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香
赵淩说道:“等我回吴州后稍作安排,再来信给学堂,到时候可以组织感兴趣的学生们来宁州和吴州参观。”
窦荣已经等在了一旁,招呼赵淩:“水灵,走了。”
赵淩跟薛夫人和其他人道别,坐上马车离开。
窦荣刚才没听到,好奇问他:“你跟薛夫人说什么了?我看她眼眶都红了。”
赵淩就把刚才说的话给窦荣小声说了一遍。
窦荣想了想:“暂时只在宁州和吴州的话,问题不大。反正对朝廷中很多人来说,海州都算得上是蛮夷之地了,更何况是宁吴,让女子当官也算不得什么。真有来当官的女子,安全方面的问题倒是不大,能够现在送女子学这些的,家里肯定不差钱请几个护卫。学堂也可以多教授一些武功。闲言碎语的没法避免,那些嘴碎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能碎嘴子。实在不像样的,增设一条律法,抓住了直接当众掌嘴。考试时候的贡院得分开……”
赵淩听他一条条讲,暗搓搓想,这要是在他上辈子,窦荣肯定得劝他姨父姨母离婚。
姜姨母是旺夫,但顾姨父是衰妻。
比起当皇后,姜姨母其实更愿意成为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将军。
有些人就是不能想,赵淩刚想到皇后娘娘,就在码头看到了皇后的身影,并且没有看到皇帝。
啊这……真离了?
第162章
离是不可能离的, 闹别扭倒是真的。
路上闲着也是闲着,又不是在皇宫,皇后娘娘就跟他们简单说了说自己独自出现在宁吴的原因:“你们姨父事情忙, 我没什么事情, 就先出来了。瑞瑞不是要去南洋?那边路我熟, 正好我带你们去。”
意思就是皇后娘娘懒得待在皇宫里母仪天下, 直接就撂挑子走人, 探索自己的星辰大海了。
再说,什么叫对南洋的路熟?
上次皇后也就是沿着宁吴的海岸线转了一圈而已, 并没有到真正的南洋。
她也就去了一次,能怎么熟?
能熟过窦荣这个天天穿梭在宁吴各大水系之间的水军头头?
简简单单一句话, 里面的水分可海了去了。
但皇后这么说了,作为小辈还是得听的。
话是这么说, 也不能说走就走。
南方虽然没有北方的严寒,但台风明显又多又强。
吴州新城沿海, 他们刚到的时候, 刚刚经历一场台风。
不少人在路上清扫刮落的树枝和杂物。
有不少人在捡椰子。
其它水果可能被风吹烂了,椰子这种个头大且壳硬的问题不大。
也有倒霉的被椰子砸到的。
路上行人看到他们,还热情招呼:“皇后娘娘,赵侍郎, 窦都督, 快去海边捡海货,好多!”
皇后热情回应:“好!”
然后她还真去了。
剧烈的台风会把海里的生物吹到海边,退潮的时候大量留在海上, 成为老百姓们的补给。
如果不捡拾,要么涨潮的时候被带走,要么就是太阳一出来被晒臭。
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赵淩把皇后赶海的画面给画了下来, 在寄回神都还是自己留着之间,选择了自己留着。
这些海货老百姓们除了留着自己吃,一部分还可以直接卖给加工这些海货的作坊。
最新鲜的还是直接现捡现吃。
这次的台风不大,造成的损失也不大。
水泥房屋带来了安全。
吴州城在建造之初,就开始在迎风面建造大量的水泥建筑。
沿海的渔民村落确保每个村子都能有一座水泥建造的,能够应对台风的建筑,确保可以在台风来临的时候,尽可能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缺少砂石没有关系,本地渔村有大量坚硬的生蚝壳可以代替,垒出来的墙也非常坚固。
这些海货原本在当地非常不值钱,小孩子会去捡一些来喂鸡喂鸭。
但自从有了可以远销内陆的航线,有了加工作坊,这些东西就成了可以换成钱的资源。
钱可以用来买大虞产的大量精美的瓷器等生活用品。
当然喂养家禽也很不错,吃着海鲜长大的鸡鸭,下的蛋又大又香。
这些家禽以及蛋类,不需要运往太远的地方,本地市场就能消耗个七七八八。
老百姓不关心当家的姓顾还是姓别的,自己生活质量提升肉眼可见。
处理完台风的损失,赵淩就写信给女子学堂。
没过多久,羊氏就带着十二名学生到达吴州。
皇后对女子学堂的师生们很感兴趣,特意让赵淩把人安排在翠宫居住,甚至还陪同一起参观游玩了半天时间,和学生们聊天,谈论了她们未来的志向。
“现在想不明白也没关系,有多少人十几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呢?”皇后很容易就能看出姑娘们眼底的迷茫,“我十几岁的时候也不知道将来要当皇后。”
姑娘们全都笑了起来,神态轻松了许多。
皇后笑道:“不管什么时候,学习总是不会错的。掌握了知识,就是掌握了能力,机会到来的时候,你们才有能力去把握住。相夫教子是不错,但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远大于相夫教子。你们这一步跨出去了,就给后来的女子们踩出去了一条新的路。哪怕走不远,只能走出去一个脚印,后来的人顺着也能走出去更远。”
这些姑娘们或许还意识不到,如今摆在她们面前的是多么珍贵的机会。
如果当年她也有这样的机会,她才不当皇后呢。
皇后娘娘接见完了年轻的女学生们,假装没看到窦荣和赵淩的愁眉苦脸。
自从皇后丢下顾潥自己跑了,顾潥肯定不能责怪自己皇后,就每天一封密信骂窦荣和赵淩,怪他们拐走皇后,两个逆子。
窦荣其实对此不痛不痒。
小老头只能在神都跳脚,还能真杀到吴州来?
真杀过来了,又能拿他怎么样?
瞧瞧,这信都是攒一堆一起收到的。
从神都到吴州,远着呢。
蒸汽船也不是每天都发,跑马更慢。
他还劝明显看上去压力很大的赵淩:“读那么多书,天高皇帝远还不知道?我姨父那个人你还不知道?他就是随口说说,反正你干什么,他都只会说好好好。”
窦荣经常在背后蛐蛐他姨父,赵淩其实也没少蛐蛐。
他压力大的原因不在于顾潥这些骂他们的信,而是他准备启用女官的事情,完全是自作主张:“我瞧着陛下要不了多久就会过来,到时候我就惨了。”
他本来想着自己先斩后奏,等被发现的时候木已成舟,还能怎么样?
他把信一丢,跳起来就扑到窦荣身上,埋胸哀嚎:“啊——我明明算得好好的。”
他是算准了自己起码有一年的空间,如果顺利的话,甚至能有三年。
宁吴的政务相对独立,绝大部分事情他自己就能说了算。
这些未来的女官大都来自于本地势力,或者跟本地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作为既得利益者,这些势力绝对不至于自己去捅破这层窗户纸,现在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也注定了没这个能力去捅。
官员名单确实得上交给朝廷报备,但谁会特意在名字后面写个性别?
赵淩不会。
啥名字一看就是女的?
很多地方都有给小时候身体不好的男孩子取个女名好养活的习俗,朝中不仅有叫“XX美”的,还有叫“XX娘”、“XX妹”的呢,一点都不稀奇。
而且像这种特招的地方官,能有多大概率到神都去?
很有可能一辈子在宁吴工作。
再说了,不出意外的话,他未来几十年时间都会在吏部,还能有啥他搞不定的?
等这些姑娘们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他就更有话说了。
现在他好好一个温水煮青蛙计划,很有可能半路夭折。
皇后对女官的事情乐见其成没错,但皇后只是皇后,皇后的权力并没有大到能够左右皇帝。
甚至在女子为官的这件事情上,顾潥可能还是持赞同态度。
作为上位者,他愿意更多的人来分散权力,方便他的统治。
但作为如今享受权力的男性官员群体,被触及到自身利益后,会骂的话可脏了,牝鸡司晨都算是好的。
赵淩焦躁:“真怕大殿上每天都有人撞柱子。”
窦荣不以为意,抱着他拍拍背:“他们爱撞不撞。你要是担心他们撞死,就给大殿柱子上裹一层杜仲胶。”
赵淩以为窦荣只是把他以前的玩笑话重提,没想到窦荣还真的把这个提议正正经经写了一封奏折送到了神都。
为了这个事情,田公公特意写了信过来,描述了一下翰林院里的几个大人明明气得手抖,却不敢压窦荣的奏折,还得毕恭毕敬呈给皇帝的情景。
赵淩收到信的时候,台风季已经结束了。
下南洋的船队准备好,赵淩马不停蹄就跟着皇后开溜了:“再不走,我爹都得亲自过来打人。”豆豆真是啥都敢写。
窦荣不怕:“大不了我们蹲屋顶呗。”反正他老丈人就那点武力值。
皇后听着窦荣的话都想打人:“你小子,小时候打少了。以前挺听话一个孩子,怎么心越来越野?”
果然放出去没人管就无法无天了。
窦荣回头看了一眼姨母,什么话都没说,又仿佛什么话都说了。
皇后:“……”要不是窦荣在开船,她高低得把臭小子摁着抽一顿。
船队总共就十艘船,规模其实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