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艺术狂徒 第72章

作者:言朝暮 标签: 爽文 甜文 强强 近代现代

  贺缘声的控诉, 彻底震得钟应头脑一片空白。

  他是尊师重道理念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他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学生会对老师这出这种天理不容的事情!

  “贺先生……”

  他正要问到底是为什么。

  贺缘声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如果你要为那些人开脱、辩解, 那就不必说了!”

  老人完完全全误会了钟应的意思, 他眼睛里都是愤怒,重申了他的固执。

  “我这辈子最错的, 就是让师父回到中国,让辉声回到中国。”

  “所以,我不会让希声回去!”

  钟应对情绪的敏锐,令他再也无法张口。

  无论是问“为什么”, 还是感慨“怎么会这样”, 都是在火上浇油,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于是,他求助一般看向樊成云。

  只见师父微微的摇了摇头, 然后说:“贺先生, 我们会尊重你的意见。”

  这样的话, 等于通知钟应从长计议,不要再刺激可怜的老人。

  他们走出了书房, 只有谢会长送他们出来, 助理在书房里小声端茶送水。

  “贺先生正在气头上, 我会劝劝他的。”

  谢会长跟随贺缘声多年,清楚老人家的脾气, “希声就算捐给了利瑞克学院,我也会和院长、馆长私下达成协议, 再多等几年, 一定会送它回中国的。”

  钟应皱着眉, 听懂了谢会长给师父的承诺, 心里却格外的沉重。

  谢会长的意思,大约是等到贺缘声去世,他们华人互助会再与利瑞克学院,另行捐赠事宜。

  然而,这并不是他们来到美国想要的结果。

  他期待着希声回国。

  可是,他不会希望这套编钟只能在老人的遗憾与愤怒里回国。

  因为,华人互助会的记录墙,写尽了希声四散分离到重新完整的经历。

  每一次重聚,都有贺缘声的付出和努力。

  他对待一套编钟,像是对待一位亲人。

  钟应也希望他能与亲人一同回到中国,实现冯元庆曾经对他许下的承诺。

  直到他们回到酒店,钟应才说出了他的想法。

  “师父,难道我们不能让贺先生明白冯先生和柏老师的想法吗?”

  他不过两岁,冯元庆便与世长逝,但是不代表他对冯元庆一无所知。

  那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值得敬仰的教师。

  在他买下编钟之前,在他加入遗音雅社之前,他就在清泠湖学院授课,教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二胡演奏者。

  钟应对他的了解,曾经仅仅局限于柏辉声提及的只言片语。

  直到清泠湖学院为冯元庆举办逝世十周年纪念音乐会,钟应亲眼见到无数前来悼念的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亲耳听到他们纷纷自称是冯老师的学生。

  他们对冯老师的敬爱,对冯老师的怀念,成为了二胡齐奏,响彻清泠湖上空。

  这也钟应第一次从学生们的角度,真正明白“天地君亲师”的传承。

  钟应不知道贺缘声控诉的是哪些混蛋。

  但是,能让冯元庆骄傲而眷恋的,一定是这些在他逝世十年后,仍旧愿意为他奏响纪念曲的学生。

  钟应的问话,令樊成云沉默许久。

  他说:“再等几年接回希声,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可是……”

  师父笑了笑,“我也觉得,冯先生和辉声,想要的绝对不是这样的回归。”

  希声是两位音乐家的遗愿。

  可孤零零留在世间,为他们耗尽一生找回编钟的贺缘声,又何尝不是他们的牵挂。

  他们看过太多凄苦别离,深深懂得贺缘声为什么生气又愤怒。

  因为他尊敬的冯元庆、疼爱的柏辉声,都走到了他的前面。

  以至于寂寥的人生,只剩下了希声,成为他最后的执念。

  樊成云说:“贺先生只是太伤心、太难过,忘记了冯先生的愿望。如果他能想起冯先生说过的话,肯定会清醒过来,后悔将希声捐给利瑞克学院。”

  “我不想希声去利瑞克学院。”

  钟应默默的说。

  那座历史悠久的大学再好,它的博物馆建设得再漂亮,也不是希声的家。

  他视线执着,说道:“我想贺先生和希声,一起回清泠湖学院,参加柏老师的纪念音乐会。”

  樊成云欣慰看他。

  清泠湖学院是冯元庆和柏辉声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在他们出发赶往美国之前,院长就说过这件事。

  学生们为柏辉声的逝世感到悲痛,他们自发的挤在教师宿舍楼外,彻夜点燃蜡烛,到了熄灯查寝的时间,他们仍旧不肯回去,要在楼外守夜。

  最后还是方兰劝回去的。

  方兰说:“柏老师一直牵挂着你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就等到他的纪念会上,再说给他听吧。”

  学院定下的纪念音乐会,成为了学生们伤心散场的慰藉。

  只有给他们一个期望,他们才肯将精力放在那场纪念音乐会上,不至于为了老师的离去伤心过度。

  然而,这令人动容的事实,不适合在贺缘声面前提起。

  因为,他只记得了学生带来的恨。

  “也许……”

  樊成云迟疑的说,“我们可以用冯先生创作的乐谱,再试试。”

  他们坐在酒店沙发,默默筹谋,决定要做最后一次尝试。

  对于音乐人,大约没有比重奏冯元庆的乐谱,更能唤醒老人记忆的方式。

  “方兰那里应该保存了许多冯先生的手稿,他老人家创作的二胡曲,我只听过一部分,所以还是重新慎重的挑选一下,再研究音乐会的编曲。”

  说着,樊成云将目光看向了钟应。

  “你是辉声的学生,就是冯先生的学生。”

  樊成云对钟应的信任,永远建立在他的赤诚与天赋之上。

  “你应该是最懂他们的人,所以我希望你能创作出一曲终章。为了冯先生、为了辉声,更是为了贺先生。”

  即使面对了贺缘声的斥责与固执,樊成云也不可能埋怨那位年逾八十的老人。

  钟应也是如此。

  只不过,他的情绪低落沉重,视线期期艾艾。

  樊成云见他这样,困惑的问道:“怎么了?”

  冯元庆已经逝世十六年,钟应却在今天,才知道老先生的遭遇。

  面对他慈祥包容的师父,才敢问出那个迟到了许多年的问题。

  “……冯先生,恨吗?”

  恨那些忘恩负义的学生,恨那个盲目黑暗的年代,恨天地昏暗世道不公。

  酒店房间寂静,似乎他的回答永远没法得到回答。

  但是,樊成云依旧出声,“恨,也不恨。”

  他摸了摸钟应短发,清楚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对音乐传递的思想有多敏锐。

  于是,樊成云淡淡笑道:“我不能替他评判什么,但是冯元庆一直是我尊敬的老师。他一生的追求都在音乐里,一生的盼望都在曲谱里,你学过他创作的乐曲,更深懂《猛虎行》和《万家春色》,就应该知道——”

  “他只恨时光匆匆,没法继续教授更多的学生,没法让更多人懂得用二胡的弓弦去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

  师父说的没有错。

  那位伟大而可敬的老人,从来没有把时间浪费在仇恨上。

  钟应从小学习他创作的二胡曲,弦乐里的乐观积极,带着冯元庆历经了战争和苦难之后的喜悦。

  仿佛那双眼睛依靠着挚爱的乐器,仍旧见到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大好春色落入万家灯火的辉煌。

  他看不见了,钟应却没有感受到他的失明。

  始终能从二胡的弦里,看见冯元庆眼中的姹紫嫣红。

  可是钟应站在房间窗边,迟迟没法全情投入到音乐会终章的创作之中。

  他掌握了许多谱曲的技巧,也会写各种乐器需要的谱子。

  心中的感慨和悲伤却干扰了他的思绪。

  这不是单纯的纪念曲,它必须要安抚一位盛怒的老人,讲述一位逝者历经八十年未变的心声。

  钟应自诩不是天才,他没有办法轻松的承诺做到。

  因为,他的创作,并不能完全取代冯元庆在贺缘声心里的地位。

  《猛虎行》是战争时期歌颂离家战士,不改其志,英勇卫国的乐曲。

  《万家春色》饱含了一位音乐家对祖国万里江山春色灿烂的欣喜与庆幸。

  它们连在一起,可以毫无负担的得出“战士保家卫国,换来和平安宁”的思想。

  然而,钟应觉得,这不会是贺缘声想要听到的乐思,更不可能安抚老人记恨至今的怒火。

  这时,他总算感受到人类的无力与音乐的苍白。

  如果真的存在鬼神、存在灵魂,他宁愿以身为媒,请冯元庆再到人世间走一趟。

  也许换作冯元庆,就只需要对贺缘声说——

  不要为我难过,你和希声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