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品夫人 第100章

作者:凔溟 标签: 架空 近代现代

看来陆爷没少帮他说好话啊,左邵卿心里甜的跟喝了蜜似的,连赶车的心情都没之前那么沉重了。

“铮儿就是太实诚了,虽说是救命之恩,但也没必要以身相许吧?”

左邵卿:“……”这话怎么听着有点不对劲呢?好像以身相许的是他这个救命恩人吧?

“你可有想过这镇国公府的香火怎么办?”

左邵卿慢吞吞地回答:“此事自有陆爷做主!”

“那你就没点想法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怎么对得起左家的列祖列宗?”

左邵卿这回毫无心理压力地回答:“老夫人多虑了,晚生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二房还有一个弟弟,左家不缺人延续香火。”

“至于镇国公府,陆爷若是没这心思,那也是没法子的事。”在这点上,左邵卿想的很清楚,陆铮如果真想要个继承人,前世那么多年他早就找人生了,可是直到他死,也没听说镇国公府有后人。

那时候他还坏心眼地想:这位爷该不会对女人硬不起来吧?毕竟有江澈这个例子,证明男子即使好男风也不妨碍他们娶妻生子。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左邵卿才敢将自己的未来压在陆铮身上,他可不希望两人在一起后还要面对子嗣问题。

如果哪天陆铮真的和别的女人生孩子了,他保不准就先宰了大的再弄死小的,来个鱼死网破。

“心思不心思的,也就那么回事,想要自然就有了。”老夫人用试探的口吻说。

左邵卿才不上当,义正言辞地反驳:“陆爷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敢作敢当,若是他不愿意,勉强也没意思,何况老夫人应该明白,陆爷从来不是一个能被算计的人。”

老夫人无趣地撇撇嘴,看着前面出现的小村子笑道:“前面就是了,等会儿记得别说漏嘴了。”

左邵卿的视线从那一片整齐的房舍中收回来,了然地点头。

看来老夫人并不是第一次来这,而且一直没有用真正的身份,不知她此举是何用意?

第95章

“陆大娘来了?”刚到村口,一群四五岁的孩子看到老夫人兴匆匆地围了上来,态度亲热而尊敬。

老夫人支使着左邵卿将马车上准备的吃食拿出来,然后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进村子正中央最大的一座宅子。

左邵卿细胳膊细腿,提着两大袋食物勉强能跟上老夫人的脚步,他抬起头看向宅子的牌匾,上书着三个铿锵有力的大字——“童安堂”。

左邵卿诧异了一下,童安堂的大名他是听过的,现在它的名声还不显,可是再过几年,超中不少武将都是从这出去的。

听闻童安堂乃是镇国公府出资建立的,收留的全是北疆因战火失去父母亲人的孤儿。

大家最初以为陆老夫人只是因牵挂北疆的儿子这才动了恻隐之心,也有少数人认为老夫人是为了博取美名,直到童安堂名声大噪,人们才意识到:老夫人深谋远虑啊。

到后来,童安堂出来的武将只能在镇国公辖下的军中任职,使得原本就勇猛无敌的军队如虎添翼,像一柄尖锐的标枪立在大央的土地上。

“那是铮儿亲笔所书,是不是写的不错?”老夫人见左邵卿呆呆地看着牌匾,特意炫耀了一句。

左邵卿眉梢微微一挑,果然认出了是陆铮的笔迹,他毫不吝啬地称赞道:“陆爷的笔法浑然天成,下笔劲道有力,甚至带着一股杀气,有这牌匾挂着,怕是鼠辈宵小都不敢进门了。”

老夫人听出他是发自内心的夸赞,甚至还带着一点小得意,暗暗点点头,看来这孩子确实对铮儿有意。

左邵卿一路走进去,所见之处全是错落有致的房舍,木板与泥土的混合,建的简单实用,毫无一点花哨。

院子里有玩耍的孩童,见到来人立即蜂拥涌了上来,将老夫人团团围住。

“陆大娘,这个好看的哥哥是谁?”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指着左邵卿问。

左邵卿偷偷瞄了老夫人一眼,不知道她会怎么介绍自己,该不会说自己是她媳妇儿吧?那他到时候是应还是不应呢?

哪知道老夫人回头看了他一眼,笑着回答:“我儿子。”

几个年纪大的嬷嬷快步迎上来,她们是老夫人特意选来照顾这些孩子的,也不乏教导之意。

听到陆老夫人那简洁明了的三个字,惊得差点跌倒,这镇国公府什么时候多了个少爷了?

老夫人对这句话的效果很满意,让几个嬷嬷带着食物分给孩子们,自己带着左邵卿四处逛逛。

“这里叫安村,除了这些无父无母的孩子住的都是前些年南下的流民,这些人很好养活,只要给他们一块地,给他们几把农具就能养活自己,还能让他们感恩戴德。”

左邵卿心下一紧,知道老夫人这是在慢慢教自己一些事情,赶紧竖起耳朵认真听。

“当然,咱们也不指望他们感恩戴德,老婆子当年之所以伸一把手,一方面是有这能力,一方面也是想到铮儿在北疆拼了命的保护这些人,我们在后方能做一点是一点。”

“老夫人高义!”左邵卿情真意切地称赞道。

老夫人不在意地摆摆手,“别把老婆子想的太善良,我也是出于私心,但做好事就是做好事,不必追究其心,那些自诩善良正义的卫道士,只会动动嘴皮子,还不如一个能为百姓做实事的贪官。”

左邵卿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心中有些不平静。

“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贪也该讲究贪的途径和底限,只会捞取民脂民膏却又不办实事的官……”老夫人甩了个严厉的眼刀子过来,“人人得以诛之。”

“是,晚辈明白的。”

老夫人眼神瞬变,带着几分狡黠说:“当然,等你见识过陆家世代积累下来的财富,对那些财帛之物就很难动心了。”

左邵卿心道:这可未必,没有人会嫌钱多不是?再说了,心不心动和收不收是两码事。

绕过一块菜地,左邵卿听到不远处传来郎朗的读书声,“童安堂的孩子六岁以上的都可以上学堂,男女分开授课,各学所需。”

左邵卿点点头,不一样的教育所得的收获也不一样,镇国公府完全只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件衣裳穿,可是这样,等他们长大后八成只能成为一群农夫。

而镇国公府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一群会种田没有文化的佃农。

左邵卿有些明白老夫人的用意了,她不仅仅是在做善事,还是在为镇国公府培养优秀的人才。

这些孩子都是受陆家母子恩惠的,陆铮救了他们的命,老夫人给了他们饭吃,给他们书读,将来他们的回报也必然是毫无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