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炮灰夫郎做开国皇帝 第136章

作者:金戈银盾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成长 炮灰 穿越重生

沈新笑着称是, 又继续说道:“第二件事,是想请求夫子帮我参考一下外放州县,我想求得圣上准许外放, 去地方做个县令或通判,能帮百姓做点实事,有一番政绩。”

程尹川愣了一下,笑骂道:“刚刚还说没放在心上,现在又要求外放?岂不是自相矛盾。”

“和杜兄无关。”沈新想了想说,“我出身微寒,在上京无权无势,官场沉浮,若是光靠苦熬,二十年也不一定有结果,但外放到了州县,政绩是实打实肉眼可见的,只要五年,官阶必然会升。”

这番话倒像是实话,也有点道理,程尹川点了点头,“行,那我跟你说说我年轻时去过的地方吧。”

人各有命,他都半截入土了,可管不了那么多了。

“多谢夫子。”沈新拱了拱手。

听夫子讲了一上午各地风俗见闻,拜别夫子时,已经正午了,沈新匆忙下山,回家吃了阿宁温好的饭,又往内城走去。

他打算去威虎将军府找杨弘维,打听打听消息,顺便了解一下他去过地方的风土人情。

“沈状元如今可是个大忙人,我往府上送了好几封拜帖也不见回,怎得现在有时间想起我了?”酸溜溜的语气从杨弘维嘴里冒了出来,好像沈新是做了多么对不起他的事一样。

沈新嘴角微抽,“今日来是有事相求,去聚贤楼一聚如何,我请客。”

状元请客,他爹他娘都没有这待遇,回去可以和他们吹嘘好久了,杨弘维扬起下巴,满面笑容道:“你有事相求,自然要请客。”

紧接着,杨弘维眼里闪过一丝兴奋:“不过沈兄竟然敢告杜明凌,让相府和杜府两个当朝四品大员府兵荒马乱了好几天,这本事可比纨绔子弟争几个花魁强多了,不愧是状元,牛。”

说完,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中二少年没夫郎没长大,沈新表示理解,他笑眯眯道:“还是得多谢你给我报信,不然我也不会想到如此有效的法子。”

“你竟然为了这么一个微小可能性去得罪这么多大员?”杨弘维脑子转了几圈,瞪大了眼睛问。

“我觉得值得就做了。”沈新笑了一下,继续说,“今日请杨兄吃饭是因为我想外放了,但自小在南江府长大,对各个州县不了解,还想请杨兄帮我解解惑。”

“你要外放?”杨弘维豁然站了起来,又问,“你还要我解惑?”

也不知道是哪个消息让他震惊,沈新见杨弘维原地转了好几个圈,兴奋道:“沈兄,我好几个朋友去过不少地方,不若我把他们叫过来,大家一起给你解惑如何?”

“沈某荣幸之至。”沈新想到杨竹青也要外放,又问道,“我再叫一个朋友,今年的新科进士杨竹青一起来行吗?”

“行啊,当然行。”杨弘维痛快地答应下来,这可都是长辈们嘴里出息的孩子,平日里鲜少接触,这次过后他们几个可有的吹了,“那我们就半个时辰后在这个包厢碰头?”

“好。”沈新答应道。

别说,纨绔虽然不学无术,但吃喝玩乐无一不精,沈新也算浅浅地了解了一下古代官二代们的奢靡生活。

饭局结束后,沈新和杨竹青一起往家的方向走,杨竹青沉声问道:“沈兄,你真的不去翰林院吗?只要你进了翰林院,将来至少也是个四品大员。”

多少人一辈子求也求不到的机会,就让沈兄这么扔了。

“将来是多远?”沈新反问道,“你我又还有多少个十年?”

这回轮到杨竹青沉默了。

“事在人为,我在地方也一样做事,一样能得到想要的。”沈新轻声道,“倒是杨兄,你想要的是什么?得到了吗?”

是的,沈新现在就已经开始物色帮手了,成立一个组织得有人才资源,如果没有,那就去培养去引导,只要功夫深,他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杨竹青想了一下说:“家人平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善待百姓,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杨竹青竟然没有野心,沈新挑了挑眉,笑道:“好追求,沈某提前恭祝杨兄得偿所愿。”

“沈兄同样。”杨竹青笑了笑,二人自十字路口分开,各自奔向各自的家。

综合了一天的信息,沈新最后圈定了两个位置,广安府和容枝府,明日再去找柳侯爷侧面打听打听陛下的脾气秉性是否和书上一致,就差不多齐活了。

“相公,很晚了,睡觉吧。”秦宁铺好了床铺,在炕上轻声道。

“来了。”沈新放下笔,吹了油灯,借着月色上床抱住了秦宁。

“今日阿秀偷偷跟我讲,好像是他把家里的事情跟隔壁大娘聊天时说出去了,原没想到这么紧要。”秦宁窝在沈新怀里,语气轻软道,“瞧着不像撒谎的样子,今天一整日都有些惴惴不安脸色苍白,我想着再晾他一日,让他记住了,以后也不能不再犯了,相公你说是不是?”

“好,都听阿宁的。”沈新轻笑一声,深吸一口秦宁身上的香气,“我们家阿宁现在越来越有风范了,也越来越漂亮了,我好喜欢啊。”

“相公,睡觉。”秦宁抬手捂住了沈新的嘴巴,耳尖微红。

“好。”沈新的气息洒在秦宁的手上,烫的他一下子缩回了手,闭上了眼睛。

沈新抓住他的手放回了自己的腰间,二人一同陷入了梦乡。

沈新这次来侯府,柳侯爷还是老样子,嘴里不说好话表情也臭臭的,但屁股落在凳子上一动不动地斜着沈新。

“侯爷好,沈某今日来是想问若我跟陛下说外放,陛下会同意吗?”沈新面色诚恳道。

“你不进翰林?”柳侯爷虎目微瞪脱口而出道。

沈新面色诚恳道:“沈某势单力薄,想尽快登高位,掌实权。”

适当暴露自己的野心,对这些上位者来说反而更加真实可信。

“你这么想也是对的。”柳侯爷微微叹气,不过还是天真。

即使人手握大权,也不见得有多自由。

想了想,柳飞虎说道:“当今陛下爱才又不爱才,他热爱修道,所求皆为长生,修道第一件事就是要心境平和,不为外物所扰,当今陛下更为注重这点。你只要好好说,说的有理有据他会同意的。”

心平气和是做事随心绝不让自己受气,不为外物所扰是刚愎自用,绝不听任何人的批评和建议,和书里燕临川描述的比较一致,沈新沉思一瞬,抬头道:“多谢侯爷,沈新感激不尽。”

柳侯爷看着充满生气的沈新,心里闪过一抹哀伤,出声道:“你若真的有心,就多去信给你柳夫子吧,让他去你那转转也是好的。”

“侯爷放心,此乃沈新分内之事。”沈新郑重承诺道。

时间随着沈新紧锣密鼓的准备缓缓而逝,转眼便到了点官当日,也就是琼林宴过后的第七天。

这日,皇帝陛下与文武百官齐聚奉天殿准备给新科进士的前十名进行授官仪式,排队的小太监们端着宫织局紧急连夜赶制的新官服静立一旁,大殿台阶两边每隔五步便站着一位身穿盔甲、拿着长矛的士兵,场面肃穆又庄重。

等穿着紫红蓝绿色官服的人依次进入大殿后,沈新听着太监的尖利的嗓音,微微抬头挺胸,看向脚下三寸地,端端正正走进了大殿,探花、榜眼依次进入大殿。

沈新行完跪拜大礼,带头开口道:“臣等沈新参加陛下。”

“免礼。”太监总管扯着嗓子喊道。

燕景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穿着用金线绣好的明黄色龙袍,头戴冕冠,声音沉肃道:“沈新。”

“微臣在。”沈新又一次跪下,没给燕景帝开口的机会,他直言道:“回陛下,臣承蒙圣上恩典得状元之幸,然微臣幼时家贫,自小立志为国为民,微臣苦学多年,深知唯有亲身体验地方事务,方能更好地为国效力。”

“因而,臣恳请陛下恩准,允臣外放地方,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加鞠躬尽瘁地报效陛下。”

第142章

身后的各色目光如芒刺背, 有震惊,有质疑,有疑惑…沈新稳稳地跪在地上, 眼眸低垂, 等待燕景帝的答案。

大燕开朝以来也曾有状元自请外放的先例, 但不是身体原因就是家中父母老迈想要就近照顾, 沈新却一样都不沾,那他为何要自请外放?

难不成是因为没有斗过杜明凌有些受不住?这怎么可能?燕景帝否定了他自己的推测,沉声道:“沈卿可有什么想去的地方?”

沈新朗声道:“微臣承蒙陛下厚恩,无以为报, 臣曾听闻西南边境民风淳朴, 但因地处偏僻百姓困苦, 臣愿前往西南偏僻之地, 尽已所能,兴利除弊, 为民造福,传颂陛下恩德, 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大燕西南的容枝府昭平县虽与邻国西晋相接,但西晋国小势弱,以往对大燕都是附属国的姿态,不太可能主动挑起战争, 而且昭平县靠西为连绵不绝的深山, 更是一处绝佳的天然屏障。

闽南多瘴,山民居多当地豪强众多, 虽说地理资源丰富,但税收一直提不上来,若是沈新把这块地方治理好了…燕景帝心中一动, “既如此,传朕旨意,新科状元沈新才学出众德才兼备,实为难得的有志之士,特命其前往容枝府任正七品昭平县县令,一月后离京上任,望汝进尔所能,为民谋福,为国效力。”

县城县令是根据地理位置和管理难度来确定品级,上县县令正七品,中县县令从七品,下县县令正八品,昭平县是容枝府内占地最为辽阔,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授予沈新正七品官职也不为过。

“微臣遵旨,谢陛下隆恩。”沈新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朗声叩拜道。

早朝结束后,沈新和同僚们简单应付几句便喜滋滋地回了家,原本给他准备的朝服是从七品编修,如今他外放升了半个职级,只能等宫织局做好了官服给他送过来。

家中空无一人,沈新回了卧房,磨墨提笔,给林斐济和杜浩元他们写了好几封信,他打算一会儿就把信寄去南江府,看有没有可能把他们都笼络到昭平县去。

容枝府与广安府相接,也不知道冯大青三个人什么样了,这么长时间没来信件,想必情况不妙。

如今外放地点已定,沈新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把上京这一摊子事好好的收个尾,离开前再多赚些银子。

他名下的水田是皇帝赏赐的,不能随意变卖,沈新去了牙行市场打算试试看能不能把水田租出去,也是一笔进项。

出了牙行,沈新在街上走走逛逛,买了几碗冰雪冷元子去了铺子,丝毫不管今日这出戏各方会有什么反应。

瑞王府。

秦安安听见瑞王说沈新自请外放,瞳孔有一瞬间放大,脱口而出道:“沈状元竟然要外放?”

他还没试探出这家人什么来头呢,这家人就要走了?

“是啊。”燕临川面上有一瞬间感慨,“还选了西南最贫苦的一个县,沈状元心气高着呢。”

“王爷此话何意?”秦安安问道。

“若是昭平县真的能在他手下繁荣起来,证明此人能力不容小觑。”燕临川感慨一句,“莫说父皇,就是我也会把人调回来给他升官的,自古能臣少有啊。”

秦安安语气不确定道:“有没有可能是他受到挫折一时不忿才想外放的?并没有考虑结果。”

燕临川嗤笑一声,“怎么可能?大燕每年有约莫将近十万人参加科考,只有堪堪一千人才能进入会试,五百人进殿试,万中取一的人才,怎么可能连个小小挫折都受不住。”

“今日大殿上,沈新说话有理有据,姿态不卑不亢,一看就胸有成竹。”

秦安安轻呼了一口气,“那就好,这样的话四弟也不必再跟着受苦了。”

燕临川“嗯”了一声,“若是有机会,等四弟回了相府,我们可以一起吃顿饭,也能再了解了解这位状元。”

“好。”秦安安轻声道。

杜府。

杜明凌下了早朝,照例回主院看卧床的秦华。

秦华自从从巡检司回家后,整日食欲不振,晚上有时还会被噩梦惊醒,再加上怀了孩子,整个人肉眼可见地削瘦起来,眼底的乌青甚为明显。

“夫君回来了。”

房间里满是苦涩的药味,杜明凌坐在床边沉默了一瞬,他看见如此可怜的秦华心里也不是滋味,开口道:“今日早朝沈新已经申请外放了,一个月后出发,以后几年不会见到了,你也宽宽心吧,别想太多,好好养胎才是正事。”

这些日子,他也感受到了府里人情冷暖,秦华意识到在杜府他能依靠的只有杜明凌一人,因此他绝对不会放手的。

要走了,走了就好,时间长了事情总会被淡忘的,秦华抿了抿苍白的唇,眼里闪过一丝光亮,轻声道:“好,我会的,厨房做了绿豆汤,夫君喝一碗去去暑气吧。”

到底是夫夫,杜明凌也不忍心看到秦华这么受罪的样子,他握了握秦华的手,轻声道:“好。”

相府。

“沈新要外放?”王月婉猛然提高了音量,“那宁哥儿怎么办?”

秦怀章“嗯”了一声,“夫夫一体,他自然也要跟着沈新一起去。”

“可昭平县那么偏远,听说那里的山民粗俗不讲理,宁哥儿也还没回过相府,就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了…”王月婉喃喃道,心里一片悲苦。

看来这个孩子跟他们实在没有缘分,秦怀章沉默了一瞬,叹气道:“若你实在难受,那就趁这一个月的时间多见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