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211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当然,《生于淤泥》剧组的其他成员也很忙碌。

  奚芊芊同样是国际导演、制片人的目标,而其他在电影中大放异彩的演员们,则收到国内,包括大陆、港、澳、台的导演、制片人的邀约。

  今晚,绝对是《生于淤泥》剧组收获的时刻。哪怕电影还没有上映,很多人都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喜悦。

  ————

  这段时间秦砚和谢北杨真的忙得死去活来,不要看着之前他们提前来到康城,就以为他们两人是在度假。

  实际上两个人繁忙的程度,比之前拍电影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天都有大量的媒体电影人需要会面、各种各样的宣传工作,两个人一直活在聚光灯下。

  二人真的不敢有越界的行为,包括在电影庆功会结束后,秦砚和谢北杨也是各自房间休息。

  直到颁奖典礼的第3天,秦砚和谢北杨回到北京之后,才总算是暂时摆脱了记者的追逐。

  秦砚原本以为他会迎来属于自己和谢北杨的甜蜜时光,但是秦砚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太肤浅、太愚蠢了。

  刚回家的时候,谢北杨把“最佳男主角”奖杯放在自己的办工作上,经常工作到一半就盯着奖杯发呆。

  再也不像之前一样用充满爱意的目光盯着秦砚,让秦砚一定要注意三餐与休息。

  秦砚已经不止一次的向谢北杨表示过抗议“你能不能不要老是盯着奖杯,能不能来陪我工作”。

  谢北杨永远是口头上说着“好,好,好。不看了”,但下一刻又被自己的奖杯摄走了心魂。

  别墅其实还有很多的空房间,秦砚临时改建了一个房间用来存放奖杯。

  美曰其名是防止奖杯的毁损,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谢北杨远离。

  但谁知道这依旧是无用功。

  谢北杨一开始也会坐在书房内工作,但他时不时便会走过去看一看奖杯。

  以前工作的时候,秦砚抬起头就能看到谢北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埋头苦干。然后二人心有灵犀一般望向彼此,眼神之中全部都是浓郁至极的爱意,让工作的疲惫一扫而空。

  但现在秦砚抬起头来,眼前空荡荡的一片。秦砚来到刚刚三楼刚刚改造好的储物间,果不其然发现谢北杨正看着奖杯发呆。

  秦砚其实很理解谢北杨期待别人的认可有多久了,庆功宴结束的第一时间,谢北杨便给自己的父母、哥哥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自己拿到“影帝”了,自己选的人生,自己很喜欢。

  有些情绪、追求,真的不是理智就能解决的。

  哪怕秦砚不同样渴望着世人的认可吗?否则当初拍《生于淤泥》的时候,也不至于陷入矛盾、挣扎之中。

  如果仅仅是这样,秦砚也就忍了。

  可他实在没有办法忍受,他在和谢北杨交流身心的时候,谢北杨会突然对他说一句:

  “你说我这一次的表演,是不是真的配得上最佳男主角啊?”

  天知道秦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浑身一哆嗦,差点整个人都没了。

  他恶狠狠的咬了咬谢北杨的肩膀,说道:

  “关键时候,不准和我说这些事情。”

  然后便是一夜无眠,秦砚只能把自己内心之中的“怨恨”,用其他的方式发泄出来。

  嘴上不说,但秦砚也知道这个奖项对于谢北杨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也仅仅只是抱怨罢了,其他的事情就让时间去消磨吧。

  不过秦砚最近也发掘了一个新乐趣,那就是在网站上偷窥影迷、粉丝们的发言,尤其是他发现自己和谢北杨在网上的同人粉[1]好像逐渐变多了。

  而且他发现自己的粉丝和他一样的优秀!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有一些剪辑、小说、美图甚至连他看了也相当认可。

  最近网络上关于他和谢北杨的讨论越来越多了。

  如果说秦砚之前为了谢北杨而选择拍摄《生于淤泥》,就已经让这些粉丝们疯狂尖叫、情绪沸腾的话,那谢北杨在康城的获奖感言,那就真的让所有同人粉丝们理智丧失了。

  其实一开始谢北杨的发言都中规中矩,包括他的父母、哥哥、奚芊芊以及其他的演员。

  但在最后的时候,谢北杨单独把秦砚给拎出来进行感谢,就有一点点的耐人寻味了。

  “以及秦砚导演,因为你的支持,我才走到这一步!”

  谁都知道致谢感谢人的顺序,只有最重要的人才会出现在最后的位置上。

  谢北杨不仅单独感谢秦砚,而起这句话还如此的暧昧不清。。

  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眼中,谢北杨这种行为无疑就是在抱大腿。

  毕竟秦砚现在的实力可以说是得到了全球电影行业的认可。

  很多人都觉得谢北杨是为了要继续和秦砚一起拍电影才,向秦砚表明自己的决心。

  这些留言都不用秦砚或者谢北杨去澄清,谢北杨的粉丝们就已经足以解决一切。

  堂堂康城影帝,需要低声下气去求一个角色吗?

  绝大多数的正常人,都在为秦砚和谢北杨之间的兄弟情谊而感动。

  在影视圈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名利场中,有多少导演和演演员能够不因利益分配而分道扬镳,一直贡献出高品质的电影呢?

  但在少数的同人粉眼中,这无疑是自家的正主发糖的行为。

  各种各样的视频、音乐、小说,如同雨后春笋涌了出来。

  这些常见的粮食,秦砚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他现在看一遍万字长文,叫做——

  《秦砚和谢北杨恋爱关系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和论证秦砚和谢北杨的私人关系。本文主要有二个模块:一是文献回顾,将横向与纵向比较其他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研究现有理论之间的不足。

  二是通过最近一年的信息进行分析与预测,最后得出秦砚和谢北杨恋爱的可能性高达60%。

  关键词:秦砚、谢北杨、感情关系、案例分析。

  一、历史回顾

  著名的嗑学家“秦谢一生”曾经通过文学方式描述过二人的感情关系。认为二人起于微末、成于盛世,二人的关系牢不可破,这种情绪远不是“朋友”二字足以概括。

  可惜该研究历史年代太久远,那个时候嗑学刚刚萌芽,没有形成坚实的理论体系。

  另外一位著名的嗑学家“噗噗小水”通过严格的控制变量分析,判断秦砚和谢北杨,上对于他人都有明显的排斥行为。

  无论是在任何场合,秦砚和谢北杨都会和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论对方是貌美如花的女性还是仪表堂堂的男性。

  与此偶同事又有著名的嗑学家“秦谢是真的”和“yan与yang”,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完善该理论,确定了秦砚和谢北杨对于彼此而言是特殊且唯一的。

  尤其是在夏天,只有他们的胳膊触碰在一起3秒钟后,二人还没有反应,不会分开。

  甚至二人还有一些超乎嗑学家们认知能力的亲密行为发生……(略)

  嗑学界内普遍认为秦砚和谢北杨对于彼此而言,都是最为特殊的存在。

  只不过暂无详细证据,能够论证二人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试图……

  二、最近研究

  (最近秦砚和谢北杨的一些社交图片和分析,略)

  根据对于以往谢北杨发言的整理和分析,笔者认为谢北杨是一个极其重视自己发言内容的演员.

  在任何场合公开进行发言,无论是电影发布会还是各种演讲,谢北杨都是一个极其慎重的人。

  这也和曾经谢北杨接受杂志采访,然后被记者歪曲发言有关(详情参考,略)。

  所以多年以来,谢北杨的发言稿一向十分谨慎,再没有任何一次词不达意的情况发生。

  笔者认为谢北杨在康城电影节的发言,应该是其本人真实意思的表达。

  或许有人会认为,谢北杨在康城电影节颁奖典礼会比较紧张和激动,从而出现了语言混乱的情况。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谢北杨之前的发言内容,条理清楚、逻辑自洽,明显是提前准备好的发言稿。

  无论这份发言稿是否经过其团队的处理,但如此慎重的场合,谢北杨必然会亲自确定其内容。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谢北杨的每一句发言都是其真实意思的表达。

  在接受这个大前提的情况之下,让我们回过头看一看谢北杨最后所说的那句话:

  “以及秦砚导演,因为你的支持,我才走到这一步!”

  这句话能够证明一件事情,秦砚在谢北杨心中肯定是不一样的,。

  秦砚对于谢北杨的帮助和意义都是迥然于其他人的!

  与此同时,谢北杨把秦砚放在最后进行感谢,根据整个发言稿的逻辑体系,可以看出秦砚对于谢北杨绝对是最为重要的人。

  谢北杨演员已经获得了“康城影帝”,不需要再对任何导演溜须拍马,而且谢北杨一向是直言不讳,连粉丝做了错事,他也毫不留情。

  我们都知道谢北杨一向是个不迎合粉丝、不迎合市场的演员。

  所有的一切都能证明,这句话是谢北杨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表达。

  至此为止,笔者认为秦砚和谢北杨之间绝对保持着某一种超越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哪怕不是爱情也能称之为“灵魂伴侣”。

  三、总结与展望

  本文突然通过了文本分析、历史分析、案例分析等各种方法,确定了秦砚和谢北杨之间的关系。

  这让嗑学界对于二人关系的研究再进一步。

  但是由于本本文作者没有办法确定二人的交友情况,无法对二人的关系性质进行明确的定义,只能够认定二人处于朋友之上。

  如果能够搜集到更多的信息,比如二人这些年的绯闻、交友情况等,就可以通过排除法和反证法论证二人的关系。

  希望其他的嗑学家们能够一起努力,让我们早日还原出秦砚和谢北杨之间的关系。

  ————

  看看这标题、看看这内容,秦砚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名为“同人粉”的存在。他们已经摆脱了物质的低级乐趣,朝着一种更高的形态转变。

  这些嗑学家真的是无所不能,甚至连秦砚忍不住留言道:

  “作者说得很有道理,我觉得秦砚和谢北杨是真的。”

  秦砚用的网名是“唯爱北杨”,因为这个名字还有不少同人粉专门回复秦砚。

  他们都以为秦砚是谢北杨的单人粉,一不小心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虽然同人粉真的是脑洞大开,好像无论是秦砚还是谢北杨的影迷们,在网上其实都相当低调。

  包括这个日益壮大的同人团体,也从来不会强行去安利自己的爱好。

  秦砚和谢北杨二人,一直和自己的粉丝们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双方都能更好地看清楚对方。

  只能说粉丝随偶像吧,他们都知道秦砚和谢北杨都是热衷于电影的人,他们也从二人身上学到了“热爱”应有的态度——己所欲之,亦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