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香
赵骅应了一声:“现在是事情办完了?”
“差不多。”窦荣想了想说道,“接下来得等太子殿下。”
“哼。”赵骅看假装睡着的赵淩,没好气,“别人没能耐给人摘桃子,这傻小子天天给人送桃子。”
赵淩早上没睡饱就起了,这会儿站在殿外吹冷风,还要被老爹叨逼叨,火气一下就起来了:“我干嘛给人送桃子?还不是因为拼爹拼不过别人?”
太子的爹是皇帝,这没法拼。
但好歹赵骅在侍郎的位置上十几年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论资排辈都该轮到他当尚书了。
结果十几年了一动不动,像是焊死在了这个位置上。
赵骅比他还生气:“那是我不想升吗?”
上面倒是空点位置出来啊?
这些年空出来的位置也就一个吏部尚书,这位置是他能肖想的吗?
剩余的像是太子太傅那样的位置,得要德高望重的。
他相信以自己的年纪,熬也能熬死几个老头。
赵淩哼哼:“反正事实就是你升不上去。”
赵骅就很气:“说的好像你就能升上去似的。”
别说他能不能升上去了,赵淩现在都很难升上去。
身上两个五品官职,也就一个翰林院直院算是正正经经的五品,要说手上有多少权,也就是能安排几个临时工;另外一个工部郎中还是编外的,是管了多少匠人,还是管了多少物资?
顶多就是拿两份俸禄。
赵骅又严肃批评了赵淩连着几个月没来办公的失职。
赵淩嘴皮子没他爹利索,只能憋屈地听着。
他们说话很小声,别人只听到他们父子俩似乎是争执了几句,然后就是赵骅单方面的输出。
“早就听说赵侍郎教子极严,还以为是传言有误,没想到……”
他要是有个不到二十岁就已经官至五品的儿子,做梦都能笑醒,完全不明白赵骅怎么还能骂得下去。
等了一会儿,大殿门打开,文武百官陆续进殿。
赵淩这种刚够资格上大朝会的品级,依旧是站在最角落。
这次他倒是认真听讲。
有两三个月没怎么关心过国家大事,都不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
可惜朝中没什么大事发生,似乎和去年没什么不一样。
顶多就是年底了,谁谁干得好,谁谁干得更好,皇帝陛下干得最好。
赵淩这种颂词苦手,到现在写奏折,前后两段的颂词都是直接写了五个统一模版,按心情换着用。
反正他一年也写不了几封正经奏折,写的要交上去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奏折的形式。
五个模板够用了,总不能天天让他娘来代笔。现在不住一起了,有些麻烦。
大朝会结束,赵淩就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赵瑞,到御书房来。”
听皇帝点了一溜人名到御书房去开小会,赵淩抹了一把眼角的生理性泪水,跟着群臣一起退出大殿,下意识往翰林院走。
今天大朝会,早饭没吃什么,饿了。
家里应该已经送来了午饭,不知道吃什么?
他有点想吃炒虾仁。
走了一阵,他突然感觉自己走不动了,回头看到窦荣拉住自己的手,小声不解:“豆豆,一起吃饭去啊?”
窦荣拉着他换了个方向,往御书房走,忍着笑道:“刚才陛下叫你去御书房。”顿了顿凑到他耳边笑道,“就知道你没注意听。”
赵淩歪头认真想了想:“没叫我吧?我今天认真听了。那些人把陛下夸得……”他都不敢听。
说好的言官一言不合撞柱子呢?
等他把橡胶树找到了,在大殿的柱子上裹一圈防撞条嘎嘎嘎!
窦荣看他突然自顾自傻乐:“又想什么呢?”
赵淩就说:“你说我用杜仲胶给大殿的柱子都裹上,到时候有人想撞柱子死谏会不会被反弹?”
“噗。”窦荣听他描述的场景就发笑,“你就损吧。”
其他人已经都在御书房里就位了,看到窦荣和赵淩两人最后进门,顾潥就笑骂:“赵瑞瑞你耳朵呢?朕最后叫的你名字,还能头也不回往翰林院走,大朝会上到底听到什么了?”
赵淩这会儿想起来了,赶紧认错:“臣听到赵瑞,没反应过来。”
新任的庶吉士不由得多看了赵淩一眼。
这会儿御书房里的气氛还是比较轻松的。
褚尚书笑道:“平时叫瑞瑞叫习惯了。赵瑞听着不知道是自己,还是跟以前一样叫赵水灵?”
赵淩颇有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您是长辈,您爱叫什么就叫什么。”
顾潥拍了拍桌子:“好了,赶紧说事。先说蒸汽船的事情,接下来要花多少钱,把实验船真正造完?”
赵淩大致估了个数字:“回去我再计算一下,下午送过来。”
“行。赵瑞瑞,你明年开春就去象州市舶司,窦翊你去准备接管象州水军。一会儿新科的这些进士里……杜卿,你给赵瑞瑞挑选一些精通算学和外文的人,到时候跟着瑞瑞一起去象州。”
庶吉士记录到这里,又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御书房里画风格外不同的赵淩。
赵淩眼前一亮:“杜尚书,下官要亲自考。”
杜舒是现任的吏部尚书,原来的礼部尚书,也是看着赵淩长大的,听他这么一说,一点都不觉得被冒犯,还笑眯眯道:“那敢情好。你多出几张卷子,以后照着你的卷子考。”
“一会儿你们自己商量去。”顾潥示意这个议题过了,“赵瑞瑞、窦翊,没你们两个的事了,先退下吧。”
赵淩出门还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我不是最后一个走的吗?”
这还是他第一次御书房里的人没走光,他就先走的。
窦荣进去就是走了个过场:“大概是姨父看出你饿了。”
赵淩顿时往他身边一靠:“饿了,走不动了。”
窦荣就把他背起来:“走吧,家里的饭应该送到了,不知道今天吃什么?”
“想吃清炒虾仁。”
“天气那么冷了,庄上还捞鱼抓虾吗?”
“唉……想吃脆脆甜甜的虾仁。过年我们去庄上抓虾。我明年研究一下怎么养虾。”他空间里好多小河虾呢,可惜没法名正言顺拿出来吃。
“你还有三个学生呢,还有空研究怎么养虾?”
“这又不冲突。”赵淩感觉腿长真好,几步就到了翰林院。
家里的饭菜果然已经送了过来,还真有一小盘清炒虾仁。
显然虾不多,只有赵淩的这一份有,连窦荣的那份里都没有。
不过两人的饭食经常不太一样,起码窦荣的饭食分量更大。
他消耗大,菜色中牛羊肉占比更高。
聂院使本来还想着赵淩今天过来,能蹭个小灶,结果一看窦荣陪着一块吃,顿时端着自己的食盒去了一边。
唉,他家给他准备的也是两荤两素,怎么就跟赵瑞瑞的饭菜差距那么大?
他正在哀怨自己的咸菜甲、咸菜乙、咸鱼、咸肉,窦荣就给他端过来了一碟子腌脆黄瓜和卤肉,两个菜碟还没放下,看到聂院使面前的一堆腌的,重新端了回去,换了一盘拍黄瓜,又划拉了两根烤羊排,一碟香菇菜心。
赵淩端过来一碗鱼丸汤,看到聂院使面前的菜色,不客气地把咸鱼端走了。
聂院使很想端着盘子跟他们凑一桌,但那桌子上已经摆满,窦荣一个人感觉就能占满一张桌子,自己也抢不过,也不敢当着窦荣的面打劫赵淩。
算了。
这么多菜他一个人压根吃不完,要不把拍黄瓜带回去吃?
这多大冬天的,吃上一口水分充足的小黄瓜可真难。
陛下也不说赏赐一点。
聂院使心里面嘀咕了一个中午,晚上回家的时候,家里已经送来了一车新鲜蔬菜,种类不少,分量不多,里面还有一篮子草莓。
“怎么没小黄瓜?”
第145章
窦桓和林姑娘的婚事, 准备了大半年。
别看现在有条件的人家,早则从孩子出生起,晚则从定亲起就开始给孩子们准备嫁娶用品, 但从定亲到成亲, 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准备。
譬如说房屋购置、新建, 或者翻新, 各种日常器物、金银首饰等要用时新的款式等等。
像赵王氏给家中子女准备的这类东西, 从刚开始准备到最后实际用上的,起码换了三版。
最早是有就好, 接着开始讲究多一点花样,再来就是得精巧、得时新。
或者再配合各人的姓名生肖, 不同的时节等等做一些变化。
赵家的许多嫁娶用品,都是用了赵英娘提供的图样做的。
赵淩这样和一个男人成亲的, 更是完全出乎赵王氏的预料,准备的给未来儿媳的珠宝首饰完全用不上, 只是东西实在精巧, 舍不得融了重新打,也不好给别人,最后东西还是给了出去,另外再给准备了一份男用的首饰。
对外说是赵淩自己私房里出的, 实际是赵家的“小账本”里出的钱。
窦桓和林姑娘能够大半年就筹备好一切完婚, 已经算是速度快的了。
林姑娘现在还住在贝家。
窦姜氏特意从宫中请了足足八个教习嬷嬷和女官到贝家,完全不用担心林姑娘在贝家受委屈,或者被贝家人说些乱七八糟的话。
赵淩和窦荣在镇国公府吃了一顿饭, 窦姜氏和窦桓把大婚当日的事情都跟他们说了一遍。
窦凤本来要回来的,但中途暴雪封路,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