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置业
“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都给老子头脑风暴,想想什么样的帝号才配得上我平定六国一统天下的伟大功绩!
文武百官们各有想法,第二天,李斯、王绾、冯劫、吕不韦等人商议后,郑重上书向皇帝报告。
他们认为,自古以来最有功绩的就是五帝,但是他们的土地只有千里,诸侯们有的来朝见,但是有的却不听诏令不奉君主,可见纵然是五帝也无法控制天下所有人,无法让他们的命令传达到所有的地方。
但是陛下您却是平定天下一统中原,言出法随,诏令无有不从者,这是亘古未有之伟业啊!您的功绩远超五帝!
于是,我们认为,五帝也无法与您的功绩相抗,您用“帝”字实在是有些不合适了,这个字不足以昭显您的霸业。
既然如此,那不如用“皇”字,古代有天皇、帝皇、泰皇,其中泰皇最为尊贵,大王您就应该称为“泰皇”啊!
您发布的政令应当称为“制书”、“诏书”,大王您自称也应该从“寡人”改为“朕”,这才符合您的身份啊!
但是很快,这个计划书被嬴政打回来了——嬴政表示,诏书等称谓没意见,但是帝号,寡人很不满意,前边人都用过的字,我都不用!
用别人用过的称号,那怎么显示我的与众不同呢?你们怎么一点新意都没有?!
讲道理,当李盛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恍惚间还以为是后世某个上司在给打工人讲话:你们的项目没有创新点啊!打回去重做一版!
于是大家继续冥思苦想。
最后嬴政还是不满意,干脆自己上了。
“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朕,即‘始皇帝’”!
第365章
虽说秦国是吞并六国而不是重开一朝,但是,中原统一的历史意义实在是非比寻常史无前例,在史书上,秦国,将要变为“秦朝”了。
新朝诸事繁杂,在确立了帝号后,还有不少要紧的事需要拿主意。
在封建王朝时代,每逢新的王朝入主中原,总会通过一些仪式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而这些仪式,大都始于秦朝这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
仪式之一,便是符谶,或是玄妙灵异的吉祥物,或是天下皆知的传言预知,总要通过一些什么东西,来证明“我主当位早有预言”这件事。
在历史上,秦朝百十年来都没啥吉祥物出现让大家做做文章,于是历史上秦朝的大臣们冥思苦想,甚至不惜追溯到五百年前秦文公时代,说文公的当年打猎的时候曾经捕获一条黑龙,以此作为天命天意的象征。
这一世就省事儿多了,也不用大臣们辛辛苦苦地挠破了头地瞎编——无论是始皇帝之母帝太后梦黑龙入腹而有孕,还是嬴政本人自小便有玄虎伴身护佑,这都不用艺术加工的,这都是实事儿!
嬴政想到这件事简直都骄傲得不得了,去宗庙祭祀的时候还跟祖宗唠叨起来,帝太后说过的黑龙如梦他未曾见过,但是楚国投降那天,有黑龙自西边而来,可是他亲眼所见,咸阳百姓都跪拜不迭,这是万民共知。
在那次大宴后的第二天,嬴政就去祭拜先祖了,但其实,在秦宫中,也有一处殿宇宁晓堂,是专门陈列先王祖位方便子孙祭拜的,嬴政祭拜回来后,觉得自己说得不够详细,生怕祖宗们在底下不够清楚,还令人专门画了一副那天的场景祭在殿内。
李盛陪着他来回倒腾,感觉自从六国都灭亡后,嬴政就一直有点兴奋劲儿下不去。
不过兴奋归兴奋,事情还是一件件办起来。
符谶不用操心了,接下来就是“德运”。
战国时代的齐国方士邹衍首创“五德终始”之说,在整个战国时代都非常流行,嬴政也不能免俗。
五德之说源于中国传统思维中的五行学说,到了春秋时期,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相生相克的思想,而放在王朝政权上,历代帝王的更替也要和五行一一相应。
从黄帝开始,黄帝属土德,夏朝属木德,商朝属金德,周朝属火德,而如今秦代周,正当属水德。
实际上,秦国在很久以前有兴兵一统之志的时候,便造就定下了秦属水德,只是在嬴政正式完成了这件大事后,才正式摆到了台面上而已。
水在阴阳五行中属阴,对应季节为冬季,色彩为黑色,数字对应“六”。
故此有秦一朝,国尚黑色,“衣衫旌旗皆上黑”,百姓的帽衫也大都是这种颜色,故称为“黔首”,黄河也被改名为“德水”,还有很多度量称办都以“六”,或者六的倍数为计。
嬴政在下发这些诏令的时候都是以一种“哇哈哈哈这天下终于由我做主了!”的兴奋状态,李盛在旁边趴着都能感受到他浑身洋溢的那种欢快和工作劲头儿。。
像什么呢?李盛甩甩耳朵,嗯,很像是他当两脚兽的时候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子后自己计划装修的那个状态。
嬴政加班到夜里二更都还是很精神,果然事业心就是最有效的兴奋剂。
李盛都睡了一觉了,抬头一看,嬴政还在翻看底下人送上来的玉玺图样,两只眼睛里都有红血丝了,还一点困的意思都没有。
不行啊,这还要去封禅呢,熬夜会让免疫力下降,回头去山上再吹得风寒就完蛋了。
大老虎站起来抖抖毛,轻车熟路地叼着嬴政的袖子把人拽到了内室床边。
嬴政早就洗漱过了,只是头上还带着冠子,大爪垫拍拍两脚兽的头发,嬴政一边抱怨很快就看完了虎虎你该晚一刻钟的巴拉巴拉,一边身体倒是很诚实,自己伸手把头上的簪子拔下来散了头发躺好。
不过就算是熄灯躺下了,感觉嬴政的脑子还是很兴奋,玉玺,是天下之主的令玺啊!
躺了没一小会儿他就拉过虎虎的一只爪垫来捏捏,听着大老虎的气息,似乎也没睡着,他摸黑rua了rua老虎的圆耳朵,小声跟虎虎念叨起来。
“虎虎,你说玉玺用那块玉石?赵国的那块和氏璧倒是美玉无瑕,还有一块蓝田玉也极为润和端凝......”
“还有还有,上方的蹲兽,到底是用盘龙还是蹲龙,飞龙是不是也很好?蹲龙更合适,但是未免不够霸气......”
“我还想给你也做一方玉玺,就用我十二岁的时候你送给我做生辰贺礼的那块墨玉......”
李盛觉得不能打击孩子的好心情,于是非常耐心地又听了一会儿,希望嬴政说着说着就困了睡过去,但是他错了——嬴政越说越精神啊!
李盛听着外面打了三更了!
虎爪毫不客气地呼在了铲屎官的嘴巴上:闭嘴,睡觉!
黑夜里两只金黄色的虎瞳凛凛地看过来,嬴政乖乖躺好闭上眼喝上嘴——他觉得自己再不睡,虎虎很有可能会把他打昏睡过去。
最终确定下来的玉玺还是用那块和氏璧做的,下面是方形玉玺,底部刻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侧边刻了秦国传世的玄鸟纹,上方是雕龙,龙形是下盘身,上昂首。
李盛也有一块玉璧,是那块墨玉雕成了卧虎的形状,但是下面是平的,刻字为“天予灵寿,永日昭安”,墨玉印章比玉玺要小一圈。
很快,嬴政就用自己的新制玉玺发出了第一道诏令:他要去泰山封禅!
封禅,在这时候是两项活动,“封”指的是在泰山山顶筑坛祭天,“禅”指的是在梁父山祭地,先祭天,在祭地。
作为表明自己确实是“奉天承运”,是顺应天意正道得位的一个祭典,封禅仪式极为盛大,要提前做很多准备,并不是嬴政说了要去封禅,立刻就能去的。
别的不提,在泰山顶上筑建祭坛,这就是一项劳工费力的大工程,泰山那么高,还要把各种石料木材都送上去,就算是在后世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何况,先秦时代生产力更为落后,工具也更原始,那就更耗费人力物力了。
而在真正开工之前,相关部门还得按照始皇帝的命令,做出方案交给皇帝查阅制定,满意了才能开始干活儿啊。
这是个史无前例的大事儿,嬴政非常上心,召集了齐鲁之地的七十多个儒生博士来到咸阳,让他们和朝中大臣们一起,结合礼仪和泰山地势,共同商议出封禅的典礼。
但是有个问题,这一堆人各自都有自己的主意,没有一个高位的大臣给他们统一下意见———主要是李斯这些人都在参与律法修订等大事。
嬴政接见了两个上午后,儒生们的议论各有不同,且文人相轻,他们都想在皇帝面前露脸表现一下,还会互相挑刺。
听得李盛都烦躁了,嬴政就更是不满意,于是大手一挥:都是些个不中用的!不听你们在这儿哇哇叫了,都给我滚回你们老家!
老子自己策划!
于是嬴政自己定了典仪的流程。
即日起休整山道,待山道通畅后开始修祭坛。
封禅仪式那天,他从泰山的东面登山而上,在岱顶举行登封礼,并在仪式结束后立石颂德,而后自泰山之阴,也就是背面下山,而后在梁父山行禅礼。
李盛陪着他召见大臣们,事无巨细地把事情吩咐下去,想起历史上传言始皇帝一天要看六十斤奏疏,他仔细对比对比,觉得好像还不止,尤其是这阵子,各种事儿更多,嬴政还总是亲力亲为。
李盛叹一口气,唉,事业脑没办法,嬴政也是个操心的命。
第366章
国朝初立事务繁杂,嬴政又是个事必躬亲的操心性子,未免就有点时间不够用了。
嬴政第一天忙到夜里的时候,李盛陪着他在大殿上加班,顺便用头帮忙把看完的一箱奏疏推到旁边,把另一箱推过来,温柔又耐心地趴在铲屎官旁边呼噜噜提供安慰;
嬴政第二天夜里洗漱后又回到书房看地图的时候,大老虎从鼻腔里喷出一口气,一边在心里叹气一边甩着尾巴陪他,还用爪子把羋王后送来的补汤往他手边推一推,用大肉垫拍拍他示意趁热喝掉;
嬴政第三天还要加班的时候,李盛憋着气被拽过去一只爪垫当捏捏,有些烦躁地甩动尾巴。
第四天夜里,看着嬴政又拿起了竹简,李盛忍不了了!你知不知道历史上你才活了五十多啊!你是猝然崩逝很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啊!熬夜也容易猝死啊!
还在这加班,加个屁的班,等你把自己熬穿了扔下这么大一摊子怎么办?
于是大老虎炸着毛,叼着嬴政的袖子把人拽回了内室,一爪子推倒在床上,然后气势汹汹地往床边一蹲,呲了呲牙,朝着嬴政亮了亮自己闪着光的爪勾。
嬴政还想挣扎一下:“寅君,那几封奏疏是明日要廷议的,我要先看完——”
几次尝试坐起来继续办公,但反抗未果。
一个成年男人,哪怕是每天都练习骑射的嬴政,想要在武力上对抗一只成年东北虎,那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嬴政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那几封奏疏,是御史监送来的,应该不是特别紧急的事儿吧。
从早上一直到现在,只有中午小憩了两刻钟,嬴政还是连着好几天这么熬,这会儿可真是困了。
李盛趴在脚踏上伸出后爪挠了挠耳朵,不能这么下去了,虽然嬴政自己是乐在其中,但是心血亏虚于寿元有碍啊!
明天就去摇人!把李斯和王绾都弄来给嬴政一起加班!
第二天一早,李盛就去御史监找李斯了,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咸阳城内的百姓们已经不怕这只老虎了,甚至还有很多人见了玄虎出来还会握着小朋友的手拜一拜:“让虎君保佑你平安长大!”
李盛去的时候李斯正在处理自己的工作,大老虎遛遛达达地进来,很不见外地朝着李斯“嗷呜呜”叫了两声,就跑到他旁边趴下了。
倒是把李斯搞得有点心里发毛,忍不住胡思乱想起来,难道他最近的工作有问题吗?还是哪里让皇帝不满意了,这是把虎君派来监视他的?
总不能是派虎君来关心他的吧?
胡思乱想着过了一天,但是李斯手底下的活儿却是干得条理清楚,一点都不被情绪影响的。
果然是天选打工人!
那就再多辛苦一些吧!应该也没问题的吧!
蹲守了一上午,李盛已经大概搞清楚了李斯的工作量,瞥了一眼桌上的十几卷竹简,如果没有大事的话,估计再来半个时辰就差不多吧。
官署附近是有饭食的,李斯在这边还有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午休息,李盛转了一圈,嗯,下午再来薅人。
王绾那边的事情更杂一些,但丞相府中属官更多,李盛蹲在王绾旁边待了一会儿,蹭了两碗肉汤后搞明白了:下午王绾会把属官们叫来把事情总览一遍,没有问题的话今天的工作就结束了。
这才是当领导的方式嘛,不会带队伍只能肝到死啊!
他在丞相府里绕了绕,看了一下人数,心里估摸了一下时间,继续去李斯那里蹲守。
于是,等下午嬴政正在猛猛看奏折的时候,就听到外面宦官的通报声:“丞相王绾,御史大夫李斯求见。”
嬴政顿了一下,这二人一起过来,难道是有什么大事吗?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