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百百
“回来。”
他都答应金元了,那一定要回来的,现在他主持着剿匪的事,虽然招安为主,但遇见穷凶极恶的,杨天青直接下令就地斩杀,一时间名声大噪,都知道那姓杨的副指挥佥事不是个好招惹的。
金元坐在杨天青对面看着他喝茶水,脸上的笑都没下去过,“天青哥哥,小石头他们怎么样了,可安顿好了。”
“安顿好了。”
金元一喜,“那我明年还要去驼岭山找小石头玩。”
“等过了年铁头他们就不在驼铃山了,他们要迁到平州府戍边了。”
虽然是招安,但也要将功折过,驼岭山众人要去平州府戍边,那边头几年打仗死了不少的人,刚好把招安的人迁过去,给田地,去那边安家落户。
金元啊了一声,“那,那岂不是很辛苦。”
杨天青给说了迁到平州府的事,金元一听还给分地呢,就跟普通农户没什么两样,平日里种田,战时打仗,为了休养生息,朝廷新推屯田制。
金元这才放心了下来,胡族那边称臣,估摸着几十年都能相安无事,铁头他们在那也能安稳度日。
心里的大石头落下来了,金元拉着杨天青要去生药铺子,“娘和小翠都在那呢,知道你回来了肯定高兴!”
杨顺也跟着去了,金元牵着杨天青的袖子拽着人一路小跑,“娘,娘,天青哥哥回来了!”
白氏和小翠正在生药铺子理账呢,到年底了,账都要给理出来,常年合作的农户要把银子给人家结了,还要给铺子里的伙计、商队的伙计备年礼,白氏和小翠忙得团团转。
白氏听见金元的声音就忙从铺子里出来了,看见金元后面跟个高高壮壮的男子,剑眉星目,鼻子高挺,比在家的时候黑了一些,不是杨天青还是谁呀。
白氏看见三年多没回过家的孩子,鼻子一酸,“回来了。”
“干娘,我回来了。”
白氏擦了擦眼泪,“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小翠也看着杨天青直笑,“你变了,比之前更高更壮了,也生得更俊俏了。”
杨顺大手一挥,“走,咱去聚福楼吃饭去!哥,你还没去过聚福楼吧,现在现在有钱了,什么馆子咱下不得,走!”
杨天青夸了他一句,“做得很好。”
他不在这三年多,家里日子过得很好,虽然比不得金元小时候日子过得富裕,但日子过得也不差,这其中杨顺占了不少的功劳。
杨顺难得被杨天青夸上一句,高兴得晕晕乎乎的,“那是,那是。”
一家人热热闹闹去了聚福楼吃饭,金元叭叭叭和杨天青说着聚福楼什么菜好吃,恨不得所有好东西都让他尝尝。
打仗那么辛苦,哪能吃到什么好的呀,金元觉得杨天青虽然更高了,但觉得他有点瘦,还是多吃点。
杨顺也在一旁充老爷,“点,随便点,咱家现在有钱了!”
金元点了满满一桌子菜,坐在杨天青身旁一个劲儿帮他夹菜,“天青哥哥,快吃,他家的八宝鸭最好吃了。”
白氏也给杨天青夹菜,孩子在外面吃苦了,能回来已实属不易。
杨天青碗里堆了不少的菜,杨天青甚至觉得有点像做梦,他在战场上厮杀的时候时常想起他在家的日子,一家人日子过得算不得富裕,但也衣食无忧。
若不是朝廷征兵,他或许靠着卖豆腐种田安稳渡过一生。
还有金元,若不是他去了趟驼岭山……
等转年金元都十六了,明年刚好赶上秋闱,不管金元能不能考中举子,他都打算带着金元去京城。
杨天青耳边又响起金元叽叽喳喳的声音,杨天青心里胀胀的,金元一边和杨天青说话,一边给杨天青夹菜,就算杨天青胃口大也一小心吃撑了。
吃了饭一家人就回了家,白氏抱了新做的褥子出来,她打算把床给铺到东屋的另一张床上。
之前金元和杨天青睡一张床,白氏怕两人长大了再睡一张床有些挤。
杨天青看见了说道:“干娘,不用麻烦,把褥子放金元床上就行了,我在家住了不了几日,剿匪的事还没结束。”
金元也说道:“娘,我和天青哥哥睡一张床,我想和他说话。”
白氏笑着给应承了下来,“成成成,那就抱床被子过来就成了。”
金元自小就跟杨天青睡一张床睡习惯了,他又是个喜欢说话的,想拉着杨天青给他讲讲打仗的事。
夜里,一家人坐在堂屋围着炭火盆子说话,杨天青不爱说话,都是金元问什么他说什么,一家人听得津津有味的,说到了二半夜才各自回屋睡觉去了。
金元已经洗好脚缩到了被窝里,他拍了拍床,“天青哥哥快上来,外面冷。”
杨顺啧了一声,“也没见你给我暖床的,算了算了,俺有俺的汤婆子。”
杨顺耍了句贫嘴,抱着汤婆子也躺被窝去了。
杨天青坐在床边洗了脚才上了床,金元笑得眼睛弯弯的,还特意往里面挪了挪给他让了位子,“天青哥哥快躺进来暖和暖和。”
杨天青看了眼金元,白生生的小脸露在外面,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
杨天青轻咳一声躺了进去,被窝已经被少年给暖热了。
金元侧着身和杨天青说道:“天青哥哥,小石头他们什么时候走呀,我想过去看看,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
“过了年就要走了。”
“那我跟天青哥哥一道,等日后他去平州府我再想见他们就难了。”
“好。”
少年说话的时候温热的鼻息扑在自己脖颈间,杨天青一动都不敢动,直挺挺地躺着看房梁,金元又和杨天青说起了洛川县的趣事,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自从杨天青回来,金元可算是撒欢玩了起来,反正学堂已经休年假了,他书也不读了,日日拉着杨天青在洛川县逛了起来,每次空着手出去,回来的时候就大包小包的。
因为他想和杨天青一道去驼岭山,看见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他都给买了下来,还有最时兴的话本子,小石头喜欢看,买,买,都给买下来。
家里现在不缺银钱,金元一个月有一两的零花钱,还有杨天青每次回来捎带回来的银钱,还特意留一些给金元,金元的小金库里现在足足有十来两银子呢。
白氏听说金元要给驼岭山的伙伴买东西呢,特意又给了他几两银子,让他不要只想着吃的玩的,给买上一些棉布棉花,到时候到了平州府了都能用上。
金元一想也是,还是他娘想的周到,金元又买了不少穿的用的,自己买开心了,等过了年初三就打算出门去了。
这会儿铺子还没开呢,家里也没什么事,索性一家人都出去了,刚开始是让杨顺一道去送铁头他们,小翠说她没去过那边也想去,后来索性一家人都去了。
这次不是去行商,一路上可舒服多了。
杨天青金元杨顺三人一辆马车,白氏和小翠一辆马车,马车上都铺着厚厚的羊毛垫子,还笼着取暖的小火炉子,马车上很是暖和。
后面还跟着三辆拉货的马车,是白氏金元他们给驼岭山送的东西,等到了平州府吃的穿的都要买,马车上带了不少平日里用的东西。
这是金元第三次去驼岭山,一路上都很是兴奋,而且这次还是杨天青和他一块去,他更是高兴了。
金元靠在引枕上翻着书,杨天青则坐在他身旁给他端茶倒水,虽然是在马车上,但小日子也过得格外舒适。
惹得一旁的杨顺直翻白眼,“哥呀,他是十六不是六岁,你怎么还这么惯着呢,等他日后娶媳妇儿了,难不成让他媳妇儿也这么伺候他?”
金元听杨顺说这话咯咯笑了起来,还得意地朝杨顺抬了抬下巴,“天青哥哥乐意。”
杨顺哼了一声,“得了得了,就是那少爷命。”
杨天青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把金元喜欢的栗子糕给他拿到了手边,杨天青觉得杨顺碍眼,那会儿就该多弄个马车过来,让杨顺一个人乘一辆。
金元被伺候地舒舒服服的,杨天青知道他在看的都是正经书,更是什么活儿都舍不得他干,就差把饭喂到他嘴边了。
白氏都有些看不下去,觉得杨天青也太惯着金元了,都那么大的人了,哪有这么使唤人的,她张了张嘴到底没好意思给说出口。
算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人都高兴,她还是不说了。
杨天青一路剿匪,往西北走的时候安稳了不少,这个时候谁也不想触杨天青那个煞神的霉头,没做啥坏事的心里不怕,只等着招安就是了,做了坏事就怕了,生怕那大刀落在自己脖子上。
等众人到驼岭山的时候已经过了年了,驼岭山的众人过了最热闹的一个年,小石头听守门的兄弟说杨顺兄弟来了,小石头还以为杨顺这会儿来行商呢,忙出门迎接去了。
等到了门口才知道,这次不仅金元杨顺他们来了,还有他没见过的金元娘和小翠,小石头知道他们,金元都和他说过。
第97章 097
金元高兴得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小石头!”
“金元,你怎么来了!”
两人激动地抱在一起,金元高兴得不行,“听说你们过完年就要去平州府了,我们来送送你。”
山寨里的人不认识杨天青,只知道他们这次能平安多亏了金元他们的帮忙,一时间纷纷围了上来感谢。
金元都不好意思,“不是我,不是我。”
众人被簇拥着进了山寨,进来一看有的人家都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说是去戍边,但给田呀,和普通农户差不多,战事刚结束,哪有那么快再打起来的。
铁头和杨天青并肩走在一起,若不是不方便透漏杨天青的身份,铁头都想给杨天青磕上几个响头了,这可是全山寨的救命恩人!
山寨杀鸡宰羊又热闹了起来,白氏和小翠被妇人拉着说闲话,白氏也满脸笑意,这地儿还真看不出来是个土匪窝,就跟乱石山上的普通村庄似的。
山寨里的人热情又大方,白氏差点招架不住,这可比他们在家过年热闹多了。
晚上众人都坐在大堂吃饭,后日众人就要走了,小石头在山寨住了七八年了很是不舍,搂着金元喝酒,又哭又笑的,一直闹到二半夜才散去。
金元喝得也有些迷糊了,山寨的酒太烈了,他喝了两口就醉了,白氏打了热水给他擦脸,金元哼哼唧唧地要睡觉。
杨天青进屋给接过了手,“干娘,你先去睡吧,我来就行了。”
“好,你两也早点睡。”
白氏这才回屋去了,杨天青拧了汗巾给金元细细擦脸,金元迷迷糊糊睁开呀,“天青哥哥呀。”
“嗯。”
“天青哥哥,真好,小,小石头他们要,要走了。”
“嗯。”
金元说着说着又哇哇哭了起来,“我,我舍不得他们。”
杨天青把人给扶了起来,搂在怀里拍着后背哄他,“以后可以去平州府找他。”
杨天青有些失笑,怎么还跟小时候似的,哭起来哇哇叫,金元小时候哭得时候嗓门就大,跟个小哨子似的,现在长大了还和小时候一样。
金元喝了酒哭得停不下来,杨天青耐心地哄着他,金元这才不哭了,“我以后,以后找小石头。”
“嗯,睡吧。”
今天山寨热闹一天了,金元都要玩疯了,没一会儿就窝在杨天青怀里睡着了。
杨天青叹了一口气,什么时候能长大呀。
杨天青看着窝在自己怀里睡得昏天黑地的人,没忍住捏了下金元的脸,他手指粗糙,捏了好几下,把金元白皙的小脸给捏得红红的。
小石头他们还是走了,拿着朝廷给的文书去平州府戍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