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汾南
刘知南:“........”
陈正:“我们这里吃辣的。”
刘知南不敢相信:“这玩意儿还能吃辣的?”
杨黎看他,理所当然道:“肯定吃辣的啊,再放上脆黄豆,加上大头菜。”
“好吃吗?”刘知南不敢尝试。
“好吃啊,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杨妈又点了一锅青豆花出来,待会儿跟酥肉,丸子,酸菜,午餐肉,腊肉等食材一起,做成一锅荤豆花,加上特调的剁椒油辣子做蘸碟,最是冬天的好吃食。
蒋开站在边上看的很认真,烟火暖暖,豆香四溢。
刘知南跟另外两个说,蒋开说不定会觉得豆花很好吃,也该改变一下他的食谱了。
在三人期待的眼神下,欲言又止的蒋开看着杨妈,开口道:“能加黄瓜片吗?”
陈正:“........”
刘知南:“........”
杨黎:“.........”
陈正他们提来的芋头,杨妈用自家冰箱里的冻鸡爪,用卤料卤成了虎皮凤爪,跟芋头一起做了一个芋头耙糯鸡爪。
中午时分,杨黎家的大圆桌搬到了院坝,四个大小伙围着杨妈入座,桌上一盆荤豆花,每人一碗红油豆腐脑,一盘芋头耙糯鸡爪,杨妈还做了一盘麻婆豆腐,豆腐勾了芡,与豆瓣,肉沫混在一块儿,上面撒上一层花椒面,最后放入一把葱花,拿来拌饭最好。
刘知南不愧是吃货,管他豆腐脑是咸的还是辣的,他都能大口干饭。
杨妈看他吃饭就高兴,跟陈正说刘知南吃饭很让人喜欢,陈正不禁看自家媳妇儿。
可不是么,他就贼喜欢看。
第47章
用过了饭, 杨妈叫他们几个,再过段时间来吃新腊肉,眼看年底了, 腊肉香肠都要熏上,以备过年的时候吃。
陈正:“婶儿, 帮我一道割几十斤肉, 我搁你这儿一块儿熏。”
杨妈系着围裙边道:“我去王老爷子家买,他今年养了三头猪,说要卖两头,剩一头自家留着吃就是, 好像是下周一就要杀了, 等着吧, 他肯定要来找你帮忙按猪的,到时候你给他说一声。”
陈正点了点头:“行, 那我就自己去他那儿买, 他养的猪好,膘肥肉香。”
杨妈哎了声,还有话想说但又有点不好意思。
刘知南看出来了, 凑过去笑:“吃了婶儿的饭了,吃人嘴短, 怎么还婶儿不好意思呢。”
杨妈笑了下, 才有些难为情道:“村里的李幺婶,还有其他两个婶婶托我问你, 小院儿后面招不招工, 她们家境都不大富裕,天天闲在家里,还不如就在青桐湾找个班上, 工资低点也无所谓的,就是赚个一天饭钱吃。”
刘知南笑:“怎么不招,开起来了可要招点人,打扫卫生的,园子里浇花铲草的,洗碗的,都要人,到时候你叫婶子们来应聘就是了,不过工资可能不高,可能一天过不了百。”
杨妈高兴道:“那也很不错了,比在家一文不挣的强多了。”
从杨黎家走出来,刘知南牵着陈正的手,拇指食指轻轻的摩挲着陈正指腹上的薄茧。
下午出了点太阳,藏在云层后,冬雾散了些,能看到远处田野上起飞的白鹭,和树梢上的黑脸噪鹛。
路旁有一大丛干枯的蒲公英,刘知南顺手就薅了一株,迎着风呼呼一吹,毛茸茸的小伞随风飘扬。
陈正转头看他:“吃了豆花这么高兴?”
刘知南手里捏着蒲公英的杆子,轻笑:“不是,是觉得在这里除了吃喝玩乐谈恋爱外,还有了价值,没听到杨婶儿说,有好多婶儿都想来小院儿做个工吗,到时候她们也能多点进项,每个月也算是自己赚的一笔收入了,一个月三四千块,一年也有个几万块了,对城里人来说很少,但对青桐湾的她们来说,不少了。”
陈正点头,手指轻轻勾住了刘知南的小拇指,“嗯,青桐湾会越来越好的。”
刘知南眨眼:“我也会富起来,赚很多的钱。”
陈正:“赚那么多钱干什么?”
刘知南看他:“以后就去旅行,随便去哪儿,可以是草原,可以是大海,还可以去非洲看动物大迁徙,总之咱们俩到处都能去,等老的走不动了,就窝在青桐湾喝茶晒太阳,没事你就带我去河边走走。”
陈正静静的听着刘知南对他们未来的规划。
“我觉得很不错。”
“是吧。”
“小院儿呢?谁管?”
“蒋开吧,他有能力。”
“我怕他那张嘴会把客人气死。”
“哎,你说得什么样的姑娘才能和他合得来啊,他谈没谈过恋爱?”
陈正摇头:“都没有跟女孩儿说过几句话。”
“蒋开,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刘知南回头去问后面一直默不作声的蒋开。
蒋开撩起眼皮儿看前面这两人,身上的黑毛衣沾满了刘知南刚刚迎风吹的那漫天蒲公英。
冷声道:“绝不能是你们这种聒噪类型的。”
刘知南看着走了的蒋开,摇头:“就他这狗脾气,得只母老虎来才能震住他。”
陈正挑眉:“万一是只公的呢?”
刘知南:“卧槽,他以后不会被我们影响的弯了吧.........”
陈正才不管这些,直直的往前走,“挖折耳根去不去?”
刘知南跟上去:“去呀,挖来凉拌三丝吃,陈正你会做锅巴土豆吗,把折耳根切成小碎粒放进去,很好吃。”
“那得挖点根,不能全挖叶子。”
“行,那晚上咱们就做折耳根吃。”
“还能给你煲个折耳根鸡汤喝。”
“还能煲汤?会不会有怪味。”
“不会,折耳根会耙糯糯的,有点甜味儿。”
回家拿了篮子和小锄头,刘知南和陈正就去田埂上挖折耳根去了。
冬天的折耳根长的郁郁葱葱,满田埂都是,叶子散着浓郁的气息。
刘知南蹲在田埂上伸手去扯,叶子上的露水将他的指尖打湿。
陈正将小锄头递给他:“往下挖,挖点白根出来。”
刘知南接过锄头,往下挖,泥土掀翻后露出了白色的根系。
“陈正,折耳根会开花吗?”
“会,白色小花,还不错。”
刘知南揪着根根,扯出一根来,“有花语吗?”
陈正煞有其事的点头:“有。”
“这都有花语,啥啊。”
陈正撩眼皮儿看他,“你是我挖来的宝,我们彼此“腥腥相惜””。
刘知南:“........”他一脸黑线的看着陈正:“你怎么越来越土味了呢,以后你不会还要给我买那种带着彩灯的礼盒吧,打开后会唱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的那种。”
陈正摇头,逗他:“不会,我觉得里面是红玫瑰拼着的520图案更好看。”
刘知南笑的脸疼:“那我只有回赠你一块不锈钢牌子,上面就写愿我们的爱情无坚不摧。”
陈正:“那就提前谢谢你了。”
两个人侃了一会儿,折耳根挖了小半篮子,刘知南问:“够了吗?”
陈正:“够了,再弄点鸭脚板菜回去,炒着吃。”
刘知南不明白:“鸭脚板?”
陈正:“也叫山芹,味道清香,还不错,你背后那地里的坡坡上就是。”
刘知南转头去看,三片叶子组成,有点像芹菜的放大版。
“青桐湾环境好,河边没有污染,水清澈,那里的水芹菜长的也好,等今年的腊肉熏好了,我们就去摘点水芹菜回去炒腊肉。”
刘知南嗯了声,“好多没有吃过的野菜,城里没有卖的。”
陈正怕他踩滑掉到沟里去,一只手提着篮子,一只手伸过来牵住他,“应该有卖的,得天刚亮就去农贸市场找乡下背进城的爷爷奶奶那儿去买,一把可能就两三块钱。”
“辛苦,跑那么远一趟。”
陈正提醒他:“下了雨就不能来田埂上了,很滑,不小心就要摔沟里去。”
刘知南嗯了声,“我平衡力不是很好,这种独木桥一样的田埂走的是有点难。”
两个人沿着田埂走到了村道上,天已经有些微暗,陈正指了指旁边的一丛绿叶子给刘知南强调:“这玩意儿你离它有多远就多远,蜇人疼的要命。”
刘知南凑近了看,这东西叶子和枝干上都密布着小刺,“看着都有点怕。”
“这就是霍麻,也是荨麻,蛰一下手肿痛几天。”
“听过,说是火辣辣的疼。”
陈正给他讲了个关于霍麻的野史故事,“知道张献忠吗?”
刘知南挺感兴趣的,抬眸笑道:“来,请陈老师给讲讲。”
陈正:“说当初张献忠为什么进了川后要屠成都城,就是因为他行军到四川时,突然肚子疼,然后就钻进了林子里去方便,等方便完发现没带手纸,他图方便就近薅了一些叶子,其中就裹着一片霍麻叶,这么一擦屁股,给他蛰的屁股火辣辣的痛了好几天,觉得叶子都这么厉害,那成都的人得多刁,于是,他为了泄愤就报仇屠了成都城。”
刘知南听的乐,“这野史真够野的啊。”
陈正笑:“公园的小地摊上五块钱一本,胡说八道的野史。”
刘知南:“那我下回还真想去买来看看。”
路边的那丛霍麻刚长了不少新叶,陈正瞧着挺嫩,“改天来摘点回去,咱们烫野菜火锅吃。”
刘知南吓了一跳:“这玩意儿吃了不把喉咙蛰肿?”
陈正:“一烫就软了。”
路过人家门口时,已经闻到了饭菜香,刘知南吸了吸鼻子,猜出了:“蒜苗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