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蚊子一点也不奇怪,黎向荣无声地翻了个白眼,手掌撑地站起来,托住步朗尼站好,“走吧,回去早点睡觉。”

步朗尼一只手上下乱挠,也不知道乡下的大蚊子到底咬了他哪里,他又摸脸又抓腿,全身扭来扭去又站不稳,黎向荣两手都把他抱不住,半拖半拽地往回蹭。

出来的时候没觉得走出多远,想回去才发现路途不短,两人犹如连体婴般磨蹭了好一会儿,也不过走了一个路灯的距离。

步朗尼还在全身乱抓,口里只说好痒啊好痒啊,又抓不到具体的地方,把白皙的脸蛋抓出几道红印子来,又蜷着腿挠了好久。阿荣把他拖到路灯下面仔细看,确实在穿着短裤的光腿上找到几个明显的红包,再看他下巴上,也悲惨地肿起一大块儿。

步朗尼一边不停手地抓痒一边不甘心地问道,“奇怪了,蚊子怎么不咬你啊,欺负我是客人啊。”

黎向荣一本正经答道,“我是A型血啊,听说蚊子不爱A型血,最爱AB型的。”

步朗尼愤怒道,“胡说八道!我才没听过,什么歪理?”顿了一下,他又说,“不过我确实是AB型的……”

黎向荣本来就是胡诌,见他还当真了在思索,不由好笑道,“酒劲儿过了没?快点回去吧,家里有花露水。”

步朗尼努力站直了身体,迈开一大步向前——立刻一个踉跄,差点摔个难看。

阿荣赶紧又从后面抱住他,挪动身体用肩膀顶着他的一只胳膊,一手过去环住他的腰,一手从前面抱好,两人三脚般一高一低地走起来。、

步朗尼的身高本来比黎向荣略高,此时阿荣缩肩顶腰支撑着他,更显的他长出一截来,垂着头发颠簸在阿荣的头顶上,而阿荣只能别着脸分出眼神来看清道路。

步朗尼一手搭在阿荣肩上,另一只手还忍不住够着够着去挠膝盖上方的蚊子包,一边还要苦兮兮地说,“阿荣,我下巴好痒啊。”

阿荣顶着他这么高大的身材走得已经是万分辛苦,脊背上片刻就出了大汗,方才还清爽柔和的感觉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只感到自己抱了个巨大的火炉,偏这火炉还动来动去一点也不安分。

不过确实能见到硕大的红包包就在眼前晃荡,步朗尼的皮肤本来白嫩如牛奶,这下可便宜了那只蚊子。

步朗尼空余的一只手又要顾及大腿又要顾及下巴忙乱不堪,显然腿上的伤情更是严重,他干脆只顾着抓腿,而把下巴搁在黎向荣头顶乱蹭。

阿荣被蹭了几下,简直哭笑不得,开口劝道,“忍忍就好了,能有多痒啊。”

声音都被酒精泡化了一般,步朗尼轻声呢喃道,“真的好痒啊,会不会是毒蚊子啊。”

“你以为这里是热带雨林呢,”黎向荣无奈笑道,心里还在反省自己上次半醉时是不是也如此麻烦,只能柔声安慰道,“回去洗洗就没事了,放心吧。”

步朗尼却是思维力无限发散,“要是毒蚊子咬了,要是我又过敏了,有没有血清啊?哎呀,应该先把毒吸出来!”

他扑腾着手脚就是不肯好好走路,黎向荣真想一把把他扔出去,莫名其妙地跑来他家,莫名其妙地喝酒,莫名其妙地遇到毒蚊子!

阿荣恶狠狠地端着步朗尼的下巴,对方的绿眸在夜色里闪亮如野兽,他闷头一口咬在那红亮的蚊子包上,狠狠吸出了“啧啧”声。

步朗尼立刻全身僵硬,仿佛受了极大的惊吓。黎向荣转头“呸”地吐掉唾沫,拍拍他的脸蛋道,“毒吸了,你不会有事了,快走吧!”说完自顾自向前走,也懒得拖他扶他。

步朗尼愣愣地应了一声,高一脚低一脚跟在后面,淡蓝色的月光拖出长长的影子,遥远的路灯飘渺如星辰,四周寂静,然而凌乱的脚步擦过地面,急促的呼吸微弱而不容忽视,残留在身体中的酒气还在铺散,随着夜风弥漫了很远,连没有喝酒的阿荣都受到了影响,头脑发晕却满心飘飘然的喜悦。

作者有话要说:徐疾大爷的故事

38

38、第十四章 秘诀 36 ...

36

站在曼殊院大师兄的私人厨房里,黎向荣有点紧张。

依靠着外公和长老的老朋友交情,大师兄对这个曾经的小学徒来借地方练习手艺并无异议,但他确实无法做出实际的指导。

诚然,曼殊院的顶级素斋自有秘密工艺,非衣钵弟子不能相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师兄压根不会做。

无数个素菜馆将“鼎湖上素”写上自己的菜单,然而除了广州柳园饭店——在民国时代,柳园老板亲自拜师鼎湖山庆云寺的那位老和尚学习此菜,其他餐馆又有谁能说自己做的是真正的鼎湖上素?

一道真正的名菜,不在于食材多么难得,工艺多么复杂,而在于品尝的人是否能全身心地得到享受,每一个人都尝到过令自己心醉神驰的美食,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完全精确地复制?

厨艺如同武功如同医术,菜谱相等心法相等药方,有广为流传的,也有不为人知的,有传承,必然有秘密。

不是用真正的秘方烹饪的“鼎湖上素”就不是真正的鼎湖上素,这是曼殊院大师兄的观点,所以他很坦诚自己做不到,这没有什么可丢脸的。

即使满大街的人可以拿烤过的土豆冒充天麻,可以用僵死的木菌当做灵芝,而受过戒的禅师不会打那样的诳语,他不会用一张道听途说的菜谱去随意炮制一道似是而非的菜肴,这不关乎食客的信任,只在于他自己的内心。

大师兄痛快地答应提供地方和材料,然后就转身去了经堂。

“这可怎么办?”阿荣手里拿了一叠打印纸,在步朗尼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所有可以找到的菜谱,虽然复杂但是大同小异,当然那本已传授给何之山的步家秘方他们不可能拿到。

那位老和尚做出这道菜并让它声名远扬的时候是晚清年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师傅晚年磨不过柳园老板当了一次师傅,这是被人公认的唯独一次授艺,而实际上,步家先祖在辛亥革命后回到广州就和老和尚留下交情,得到了最真实的配方。

这是步家绝不外传的秘密,步家不需要以老和尚的名气,却能一丝不苟地做出真正的好菜,而现今的柳园的那份食谱却已经随着岁月流逝有了很多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宗的“鼎湖上素”只有何之山做得出来,那么黎向荣极力要获得这次机会,怎么才能把握成功?

——虽然我也不会做,但我是唯一能记住真正的“鼎湖上素”味道的存在……

徐疾如此说道,在那个和尚也年轻的时候,在他最热血澎湃的青葱岁月,在鼎湖山庆云寺,他吃过和尚亲手烹制的菜。

所以阿荣必须做到徐疾记忆中的原汁原味,那样的味道就足以征服任何人,足以战胜任何秘方,步家在他面前也无所谓高高在上,他需要足够多的练习,也需要足够多的耐心,还需要足够多的运气。

阿荣深深吸一口气,打开水龙头仔细地洗手,曼殊院用的是天然井水,在盛夏里依然冰冷入骨,他反复冲洗了几分钟,直到手指有点僵硬。

开始吧,他对自己说,慢慢抽出闪亮的解肉刀放上案板。

榆耳和黄耳已经用冷水浸了8 小时,内外发透,鼓鼓涨涨地泡在陶盆里,榆耳的细毛很不好洗,花了他很多时间慢慢刮掉,黄耳上的泥沙也需要手指一点一点蹭去,用清水冲刷了几遍之后才迅速切成薄片,放入沸水锅里焯了1分钟捞出来,和洗干净的雪耳和桂花耳一同泡在清水里,鼎湖山的原配方里最重要的就是“三菇”(北菇、鲜菇、蘑菇)、“六耳”(雪耳、黄耳、石耳、木耳、榆耳、桂耳)必不可少,还需要取用发菜、竹荪、鲜笋、银针、榄仁、白果、莲子、生筋等珍贵原料,用芝麻油、绍酒、酱料等调味,逐样煨熟,再排列成十二层,成山包型上碟,不仅是用料复杂,高汤、火候、调味、刀工、造型都必须完美无缺。

接下来是花菇、蘑菇用冷水浸约半小时去蒂洗净,用少量香油拌匀,加入清汤上笼蒸制。

小心翼翼地扣好蒸笼,阿荣听从师傅的意见选用了传统的土灶烧起柴禾控制火候,此时只能蹲在地上紧紧盯灶台里的火焰,手上拿着成段的木柴随时准备添加进去。

上一篇:差别待遇

下一篇:空间之生财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