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248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李盛出发去了东北方向,那边他一向去得少,应该能录到不少有效影像吧。

作为一只东北虎,这也算是回老家看看。

李盛直接进了祁连山,在山里待了半个月,还够了积分后又和两只老虎打一架后被追进了小兴安岭一带,在那边又待了半个月。

本来捉了两只松鸡给嬴政打算带回去的,但是考虑到他注定缓慢的速度和眼下越来越热的天气,李盛最后还是自己吃了。

他能带回去的主要是就是各种干菌菇干果还有山参了——干菌菇和干果还是他和山下的山户“置换”的,半夜里躲在背风的墙后睡觉,知道这家人生了病,缺医少药,李盛把自己的大荷包里一半的金子留下,又留下了一小根山参,带走了一筐干菌菇干果。

还有一家妇人晒在外面的干鱼闻起来就非常香,还是那种两只手掌宽的大鱼干,李盛也留下了一根实心儿的金簪,“换走”了两只干鱼。

带了一兜子东北土特产回来的大老虎一进宫就被带去洗澡澡了。

嬴政和扶苏父子俩就站在李盛的浴池旁边,一边陪着大老虎,一边看着宫人们收拾那个巨大无比的褡袋。

嬴政是个大人了,但是扶苏还是个小朋友,这种开盲盒的快乐让他非常兴奋,亲自跪坐到旁边一个个掏出来看。

这一趟出去,不光还债成功,李盛觉得连嬴政去泰山封禅地积分应该也够了。

于是,三个月后,秋高气爽风景怡然,嬴政带着大部队前往泰山,举行封禅。

历史上嬴政的封禅仪式其实并不太成功,遇上了暴风雨。

这当然是对当时的秦始皇有所打击的,何况,当时被驳斥了所有提议赶回山东的那些儒生们“既黜,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心怀愤怨,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嘲笑嬴政是因为无德,才被上天示警,以至于这样重大的政治活动却遇上了罕见的恶劣天气。

这就有点过分了。

而且说实话,就他们提的那些建议,别说一向眼光高要求尽善尽美的嬴政了,就是李盛,也觉得很离谱啊,比如,有人提议应当用蒲草包裹车轮,以免损伤泰山的一草一木,还要在封禅的时候扫地清山,铺地的席子还必须用蒲草编织,以示虔诚。

就很离谱啊,都在山上大兴土木了,你还搞这些“不损草木”的名堂干嘛?还扫山?把山林枯叶清扫干净?那是一座山,不是一间屋子。神经病吧?!

于是,嬴政“闻此乖异,难以施用”,才把这些人赶走的。

但是这一世,天气绝对完美,李盛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用天象来攻击嬴政。

这可是他的主场!

在积分的力量加持下,嬴政举行封禅仪式那天的场面相当豪华。

跪拜礼仪结束后,嬴政要敬香,不过这时候的敬香是燃烧香蒿、柴木,以及祭品。

香烟直上云开处,阳升日现彩霓虹。

当天清晨,山上湿气很重,有着淡淡的薄雾,随着燃烧青蒿的烟气上升,天地间逐渐清朗起来,太阳周围居然出现了一轮轮的霓虹样祥云。

随行仪式的众臣都以为这是天象祥瑞,嬴政也很高兴,带领众臣再次行祭礼。

李盛是陪着铲屎官爬上来的,这会儿就蹲在不远处观礼。

天边的彩云慢慢散开,逐渐铺满了整个东方天际。

就当这时,天边又有云飘过来,居然下起了蒙蒙细雨,真是润雨如酥,就算是打到脸上也是酥酥麻麻的。

且,这还是一场太阳雨,太阳依然挂在天上光华璀璨。

不到一刻钟,雨停了,但山林中又起了一层淡淡的薄雾,像是笼着一层轻纱。

李盛把剩下的积分都砸了出去,站到东方,向着山林的方向长长地虎啸一声。

只听得林间扑簌簌地响动起来。

“快看!”

有人惊叫一声,指向东边的天空。

无数飞鸟从山林中飞跃而出,盘旋而上,鸟鸣声声,翅音振振,鸟儿们颜色各异,大小不同,但都向着同一个太阳的方向飞去,映着阳光,显得越发神异。

而鸟群散去后,就在方才雨后天边薄雾处,有一座山的影像浮现在半空,山形俊而丰,仿若有仙人动影其间,令人恍然。

“这是仙山啊!”

“仙迹啊!”

其实那是海市蜃楼罢了,刚才下雨就是为了这个。

这次来封禅,神迹仙形祥瑞天影,凡此种种,都是要好好记录下来的!

李盛看到旁边负责记录帝王行事和大事迹的官员,手里的笔都动得飞快。

不光要文字记录,旁边还有一个专门负责给这次活动画图的官员,很不讲体面地把丝帛铺在了一块平整地大石头上,整个人都快趴在上面疯狂画了:死手,快动啊!一会儿忘了!

再看看嬴政,那叫一个精神焕发神采飞扬,高兴得眼睛都亮了。

李盛深藏功与名。

第378章

封禅仪式进行得相当完美,嬴政心情很不错,齐鲁之地的官员们也都松了一口气,从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直到今日才算是大事已毕。

但是既然来了齐鲁之地,这边的不少官员自然是要见一见,许多先人碑刻名胜古迹也是要看一看,故此,仪式结束后,嬴政一行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就在此地行宫——也就是之前诸侯王的王宫,后来秦朝统一天下后当然就收归秦王室所有了。

嬴政一路下山来,只觉得山林悦目风声润耳,心情大好,封禅仪式上有如此神迹,彩云相随百鸟投身,更有仙山神迹现于世前,可见是他功高德厚,上天也认可他啊!

但是,他左右看看:“虎君怎么不见?”

李盛早跑去山里玩儿了。

到了夜里,李盛叼着一只大鱼回来,走到嬴政面前把鱼扔下,然后又跑到院子里中间,像是个滚筒一样把自己左右旋转甩水。

嬴政早已经用了暮食,这会儿见虎虎湿淋淋地回来,赶紧让人去拿干净细布和炭盆来擦净烘干毛毛。

等毛毛干得差不多了,李盛走到嬴政的内室,就想往床上趴,但是刚放了一只爪子上去就停住了——秦宫里的大床都是加固过的,这边行宫也有好几年没住人了,而且还是普通材料一般结构,能禁得住他吗?

嬴政过来撸撸虎头:“没事儿,你跳上去试试,这床要是坏了咱们就去旁的地方,这边地方宽敞得很。”

“秦皇的老虎在封禅时下居行宫,压塌了行宫的床”——他不想要这样的新闻,也不想在后世人们讨论秦始皇封禅的时候提起这么丢虎的事儿。

于是大老虎还是在毯子上休息的。

嬴政干脆陪着虎虎在毯子上睡了,捏着一只爪垫问:“虎虎,你说今日天上那等仙境,是不是仙人所居?将来我凡命归终,该将如何呢?”

来了来了,这个问题终于来了。

上一世还要给刘彻托梦,这一世,李盛可是从嬴政投胎到赵姬腹中的时候就在搞事了,当然忽悠起来就更简单。

大老虎金黄色的虎瞳映着昏黄色的烛光显得更加耀眼,它伸出一只爪子指了指自己,又拍了拍铲屎官的头。

“将来我死后,会跟虎虎你一起吗?”

嬴政的语气立刻从忐忑不安变得有些兴奋喜悦起来。

他又扒拉了一下虎虎的耳朵:“那只黑龙呢?”

李盛给自己心理暗示:要想把嬴政忽悠住,首先自己就得相信!

于是信念感朝强地瞪大了眼睛惊讶了一下,虎瞳都变得圆圆的,然后又用爪垫拍了拍嬴政的头。

嬴政这些年里其实也猜测过许多:“难不成,我就是那只黑龙?只是投身到凡世?”

大老虎眨了眨眼睛。

对此嬴政接受良好,他们嬴秦部落之前还一直宣传自己是玄鸟的后代呢,神兽图腾文化在先秦时代还是很流行的。

但是想到一些事,嬴政又有些不满意了:“那将来我和你在哪里生活?”

李盛看向东边天上,朝着那边嗷呜叫了一声。

“就在今天的那座仙山上吗?”

“那里都是仙人吗?他们是伺候我们的仆从吗?”

“就一座仙山是不是有点少啊?将来若是能自己建一座宫室带上仙山就好了。”

“难道将来万世余生,都只能在那一座山上生活吗?还能下来看看我的后代吗?”

“我是变回黑龙的样子吗?也能幻化成仙人的样子吗?应该可以。”

......

你这自我攻略也太快了!

但是你真的好多问题啊!!!

李盛被吵到睡不着,把爪垫从铲屎官的手里抽出来,两只爪爪捂住自己的耳朵,背过身去,留给嬴政一个黑黢黢的背影。

行吧,那就以后再说,反正他现在才不到三十岁,时间还远呢。

嬴政躺回去睡觉,但是脑子里还是兴奋不已,翻来覆去地一直睡不着,烦得大老虎爬起来跑到另一边的屋子里里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李盛还在睡觉,嬴政已经正冠着服,接见此处的官员耆老当地氏族了。

等李盛吃饱喝足慢悠悠地走来,就看到有人带着两个身穿灰色大袖宽袍的人过来,那两人手里还带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两人神色高傲行走轻盈,那作态,看起来就是修仙求道的样子。

对于李盛怎么能认出来的?

哈!这就要问一问前几任铲屎官了,对此,李盛可是熟练工了。

不过嘛,这次,这几人还能像是历史上说动秦始皇一样,说动这个世界的嬴政吗?

李盛甩了甩尾巴,跟了上去。

战国时代的求仙之说,最开始就流行在齐鲁之地,这边临海,海上人家遇到的奇异之事较多也经常有海市蜃楼之景象出现,故此,这边的术士数量也很多,许多术士还被很多人追随,颇有名气。

历史上的秦始皇对求仙长生的渴望,其实就是在齐鲁巡狩的时候被说动的。

早在战国初期,便有一大批术士大肆宣传方士仙道之说,为首的便是宋毋忌、正伯桥、充尚、羡门高等人,他们传言自己是得到过仙人指点的人,将来人死后便可形解销化,得道成仙。

还传言有三座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仙山飘荡在渤海之中,飘忽不定,偶尔会现身片刻——就是海市蜃楼之景象。

而当世的一大批诸侯国君主,也都被这些说法忽悠成了,比如当时的齐威王、齐宣王还有燕昭王,都曾经派人入海求仙,可见长生成仙这件事的诱惑,足以让人冲昏头脑。

这些人拿了国君给的钱财人力物力,倒是做出一副为君效命的努力样子来,但是,往往一点时间后回来,都是一脸失望的同一副说辞——“神山远望如云,及臣至山下,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而去,终莫能至之。”

齐威王等人也只能表示艳羡和无奈。

但是其实,那些钱财都被这些术士侵吞了,等获得了钱财,就更能广泛地传播他们的传言,为他们扬名,故而名气愈重。

历史上的秦始皇可是说是被骗得最惨的一个,大骗子是徐福,秦始皇初次东巡至海边,徐福等人就上书皇帝,劝他求仙问药,什么药呢,自然是长生不老之药了。

历史上的秦始皇对于延年益寿的渴望,已经压过了他的理智,他对徐福这些人极度宽纵,做出了一些令后人都怀疑的蠢事。

简而概之,秦始皇的求仙史,就是全程都在被诈骗。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