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香
无论是宋家人还是穆家人,没有一个问宋巧娘如今的情况,让他一个外人都觉得齿冷。
赵淩说道:“母亲早已离世。”
“节哀。”
赵淩淡淡一笑:“母亲能够离开那样的家庭,也是一桩幸事。”
清江县令把赵淩和窦荣送出县衙。
赵淩不想回马车上,跟窦荣说道:“陪我走走吧。”
“好。”
穆家人还在腿软,没走出去多远,看到两人走过来,期期艾艾地问:“小郎君是巧娘的儿子?不知道怎么称呼?”
赵淩一双天生带笑的眼睛看过去,声音也不大:“怎么?你们也想认我这门亲戚,好方便走动?”
穆家人比宋家人显然有眼色得多,一听这话,顿时连连摆手,只差给赵淩跪下了,话都说不出一句囫囵的来。
赵淩见状,觉得心里面一片茫然,也不想在街上转转了,直接回到马车上,跟窦荣说道:“回去吧。”
窦荣肯定没二话。
只不过这会儿回去肯定赶不上进城,他们只能在客栈里再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出发回了府城,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赵淩随便吃了两口,就重新回房去躺着。
他这幅样子,搞得赵骅和赵王氏都没心思出去玩耍。
赵茂更是指了指赵淩的屋子,问:“我去跟四哥说说?”
窦荣拒绝:“别去,让他一个人静静。”
他把离开这两天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又说:“水灵说他母亲能够离开那个家是幸事。”
“幸或不幸,不过是另外一种身不由己罢了。”赵王氏感慨,摆摆手道,“我也去一个人静静。”
宋巧娘这辈子没有一次自己的选择。
她被卖掉,被变成碧荷,被成为陪嫁丫鬟,并生下一个孩子。
如果她没早逝,那么活到如今,她应该能够凭借着赵淩,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可惜没有如果。
没人问过她的想法。
没人知道,没人关心。
窦荣看了看,说道:“爹,你和六弟出去逛吧。我去看看水灵。”
赵茂看人走了,拍了拍他爹的肩膀:“爹,你看翊哥,说着让四哥一个人静静,自己倒是过去了。”
赵骅被他拍得一愣:“他们是夫妇……夫夫,一体同心的,去陪着才是正常。”他看了看还搭在自己肩膀上的爪子,“你这是跟谁哥俩呢?”
赵茂莫名其妙,顺着他爹的视线看过去,嘿嘿一笑,把手拿了下来,突然说道:“我不羡慕四哥了。我娘虽然脑子有时候不清楚,至少人还在。”不像他四哥,娘都不在了。
家人虽然也疼爱,嫡母也待他很好,但和亲生母亲相比还是不一样的。
他小时候被书兰灌输了各种各样奇怪的思想,伴随着踏出家门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人和事,懂得了越来越多的道理,知道了对错。
有些事情哪怕他一时间想不明白,但慢慢的也能想明白。
赵骅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官职也好,钱财也罢,都是身外物。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人活着,别的都好说。”
“嗯!”赵茂重重点头,抬手又哥俩好地拍到了他爹肩膀上,“爹,您给我点身外物呗?”
这次返乡,大哥三哥都不在,四哥自己有钱,五姐姐要备嫁也没跟着,他爹的私房钱应该能分他一点?
赵骅觉得小儿子的性格变化有点大,看来又一个到了逆反期。
平时明明瞧着挺稳重的一孩子,怎么突然变得这么……颠颠的。
第135章
府城的小院总共就五间正房。
没个自己的小院什么的。
赵淩回到自己房里发了一会儿呆, 见窦荣过来就往他怀里一窝,也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他听到院子里有吵闹的声音, 疑惑抬头:“我爹在打六弟?”
窦荣还没来得及回答, 就听到赵王氏的怒吼:“说了我想静静, 你们听不懂人话是不是?保持安静这么难?”
好了, 这回变成赵王氏撵着父子俩打。
赵继一家出门回来, 脸上都带了几分喝完酒的红。
被下人扶着下马车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家人瞬间酒醒。
赵继心里面慌得一批,面子上还要做出哥哥的样子, 站在妻儿面前,劝阻:“有话好好说, 这是怎么了?”
赵游翻了个白眼:“你这声音比蚊子嗡嗡还轻。”他现在是有见识的人,对赵王氏追杀家里任何一个人都能保持冷静, “没事, 小婶婶抽他们两下就好了。”
杨氏眼睛亮晶晶的:“能抽啊?抽多重?”说着还去看赵继。
赵游想说什么,赵继感觉不妙,拉着杨氏就往屋里走:“弟弟和弟妹的事情,我们别掺和。我们还是计较计较儿子的婚事。”
赵游今年已经二十一了, 本来早该成亲的, 也是因为女方家里想把姑娘多留两年,到十八了再完婚。
人家是和曹先生在同一座书院教书的先生,姓徐, 家里就一个独生女,倒也没想着招上门女婿,而是要求以后老夫妻俩将来若有什么需要, 女婿得当儿子一样服侍老人。
甚至都没提将来生孩子姓徐。
这个条件是相当宽容了。
赵继和赵游都不是会算计到自己亲人头上的人,两家人谈着没什么问题,自然万事好商量。
这会儿,他们就从徐家回来。
赵王氏见他们,也不好再教训男人和孩子,把刚才随手从花瓶里抽出来的一枝腊梅插回去,拍拍手笑道:“让四哥四嫂笑话了。”
赵继和杨氏连连摆手:“不会不会。”
杨氏倒是真有事情跟赵王氏商量,探头看了看赵淩那屋,问:“淩儿回来了没?”
“回来了。在屋里休息呢。”赵王氏说道,“有事四嫂您跟我说。”
杨氏是个爽快人,也不扭捏,挽着赵王氏的胳膊就往堂屋走,说道:“这不是我家这小子想着这段时间,抓紧把婚事办了。家里头东西都准备好了,就是想借这边房子用一用,给游儿出门子。”
赵王氏觉得这个话听着有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
还是赵继坐下后说道:“什么出门子?咱家生的是个儿子,出什么门子?”
“哎,反正也差不多。咱家不是在府城没什么宅子,让新娘子一路吹吹打打到赵家村得花多长时间?我们就想着分开办。在府城就让游儿去徐家住。那边布置新房。等回到赵家村,咱们再办一场婚宴,这样两边都省事。”
人两亲家都商量好的事情,赵骅和赵王氏没什么意见。
具体借给赵游成亲也不用多做什么,无非就是宅子布置一下,婚宴当天摆几桌酒席。
这些都由赵继和杨氏来操办。
赵王氏觉得无所谓:“这边地方会不会太小了点?”
“不会。这边吃饭都是坐方桌,不像神都那样分席吃。咱们家在府城也没什么亲戚,徐家那边的亲戚也不多,主要是请一些书院的朋友,堂屋里摆上几桌就够了。”
赵王氏觉得这么办会不会太简陋了点,但人家两家都不觉得有什么,她一个婶婶自然不好多嘴。
她要做的就是给新婚的小两口准备礼物。
回来之前她不知道这茬,什么东西都没准备。
问了日期就定在一旬后,她赶紧去敲赵淩房间的窗户:“淩儿,出来跟娘去逛街!”
家里女儿们都不在,逛街队友就剩下一个赵淩了。
“哦,来了。”
赵家其他人就看着赵王氏和赵淩、窦荣一起,相携逛街去了。
赵茂一脸无语:“刚才谁说要静静来着?”
赵骅把小儿子搭到他肩上的手拍开:“少管你娘和你哥的事,我看你是闲的。游儿也过来,给你们布置功课。马上就是要成亲的人了,将来要养家糊口,总不能媳妇娶进门陪你过苦日子。”
先前卢姨娘借着赵骅的钱,在泸阳县经营着酒楼和客栈,生意还算不错。
后来赵淩收了回来,经营权交给了大伯母田氏,又提供了一些菜谱,酒楼生意十分红火,甚至有不少府城的人专门跑到泸阳县去吃的。
这些经营所得被赵淩安排为赵家公中的钱,算是赵骅不能在老人家膝下尽孝的补偿。
留在老家的赵继也能从中分到一部分钱,加上赵家本身作为地主的收入,以及赵继和杨氏经营多年的茶园,他们的钱财肯定算不上巨富,但也不缺钱。
作为价格敏感型赵家人之一,赵继觉得没必要在府城买房子,反正赵游老丈人家能住得下。
就跟以前赵厦住他老丈人家一样呗,能怎么样?
他两个女儿都嫁人了,只赵游这一个儿子,将来的钱财肯定大部分是要给儿子的。
现在赵游还不知道将来待在哪儿呢。
要是赵游跟他大堂哥赵厦一样出去当官,那买了房子没人住不是亏了?
租出去也麻烦,难道他们还得经常过来收租?
再说要是赵游在别的地方譬如神都定居,那他们家的钱也没多到可以同时买得起两地房子的地步。
无论是府城还是神都,房价都不便宜。
赵游还想再挣扎一下:“小叔,我觉得我乡试没问题。真的,刚才徐先生都夸我功课扎实。”
他学习没一刻松懈,只过年这几天能稍微放松一下,马上就要成亲了,就不能让他分分心?
不能。
“徐先生什么水平,你小叔我什么水平?你看我能教出一个状元儿子,你想不想考状元?”
赵游不吃小叔画的大饼:“这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他读书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差距就是差距。
他拼尽全力,应该能考个同进士,或许名次稍稍好一点。
但就算天上掉馅饼,他也考不上进士那一档,更别说状元了。
“再说了,淩儿是小婶婶教的,跟您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