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 第202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行。那您就先编一本外国语词典。哦,您懂几门外语?”

“六门。”

“那就六本。有啥吃不准的,就去鸿胪寺,反正您跟那边也熟悉,他们有时候还找您帮忙呢。诗集、文集都是现成的,以前写的让舅舅们整理了送来,您再选选,加上您这段时间做的稿子,家里都有,差不多能出个三五本的不是问题。您还可以写一本在象州和各地看到的各种风物手札……”

嗯,这些够写到老头子握不动笔为止了。

王延:“……”怎么感觉他致仕了跟没致仕一样?

不,比当官的时候活还多。

老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你还管起我来了?”

赵淩:“……那我去跟外祖母说,让她管你。”他现在跟外祖母可亲了。

“你外祖母还能管我?”他才是一家之主。

赵淩用一种“你不听话”的表情看着老小孩儿:“外祖母怎么不能管?我家都是我娘管着我爹。”

赵骅帮腔:“对。薇薇管得很好。”

老头很双标地觉得,自家姑娘管女婿是理所应当,但自己不能给自己妻子管。

见老丈人这样,赵骅给儿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别再追着说了。

赵淩见好就收,正好看到大黄狗摇头摆尾地进来,就把宇树抱到桌子上。

自从宇树在沙暴中救了赵淩之后,它的家庭地位直线上升,赵王氏都给它按照家里的孩子们做四季衣裳,只差没请先生教它念书。

慢慢就更不用说了,原本就鼻孔瞪人一脸谁都瞧不起的样子,现在更是专门有一个马夫伺候着。

新宅这里,它有一间单独宽敞的马厩,赵淩给专门设计的采暖和通风,牧草全是他想法子偷换的空间版本,吃得已经快帅到另外一个次元去了。

赵淩不想跟这群讨厌的大人一起,抱起大黄狗,拉着窦荣去小孩儿那桌,去了就给小孩儿们出考题。

原本嘻嘻哈哈开开心心的小孩儿们瞬间安静了。

笑容就从小孩儿们的脸上转移到了赵淩的脸上:“哈哈哈,你们不是得考试嘛。我这也是为了你们好。写文章你们听我的没错。”

话是这么说,但赵淩这样子怎么就那么让人讨厌呢?

赵茂到底是亲兄弟:“四哥,你也就只能欺负欺负我们了。”这窝里横的四哥。

“谁说的?等你们生了小孩,我还能欺负你们家小孩。”赵淩突然注意到赵茂身边的一个小圆脸,瞧着跟个身高一米八的小学生似的,不由得愣了一下。

这谁家的小孩儿?

窦荣一下就看出他的疑惑,介绍:“这是十五妹夫,苏嘉珍,祖父是大理寺卿。这次回神都是要进学。”对苏嘉珍说道,“以后有空多过来坐坐。”

赵淩先告了一声罪:“昨天怪我。”他看了看妹夫的小圆脸,忍不住问,“几岁了?”

“十六。”苏嘉珍笑,露出一口大白牙,“我长得显小。”

赵辰从外面走进来,招呼了一声:“饿了没?饿了去餐厅吃甜汤。”走过来看赵淩他们,“跟十五妹夫聊着呢。正好你要什么文章书本的,跟他说。瑞……”他叫了一下赵淩的字,感觉不顺口,还是改叫名字,“赵淩在翰林院,什么书都能找到。”

“嗯。等销假回去,我就把书都整理一遍,到时候雇点临时工做些晒书、清理、修补、抄书的活,你们要是感兴趣,可以提前报名。俸禄不高,活比较细致,好处是可以随便在翰林院里看书。”赵淩给自家小朋友们发福利。

能够在翰林院里看书,单着一条就能让人贴钱去干活!

几个少年郎想都不想:“去!”

只有赵茂说道:“家里给带饭吗?”他吃不惯外面的菜,不管是同窗家做的,还是书院里做的,还是酒楼里的,口味都不对。

“带。”

赵茂又问他:“一个月给多少钱?”

“一贯。每旬干两天。现在九月份,能干到年底。”想了想翰林院的藏书室,他觉得年底不太可能,“明年年底。”

他预算每天十个人干活,每人每月干六天,这样就需要五十个临时工。

人数看着多,但他们翰林院里谁家没几个正在进学的学子?只是不好把人带进来罢了。

一个月干六天,一贯钱的收入不算多,也不算少。

翰林院里好多小官小吏都两袖清风的,家中晚辈能有一份不耽误学习还能赚钱的工作非常难得,要是因此入了某位大官的眼,那后续更是获益无穷。

窦荣还没听他说过这个:“怎么想到整理翰林院的藏书室了?”

“早就想了。那里面跟垃圾堆似的,每次找书都难得很。我先前没事干的时候,让工部做了一些带琉璃门的书柜,现在都做好了,正好一边清理一边规整。”赵淩指了指家里的书柜,“现在这种都是开放的,放着容易落灰、发霉、虫蛀。”

他家这个也做好了背板,只等工部的作坊空出来时间给他安装琉璃门。

铰链比较难弄,只能装移门,还得是小块的。

他们自家的书还好不是很多,翰林院的那堆书山书海是真的难绷。

几个对翰林院充满向往的读书郎听到赵淩这么说,都感到不可思议。

连赵茂都说:“不至于吧?”

赵辰也没去过翰林院:“夸张了吧?”

听到一耳朵这里的声音,赵骅问:“说翰林院什么呢?”

赵辰回答:“四弟说要让兄弟们去翰林院帮忙整理书。”

赵骅一听,顿时就皱起眉头:“那种活,你让兄弟们去干?给多少钱?”

“一个月干六天,一贯钱,包一顿饭。”赵淩说道。

赵骅不乐意:“别干了,就给那么一点钱,又脏又累的。”又说赵淩,“你当编修的时候都不愿意待在里面,现在还让你兄弟们去?”

书房里立刻就分成了三派人。

赵淩和窦荣一派,觉得这个临时工的工作很好,待遇也过得去。

赵骅一派,觉得这个工作又脏又累还没钱,绝对不能去。

其他没进过翰林院的读书人成为另外一派,觉得可以去,但既然赵骅反对成这样,得加钱。

赵淩觉得自己给的待遇很可以了,坚决不加钱。

月薪三千为什么不能雇个大学生?还只是一周干六天!

也对,他就说错了对象。

家里这些都是不差钱的。

哪怕赵茂,一个月也有五贯钱的零花。

赵辰看他们吵得不像样:“行了行了,先去喝甜汤,一会儿凉了。愿意去的,好好想想,考虑清楚了再过来找赵淩报名。”

昨天晚上住在这边的都是赵家这边的亲戚。

镇国公府离得近,窦家人昨天婚宴结束后就回去了。

赵家老家的人不必说,过来远,肯定是要留宿的。

赵骅和赵王氏也就顺势留下来帮忙招待亲戚。

等赵淩他们去喝甜汤,在饭厅里也没看到女眷,问:“我娘呢?”

赵骅没好气:“你都成亲的人了,还天天找你娘。”

来福笑道:“夫人她们在花房里待着,甜汤已经送过去了。常妈妈还做了许多点心。”

提起花房,几个老中青男人都不是很高兴。

他们也想家里有个花房,但家里不给盖,只盖了个种菜的。

虽然冬日里能够吃上许多品种的新鲜蔬菜很不错,但他们也想种多一点的花。

那个花房他们去看过,女人们在里面画画弹琴打牌,坐在有着厚厚软垫子的躺椅上喝茶吃点心看书聊天,惬意的不得了。

现在早晚已经有些凉了,花房里却暖融融的,还开着各种五颜六色的花。

羡慕!

亲戚们不管怎么羡慕,用过午膳之后,就都道别离开了。

他们大部分人会跟着住在赵家,像是老家来的赵家人,在神都玩上十天半个月的,就会回去。

游玩的话,住在桃溪巷这里不方便。

毕竟现在皇宫还不是旅游景点,无论是景点还是买东西,都是住在赵家比较方便。

三姑姑赵英娘一家是暂住在赵家。

老公公周知府这次赈灾有功,大考的时候成绩会非常好看。

他在吏部有关系,已经提前去信隐晦地说了会调任到神都。

正好周家的几个孙子要读书,原先在梁州还有米老爷子帮忙教导,现在米家人都去了凉州团聚,周知府就决定举家搬到神都。

所以,周家是要在神都购置房产的。

另外就是有住处的,像苏嘉珍和赵婉蝶小夫妻俩。

苏嘉珍的父亲是象州同知,母亲苏氏是如今大理寺卿的独生女,成亲的时候说好的要有个儿子过继给苏家。

所以苏嘉珍的父亲虽然是海州人姓林,苏嘉珍却是随母姓,籍贯也是神都。

他要考试得回到神都来,来了自然住在苏家,距离桃溪巷倒是很近,就在隔壁街道。

赵淩看着等比例长大显得异常乖巧软糯的赵婉蝶,想着小小年纪就已经嫁为人妇,感觉一万个不放心:“小蝶妹妹,有空多过来玩。”

赵婉蝶一个人嫁到神都,心里面还是有些忐忑的,听到赵淩这么说,顿时感觉有个能商量的人:“好,往后还要麻烦十三哥哥。”

“小蝶以后淩儿你多照顾着点。”赵继这次过来,不仅仅是参加赵淩的婚礼,也想看看苏家的情况。

温情时刻,赵淩被赵王氏一把拍开:“有你什么事?”她拉住赵婉蝶的手,对赵继说道,“四哥你放心,以后小蝶就是我姑娘。小蝶啊,有事情来找小婶婶,不方便跟小婶婶说的,跟你婉清、婉蓉姐姐们说。你们这会儿要回去了是不?你娘这次没来,正好我这个小婶婶过去瞧瞧。本来早两天你们来的时候就该去的,这不是你十三哥哥的婚事给耽误了……”

赵淩看赵王氏把赵婉蝶带走了,松了一口气。

窦荣看得好笑:“这么不放心你姑娘?”他家水灵明明年纪小,偏偏还总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怎么可能放心?”赵淩看客人们都走了,他就往窦荣背上一趴,“走不动了。”

窦荣就背着他走:“回去躺一会儿?”

“不行,我得趴着,腰酸。”刚起的时候没感觉,现在感觉越来越明显。

听到窦荣轻笑一声,抬手就……舍不得打,低头在他脖子上就啃了一口,感觉窦荣的身体一下变得紧绷,心里面得意地摇头晃脑,面上却一本正经,小声说道:“我估摸着小蝶那个婆家不怎么靠谱。两人今年六月份刚成的亲,这会儿就把他们夫妻俩送到苏家来。要不是苏家爷爷是大理寺卿,他们就跟我三姑姑和三姑父一样。林夫人要是多为两个孩子考虑,就该跟过来,带着两个晚辈多认识一些人。”

赵英娘夫妻当初被留在县城,确实锦衣玉食仆佣成群,但不提子女得到的教育资源的差距,就是跟在当官的父亲/祖父身边,他们能够接触到人事物是完全不一样的。

苏嘉珍跟在祖父身边,当然不愁资源,但赵婉蝶呢?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