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香
到时候他说出去就是状元的先生……咳,也不知道这么点年纪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先生教出来的,可比他那会儿读书厉害多了。
赵茂立马高兴拜谢。
蔡县令又问:“可有落脚的地方,要不就住我这儿?”
陆凤羽赶紧说道:“不用,茂表弟就住我家。”
蔡县令也不勉强:“也行,反正离得不远。”
赵淩没想到压根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只能作为普通学生家长,邀请蔡县令晚上去酒楼吃顿饭。
等人都走后,师爷才问道:“先生可知道赵茂是什么来历?”
蔡县令抿了一口茶:“不知。你知道?”
“先生都不知道,学生更不可能知道了。您不知道,竟然还把他收入门下?”
蔡县令放下茶盏,笑着捋了捋胡须:“我用得着知道他是什么人?我只用知道这少年郎将来科举成绩不会低。我敢说,他要是现在就去参加会试,也必定会有个好名次,考个进士稳稳当当。就这,他还想着了解当官是怎么回事。”顿了顿,他更正,“应该是当个县令是怎么回事。我当初考试的时候,只一心读书,可不敢分心想这些事情。”
师爷一想也是:“陆教谕为人踏实,必然不会介绍不学无术的人过来。学生看那几人举止气度不凡,想来也不是普通人家。”
蔡县令当然也是一眼就看了出来,没细问来人身份,除了对陆凤羽的信任和赵茂的学问确实好之外,也有卖个乖的意思。
他可不是趋炎附势之人,给赵茂一些方便,完全是出于爱才之心。
反正赵茂会在他手底下待上一段时间,他只要认真教导,就有一分香火情。
他自己钻营多年,也就是能够让自己调到罗湖县这个还算富庶的县当个县令,跟东州知府都不算熟悉。
他现在给赵茂卖一分好,将来说不定就能靠赵茂提携了呢?
就赵茂这样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扎实学问的人家,还能想着办法给安排在县衙长见识,能是什么普通人家?
说不定将来他也能说自己朝中有人了。
他越想越高兴,觉得自己白日飞升……不是,是平步青云就在眼前!
安排完赵茂的实习工作,赵淩搞定了此行最大的目的。
陆凤羽想着家里应该还没准备好午膳,就指着前面说道:“小儿陆舟在前面私塾上学,要不要去瞧瞧?”
那就去瞧瞧。
私塾负责看门和洒扫的仆人认识陆凤羽,笑着给他们开了院门,放他们进去,指了指陆舟上课的教室。
陆凤羽小声介绍:“这私塾有三位先生,一名举人,两名秀才。一名秀才耐心好些,负责开蒙;另外一名秀才教得稍微深一些。”
几人在教室外面站定,透过打开的窗户,看到里面就四个学生。
陆凤羽指着坐在最前排,个子最矮的一个说道:“那就是陆舟。”
陆舟今年八岁,上的显然已经不是蒙学,而是正经开始读四书五经了。
看看同窗都是十岁以上的年纪,显然陆舟的学习进度算得上不错。
不过赵淩他们都没什么表示。
先生看到几个人的身影,微微点头示意,并没有停下来和他们寒暄。
学生们专心上课,没有注意到有客人。
院子里摆着石桌石凳,他们坐下等陆舟下课。
仆人给他们端过来茶水点心。
陆凤羽给了仆人一些赏钱。
赵茂有些忧心:“小舟舟现在才开始学四书五经?十岁之前来得及粗读一遍吗?”
赵淩抬手就拍了他后背一下:“每个人的学习进度不一样,没有一定的时间节点。知识掌握扎实,才是最重要的。”
赵茂想想也是,但觉得赵淩说这个话没什么说服力,嘀咕一句:“你当然这么说。”
陆凤羽好奇:“瑞瑞表弟是什么时候粗读过一遍的?”
“七岁?”赵淩有些疑惑地看向窦荣。
窦荣肯定:“嗯。你七岁正式进文华殿的时候,裴先生带你精读。”他不觉得七岁把四书五经粗读一遍有什么,几个太子伴读都是差不多的进度,包括巩盛也是。
陆凤羽听得倒抽一口冷气:“这、这也太……怪不得瑞瑞表弟能考状元呢。”
“啊?这倒也不是。学得快,未必学得好。”周围学神太多,导致赵淩哪怕考了个状元依旧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主要是工作状态和以前没考上的时候差不多。
最大的区别反倒是以前宫里管饭,现在他还得给别人管饭。
赵淩想想说道:“确实有人学得又快又好,咱们学习速度比不过人家没关系,正视差距,自己把学问学扎实了就好。”
他就从来不跟米希、祝阳和太子殿下比,越比越伤心,不比!
窦荣看陆凤羽的表情,看出他以为赵淩这么说是客套话,解释:“水灵在班里算差生。”
赵淩顿时对窦荣怒目而视:“那是你们年纪大,欺负人。”
赵茂嘿嘿笑着跟陆凤羽吐槽:“我四哥一个颂词写了两年都写不像样,最后还是找娘代写的。”
“赵茂,零花钱还想不想要了?”别忘记爹娘没给钱,钱还得他给呢。
赵茂立刻闭嘴,又小声嘀咕:“也不知道是谁作的诗一般般,会试只考了第五。”
“你也‘只’考个第五试试?”他考第五已经拼尽全力了。
“试试就试试。爹当年是会元,我肯定也是,我怎么也不可能比爹差。”
赵家兄弟私底下向来都对自己和亲爹的实力对比迷之自信。
赵淩顿时觉得很有说服力:“也对。那你认真考。”
陆凤羽听得人都麻了。
据他所知,这两人的爹是赵骅,当年出了名的少年才子,人物风流,十七岁的解元,十八岁的会元和探花郎,后续更是官运亨通,什么叫“不可能比爹差”?
天底下有几个能比得上赵骅的?
不过他更好奇的是:“有谁学习进度比瑞瑞表弟还快的?多快?”
窦荣说道:“米希、祝阳、巩盛都是六岁粗读完一遍,表哥是……五岁?五岁好像还不到。”
赵淩七岁以前读书主要是在长乐宫,七岁以后才是正式在文华殿。
他年纪小,对其他太子伴读和太子的学习进度不了解:“那你呢?”
“我五岁多?”窦荣印象不太深刻,“我主要学兵法之类的比较多,这些先生们随便教一教,我跟着在边上随便听听。先生们教表哥的时候我听一遍,教米希和祝阳的时候我又听一遍。粗读不费事,差不多记下来就行。反正先生们对我这方面也没什么要求。”
陆凤羽不敢问表哥是什么人。
好在这时候学生们下课了。
孩子们冲出教室,就看到坐在院子里的几人。
有冲在最前面的学生认出陆凤羽,对陆舟说道:“小舟舟,你爹来了!”对陆凤羽说道,“陆叔叔,我先回去吃饭了。”
“去吧,路上小心点。”陆凤羽站起来,把快步走过来的陆舟牵上,跟先生远远打了个招呼,就一边往外走,一边给儿子介绍几个表舅。
他们回到陆家的时候,酒席已经摆好,连赵茂的客房都给收拾好了,用的是陆凤羽的书房,里头还给赵茂的书童安排了一张小床。
赵茂从小到大没住过这么小的地方,连在府城他四哥的小院里,起码也是单独一个大房间,书童小厮都是睡在下房的。
不过陆家就这条件,他突然感觉自己以前的日子其实过得不错。
房子窄小,吃饭也没法分餐,和在象州的时候一样,都是围坐在一张大方桌前吃饭。
吃过饭,陆凤羽送儿子去上学,上午请了假,下午还得去教书。
赵淩就拿出钱来给周彦红:“表姐,这是六弟的伙食费,你收好。”
赵茂可不是一个人,还带着一个书童一个小厮,就是三个人的吃喝。
除了吃喝之外,另外还有各种人力物力的添置和消耗。
周彦红一看,赶紧推拒:“自家亲戚过来住几日,怎的还好收钱?”
赵淩直接把银子放在她面前:“这钱你一定得收下,不然赵茂不成了打秋风的了嘛。他们三个人的吃喝,就算一个月十两,还有马上就要换季了,还得劳烦表姐帮忙张罗几身换季衣物。”他特意叮嘱,“料子最好耐磨耐脏一些。”不用太好。
“哪用得着一个月十两?”周彦红说道,“你们表姐夫一个月俸禄算下来也就五贯,我们一家都能过日子呢。”
哪怕是知道些物价的赵淩都愣了一下,更别说赵茂和窦荣了。
赵茂一个月的月例也是五贯,但那是他单纯自己一个人的零花钱,家里吃喝、仆佣开销、四季衣物、读书之类等等的开支都是公中出的。
就这,他还经常过得紧巴巴的,买本书都得掂量掂量。
赵淩想到收拾整齐的小院,再看看大表姐一双保养极好的手,笑道:“那必然是表姐经营有方。”
一个月五贯不是不能过日子。
哪怕在神都,一个月五贯也能养活一家五口,日子过得还也可以了,前提是家里没读书的。
光是一个孩子的读书费用,束脩加上笔墨纸砚,一个月的开支起码也得二三贯。
周彦红家里还有一房下人,虽然房子小一点,但吃穿用度上并不显得拮据。
周彦红听赵淩这么说,顿时就笑了:“这都被你看出来了。我经营了一家绣坊,底下有二十来个绣娘,生意还不错。罗湖的水很好,我养了一些鸭子,专门腌咸鸭蛋。”
赵淩顿时就跟周彦红交流起怎么养鸭来。
窦荣和赵茂听他们从饲料配比,讲到疾病防治,再讲到鸭绒收集和鸭肉烹饪,一直讲到咸鸭蛋的时候,表姐弟两人“反目成仇”。
“咸鸭蛋就是最好吃的!”
“咸鱼才是最好吃的!”
窦荣绝对赞同赵淩:“咸鱼必须是最好吃的,区区咸鸭蛋……”咸鸭蛋虽然也好吃,但怎么能比得过咸鱼呢?
周彦红一撸袖子:“赵瑞瑞你等着!我给你用咸蛋黄炒豆腐,做一盘赛螃蟹!”
赵瑞瑞也一撸袖子:“大表姐你等着!我这就去钓一条鱼过来给你腌咸鱼!”
第138章
晚上是赵淩和窦荣摆宴, 请蔡县令喝酒。
周彦红不用自己做饭,但硬是吩咐酒楼多添了一道赛螃蟹。
赛螃蟹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