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 第508章

作者:来自远方 标签: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按照长安制定的战略,取削弱之策,不停给匈奴割肉放血,削减本部实力,动摇草原人心。等到火候差不多,再集结大军和茏城正面刚。

纵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能将匈奴彻底打散,逐个进行歼灭。

“出发!”

清扫过战场,汉军迅速集结,跃身上马,向云中方向飞驰而去。

长安城内,刘非和刘发同日被天子召见,得知刘彻要徙民固土,后者大喜过望,前者却是有苦说不出。

早在入冬之前,刘发就从南越收到一批稻谷和柘,尝到不少甜头,对将百越之地纳入版图很是积极。

刘非因举良策有功,得赏百越地,尚来不及高兴,就被挖去数千国民。偏偏刘彻做得无可指摘,刘发更为天子站台,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接受这个安排。

待离开宣室,刘发见刘非气不顺,没有讨嫌多言,仅自袖中取出一张绢布,当面递了过去。

“这是何物?”

“王兄看过即知。”

留下这句话,刘发告辞离开。

刘非展开绢布,看到其中记载的内容,双眼越睁越大,呼吸都变得急促。抬头见刘发将要走远,迅速将绢布收好,迈开大步追了上去。

“王弟,且慢行一步!”

刘发早有预料,笑呵呵转身,在原地等着刘非。

对于刘非的表现,他丝毫不觉得奇怪。毕竟柘糖市出后,看到搬进库内的绢帛珍宝,他的反应也没好到哪里。

照他来看,天子迁走数千江都国百姓,补偿给刘非一块百越土地,刘非根本不吃亏,反而赚大了。

说句大不敬的话,他们都是刘彻的亲兄弟,彼此没什么深仇大恨,何必学淮南王叔,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刘彻登基以来,展现出的气度不亚于先帝,随着年岁增长,必当更有作为。

最典型的例子,前临江王刘荣,他们的长兄,这位曾是太子,要是没被废,现在早已经坐上皇位。刘彻对他尚能优容,遑论其他兄弟。

既然如此,就当摆正自己的立场。

若说刘发之前还会有些想法,经过大军南征,看到天子给予的利益,类似的心思早被扫进角落,彻底碾得粉碎。

刘非和刘发一同离开,刘彻得宦者禀报,仅是笑了笑,并未多言。

翌日,刘彻在朝会下旨,将封地徙民之事落于实处。

刘非和刘发领旨之后,刘彻当朝下达招贤令,并令各郡国举孝廉入长安,由天子亲策。

也就是说,地方有举荐贤才的任务,而政策刚刚实行,难免有所缺漏,如有人自认有才干,不需郡国举荐,可以自行前来长安。

“设五经博士,修百家经义。”

朝廷的招贤令下达,不只道、儒、法等大家跃跃欲试,连墨家、农家、医家等也纷纷应召。不少大贤被请出隐居处,携弟子同入长安。

看过送上的奏疏,刘彻先是一阵欣喜,随后莫名冒出一个念头:他是不是该专门派人走访深山老林,多找几遍,或许又能找出不少人才?

☆、第242章 第两百四十二章

元光元年六月, 朝廷举孝廉的旨意和招贤令传至各郡国, 地方官员不敢怠慢, 纷纷广派人手下至各县乡,村寨里聚皆有耳闻。

诏令内容道路相传,大量人才涌向长安。

其中既有受举荐的世家高门子弟,也有隐于乡野深山,专注于学问的民间大贤。无论前者还是后者, 凡是有底气面君,接受天子亲自策问, 必怀才具德,绝非庸碌之辈。

不过人来得多了, 难免会生出些是非。

春秋百家争鸣,单史书记载,有学说文章存世的就有近两百家。余者未留文章, 不代表学说断代。谁也不敢保证, 随着招贤令下至各郡县, 不会有哪个门派的传承人突然冒出来。

各家保持传承,继承先贤传下的理念,彼此之间的争论自然不会消失。

例如儒家和农家,儒家和道家,纵横家和儒家, 名家和儒家, 墨家和儒家, 只要当面, 十次里有七八次会争论起来。

掰着指头数一数,这样的“结仇”概率,证明儒家非同一般的能打。做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家大佬的嘴炮级别堪比岸炮,放出去的还都是开-花-弹,绝对有横扫当世的气魄。

如兵家和墨家,阴阳家和方技家,杂家和法家同样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彼此之间要么学说对立,要么互有重叠,谁也不服谁,自然导致互看不顺眼,见面就要开怼。

此外,墨家在先秦时分裂,先为三支后成两支,一支坚持延续传统,专注于兼爱非攻技术宅,另一支点偏技能,向游侠无限靠拢。

前者和儒家天生不对付,自是怼无止境。后者同法家存在对立,见面也是往死里怼。

由此可见,在诸家之中,墨家同样是能打的典型。

只是和儒家不同,墨家到底棋差一招,没能扛到底,向游侠靠拢被统治者打叉,留下的技术宅无法点亮嘴炮技能,其结果就是,自汉朝开始走向衰落,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

现如今,历史悄然发生改变,各家大贤群聚长安,学说之中,不乏助君王巩固统治、开辟疆土的良策,儒家无法一枝独秀。

不出意外的话,历史上的“罢黜百家”和“三纲五常”,基本没有上线的可能。

在亲策贤才的过程中,刘彻的眼界进一步开阔。

道、儒、法三家不提,各家大佬要让天子眼前一亮,自然要拿出看家的本事,专为争个高下。

墨家和方技家先后放大招,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成功进行光学试验,更丧心病狂的在雨天玩引雷术,直接在林苑炸出一个大坑,引得京城震动。

阴阳家拿出百年传承的典籍,向天子讲述阴阳五行,星象排布,更总结出新的天文历法。

杂家博众家之长,主张“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并结合统治者的需要,和以主父偃为代表的纵横家联手,合举“推恩令”,用以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只不过,刘彻已经放宽眼界,准备正面刚匈奴,刚完四方开地图,藉由疆土开拓,分润利益,曾经困扰他的诸侯王再不是难题。江都王刘非、长沙王刘发、代王刘登都是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