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汾南
第44章
刘知南想要买老砖, 陈正这两天没少带着他到处转悠。
两个人跟贼娃子一样,整天没事儿趴人家院墙那里看,就想看看人家院墙用的什么砖。
只是找了两天也没寻到刘知南想要的那种灰白色古朴的砖。
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在青桐湾转悠了一圈儿, 没有进展,只好去了小院儿的选址地。
杨黎选好工程队后, 前几天就开工了, 蒋开在那儿当监工。
刘知南和陈正到的时候,蒋开正和工程队的负责人吵架呢。
不,也不算是真正的吵架,只能算是工程队负责人单方面的狂怒。
负责人:“就那么一点点瑕疵, 就歪了不到一厘米!”
蒋开看他:“不行。”
负责人:“现在调整, 要拆掉许多东西, 工期耽误不说,材料也要废了!通融包含下行吗?”
蒋开薄唇一张:“不行。”
负责人:“你踏马是不是故意来找事儿, 你信不信我们现在就撂挑子不干走人了!”
蒋开挑眸冷艳一看, “不行。”
负责人:“.........”
刘知南看呆了,陈正无奈一叹:“蒋开的做事标准就是那么一条线,偏一毫米都不行, 没人能跟他讲得通,我去跟负责人调和调和。”
说完, 陈正去跟人沟通去了。
刘知南找到蒋开, 笑道:“其实,我可以容忍一点小差错的, 只要不是偷工减料的大问题。”
蒋开没有表情道:“我不能。”
刘知南小声道:“我是怕你难做, 害怕你后面太惹人了,被人打。”
蒋开摇头:“我有医保。”
刘知南:“........”
小院儿其中的一栋房子已经有了雏形,跟刘知南图纸上的几乎没差别, 实地建成后,效果很理想。
刘知南自己去看了一圈儿,到时候王老爷子祖屋上的雕花门窗安上,向阳,能在走廊的地砖墙面上看到影子画。
等房屋竣工就开始搞绿化景观,门口的那个塘还要请挖机来扩,尽量将小院儿的正面视角都造成湖景,工程量还不小。
刘知南问蒋开:“那个湖你要搞莲藕研究,能尽量选荷花好看一点的品种吗?这样景观会漂亮些。”
蒋开:“还可以弄七彩莲池。”
刘知南满眼期待:“可以吗?”
蒋开摇头:“不可以。”
刘知南撇了撇嘴:“好冷的笑话。”不过他到时候能在院子里放荷花缸,每一个缸里种不同的品种,例如:至尊千瓣,墨红,雨落倾城....
陈正跟负责人沟通了一会儿,找到刘知南说:“今儿是小雪,杨黎打电话来说,村委会那边今天在组织砸糍粑,问我们想不想吃。”
刘知南挑起眼梢,“吃火锅时送的那种红糖糍粑?”
陈正笑:“是,不过现砸出来的会更好吃一点,糯糯叽叽的,还会有村里婶婶给你炸来吃。”
刘知南:“走呗,我去蹭一口,我爱那种糯糯的东西,蒋开你去吗?”
蒋开戴着黄色安全帽摇了摇头:“不去,我中午吃凉拌黄瓜。”
刘知南:“走呗,别整天吃黄瓜了,去参加参加活动。”
蒋开冷着脸被陈正强行带走了。
青桐湾老人多,一直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活动,杨黎等这一群年轻村干部加入后,便将这些活动重视起来,举办的更加热闹了,希望能够借此打造出特色的村文化。
刘知南三人到的时候,杨黎正混在一群大妈大爷中间,组织现场活动。
“婶儿,你这红豆沙是不是包少了点?旁边还有一盆呢,别省啊。”
“叔,那新的糍粑砸好没有,赶不上趟了。”
等他看见刘知南和陈正,旁边还有个冷着脸的眼镜书生时,杨黎两眼放光:“哎哎哎,你们可来了,我都抓不到壮丁了,砸糍粑就是需要壮力,村里的叔叔们都砸了好几槽了,正好你们来续上。”
拿着石臼的叔叔们看见了陈正,高兴道:“正小子来了,我们能歇会儿,让他来,他小子力气大呢。”
“之前我摩托车翻沟里去了,还是他帮的忙呢。”
“正小子,来砸会儿,跟刘小子两人砸一槽。”
陈正笑着点了点头:“行,砸会儿。”于是拉过蒋开,说:“我两砸。”
蒋开一脸不解,“我说我要砸吗?”
陈正:“我请你跟我砸。”
蒋开看刘知南:“那他呢。”
陈正:“他看着我们砸。”
蒋开:“........”
蒋开不语,但骂的很脏。
杨黎在旁边看的笑,知道正哥疼男朋友呢,便拉着刘知南:“我带知南哥去帮着炸糍粑。”
陈正嗯了声,脱了外面的纯黑夹克,里面穿着件纯白色的短袖,尺码有点紧,隆起的肱二头肌和胸肌格外明显,突兀的是脖子靠近锁骨处有一大块儿红痕,靠近了看还能看出点牙印儿。
刘知南脸红,陈正这狗东西怎么又穿他的衣服,那脖子上的印儿是昨晚上他咬的,折腾到了两点还没要完的意思,索性他就给来了一口,谁知道今天还能有这么大的印子。
村委会门前满院子的人,除了杨黎和蒋开没人知道他两这些破事,但刘知南就是心虚的脸红。
旁边一群炸糍粑的婶子看见了刘知南,热情的招呼着:“刘小子,来,吃吃婶儿刚炸出来的糍粑。”
用糯米粉做成的饼下锅小火炸至两面金黄,红糖白糖勾成的料汁儿往锅里一浇,煮至浓稠,大火收汁儿。
刘知南看着就嘴馋,走过去等着婶婶起锅。
“城里来的就是长的又白又俊,是不是跟白蛇传里的那许仙差不多啊。”负责炸的婶子笑道。
旁边揉面的婶儿也瞅着刘知南打趣:“怕比那许仙还俊,刘小子有对象了没?”
“有没?没有婶儿给你介绍。”
刘知南闻着红糖的香味,点了点头:“有了。”
中年妇女堪称村里的八卦情报站,听到刘知南这么一说,更好奇了。
“哪家的?城里姑娘?”
“有没有照片儿?”
“肯定比白娘子都好看,不然怎么跟刘小子配的上。”
“跟婶儿们说说,是不是又白又嫩,樱桃嘴柳叶眉。”
你一嘴我一语的,说的可热闹了,旁边的杨黎忍不住笑,眼睛往陈正那边瞅。
只见陈正抡着石臼砸糍粑,肌肉隆起,身上的线条充满了力量感,瞧着就帅气,这跟小姑娘完全相差十万八千里。
刘知南抿了抿,笑道:“啊,不白,黝黑黝黑的,比我还高半个头,浑身腱子肉,干起活来比我还厉害。”
婶婶们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齐齐的看着刘知南:“.........”
兴许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姑娘,她们都没反应过来。
杨黎憋的肚子疼,把头扭到一边不忍心再听下去。
其中一个婶婶先反应了过来,勉强挤出一个笑来,“长的壮好,持家能干,要是放在旧社会,准是个能挑粪桶跑的飞快的种田好手,婆婆的心头宝。”
“黑点好,黑点健康又顾家,不用天天擦脂抹粉的,省粉钱了。”
“啊,是是是,就是刘小子以后得多听媳妇儿话了,要不,人家还比你高半个头呢,小心打起你来,你还打不过。”
刘知南抿着唇憋笑,心里想,陈正他敢动自己一根手指头吗。
“来,糍粑熟了,刘小子给你一碗儿。”系着好太太围裙的婶婶先用碗捞了两块儿给刘知南。
刘知南端过碗来,里面的红糖糍粑外酥内软,香甜软糯,一口咬下去糯叽叽的,甜而不腻,味道真的绝了。
“再给你浇点红糖汁儿。”婶婶又把勺子递了过来,给他加了半勺子糖汁儿。
刘知南吃的嘴巴上到处都是红糖汁,但实在是停不下来,他这一口还没吃完。
旁边的那一桌又起锅了,叫他过去:“来,裹了鸡蛋液面包糠炸的糍粑条儿,脆着咧,想裹豆粉还是红糖。”
刘知南:“黄豆粉,谢谢婶婶~”
“嗐,跟婶儿客气啥。”直接一整碗就端了过来。
刘知南本来是来干活儿的,硬生生被一群婶婶们当成了贪嘴的孩子,抬了个小板凳坐在油锅边上,新炸出来的东西都让他先吃上一口。
葱香薯饼,豆沙糯米饼,烤糍粑......
刘知南是吃的直打嗝,肚子圆儿,去找陈正的时候,他刚和蒋开砸完剩下的糍粑。
蒋开看着瘦,脱衣后只穿着件t恤身材还挺匀称的,他重新戴上他的眼镜,气息有些喘:“下回不要叫我来。”
刘知南听的发笑。
陈正看着嘴巴还沾着红糖的刘知南:“瞧你这架势吃了不少。”
刘知南嗯了声,笑的眼睛弯:“村里的婶婶们都对我好,喜欢我,给我塞了不少好吃的。”
陈正挑眉:“没给我拿点来尝尝?”
刘知南:“李二婶炸的红豆沙糍粑饼好吃,都在那儿抢,我给你用口袋装了一个。”
说完,刘知南去掏裤兜,结果掏出来一张被压实了的扁饼。
“卧槽,我忘了裤兜里装着饼了,刚刚我一屁股坐下去了。”
陈正:“........”
蒋开默默的看了眼:“挺好,印度飞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