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 第89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说不定人家越想越舍不得,反正这桩婚事也没宣扬过,私下取消了也没什么影响。

然后赵骅很郑重地告诉他:“咱们家要多办一场婚事了。先给你大哥娶媳妇,你二姐再出嫁。长幼有序。”

“嗯?”赵淩迷茫,未来大嫂今年不是才十四?不是说的要多留两年?

第64章

赵淩几乎天天都在御前晃, 知道轻重,赵骅和赵王氏没瞒着他。

赵骅叹气:“米尚书家可能要不好了。”

“嗯?”赵淩听到他爹的这话,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赵辰的婚事要提前, “为的什么?有补救的法子吗?”

米希的祖父可是吏部尚书, 两朝老臣, 朝中门生故吏不知道多少……是因为势力太大?

“现在还没具体的风声, 只是能看出一点苗头。”赵骅摇摇头, “米尚书的长子就是你同窗米希的爹,入朝为官, 剩下的两个儿子在老家青州开设书院。”

听到书院两个字,赵淩大概就明白了:“不会是也教了些不该教的, 骂了些不该骂的?”

他会这么说,是因为昨天他在御书房里玩耍……上班的时候翻到了一张折子, 是关于西州的某个书院结党营私的后续处置情况。

看发生时间,应该是他回象州考试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权力不会真空。

自古以来, 皇权一直都在和地方势力做斗争。

各种地方势力也不会坐以待毙, 一直都在积极争取获得更大的权力。

上有率土之滨莫非皇土,下有皇权不下乡,甚至严重的时候到皇权不出宫门。

皇帝为了分散瓦解旧贵族,开了科举, 从更广大的阶层获取协助自己统治的官员。

而这些表面上应该是只忠于皇帝的官员, 也会有自己的小心思,经营成新贵族,产生和皇帝相冲突的利益诉求。

没有了九品中正制, 就有同乡、同族、同窗、同科。

像赵淩他们在泸阳县的时候借读的唐举人,他就自己一个人当先生,算上他们借读的两个人, 拢共就十个学生。

真正在他那里读书的,就八个人,已经是泸阳县学子你的佼佼者。

这八个学生里,能够真正入朝为官的,可能也就一两个,甚至一个都没有。

吏部也不傻,安排官员就任地方的时候,会刻意打散这些同乡,避免他们勾连。

但书院就不一样了。

像赵辰他们读书的书院,先生得有十几名,学生上百。

学生都是非富即贵,入学得经过考试,保证学生的水平都在平均线以上。

这些学生入朝为官的比例是很高的,会形成一个天然的利益集团。

他们的影响范围也很大,不仅仅是同窗的相互关系,等踏上仕途,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同一个书院出来的,同窗的长辈,先生们的旧友等等,能够攀扯的关系多了去了。

只要善于经营,“蜘蛛丝”可以不断加强。

长此以往,就会演变成党争。

作为皇帝,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以皇帝的权势,对付单个的臣子,绝对是碾压。

但皇帝要对付一群团结起来的臣子,胜负真的不好说。

赵骅摇摇头:“米家的家风是可以的,应该不会乱教一些东西。可保不齐有些人……你也知道的,总有那些读了两本书,就觉得自己拥有经天纬地之才,针砭时弊到脑子都坏掉的。”顿了顿,“泰川书院的山长,是米尚书的妻家的族人。”

这关系,肯定说不上近,但非要攀扯起来,倒也算不上远。

同一辈的学子之间,交流是很多的。

说不定米尚书的婚事,还是因为这位族人的牵线搭桥。

具体能不能牵扯上,得看陛下的意思。

赵王氏向来看不惯官场上的这些事情,私底下说话也没什么顾忌:“不就是觉得米家这棵树太大了,挡了光,找个由头剪掉点枝条?”

赵骅到底在官场上浸淫多年:“没那么简单。现在米尚书上书致仕,陛下没答应。陛下要是答应了,那这件事情就算是过了。米尚书的年纪毕竟也差不多了,回老家还能过几年清闲日子。”

换做别的皇帝,不答应老臣退休,可能是真不在意。但顾潥这种疑心病很重的皇帝,没这种可能性。

所以,皇帝的意思不是修剪枝条,而是想要砍树。

要他说,米尚书已经很小心了。

他亲家公米诏,现在还是个从五品,都是米尚书压着的结果,就是担心树大招风。

现在看来,真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当然有可能朝中事务多,或者再来一些别的大事情,顾潥说不定就顾不上针对米家了。

赵骅特意叮嘱赵淩:“陛下面前,对米家的事情一个字都不要说,知道吗?”

多说多错。

现在的一切不过只是他们的猜想。

包括让两个孩子提前完婚,也只是防患未然。

万一米家真的有什么不好,米姑娘已经出嫁,那就是赵家人,可以免受牵连。

至于赵家会不会因此受到牵连?

多少会有一点,但不多。

刚好这几年赵骅一直想压一压,甚至想找借口回老家待几年。

以他对陛下的了解,这位的疑心病时好时坏的,他手头又给陛下经手了太多不好说的银钱和物资,掌握的秘密太多,就怕什么时候陛下疑心病发作,直接把他给咔嚓了。

像这样因为儿女亲事受到点连累,程度刚刚好。

“知道。”赵淩就问,“那我是不是把小院让给三哥?我搬去新宅?”

赵王氏没好气:“搬搬搬!你搬去对面还是归我管!”又说,“你这几天早点回家,家里两场婚事,我怎么忙得过来?”

赵骅这时候很机灵:“我也早点回家帮忙。儿子娶妻,女儿出嫁,都是大事。”

赵王氏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各种成亲的东西了。

现在赵辰成亲的时间虽然提前了两年,但大件的东西都有,就是要把院子重新修一修。

赵淩说是帮忙,也就是帮着赵王氏写请帖之类。

搬家压根用不着他。

他早上在小院里醒过来收拾出门,晚上自己的小院就换了人。

赵缙已经在小院里晃悠了:“有个小厨房就是方便,晚上喝个热水也用不着上大厨房那边去。你说我要不要把羊圈拆了?还是留着?”

赵淩看着空荡荡连一根草都没剩下的羊圈,无所谓:“看你自己的生活习惯。想要敞亮点,就把羊圈拆了。”

本来小院就不大,还加盖了这么一个羊圈,确实影响到了采光通风。

赵缙身边的书童来财,也是来福的二哥提议道:“拆了可惜,改一改当值房,正好下房那边住不下。”

赵缙身边的下人比赵淩的要多。

赵缙一听觉得可以:“正好大哥那边院子在改,顺道一起收拾了,问问小弟有什么要改的没?”

重点是赵辰的院子。

不过房子平时都维护得很好,工匠们过来基本就是重新刷一遍墙,上一遍漆,再略微改一下格局就行。

好歹是自家的兄姐,赵淩去扯了皇帝的袖子,又把抹布给顾潥抱抱,死皮赖脸地从琉璃作坊扒拉了两车琉璃窗,做贼一样偷偷摸摸搬回家,刚好遇上风尘仆仆到家的赵辰一行人。

赵辰门还没进呢,见赵淩和常大力一人驾了一辆驴车回来:“今天休沐吗?又买了什么东西?小心娘又说你乱花钱。”

赵淩用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慈爱眼神看着赵辰,指了指新宅:“家里没你的地方住,你先去新宅那儿苟着。”

赵辰以为自己没听清:“啥?”

他就出门考了个试,怎么回来就变天了?

赵辰晕晕乎乎地回了家,发现自己马上就要成亲了,更加晕晕乎乎地在新宅先落脚。

赵王氏又赶紧安排这一次举家搬过来的田学仁、田学义和赵厦。

小曹氏已经有了六个月身孕,赵王氏立马请了大夫和稳婆过来先看了看情况,隔了几天就订下了奶娘,让人一起养在新宅那边。

三个女眷都没想到赵王氏是个这么爽利的人,和她们刻板印象中的官夫人很不一样,感觉一点隔阂都没有。

尤其是田学仁的媳妇颜氏,本就是长子长媳,管家的这一套跟在婆婆赵金娘身边学了不少。

让她独当一面,在神都人生地不熟的或许不太行,但给赵王氏打下手游刃有余。

小曹氏也差不多,缓过劲之后,就过来帮忙。

赵王氏顿时觉得要相公儿子何用?

赵家男人们最近都跟鹌鹑似的苟活。

连赵婉蓉都不在家练武了,天天到新宅的演武场里练拳,就怕动静太大,吵到忙得脾气很暴躁的嫡母和亲娘她们。

在赵淩看来,这个演武场就是个小操场,大概也就篮球场大小。不过没办法,这边宅子就那么点大。

赵淩不由得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左邻右舍,琢磨着隔壁什么时候卖。

紧锣密鼓中,赵辰大婚的日子到了。

赵淩作为兄弟,前去捣乱……不是,是去帮忙迎亲,然后像个废物一样被米家一群学神考校得体无完肤。

十付对子十首诗过后,赵淩感觉自己都快哭了:“你们不应该为难我哥吗?尽给我出考题算是怎么回事?”

米希笑呵呵地安抚跳脚的小同窗:“这不是和咱们的解元交流交流嘛。没想到咱们水灵平时读书不怎么用功,考试倒是不错。”将来应该不用太子殿下给开后门了。

没错,这次赵淩乡试考了第一,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成绩。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第一竟然没参加烧尾宴。

可人是被陛下派人接走的,知府也说不出什么来,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老天爷,他是真不知道这一届的考生中,竟然藏着这么一位。

虽说考试从出题到批阅到定名次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但这可是在他的地盘他的任上。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