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53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如果夜晚的绝对安静会让秦砚的注意力更集中,那白天的阳光弥漫则会让秦砚的思维更发散,会有异想天开的情节突然浮现,这就是所谓的灵光一闪。

  但秦砚的创作过程和高雅完全没有任何的联系,因为秦砚又买了一大堆书回来,进入地狱创作。

  现在家中随处都能够看见悬疑类的,阿加莎的《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约瑟芬的《时间的女儿》、《时间的沙》……

  这次不再需要其他人帮助自己整理材料,因为绝大部分的悬疑秦砚以前都看过。

  无论是上辈子,还是之前的《真凶》的创作,秦砚已经、整理过这些。只不过秦砚依然需要重温经典,去学习这些悬疑大师掌控情绪、罗列证据的能力。

  秦砚对于剧本的要求实在太高了,当然这也和悬疑推理剧的本身的性质息息相关。

  侦探类都算正常,真正让人毛骨悚然的还是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

  想要创作一个有关于嫌疑犯罪的剧本,而且还要涉及到警察、刑侦的内容,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

  毕竟秦砚可不准备让犯罪嫌疑人唱独角戏,要有与之同台竞技的警察,每个角色都要有鲜明的特点。

  比如《尸体变化图鉴》,里面全是各种尸体死亡后的照片,如何通过尸体的变化来反推死亡时间。

  毕竟在秦砚的设想中,这部电影肯定会有不少凶杀案。为了让整个故事逻辑更为严谨,秦砚自然要设计好杀人手法、死亡时间。

  一开始谢北杨对于这些法医类的书籍还挺感兴趣的。谢北杨就看了一次,三天在家没有准备肉食,从此之后秦砚就禁止谢北杨再看这些书。

  如果说死亡只是带来生理上的恐惧,那犯罪学方面的资料则让人感觉心理上的恐惧。

  一个悬疑剧本好不好,首先要看这每一个人物的逻辑、行为是否合理。

  在凶杀案件中,必须要最后的凶手找一个合理的动机,这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推理的趣味性。

  比如在杀人案件中最侦破的肯定是无动机杀人案——那种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凭仅仅是凭借着冲动或者是反社会人格行凶的案件。

  这种案件在推理上的确很困难,在现实中也是破案率最低的案件类型。但如果放在影视作品中,会丧失推理的乐趣。

  观众辛辛苦苦推理了大半天,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一个最具有动机的嫌疑人,这个时候编剧站出来说:

  不,他的死亡就是个意外。路上遇到一个变态,变态随手把他杀了。

  秦砚相信他敢这么做,观众就敢在票房上把他“杀”了。

  而且秦砚并不希望把最后的凶手给塑造成为一个绝对的坏人,这样一来人物的性格过于片面。

  所以秦砚努力寻找一个既能够让观众感觉到意外,又能够让人有同理心的杀人动机,然后再编制一个精妙绝伦的案件,让观众享受推理的乐趣。

  最近秦砚经常抱着一本有关于杀人动机的《犯罪剖绘》看,不断假设、推演着各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

  秦砚和谢北杨长时间的生活在一起,也已经同居了快一年了。他已经习惯了和谢北杨交流问题,不只是电影上,也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所以最近二人的日常就是,秦砚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犯罪嫌人,确定他的杀人动机之后,便会找上谢北杨,开始交流。

  试想一下,有一个朋友突然跑到你面前说:

  “你想如果这个角色是因为小的时候被他的同学欺负过,一直怀恨在心。这么多年努力奋斗,成为了社会中的精英,完全断绝了以前朋友的联系,只是为了摆脱了刑侦理论中的熟人关系网理论。借着这次的同学会,突然杀人,这样破案难度就会大幅度上升,你觉得这个设定如何?”

  “而且杀人手段还可以模仿当年在学校里被欺压的方式,这几种死法都还不错!”

  “这样电影就可有讨论童年对人类性格的影响。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形象越完美,越会让人感觉到惋惜。”

  或者说:“我设计了一个嫉妒情绪特别中的角色!看到他人拥有自己所没有拥有的东西,他就会想要摧毁。”

  “一定要给这个杀人犯带上一点迷人的特质,他的杀人不能够完全是自己的错误,而是出生开始,整个社会就一直在歧视他。”

  “父母在监狱里、教养制度不完善、社会观念的冷暴力……这些导致他走上犯罪的原因。你看这个角色能引发人的同理心吗?”

  又或者:“北杨,你看一看。如果采取传统的暴力杀人,在悬疑剧中似乎没那么吸引人。如果他选用一种更高级的杀人方式,会不会比较有新意?你觉得下毒如何?足够隐秘、最为理想的犯罪。”

  “不行,毒药杀人太容易瞒天过海了,电影的艺术表现难以体现”。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朋友,每天找你聊各种各样的犯罪,多少会让人感觉到有一点毛骨悚然。

  但是谢北杨的反应很奇怪,他完全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害怕,因为他知道秦砚现在全身投入于剧本创作,就像是演员入戏一样,并不代表秦砚真的有犯罪倾向。

  他也没有变得和秦砚一样兴奋,相比剧本创作,他更喜欢在表演中去创作角色。

  不过谢北杨问了一个让秦砚有些措手不及的问题:

  “你现在给我说这些剧情,是不准备让我参与你下一部电影了吗?”

  秦砚愣住了,他想不通为什么谢北杨会问自己这个问题。秦砚甚至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有什么行为让谢北杨误解了。

  其实这是之前《真相》所留下来遗留问题。

  谢北杨也看过当初《真凶》的剧本。而且秦砚也给谢北杨说过:像这种悬疑电影,强调目标嫌疑人的不断转换。每一个证据的发现、每一次剧情的反转,情绪变化都特别大。

  如果演员的能力不足在不同阶段的情绪间自由转换,秦砚更加倾向于不告诉演员最后的结局。

  然后在不同拍摄阶段,告诉演员相应的线索,让演员把对于剧情的困惑和表演融合在一起。

  谢北杨以为秦砚这次的悬疑电影也会这么做。

  而现在秦砚和谢北杨讨论剧本,也就代表着谢北杨会知道剧本的所有内容,包括凶手的身份、杀人动机、杀人手法……

  如此一来谢北杨便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剧本,没有办法表现出角色在破案过程中的困惑。

  听到这听到谢北杨的担心,秦砚露直接用手拍了拍谢北杨的脑袋,带着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宠溺说道:

  “你在想什么呢?那是因为以你现在的演技不需要再用这些取巧的方式了。”

  虽然现在谢北杨的演技还算不上是如火纯青,但是只要有秦砚在旁边指导,给谢北杨讲戏,谢北杨已经能够表现出准确的情绪。

  听到秦砚的夸奖,谢北杨心里止不住的高兴,甚至当天破例允许秦砚熬了一个通宵创作剧本。

  当初什么都不会的谢北杨,如今在同龄人中,演技已经相当成熟了。

  不过秦砚现在还在犹豫一件事情,他说:“但还有一件事情得和你商量,这一次的剧本你不一定会演正面角色。”

  这也是秦砚最近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古宅》还是《大笑江湖》,谢北杨的角色其实都很正面与阳光。

  这些角色和谢北杨生活中的形象也很贴合,因为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秦砚考虑到谢北杨的演技做出的妥协。

  好处很明显,观众会因为《古宅》认为谢北杨专情、勇敢,因为《大笑江湖》认为谢北杨单纯、善良。

  秦砚相信《大笑江湖》上映后,肯定会有更多的观众喜欢上谢北杨。谢北杨的银幕形象太符合公众预期了,而且属于男女老少通吃的那种形象。

  但一直在类似的角色之中打转,其实并不利于谢北杨的个人成长。

  当这些正面的形象在观众心中扎根后,以后谢北杨无论演什么,都会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

  因为是帅哥,小李子一直被认为是没有演技的花瓶,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中间多少辛苦,谁都无法忽视。

  而且一直演类似的角色,也不利于谢北杨的演技提升。等几年后,谢北杨彻底定型,他想转型、想突破自己都难。

  甚至还会出现所谓的反噬,以后网络越来越发达之后,谢北杨扮演不符合社会和粉丝预期的形象,很有可能会形成天然的抵制。

  作为朋友与知己,秦砚已经在思考要不要给谢北杨安排一个反面角色,让谢北杨逐渐转型。

  但这也涉及到很现实的问题,这意味着谢北杨必须要让出主演的位置,甚至有可能连男二都排不上。

  在国内拍电影,哪怕是推理悬疑类的电影,绝对主角依然不能是反面角色。

  无论角色有多么复杂、正当的理由,只要杀了人,那就不能洗白。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与红线。

  而且在秦砚的设想中,这一步电影要出彩的话,杀人犯的演技必须要有影帝的水准,起码也要摸到影帝的门槛。

  谢北杨演技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尚且达不到秦砚的标准。

  不是正面形象的主角,不是演技爆表的嫌疑犯。

  上一部电影还是主角,下一部的电影就要退居到二线。同一个导演、同样的制片规模,而且还不涨片酬。

  哪怕秦砚出发点是好的,这种待遇有多少演员能接受?

  然而对于这些问题,谢北杨没有任何的不满,他直接坦白地说道:

  “无所谓,只要能够拍电影,对于角色方面我没有任何的要求。更何况我早就想要挑战一下其他类型的角色了。”

  这句话让秦砚心中最后的疑虑也彻底消失,他绝对要给谢北杨一个足够精彩的角色。

  秦砚开始以谢北杨的外貌为出发点,进行角色创作。

  而且秦砚也越来越兴奋,想想那种看上去人畜无害的英俊帅哥,本质上却是一个坏人或者变态,这种反转秦砚十分喜欢。

  随着剧本的创作,秦砚还发现谢北杨一个优点——对于剧情细节,谢北杨有着出色的天赋。

  比如说同样在看《犯罪心理学》、《证据学》以及刑侦方面的书,谢北杨的学习速度完全不比秦砚差。

  要知道秦砚已经不是第一次创作悬疑剧本了,秦砚只能把这一切归结于谢北杨的天资聪颖。

  在一些具体的情节设定方面,谢北杨偶尔还能够带给秦砚耳目一新的想法。

  比如说如何杀人才能够让死者感觉到痛苦;什么样的死法应该有什么样的面部妆容……

  本来这些内容说应该是剧本完成后,再由剧组的造型师慢慢设计。但剧本的创作中,谢北杨就已经帮秦砚解决了很多问题。

  因为疫情的缘故,如无必要秦砚和谢北杨两个人基本不出门,一直忙着剧本创作。

  别人是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他们两是从死亡原因谈到人性扭曲。到也算是相得益彰、天作之合。

  还好没有其他人听到二人谈话,否则的话一定会以为秦砚和谢北杨已经心理变态。

  在创作期间,其实奚芊芊他们也找过秦砚讨论新电影的事情。

  只不过他们一看到秦砚又在创作剧本,立刻表示最近比较忙,没有时间见面,要么就是家中有什么特殊情况,需要消失一段时间,然后纷纷人间蒸发。

  虽然他们也知道剧本创作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但之前的噩梦经历,他们可不想再体验一遍。

  对此秦砚倒没有任何的意见。

  一件事不是正确、有价值,就一定要去做。那样的人生,太过于循规蹈矩,

  就像秦砚也从来没有完成过社会对他的期许,一直努力做自己、努力随心所欲,秦砚也不会要求朋友随时和自己并肩作战。

  只不过,秦砚一扭头看到正在翻阅着《犯罪心理研究》的谢北杨,心想:有谢北杨就够了。

  ——

  初夏来临,温度一天天的升高,之前肆虐的病毒突然消失不见,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

  可华国的电影院,尤其是首都平城和鹏城的电影院解禁之后,仍然门可罗雀。

  原本很多准备在下半年上映的电影都纷纷推迟了档期,他们宁可今年不上映,也不愿意去做这个探路者。

  一部电影一旦上映就没有任何的退路,没有人愿意冒风险。

  其实这些电影公司也不傻,他们也做过各种市场调研,想看看大家是否愿意重新走入电影院。

  但结果十分残忍,大量的公众依然对典型肺炎心存恐惧,他们不会冒着风险去看电影。

  华国大陆本来就没有培养起大众的观影习惯,大家没有了电影也不会觉得生活特缺少什么。电影对于现在的大陆百姓来说,是一种可以随时被代替的娱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