提醒众目睽睽之下离得太近了,听到能赚钱的饮品方子,顾不得害羞,他眼睛发亮,连忙说道,“好,尝尝。”
说服秦宁后,沈新朝小贩走去,“店家这怎么卖的?”
“七文一杯,专门在井里镇过一夜才拿出来的,现在还是冰冰凉凉的,夏天最为消暑了。”
沈新递出铜钱,“来四杯。”
“好嘞。”
一截竹筒大概五百毫升,竹筒表面浮着细小的水珠,沈新给秦宁二毛和三毛一人分一个后,就举起竹筒喝了一口。
口感偏酸,有一股桂花香,偶尔还能喝到细碎的桂花,酸梅汤不算冰凉,应该是拿出来的时间长了,如果有冰块口感会更好。
可以试试硝石制冰,秦宁一直坐在灶口前烧火肯定很热,制冷降温,做饮品,沙冰,一举多得,沈新心里默默的想。
回了村,沈新去池塘把鱼捞出来放进木盆,秦宁在灶房做饭,二毛三毛雷打不动的去水田旁捡蚯蚓喂小鸡,沈新去山上找硝土。
各自其职,分外默契。
硝石是富含硝酸钾的结晶,而硝土是富含硝酸盐的土壤,是制作硝石的重要原材料。
一般来说猪圈墙角,老屋墙上和崖边是最容易找到硝土的,前两样沈新敬谢不敏,他选择去山上找,硝土偏黄,质地较轻,表面还有白色的霜状物。
沈新边走边回忆,寻找山上最可能有硝土的位置,最后在山洞内部和干涸的洼地处,挖了整整一背篓硝土,下山时又捡了一背篓干柴。
等有时间可以做个木车,上山装物品会比较方便,不知道山上有没有野生的驴或者马,驯服后就可以赶路用,还可以省下不少银钱,下次去深山时多留意留意。
进了院门,秦宁迎了上来,“相公回来了,饭好了,吃饭吧。”
“大哥。”
“大哥。”
沈新已经闻到了饭香,他放下背篓一一应下。
午饭丰盛,足足有四道菜,肉菜是酱焖鲤鱼和红烧肉,素菜为拍黄瓜和清炒白菜。
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时蔬清脆可口,沈新伸筷子的速度又快了几分,“草木灰咱家还有多少?我一会想试试做硝石,得用到不少草木灰。”
草木灰在大燕乡村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做田地肥料,还可以抑制土地病虫害的发生,也能清洁衣物,当初建灶房的时候还专门留有装草木灰的灰箱。
秦宁舔了舔唇瓣:“有一大盆吧,硝石是什么?”
家里没有地,洗衣用皂角,草木灰没怎么用过,这些天家里烧火烧的又勤,草木灰攒下了许多。
沈新开口解释:“硝石可以制作冰块,给屋子降温,饮品里面加冰块后,口感也会更好。”
秦宁有些吃惊,忍不住提高音量道:“是那个富贵人家才能用的冰块?”
夏天的冰非常昂贵,他之前还村里人说,一两银子一斤冰。
沈新:“是。”
秦宁眼含期待:“那做出来的冰块直接卖掉岂不是能赚很多银子?”
沈新一声轻笑,“制作的冰越多,所需硝石越多,而且硝石制冰速度比较慢,咱们先自用吧。”
先试试水,沈新对大燕各方面的了解也不深,下次去县城还是得买几本书读,认识下如今的世界格局及历史。
这么金贵的东西却不能用来赚钱,秦宁有些不甘心,“相公之前说的饮品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把新鲜的果子捣出汁,混合糖做出来的果汁饮品。”想了想,沈新再次开口:“附近有卖牛奶的吗?”
奶茶这种风靡一时的饮品可不能错过。
“没有。”秦宁紧接着问:“相公一会儿就教我做饮品吧。”
那奶茶倒是有点难实现了。
这人还真是片刻不得闲,沈新语重心长道:“饭要一点一点吃,活要一样一样做,去县里这么久肯定累了,吃完饭先休息,过后再说。”
知道相公是为了自己好,秦宁乖乖地点了点头。
吃过饭,沈新摸了摸晾着的纸张,已经干了,每一张都是两尺长宽,他把纸裁成六段放到木盒里,告诉秦宁三人厕纸的用法后,把木盒放进厕所的木架子上。
准备好木桶和滤网,沈新便开始制作硝石。
烧好热水,把硝土过滤一遍,按照三比一的体积比把硝土和草木灰一起溶于热水过滤,再用冷水淋洗,往复三次,就可以开始熬硝。
不断给锅里加热,直至溶液开始析出透明晶体,冷却后便是硝石了,花了一个多时辰,将近五十斤的硝土最后只得五斤硝石。
沈新把做好的硝石放到一个大木盆里,木盆里还有一个两尺长宽的小木盒,朝院子里的人说:“来,看看硝石如何制冰的。”
二毛和三毛刚睡醒,呆呆的从东厢房出来。
秦宁刚洗衣裳回来,听到这话,赶忙擦干手来到灶房。
看人齐了,沈新把水倒入木盆和木盒里的水齐平,过了一刻钟木盆便开始冒白烟。
毫无疑问地收获了三声“哇。”
沈新快速勾起嘴角又放下,悠然开口:“五个时辰后,小木盒里面的凉开水就会结成冰了。”
下一秒,三道嗓音不同,但同样充满崇拜的声音再次响起,“相公/大哥好厉害。”
见相公做好了硝石,秦宁迫不及待地说:
“相公,你教我做山楂糕吧,正好明天可以卖。”
这事业心好像有点重啊,不让他做饮品他就做山楂糕,沈新有些犹豫地开口:
“要不要休息一会儿,你今天早上起得早,到现在一直也没休息。”
秦宁觉得自己被相公小瞧了,难得的皱了皱眉,语气认真道:“我一点都不累,我非常有劲。”
沈新:“......”
“行,先把山楂去核洗干净再说。”
几兜子山楂也有十多斤,院子里,四人围坐在木桌旁,秦宁和二毛三毛给山楂去核,沈新坐在摇椅上闭目养神。
没等他把椅子坐热乎,二毛就开口了,语气期待:“大哥,讲故事听吧。”
沈新姿势不变,慢悠悠的开口:
“今天讲的故事名为《西游记》,在东胜神州内,海外有一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仙石,有一日,石中产一卵,见风化成一个石猴......”
他接过二毛贴心递来的水,时不时喝一口。
两刻钟后,山楂都去好核了放在木盆里,沈新在三人依依不舍的目光里结束了解说,还承诺有时间再讲。
沈新一边用石杵把山楂捣成泥,一边跟秦宁说山楂糕的做法。
秦宁也认真记着。
如今已是日落,灶房里也燃起了蜡烛,而秦宁已经将近七个时辰没有休息,还要做山楂糕,一点空闲都不肯放过。
真的是闲不住吗?沈新凝视他一会,开口道:“想识字吗?”
第24章
秦宁愣在原地,以为自己幻听了,他呆呆的看向沈新,问道:“识字?”
沈新肯定的点了点头。
秦宁还是不敢相信,又问了一次,“我也能识字吗?”
据他所知,南溪村加上周围十里八乡,女人和哥儿基本上都不识字,甚至南溪村的男人也很少有识字的,只认识几个大字就算很不错了。
“当然能。”沈新反问道:“为什么不行?有明文律法规定哥儿不能识字吗?我刚巧会,也想教你,单说你想不想学?”
是啊,我也可以学,秦宁忍不住点头,开口道:“想学。”又忐忑的补充一句,“非常想。”
认字之后他就可以把相公说的方子记下来,不用一遍又一遍的在脑海里重复,生怕忘了,他还可以记账,做生意也更为方便。
这就对了,凡事要先看自己想不想,顺心而活才痛快,沈新笑了笑:“行,山楂糕怎么做记住了吗?”
“记住了。”
沈新回道:“好,你做山楂糕吧,我去外面做个石磨。”
以后要用石磨便可以直接在家用,总是去村长家借太过麻烦,有时间还可以做个豆浆喝。
沈新去河边挑了一大一小,厚度适中的花岗岩石,使力把它们磨成圆盘,表面刻上螺旋状的纹路,中心用石头凿出孔洞叠放在一起,下磨盘外圈凿出凹槽,用来装磨好的碎末,最后按上木质的手柄,石磨就做好了。
他把石磨搬回院子角落放好,躺在摇椅上休息。
吃了晚饭,山楂糕也放凉了。
“相公,二毛,三毛,山楂糕做好了,快来尝尝。”
一块块山楂糕放在黑色的碟子上,表面平滑,色泽鲜红透亮。
四人围坐在木桌边。
“怎么样?”秦宁语气带着期待。
二毛:“好吃,太好吃了,哥哥好厉害。”
三毛:“嗯嗯,和糖葫芦一样好吃,哥哥就是最厉害的。”
上一篇:穿到霸总年少时
下一篇:病美人和残疾大佬联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