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炮灰夫郎做开国皇帝 第188章

作者:金戈银盾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成长 炮灰 穿越重生

火炮架子放在地上震了又震, 沈新回身上马,大吼道:“扫平敌寇,夺回益州!”

“扫平敌寇,夺回益州!”

第一梯队的骑兵紧紧跟在沈新身后, 率先发动袭击, 西晋小兵被接二连三的打击震碎了心神,毫无抵抗之心力, 只有跑在最前边的骑兵得以逃脱。

朝阳初现,伴着第一抹暖阳晨光,沈新进了阔别已久的益州城。

断壁残垣, 往日繁华的街市如今也成了废墟,干尸随处可见,矮小的墙后面躲着瘦如枯骨的城民,城内寂静,只有马蹄碰撞地面的“嗒嗒”声。

“大人,请等一等。”气喘吁吁的声音传到沈新耳边,他拉紧缰绳,看向来人。

“大人,临行前郎君特意叮嘱,若大人到了益州,就让属下把此物亲自交到您手上。”万为苏行礼后,低头双手奉上一个卷起来的红色旗帜。

红色的旗帜徐徐展开,龙飞凤舞的鎏金色“沈”字占居中央。

透过旗帜,沈新好似看到了秦宁,也知道了秦宁的意思,他勾了勾唇:“本官知道了,做的不错,回去另赏。”

“谢大人!”万为苏喜不自胜道。

沈新一步步踏上了城墙,亲手把旗帜插在了最高处。

大大的“沈”字随风飘扬,铮铮作响,沈新看向众人,沉声道:“从今日起,诸位就是沈家军,受本官供养,保无依之人。”

行伍中人抬首仰望城墙之上的沈新,不知为何,心潮格外澎湃。

从龙之臣,郭冬白和庄开济对视一眼,都读懂了对方眼里的意思。

恢宏大气的府衙大门早已破碎,两边的石狮子上沾满暗褐色的血迹。

沈新面不改色进了大厅,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一边写信一边下令道:“邹高义,立刻带人清查府城人丁信息。”

“明长,把带来的粮食拿出一半,在城内中央街建粥棚准备施粥。”

“张飞鹰,你带一队人维护治安。”

……

“万为苏你带二十人回昭平,把此信交给郎君。”

“是,大人。”四人齐声抱拳行礼。

安排好其他人,沈新看向场上剩下的两个聪明人,他抬了抬手:“益州事务繁多,本官还有一刻钟的时间可为两位军师解惑,请。”

沉默悄声蔓延,庄开济面色沉沉,率先出声道:“大人贵为新科状元,自然熟读律法,当知七品县令并无军权,私自建立军队乃株连九族的大罪。”

郭冬白悄悄扯了扯庄开济的袖子,给了他一个眼神,想让他收敛点,但庄开济置若罔闻。

他站了起来,破烂的袖子轻轻甩动,言词激烈道:“大人明知故犯是要做什么?!”

“两位军师饱读圣书,又是绝顶聪明之人,对本官要做什么应当很清楚。”

沈新站起来,一步步朝二人走来,“本官欲意建立一个新的王朝,二位可愿与之同往?”

第220章

“大燕建朝百余年, 如今天下还算太平,无端挑起战火致使无辜百姓受难,大人此举与逆贼有何不同!?”郭东白定了定神, 直言道。

“大燕百姓因饥饿而死者、因寒冷而死者、因风寒而死者、…、因劳累而死者, 每年不计其数。”

“而本官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大家既能吃饱穿暖又精神富足。”沈新微微一笑, “万里江山,能者居之,本官凭何不争?”

郭冬白和庄开济相顾无言,沈新说的话确是他们亲眼所见, 没有一丝差错。

“何况当今皇帝沉迷修道, 不问朝政, 且重文轻武, 国力日衰,这几次边关的战争都是败仗, 最后都以割地赔款求和为结尾,长此以往, 大燕被吞并是迟早的事。” 沈新继续说。

这话当然是沈新夸大其词了,等燕熙川上位后,提拔了好几位武将,南北边关战事倒是打的有来有往。

有了昨晚的利器相助, 多少进攻也是有来无回, 庄开济下定决心,刚想开口, 沈新就开了口。

“事关重大,二位军师还有亲族要筹谋顾念,不妨好好考虑, 等回了新城再告诉本官你们的答案。”

“谢大人体恤。”郭东白和庄开济齐声回复。

“郎君,万为苏回来了。”书房门口阿南通报道。

定是相公传消息回来了,秦宁眼神亮光一闪而过,忍不住站了起来,“让他进来。”

“郎君。”万为苏半跪在地上,双手奉上信封,“此战大胜,大人率军已重新夺回益州,这是大人让属下给您的信件。”

“一路奔波辛苦了,放假一日,你们回家看看吧。”秦宁压下心中的急切,嘱咐道。

“谢郎君。”

厚厚的信封被打开,秦宁逐一读过每一个字,寥寥数字就写清了这几日的情况,剩下的都是在问秦宁的事。

被西晋军入侵过的益州,就像蝗虫过境一样,寸草不生,还是要给相公多准备些粮草,分批运过去,好在薯干加工厂有不少存货…

细白的手指在信纸边缘缓缓摩挲,秦宁放肆的释放着内心的思念。

整理好心情后,他召集县衙官员,立刻着人快马加鞭将粮草和人一起送往益州。

益州各处被西晋军抢个精光,十室九空,百姓寥寥,来领粥的人防御关隘也被毁的七七八八,得费好大的人力物力才能修补完整。

来的匆忙,没有任何资源,沈新只是简单看了看,就把目光放在远方辽阔的青青草原上,这才是他今日的重点。

西晋养马术首屈一指,靠的就是西晋境内无边无际的草原。

而十几年前的益州也是成片成片的草原,只不过携家带口落地生根的人越来越多,官府鼓励就把草地开垦成耕地,种上粟米和小麦,缓解粮食紧张之忧患。

本就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近几年贫瘠,粮食产量极低不说,这场战争还把刚种好的庄稼糟蹋的不像样子,上半年的收成算是全黄了。

沈新刚好打算退耕还草,把这里重新打造成一个草场,他想在这建一个养马场,好源源不断供给军中战马。

还有个好消息就是,顾炫维的好友虽缺胳膊少腿,但都还活着,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粮草告急之日,沈新终于等到了他的援军,“钟将军,好久不见。”

感激、自责、愧疚、遗憾多种情绪涌上心中,钟长贵声音颤抖,他抱拳行礼:“沈大人救益州百姓免于水火,秦郎君救我一家性命,大恩大德,钟某谨记。”

沈新微微一笑:“本官要你固守益州,保护边关不受侵犯,按照本官意愿治理益州,让残存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看出钟长贵的欲言又止,沈新抬手制止,他目光沉沉道:“最重要的是,你日后只能听本官命令行事,钟将军可愿意?”

心中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想到离开前夫郎叮嘱的话,钟长贵面不改色后退一步,单膝跪地:“从今往后,某这条命就是沈大人的。”

“好!”沈新上前亲自把人扶起,面色感动,“本官定不辜负大人信任。”

益州城逐渐步入正轨后,沈新领着五十人轻车简行从府衙出发。

有百姓看见了,一传十,十传百,街道两旁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乌泱泱一片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感谢,一句又一句飘进沈新的耳朵。

“大人大恩,俺世世代代都不会忘了您的恩情!”

“恭送大英雄。”

……

“大人一路顺风。”

沈新亲自把人带到了顾玄维面前,介绍道:“顾主薄,你的几位好友。”

峰回路转,虽然几位好友已经瘦到脱相,但顾玄维还是第一眼就认出来了,他眼眶发红:“谢大人周璇,大人大恩下官铭感五内。”

他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几位好友。

“多谢沈大人,帮助我等摆脱困境…”

“你们聊吧。”这些话这些天他耳朵都听的起茧子了,沈新摆了摆手,风风火火往外赶,阿宁不在县衙去了食品加工厂,他得去接人了。

定帮大人鞠躬尽瘁,夺得天下,顾玄维望着沈新离开的背影暗暗发誓。

和秦宁好好温存一番后已至深夜,沈新又马不停蹄登上了无涯山峰,准备夜访柳无信。

柳无信每隔一日就会询问沈瑾他的行踪,还让沈新回来后立刻去他。

到了书院门口,柳无信身边的书童早已静候,他行礼道:“大人,公子已在图书馆等候。”

“带路。”沈新眼神微闪,种种可能从心头闪过。

图书馆灯火通明,寂静无声,柳无信穿着正式的帽衫,正危襟坐在木桌旁,抬眼道:“沈大人,请坐。”

看来是猜到了,沈新心里轻叹一声,面上含笑道:“近日事情繁多不得空闲来拜访夫子,夫子近日可好?”

“我好得很。”柳无信轻哼一声,阴阳怪气道,“倒是沈大人,这些天东征西讨,身体可还撑得住?”

“谢夫子挂心,学生一切都好。”沈新轻叹一声,双眼真诚道,“只不过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良才难遇,学生还想请夫子帮忙引荐几十人。”

柳无信:“……”

他忘了,这个沈新最擅长打蛇上棍。

事情也被沈新摆到了明面上,心中猜测为真,柳无信眼神复杂:“你当真要如此做?”

“九死无悔。”沈新收敛了笑意,轻声道,“夫子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我祖父曾是统管三军骠骑大将军,一生征战无数,二伯三伯战死沙场,我父亲也曾是征北大将军,侯府满门忠烈,上京沾亲带故的亲眷无数。”

柳无信微微坐直了身子,冷声喝问:“而我是进士出身的柳侯嫡子,凭什么辅佐你一个七品县令造反?”

“学子想让夫子一展抱负与才华,不必因任何人偏居一隅。至于夫子亲眷,学生也会设法保护,争取在事发之前带离上京。”

沈新直视柳无信的双眼,回答的掷地有声。

“侯府长辈的事迹学子也略有耳闻,深感敬佩,学生此举不过是想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好更快活些,与侯府保护百姓的立身要义完全相合。”

沈新面色格外真诚:“学生只不过是想让王朝换个姓,并无他想。”

年轻又狂悖,柳无信压下颤栗急促的心跳,冷笑一声:“你走吧。”

沈新干脆起身,拱手行礼道:“家中还有要事,学生告退。”

这就走了!?柳无信心中讶然,出声道:“等一下。”

沈新适时停下脚步,“夫子?”

“把沈瑾沈瑜两人也带走。”柳无信咬了咬牙。

“好。”沈新拱手应承下来,“多谢夫子不辞辛劳教导舍弟们。”

看着这小子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脸,柳无信彻底败下阵来,他说:“我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