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63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就在华兄公司都准备开庆祝会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整个社会对于两部电影的评价发生了颠倒。

  一开始人们对于《手机》的期待明显是高过《大笑江湖》的,但是当他们走进电影院后,看到两部电影的宣传片、宣传海报,尤其是看完两部电影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更喜欢《大笑江湖》。

  并不是每一个观众都理解电影技术,但是他们明显更加喜欢《大笑江湖》所构造的武侠世界,尤其是人物服装、打斗场面、对话台词,都会让他们感觉到电影的高级感。

  在有了对比之后,《大笑江湖》的票房反而突然逆势上扬,这的确跌破了不少专业人士的眼镜。

  而且根据目前的走势,以及即将到来的春节长假,《大笑江湖》的票房破亿肯定不是问题!

  之前对今年华国电影市场不看好的预测家们纷纷被打脸,但是被打脸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立刻写了大量吹捧《大笑江湖》的文章,只要有人买他们杂志报刊,哪怕是为了看他们的笑话,他们也甘之若饴。

  但在整个社会都吹捧《大笑江湖》的情况下,这些夸奖赞扬的文章越来越平淡。

  于是媒体们开始以各种角度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实来吸引读者关注。

  比如说《娱乐周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知道了,谢北杨在拍摄过程中受伤的事情,立刻刊登了名为“偏激导演追求电影质量不顾演员安危”的报道。

  甚至还找到了当时谢北杨去医院的病例,惹得谢北杨最近激增的影迷们义愤填膺。

  这个月月初才成立的千度贴吧立刻迎来了第一波粉丝流量,在“谢北杨”贴吧中秦砚已经被描述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了。

  然而谢北杨本人当天看到这份报纸,正好在购买二人当天的午饭,他拿了一份报纸准备回去给秦砚看,一边又告诉店家:

  “我还要一份羊肉汤,最近天气冷了,喝汤才暖和。”

  吃饭的时候,谢北杨拿着报纸给秦砚看:“需要我出个什么申明吗?”

  秦砚晃了一眼标题,只觉得无聊,这些造谣的手段多少年都不会变。

  “不用,让公司法务去处理就行了。”不过秦砚想起另外一个事情:“我找了厨师,以后每天会上门做饭,你就别每天出去了。”

  天寒地冻,实在让人心疼。

  “嗯。”谢北杨点了点头。

  为了能够维持目前这种微妙的同居状态,两个人其实一直在做傻事,一直在暗中让步,一直在辛苦自己……

  谢北杨知道秦砚早就想请长期家政,但是现在的房间完全不够,于是谢北杨便会让承担起很多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工作。

  原本冷静聪明的两个人,偏偏看不透自己与对方的真实想法。

  ——

  秦砚和谢北杨关系不和的谣言很快得到了澄清,但是这并没有打消媒体们的无风起浪。因为他们已经从之前的报道中尝到了甜头,越是诋毁公众人物的报道,越是收欢迎。

  于是便有人开始从专业角度批评《大笑江湖》与秦砚——

  秦砚的两部电影能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并不是因为秦砚电影拍摄得好,完全是运气因素。

  最近国内没有什么优秀作品上映,大半年的市场低迷让观众们迫切想要看电影,这才造就了秦砚的成功。

  不过秦砚也是有粉丝的,或者说影迷更合适。

  他们立刻把前段时间上映的《黑客帝国》、《指环王》、《哈利波特》拿出来鞭尸。

  “秦导拍摄出了咱们华国人喜欢的电影,大家才愿意去影院支持他。”

  然而世界上如果什么事情都是靠实力说话,那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作为贺岁档,也是今年电影最集中的阶段,《大笑江湖》口碑爆炸,则代表着其他电影的落魄,而这触及到了不少人的利益。

  晚于《大笑江湖》上映的电影还有《手机》、《无间道》等,毕竟唯一的新年档,大家都愿意来争一争。

  又到了娱乐媒体们最拿手的环节,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然后各种明褒暗贬、相互拉踩的文章层出不穷。

  有的报道吹捧《大笑江湖》是新生代的电影作品,会碾压不懂市场的老年电影。

  也有人吹捧知名导演与演员的本事,认为质量能够轻松碾压《大笑江湖》。

  其实绝大部分的撰稿人电影都没看过几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搬弄是非,反正他们太懂观众喜欢看什么了,无非就是导演、演员之间的明争暗斗。

  而且这些媒体们似乎还嫌掀起的风浪不够,为了打压秦砚和吸引普通观影者的注意力,直接去采访其他导演。

  在导演这个行业之中,排资论辈、相互攀比的情况也很明显。无论谁拍了电影,总会被拿出来评头论足,和同行进行一个对比。

  他们找上的第一个对象自然是张国师。

  国师背后的公司通过《英雄》名利双收,再加上秦砚《大笑江湖》的成功,似乎笃定了武侠就是华国电影市场最热门、最具有潜力的类型电影。

  于是在背后公司,尤其是在其董事长的推动下,张国师不得不继续拍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

  接连好几部商业武侠片,也是国师走下神坛的开端。

  但这些都是后话,起码现在召开《十面埋伏》发布会的时候,每个人都相信着《十面埋伏》会再次刷新华国电影票房纪录。

  就是在这样公开的场合,有记者主动挑起了事端:

  “请问张国师导演,最近几年华语武侠电影不断增加,这是否代表着武侠电影会成为我们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一个标签呢?另外最近《大笑江湖》也在上映,大家似乎看到了武侠喜剧片的潜力。”

  “《大笑江湖》是否会给您带来一定的压力,您是否也会考虑拍一些稍微轻松、欢乐的武侠电影呢?”

  第一个问题看上去还中规中矩,真正的杀招全部藏在第二、第三个问题。谁都听得出来,这名记者是在说《大笑江湖》票房成绩好、观众口碑好。

  也不是所有人的电影作品都可以去找张国师碰瓷,但秦砚不一样。

  之前秦砚的《古宅》先于《英雄》在海外取得了惊人的票房,就已经有人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而如今时隔一年,秦砚的《大笑江湖》竟然在国内票房上有向《英雄》发起挑战的迹象。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媒体把《英雄》、拿出来和《大笑江湖》进行比较也不止一两次,很多人都猜测张国师早就应该对秦砚心怀不满。

  哪个领域事业有成的人,愿意被拿出来和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比较。

  只要张国师说一句狠话,明天他们的报纸就可以把《大笑江湖》说成不值一文的垃圾!

  哪怕张国师拒绝回答,他们明天的标题也可以是“提及《大笑江湖》,张国师面若寒霜,不屑于商业电影进行比较”。

  然后明天再去采访秦砚,如果秦砚不接受回答,后天的标题就是“新人导演不满国师对于自己作品评价”、“来自于新人导演的挑战!”……

  这一系列的报道想想就让人亢奋不已,个别记者都已经开始动笔了,管他张国师说什么,反正他们只写观众爱看的报道!

  然而谁知道张国师很淡定地说道:

  “我认为这两部电影各有各的追求,我着重视觉艺术的表达,而秦砚的电影在追求着商业节奏,每一部电影都有各自的优点,大家就不要瞎做比较了。”

  之后再有人问到类似的问题,张国师就笑着离开。

  大家对于张国师的态度都感觉到很意外,虽然张国师没有直接明说,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张国师很认可秦砚的作品,他们根本不知道张国师和秦砚曾经私下有过会晤。

  不过张国师也算是导演圈中公认的老好人,对于这样得体的回答他们也没有特别失望。

  毕竟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国内三大导演之一、导演圈中著名“小钢炮”,作品《手机》正好还在和《大笑江湖》打擂台的冯钢炮。

  这一次的提问就更加的尖锐,直接说道:“冯导,您作为国内导演的领军人物,这一次票房上输给了《大笑江湖》,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冯钢炮一改平时生命不歇、怼人不止的作风,笑着说道:

  “电影方面的问题,怎么能够说输赢呢?只能说秦砚他拍出了一部市场更喜欢的作品,我认为这对于华国电影市场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它代表着我们国家有着巨大的票房潜力,它同样也代表着我们国家能够拍出成功的商业片,我相信华语商业电影一定会发展得更快。”

  两位知名导演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感觉到意外,没有想到他们被拿来和秦砚这样年轻导演进行对比,完全没有任何的愤怒,这完全不符合他们平时的作风啊。

  对于这些成名已久的导演,这完全就是耻辱,结果两人不生气就算了,言语之间甚至还有些维护。

  哪怕他们再怎么会断章取义、春秋笔法,也做不到指鹿为马。于是记者们只能选择把他们的话进行如实报道。

  他们也自我安慰道,这样出乎意料的报道,市场应该也很意外吧。果不其然,这几天的杂志报刊销量都相当不错。

  其实看到相关报道的时候,秦砚也有一点意外,他和张国师有私下的联系,对方维护自己两句倒也算意料之中的事情。

  秦砚万万没有想到冯钢炮对于自己的评价也如此好。

  要知道《手机》上映的时候,明显是打算踩着《大笑江湖》上位的,结果反而被《大笑江湖》压了下。

  这不太对劲啊!

  不过当后来秦砚收到华友兄弟邀请的时候,他便想通了背后的种种关键。

  冯钢炮在电影市场上可不是单打独斗的导演,他有着自己的伯乐与知音,正是他愿意为之辛辛苦苦工作10多年的华友兄弟。

  而华友兄弟是谁?是电影资本市场中的巨鳄,最老辣的猎手。

  对于他们而言,秦砚这个连续拍出两部票房奇迹电影,而且还没有签约的导演,那就是香饽饽。如果能够签到自己公司里,这就是公司未来的支柱!

  尤其是现在秦砚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接受投资,而在有关机构的电影备案表上,秦砚的下一部电影已经通过备案。

  这些资本家们谁不想来秦砚这儿插一脚?

  所以华友兄弟通过冯钢炮向秦砚示好,也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包括华影,恐怕也有类似的想法。起码与华影关系密切的很多媒体,一直在吹捧秦砚。

  但最后秦砚还是坚持没有接受任何一家资本的注资。

  毕竟秦砚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完全站住脚,他的发言权还是不够多,哪怕这些资本表面上同意,拍摄过程不会干预秦砚的创作。

  可真正让这些资本进来,有的事情那就不再是秦砚说了算。

  更有趣的是,秦砚在拒绝华友的橄榄枝后,华友又把手伸向了奚芊芊和谢北杨。

  毕竟华友现在是大陆做演员、明星经纪业务最成熟的公司,合伙人之一的王姐更是被誉为华语经纪一姐。

  可惜的是,奚芊芊、谢北杨他们已经打定主意要和秦砚一起开公司,不仅仅是华友,很多公司都吃了闭门羹。

  签约不让签,注资不让注,连演员都不让一个出来。这在很多公司眼中,完全是吃独食的行为。

  像华影、华友这样的大公司或许反应不会特别强烈,但是一些刚刚成立,想要进入影视圈捞一笔或者洗钱的公司,可就不乐意了。

  打压异己,是他们选择的答案。

  哪怕之前的打压都已经失败了,但是他们很快找到了另外一条途径——批判《大笑江湖》的商业性!

  因为《大笑江湖》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电影,所以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潜意识的认为,《大笑江湖》的艺术水平并不那么的出色。

  毕竟在绝大多数时候,艺术和商业是两样无法兼容的事情。

  于是市场上便出现了大量的专家、影评家开始批判《大笑江湖》是一部毫无内容的电影。

  于是在有心人的刻意推动下,出现了相当多针对《大笑江湖》内容深度的批评。

  “《大笑江湖》一场低俗笑话的狂欢”

  “江湖世界不应该只有金钱,更应该有血与泪”

  “当我们在说着江湖时候,我们在向往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