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置业
一行人跟着老虎爬上这座山的山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这条路是真好走啊!
李盛表示,这都是他尾随当地土著才知道的小路,人家当地人都走了十几年了,当然好走。
王贲跟着老虎在山顶站定,大老虎朝着西南方向定定地望了望,又转过头来看向王贲,用尾巴指了指他腰间的刀,王贲试探着拔出来,大老虎伸出前爪,把刀锋掰到背离西南边的一侧。
“虎君,您是说,不能对他们随意动刀,要尽量招降而不是杀伐,对吗?”
“嗷呜!”
大老虎两只金黄色的眼睛看过来,朝着他眨眨眼。
王贲并没有一口答应,陛下的意愿,是要压服南越百部,如果他们愿意投降,他当然不会胡乱杀人,自吕相改了军功制度后,秦军中不少将领都被严厉地嘱咐过不准随意杀害性命,只要投降,就不准再杀。
王贲自然也不是那种杀良冒功的人,只是,倘若越人执意抵抗到底,他自然也不会手软了。
王贲把事情一说,就看到这位虎君很放松地冲着他叫了两声,尾巴尖尖左右摇摆。
李盛:在越地这十几天,攒了大笔积分,现在小爷我富裕得很,等你们把越人武力压制住,我再搞点异象,妥妥拿下!
当天晚上秦军养精蓄锐,第二天一早,大军便在虎虎的带领下,越过两座山头,抵达了四个部落的聚集地。
正待两边剑拔弩张的时候,天边忽然黑下来,电闪雷鸣间,他们看到了天上似乎出现了一条黑蛇,在此地盘旋几圈后向着东边去了。
百越中不少部落都有龙蛇崇拜,王贲也是知道的,他好歹也在这边打了两个来月,也抓了一些当地的人,还有从南边带来的译者,南边边境时常和南越人做些交易,彼此间的语言也都知道一些。
见着这些人愣住,还有不少人跪下来叩拜,王贲当即抓住机会大喊起来:“东方是我大秦之地,我大秦皇帝乃是黑龙入梦而生,天定的人主,尔等还不服王从教,听命人皇?投降者不杀!”
说完这话,旁边的译者赶紧跟着大声吼起来。
只要一个部落被说服,其他的部落就可以逐个击破。
赢政的信使来到南越。
在收到了王贲的帛书后,嬴政结合虎虎的行为,加上朝中不少大臣的建议,他的政令比历史上要宽和许多。
当然了,对南越地区的管控是不能放松的,秦军将在此驻兵,设立关卡,但同时,秦军也会在这里修路建道,加强南越与中原的商贸往来。
南越的情况在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但是王贲他们短时间内不能回去,虽然大部分部落都被控制起来,但是也需要军队镇压。
李盛也没急着走,他打算在这边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特产给铲屎官带回去些。
然后就在山里碰上了另一只非常强壮健美的母老虎,这只母老虎似乎愣了一下,李盛刚想跑,就看到这只母老虎后面又嗷呜嗷呜着跑出来一只小一点的老虎,哇,好眼熟啊!
就是那只被李盛欺负了一小下的小老虎!
这只小老虎也愣了一下,鼻子动了动,似乎确定了什么,然后就跑到母老虎跟前蹭蹭虎妈,一边蹭一边嗷呜嗷呜。
大概能听懂的李盛立刻扭头跑得飞快:你都快成年了!跟妈妈告状算什么英雄好虎?!!!
第368章
李盛跑出了两个山头才算是甩掉了那母子俩,真是小气!
这边气候实在是对东北虎太不友好了,李盛花了积分,在深山里找了不少珍贵的年份久的药材,还有好多他在跑山的时候看到的漂亮玉石,都一一叼回去扔到王贲面前,又随便从他的帐篷里拽了一片用来铺地的麻布扔在他前面,下巴抬了抬示意。
王贲是见过虎君背着包袱在咸阳城里溜达的,这会儿就很懂了,放下手里的军报,先用粗布把几块玉石都好好地包起来避免磕碰,那些药材也都用草绳绑好,都包装好了再放到了包袱里,给虎虎系上后还很细心地抻了抻绑带的两个角:“虎君,这样你勒脖子吗?”
李盛扭了扭身体,没什么不适的感觉,抬头蹭了蹭王贲的手心,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你很会打包东西,下次还找你!
“虎君,你的包袱里还有给陛下的帛书信件和舆图。”
李盛冲着他眨眨眼表示了解,扭头跃出帐篷进了山林。
李盛快乐地一路回了咸阳,经过秦岭的时候还给嬴政抓了一只山羚带回去,他在外面吃了这么久的生肉,虽然也吃的顺,但是也有点思念秦宫里香香的冒着热气的肉羹了。
这只山羚是他仔细挑的,肉质绝对细嫩,怎么做都好吃!
李盛叼着猎物转到了秦宫后面,这会儿是早上,他看见两个侍卫正拿着粗布擦拭那座摆在外面的虎雕跳台,虽然虎君久久不来,但是他们也不敢让这虎雕落灰蒙尘,每天都认真拾掇干净。
“嗷呜呜~”大老虎从后山的树丛里跳出来,绕着两人转了个圈。
“虎君回来了!”
“哎哟,虎君您可受罪了,看这毛毛乱的,这后面的的尾巴都打结了。”
“是不是好像还瘦了?”
“难不成南越那边的野鸡野兔山羊什么的与中原不同,虎君您还吃不惯?”
这一队侍卫都是在后门这边驻守的,李盛经常在这边进出,双方已经很熟悉了。
刚才那个人一喊虎君回来,里面正在休息的几个人都跑出来了,这会儿都围着大老虎一边给他摘身上蹭的草叶,一边说着话。
李盛低头,用左前爪按住包袱,把自己的头从包袱的两角空隙里掏出来,放松的甩甩毛,把包袱推给面前的侍卫,他累了,不想自己拿着了。
于是侍卫首领捧着大包袱,跟着大老虎一起往明光宫的方向走去。
“嗷呜—————!”
还没到明光宫,虎啸声就传遍了整个宫殿群,正在殿上与大臣们一起议事的嬴政立刻坐直了身体,眼睛往外面看去。
下面正在说话的几个人也都暂且停下,看着他们陛下两三步就从高台上越过十二台阶下来,大踏步地走到了殿门口。
彼此对视一眼,他们也都站起来了,虎君是祥瑞神兽,且向来于国于君都有大功,在大秦地位不同,如今虎君远赴南越四个月才回来,他们也该迎一迎。
嬴政被冲到面前的大老虎立起来扑到他身上,还好,他才二十几岁身强体壮又每天练武,这会儿勉强倒退了两步没倒下,脚底下用力站稳了,赶紧抱住大虎头使劲儿撸了两把。
“我们虎虎都瘦了。”嬴政心疼得眼睛都红了。
李盛的两只前爪搭在他的后背上,闻言用爪垫安抚地拍了拍铲屎官的后背:其实没有瘦多少,主要是那边天气太湿热,他掉毛比较严重,从毛蓬蓬变成了普通毛茸茸的程度而已。
嬴政也不嫌弃他跑了一路皮毛里都是土,抱住大老虎从头撸到尾,还心疼地握住他的尾巴:“看看,去南越一趟受了多大的罪!这尾巴都快秃了!”
李盛扭头看看,也,没有那么夸张吧,不过他的尾巴确实掉毛很严重。
刚去的时候屁股毛那边好像还有点痛痒,后来南越的事儿完了他才发现从屁股到尾巴掉毛很多。
这边一人一虎亲热,那边的一圈大臣默默陪着站着,等他们陛下把虎君从头到尾,又把大老虎推倒从下巴毛看到肚皮毛,这才有空回来继续理他们。
李盛也好久没见李斯他们了,这会儿就很欢快地过来围着他们转圈圈,几个人脸上也都笑呵呵的。
“虎君,我要继续议事,你暂且去后面让他们伺候你洗浴。”
自从知道南越大势已定,嬴政就猜着虎虎快回来了,后面浴池每天都刷得干干净净省得还要等。
李盛跳上台阶又蹭了蹭铲屎官的手背,这才打算出去,就听到李斯在说:“......臣可作《仓颉篇》,胡毋敬可作《博学篇》,有一小吏,名赵高者,文书亦颇见美致,不如令他作《爱历篇》......”
李盛停住了,谁?你说谁?
赵高?那不行!
大老虎走到李斯面前,两只金黄色的虎瞳盯着他看,你再说一遍赵高现在在哪儿来着
李斯有点不懂了,把求助的目光看向高座的陛下。
还是嬴政和虎虎更有默契一些,他直接问道:“哪个人不妥?李斯你经常见,胡毋敬还给你敬献过磨牙的肉脯,那就是赵高?”
“嗷呜!”
虎虎转过头来,两只眼睛亮亮的。
嬴政不知道这个人如何不妥,这个时候赵高还没冒头呢,作为君主,这样的小吏自然不被他看在眼里。
不过嬴政的决定很果断:“既然此人不妥,那就先不用他,让人仔细看着些,看看此人心性才干如何。”
李盛满意了,转过头来继续走。
嬴政还在说话:“那就另寻一擅书者,务必要好好写,我大秦已立,天下也当书文同体,小篆华美整齐,又是我秦国历代所书,正该通行天下。”
说完就发现大老虎又没走成,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跑回来了,蹲在他旁边歪头看他,眼神很严肃的样子。
李盛看了看嬴政面前桌案上关于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小篆字体的诏书,果断伸爪子把帛书拽过来两下扯烂了。
“虎虎!”
嬴政呆掉了,下面看了全程的大臣们也呆掉了,这是干嘛啊?
李盛拍了拍帛书上的“小篆”两个字,冲着铲屎官一通嗷嗷呜呜叫唤:不行啊,你的小篆不行啊!
历史上嬴政就是在统一天下后,意图用秦国文字小篆作为官方字体,以胜利者的姿态统一天下的文字。但是,小篆的推行并不成功。
甚至,小篆可以说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最短命的文字字体,全靠嬴政强推才实行了一阵子,秦国灭亡后,小篆就迅速被隶书取代,其实,在秦国灭亡之前,无论是官吏私下的记录,还是民间的沟通,很多地方都不太认可小篆,大家更认可隶书。
后世考古到的很多秦简甚至都是用隶书写的。
小篆,堪称是文字界的强推之耻。
原因也非常现实。
小篆虽然漂亮且极具观赏性,但是小篆它难写难认啊!
相比之下,自大篆演化而来的隶书就更适用了,方正好写清楚明白,简明便宜,好写好认,而当时主要是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文字,毛笔这种柔软的书写工具,更适合写隶书,而不是弯折更多的小篆。
文字的功能在于交流,只有方便书写,这种文字才能更受欢迎,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
在这个时代,隶书是更先进,更符合时代特点,也更符合文字发展方向的选择。
但是,这个结论是跳出历史发展的局势后,以一个客观的视角看待得出的结论,而眼下,他的铲屎官,对小篆异常喜爱的两脚兽嬴政显然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看到虎虎似乎对小篆有意见,嬴政虽然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但还是小声念叨了一句:“为什么啊?小篆多好看!”
话音刚落,柔软的大爪垫就拍到了他的肩膀上,虎虎瞪着他: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哪种字体更优秀,要靠实力说话,不允许你这时候颜控!
第369章
对于虎君当庭反对把小篆作为国内通用文字这件事,嬴政虽然不大理解,但是还是非常尊重了虎虎的意见,让诸位大臣们先回到岗位好好了解一下,问一问现在朝中民间,官吏百姓对于小篆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
李盛看着大臣们退出去,歪头冲着铲屎官眨眼,走啊,去帮我洗刷刷~
嬴政看了看桌上的几份竹简,他今天的活儿还没干完呢。
这都是廷尉送来的名单,他想要往南越之地迁居一部分中原百姓,边夷之地本就远离中央,现在又不会再派任何藩王前往镇守,倘若攻而不治,三五十年过去边军废弛,那这一场却是白费力气了。
若要长长久久地把这片地方归治中原,迁民驻兵缺一不可。
这几份奏疏便是关于此事了。
但是扭头看看眼巴巴又脏兮兮的虎虎,嬴政冲着旁边的侍从摆摆手:“将这几份奏疏送去给李斯,让他与王绾二人看过,明日奏报给朕。”
经过这段时间的改变,嬴政也渐渐觉得把工作量交付出去一部分,自己总揽,这样行事还算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