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白眼狼 第28章

作者:摩卡滋味 标签: 年下 爽文 近代现代

  娘哎!山珍海味那是老底子皇帝老子和大官们吃的,穷人家听一耳朵都是万幸,哪里想到会有自己吃上熊掌的日子?!

  富贵把大伙赶出灶间,自已一个人在灶间料理,没到一刻钟,那个肉香味飘的……

  “英子,艾草多烧点!”王柳枝严阵以待,吸着口水,眼盯院门外,生怕来个不速之客,嘴里一边叮嘱着大女儿。

  “咳咳!姆妈,院子里都是烟了。”英子泪流不止,为了口吃的也是拼了。

  苗儿眼珠咕噜一转,跑进屋里翻出两把大蒲扇,一把分给眼睛熏得跟兔子似的,还趴在灶屋门口留口水的宝锋,拖起他一道扇风。

  艾草烟往院外飘去,掩住一屋浓郁的肉味奇香。

  只听富贵哥在灶间大喊一声:“好了,上菜!”

  小乔第一个蹿了进去,端出一大盆菜来。

  一只颤巍巍、嫩如玉、白如乳的肉掌横陈于上,边上是细细一叠嫩生生的冬笋片,几颗绿油油的油菜心,点点青葱洒落在乳白的汤汁中,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香味更是清淡中带着丝肉香,柔和又勾人。

  刚一端出来,宝锋和苗儿的口水就决堤了。

  “去,都去堂屋坐好。没见识,没定力啊!”富贵吸溜着口水,端着另两盆香味更为霸道的重口味菜——红扒熊掌、一品熊掌,匆匆走了出来。再不开吃,富贵哥的形象也要保持不住了!

  大概是材料珍贵,配料却不是太齐全的缘故,三道熊掌大菜只出了一个金字特效,就是那道“兰花熊掌”【气血 1】,其实两道菜都是红字的【气血 1】。

  一家老小吃得眼睛都眯拢了,连二婶的嘴都没功夫夸赞富贵的手艺,个个似风卷残云般,吃得头也不抬,满头大汗。

  【气血 1】三叠果然效果不凡,老人、孩子们红光满面,曹二叔和二婶却是扭捏对视,眼波如春水,天还没黑,就早早把宝锋踢进了英子她们的屋里去。

  富贵躺在自家的床上,精神焕发,辗转反侧,一夜不能入眠,偶尔还听到楼下二叔压抑的低吼,迷迷糊糊就湿了亵裤。他懊恼地起身,眼睛熬得跟兔子似的,盯着窗外的鱼肚白,真想仰天长啸一声,做孽啊!

  一大早,二婶扭着动人的粗腰肢,亲手给富贵哥做了他最爱吃的豆腐脑和油条,这两样虽然简单,却是又要花费精力,又耗油,一般人家屋里轻易不做的。

  富贵看看呵呵傻乐,春光满面的傻二叔,再看看另一头阿爷腰背都直起几分的神采,阿奶脸上透出的几分娇羞……

  他默默地,恶狠狠地干掉了自己的那碗豆腐脑。

  又瞪了小乔一眼,道:“快吃!”

  一大早,老曹家和乐融融正吃早饭,院门当当当让人敲响了。

  “秋收叔!开开门,部队里的信,你家老三来的信!”门口有人喊道。

第42章 来信

  三叔的信非常简单, 而且信里好多“某某”,大概就是说他所在的某团移驻某县,驻边转为生产建设,国内国际形势严峻, 他们的任务也很重,这一两年可能很难抽出时间回乡探亲,他很思念家乡亲人,但忠孝难两全, 请父母亲和家人们都要珍重……

  随信而来的还有一个大包裹, 里面是一块织着繁复花纹的羊毛毯子,颜色鲜艳, 图案非常漂亮,就是看着不太像汉人的风格。另外是一些干果和药材,什么枣干、杏干, 还有长得灰溜秋、古古怪怪的肉苁蓉,据说是滋阴壮阳的。

  照例也汇了笔钱, 还特地多写了一句, 让阿奶不要省钱, 多买点好吃的。

  要是没有梦里看到的那番可怕场景,曹富贵估计也不会在意三叔提的这句,但现在看来,三叔在信里再三提点多买吃的, 大约也是一种隐晦的警示, 让他不由得揪起心来。

  阿奶拿着信, 看着看着眼眶就红了。

  阿爷扶着她,轻声劝慰,儿子保家卫国,在军队里也不少吃喝,如今又不打仗,也别太担心了。

  曹富贵拎起那块花毯子裹到阿奶身上,大惊失色:“喔哟!阿奶,侬介么一打扮,走出去人家当你是二婶的姐妹咧!”

  阿奶被他逗得笑出声来,骂了一句,没好气地轻轻拉下毯子收了起来,老三讲这东西是羊毛织的,精贵的很,好好收起来,日后给他媳妇用。转头想想老三在部队的光棍窝里,年纪二十六七了还没混上个媳妇,她又是一阵心烦。

  好在就像他爹说的,在部队里肯定不会少了吃穿,缘分不到也只能听老天爷安排了。

  信差叶长脚不但带来了三叔的军邮,还替县城里的姑夫捎来个口信,说是富贵托他办的事有着落了,有空让去城里一趟。

  阿奶收拾起心情,拉了富贵回屋问:“……托你姑爹办了甚事?”

  富贵自己也想了一下才记起,前阵子去大姑家时,托了姑爹和他家老爷子帮着问问,有没有人出玉石,他拿粮食换。钱姑爹一向办事谨慎,他既然都捎口信来,那肯定是有“货”了!

  丘家这坑爹的地窑里亏了他上万斤的存粮,只收获一柄碎如意,好在灵气“份量”还算足,四块碎玉总共有66格能量,还能用上一段时日。

  要是姑爹那里有了收玉石的渠道,他这可怜的炼庐宝贝也不必要这么扣扣索索地用,吃两个好菜还提心吊胆的,生怕把灵气用光了。

  这是大好事啊!

  “阿奶,侬记得我说过有弄粮食的‘门道’伐?”

  富贵挑起眉毛,附在阿奶耳朵边上,神神秘秘,隐晦地表示,这个“路道”需要玉石,不论好坏,多多益善。

  这一年农村种粮食的日子都这么难过,城里凭本买粮的,日子又能好过到哪里去?拿屋里老物件和乡农换点救命粮,这种私底下的交易虽然不上台面,只要小心谨慎点,又不是倒买倒卖,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富贵提脚就要跟着长脚叔走,阿奶一把拉住他,让他带上二叔这个钦定保镖,半大小子翻山越岭的,哪里放心得下?

  富贵身怀炼庐,两手空空就能上路,县城里又是往日混熟了路的,哪里愿意带上二叔这么大只拖油瓶?但转念一想,要做“生意”多少也要弄点粮食掩掩门面,有二叔推着板车挡着点闲人眼光和猜疑,也是好事。唐和尚去西天,还要讲排场,带个沙和尚挑担呢!

  带了只大油瓶去县城,小乔这只小油瓶也不闹,默默地跟在富贵身边,打定主意贴身紧跟。

  富贵眼一眯,趁着阿奶和二叔整备行李的时候,把人拖到外边,连骗带哄上了山路说是去“宝地”,蒙上眼送进了炼庐和二傻作伴,好好做农活去罢,少添乱。

  给炼庐里的两个大小劳力准备了厚厚一摞宝炉出品的熊肉夹馍,又给备上一大罐子水,富贵郑重其事地把药田边鸡圈里,大大小小一窝十七只鸡交给了鸡倌小乔,还给他配备了一个听话的助手——大黄,一家老小能不能吃上鸡肉,就看你俩了!

  听说富贵哥想吃鸡,小乔盯着花毛公鸡,狠狠点头,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一定把鸡们喂得又肥又壮,让母鸡多生蛋,让富贵哥早日吃上香喷喷的鸡肉和鸡蛋。

  既然有“生意”要做,那就免不了花费时间,富贵和阿奶说了,可能要在大姑家住上一宿,带着二叔和一车粮砖,还有些阿奶为大姑准备的拉拉杂杂的东西,赶紧上路了。

  粮砖那东西口感吃着太糟心,让炼庐在手,日渐追求生活品质的富贵哥极为唾弃。这东西保质期长,模样不起眼,来路又有根有据,不怕追查,索性就把队里分来的一筐百十来斤全背上,用来换玉石当真再好不过。万一数量不够,偷摸着从炼庐里顺些出来混一道,一点都不会引人注意。

  就算人家知道了粮砖的“来路”,也就是鄙夷一下二流子偷了家里分来的存粮换物件,不会想探究什么奇奇怪怪的根脚。至于名声这种东西,哼哼,他富贵哥是那种在意荣辱的人吗?骂他的人多了,再多几个还能用口水淹死他不成?

  推着板车风尘仆仆地来到县城,走进大姑家住的大院里,富贵就觉得脸上身上落着的目光有点多,还有点热切,尤其是自家二叔推的大板车上那两个塞得满满的箩筐,上面落满了探究的热情眼神,这要是能点得着,筐子都快烧起来了。

  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曹富贵暗自咂舌。

  一段日子不见,这院子里老老小小的,都是一脸面黄肌瘦,眼里勾勾盯着的都是饥火。

  没等几个街坊邻居上前来套近乎,曹富贵拉开嗓子就嚎:“姑啊!大姑!你侄子来啦!乡下都吃不上饭了,日子过不下去,你多少帮衬点吧!侄儿带着铺盖来投奔你了,好歹城里还有户本吃粮啊!你可不能进了城就丧良心,丢了你富贵侄儿啊——”

  他这一声嚎有腔有板,有调有折,抑扬顿挫,中气十足,楞生生把打秋风嚎出了一往无前的悲壮气势来。不光听得街坊们一脸热切立时转作鄙夷,前进的脚步顿时倒转回头,小脚快步迈开回屋,还要暗自啐一声——不要脸!

  “富贵,你,你这是……”

  二叔听得眼都直楞了,什么时候家里这么困难,要让富贵来妹子家里住?他急急想开口,被富贵一扯袖子,把一肚子问号又塞了回去,反正听富贵的就是了。他只得闷声不吭,背着箩筐埋头往妹子屋里走。

  一路嚎,一路拉着沙二叔,迎头就遇到了匆匆赶出来的大姑曹连秀和钱家老太太,两人面容都有些憔悴,还没等曹连秀张嘴说一个字,钱老太太就拧着眉毛,开声:“富贵,阿拉是一家人,讲什么投奔不投奔,有我钱家一口饭吃,就不会少侬一口饭。进屋!”

  这番话掷地有声,铿锵如铁,和老太太娇小玲珑的身材形成巨大的反差,震得见识过大场面的富贵哥都是眉心一跳,老太太这是年老成精,三分真意七分实力——好演技啊!

  周围悄眼瞄着的邻居窃窃私语,有笑钱家傻的,也有叹世道难的,看不成热闹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围观探究,纷纷散去。

  关上门一家人亲亲热热说话。

  青柱青石都在家里,粮食不够吃,哪里还有精力到处去玩,不如待在家里,大的照顾小的,还能赶紧补作业。

  看到富贵表哥来了,钱家两个表弟都是激动无比,嗷嗷叫着扑上来亲热,想得不得了。

  “喔哟,这是想我呢,还是想我带来的好吃的?”

  曹富贵笑得阳光灿烂,一手拎起一个,想要“飞”着玩,差点闪了自己的老腰,他扶着腰叹声连连:“青柱又蹿高了,怎么越来越瘦?青石也是,拎在手上都不压秤了。”

  曹连秀看侄子笑语殷殷,瞬间翻过了方才那副哭丧的嘴脸,不像是家里有啥大事的模样,她也放下了心头大石,急急问道:“家里缺粮啦?姆妈阿爹都好吗?当真难到这地步了?二哥,你们吃饭没有?饿不饿?富贵,侬放心,阿姑怎么也……”

  “停停停!”富贵长叹一声,“阿姑啊!我要不这么嚎两声,这帮子街坊邻居都要把阿拉围观拆卸了,多少麻烦。阿爷阿奶都好,屋里也不缺粮,靠山吃山,总比你们城里凭个本本吃得多些,侬莫瞎担心。”

  “当真?”大姑将信将疑,把目光转向二哥,富贵那张小嘴天花乱坠,牛都能吹上天去,二哥说一句,那是一口唾沫一口钉,实在人。

  钱老太太也笑:“侬个小鬼头,心比比干多一窍,嘴比抹油滑三分!讲得阿拉一楞一楞的,真假哪里分得清。”

  富贵哥连叫冤枉,比手又画脚,对着钱家老太太和阿姑,还有两只小萝卜头,绘声绘色地吹嘘了一番自已深山发现栗子林,大队里又惊现丘家粮砖的传奇故事。那叫一个惊险刺激,一波三折,别说两个孩子听得眼睛放光,惊叫连连,就是两个女人家都惊叹不已。

  曹二笑在一旁笑呵呵,拼命点头,敲定大侄子真金十足的大功劳,虽然有些事打死不能说,可大队里千多号人都要承他家富贵的情咧!

  富贵哥得意地掀开筐子盖,里头整整齐齐堆满了“出土”的粮砖,见证着他的“故事”。

  “哎!青石,这东西我们不吃,我要拿来用的。”富贵一把抓住青石的手,这孩子听故事听得口水直流,捧起块“砖”就想啃了尝尝看。

  “快放下!”曹大姑忙拖过熊孩子,听侄子的安排。

  富贵和二叔将面上百十来斤的“粮砖”搬出来,堆到一旁,露出了底下的新鲜栗子,还有一堆肉。

  “肉——”青柱惊叫半声,立时被老太太捂住了嘴。

  富贵嘿嘿一笑,不太在意地挑挑眉:“靠山吃山么,随便打了只熊,带来点给亲家奶奶和大伙尝尝,也就是吃个新鲜,没啥!”

  钱家老小倒吸一口凉气,目光灼热,炯炯望向一脸淡然的富贵哥,娘哎!打只熊吃肉,这还叫没啥?!

第43章 收货

  钱家姑爹和钱老先生回家看到富贵两个来了家里,也是欢喜不尽。

  比起富贵上次来, 两人都瘦了一圈, 学校也好, 工厂也好,虽然是定量供应粮食,这个量是比以前缩水了许多,粮食里也掺杂了许多“代粮”。番薯梗、番薯叶、各种菜干、麸皮加入米面中, 磨制成粉做成饼、馒头, 样子寒碜不说,那个味道更是一言难尽,又糙又涩难以下咽。

  就是这样的粮食,供应也是非常紧张, 连青柱他们的学生定量都减了。

  报上开始宣传鼓励人扎根农村,精简下放城镇人口, 动员安置到农村去。各个单位都开始清退人员, 精简减非生产人员, 充实生产战线。

  虽说近期动员安置的,都是这两年从农村新近进城的“新职工”,但是谁也说不好以后的形势会怎么样。农机厂是县里的大厂,这一个月动员“安置”了近五十个职工,各个车间和生产环节上的工人都有些人心惶惶,生怕精简到自己头上。

  物质上的困难带来的还不只是思想上的波动, 更是影响了人们的身体, 车间里大多是力道十足、人高马大的汉子, 力大能吃也能干,一旦粮食营养跟不上,走路都是飘的,搬个铁铸件都会不小心砸了脚。

  钱恩海是铸工车间的车间主任,手下大大小小也管了几十个人,要做职工们的思想工作,压服波动,保证安全生产,又要应付上级的“指标”,动员精简,忙得是焦头烂额,嘴边燎泡都起了一串。

  他自己当个小干部,工资稍比一般工人多几块钱,家里的拖累也不重,有时实在看不过眼,能帮就帮一把,不能饿着老婆孩子,也只有从自己嘴边抠下粮来帮,这气色当然是好不到哪里去。

  工作上虽然繁忙,压力又重,他倒还是挺把老婆娘家大侄子托付的事情放在心上。

  一来是自家实在亲戚,托的又不是什么违法犯罪的事,二来也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痛痛快快吃了富贵大侄子这许多想起来就流口水,香喷喷的野猪肉,他这个当姑爹的哪能不把孩子的事放心上。再说了,如今这日子,还能搞到肉,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富贵大侄子年纪虽小,心思和路道都有点野啊!

  能帮则帮,本来就是两头都得利的好事。

  只是他工作在厂子里,打交道的也十有八九都是大老粗,家里就算有什么老物件,也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什么祖辈爷爷的喂狗盆,前清年间的饭桌子……这些玩意他们说得出口换,他还没脸跟富贵提呢!

  倒是自家老爷子本来就喜好古玩,虽然不精,也有一帮子附庸风雅的老伙计,家里或多或少收过几件老物事。现在饭都吃不饱了,与其留这些给子孙,倒还真不如拿来换实实在在的粮食,先把孩子的肚子填饱。

  老先生们也要脸面,不想和换物件的照面,更不愿讨价还价丢份,东西都暂存在钱家,让钱老看着定,能给几十斤粗粮就换。

  钱家父子俩与富贵叔侄俩寒暄几句,也不外道,立时就把富贵引到里屋看“货”,富贵没让二叔跟着搅和这些事,就二叔那奇异的脑袋瓜,真说不准他又瞎想些什么,还是少让他掺和为妙。有些事也很难解释。

  钱老爷子从柜底下小心地掏出七八件东西,大大小小在床上排了一溜,有金玉器件,也有古玩摆件。

  曹富贵虽然不懂这些个,但玉石这东西他还是认得的,一看就乐了,八件东西里有一半是玉件,黄的、白的,白中带着绿的,几件玉饰虽然样子各异,新旧不一,可看上去都玉色光润,古意盎然。

上一篇:终点站

下一篇:从命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