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置业
李盛甩了甩头,用力把二凤的手甩下去,看了看那个大包裹,又看了看面前小得可怜的布袋子,最后满目幽怨地盯了李世民一眼,喷了个响鼻,也不理人,自己转过身踢踢踏踏地进去了。
李世民站在门口笑出声来,一边笑一边把包裹按进段成义的怀里。
门口的亲卫门就看着,飒露紫听到秦王的笑声后很不耐烦地甩了甩尾巴,往里面走得更快了。
“放心,飒露紫不会怎么样的,拿去吧。”安慰了自己的亲兵队长,李世民这才转身往里面走。
“飒露紫呢?”他脸上笑意未减,询问侍从。
“回殿下,飒露紫自己跑去练武场了。”
李世民得知了爱马的去向,拎着小布袋慢悠悠走过去了,飒露紫这几天没少折腾他,经常莫名其妙地带他去别人家蹭吃蹭喝,他就是小小地回报一下而已。
这时候,我们的二凤陛下还不知道:开玩笑一时爽,哄马火葬场啊!
李盛听到旁边传来的脚步声,甩了甩尾巴背过身去,哼!
小布袋被拿到飒露紫面前晃了晃,李世民伸出手摸摸马头。
被避开了。
李盛对着他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小布袋被打开,李盛闻到了栗子糕的香气,嗯,好像还有梨子的甜香味,这个是新品吗?
他刚想回头看看,就立刻制止住了自己,不行,就这样妥协也太没面子了!要保持自己在老板面前的格调!
看着依然气鼓鼓不肯转过来的爱马,李世民托着点心转到他面前,把一颗椭圆形状的白玉样的点心递过来:“飒露紫,尝一尝,这个是梨子打成汁调的面,很清甜的。”
他清楚地看到飒露紫咽了咽口水,目光偏移了一瞬,但很快就又移回去了。
飒露紫真是一匹有原则的小马呀,会拒绝诱惑,坚定自己,谁家马这么厉害?是我家的!
尽管被无视,但李世民依然笑眯眯地哄着劝着给马儿顺毛。
终于,李盛转过头来,碰了碰二凤的肩膀,轻轻的呜呜了一声:以后不能骗我了啊。
然后就叼走了他手里的点心。
点心刚一进嘴,李盛就幸福地眯起眼睛,尾巴轻轻地晃着,好好吃!
表皮是很软糯的那种,让李盛想起了后世的糯米糍,里面的馅儿有点像莲蓉,但是还有一些水果纤维,应该是梨子的果肉。
很快就吃完了一颗,李盛眼睛亮亮地看着二凤:下一个下一个!
下一个是很漂亮的五瓣花造型,李盛迫不及待地叼过来,是酥皮儿点心!
里面好像是百果馅料,吃起来感觉很丰富,但是李盛也没办法像人一样掰开先看看,他一口就整个进了嘴里了。
后面第三个就是很熟悉的栗子糕了,还是一样好吃!
吃完栗子糕,李盛舔舔嘴巴望向李世民那边,就看到他已经把小口袋扎起来了!
就给三个啊?李盛有点意犹未尽,但是也知道不能吃太多。
李世民先是顺手把袋子递给了旁边的主管,但还没等主管接过去,他就又把袋子拿回来了:“还是我收着吧。”
李盛悄悄瞪他:你在内涵谁?!
日子就这样过去,李盛吃吃喝喝,有时候被带出去跑一跑玩一玩,他还吃到了很多水果,但是现在的很多水果跟后世一点都不像,比如有种果子,形状很像是苹果,但是表皮是白色的,吃起来也不脆,反而绵绵的。
系统告诉他这个叫“萘果”,唐宋时也被称作“林擒”。
“萘”有三种,张掖有白萘,酒泉有赤萘,凉州有冬萘,子带青碧色,又称青萘。
晋朝郭义恭的《广志》中曾经记载了这种果子的存放方式“数十百斛蓄积,如收藏枣栗”。可见在当时,大家就已经会储存这种果子了。
李盛吃到的是白萘。
唐代《酉阳杂俎》中记载:“白柰,出凉州野猪泽,大如兔头。”
就是说古时候的苹果种类之一出现在现在的甘肃一带,能长到兔头那么大一个。
但是李盛吃到的这个没有那么大,也就是成年人拳头一拳半的大小,也不怎么甜。
他还跟系统感慨了一下,后世吃水果的时候从来没多想,现在看来,那些甜脆爽口的果子也是经过无数杂交选育优中选优才上了国人的餐桌啊。
他过得悠哉哉,但李世民却越来越忙了。
进了六月,李渊开始部署东征王世充的相应事宜,整个李唐朝廷像是一台机器一样迅速运转起来,筹集粮草、打通线路、准备兵器、定下将领、安排职责、安抚周边势力、审察各城池守官......
一道道政令传达下去,李世民忙得不着家,整天都在外面跑,回了家也是在书房和谋士们商议事情安排战略。
李盛就很寂寞,只能通过系统来找乐子。
他最近就很忧虑,倒不是忧虑二凤,是忧虑李元吉,这人可不是什么温和良善的好弟弟!
但是他再担心也没办法,连秦王都没办法反抗李渊的安排,何况连话都说不了的他呢?
他还是顾着自己吧,这一战,说不准又要大半年,他的粮草自然是跟大军一起运送,但是,作为一匹高智商的通灵神马,他怎么会甘心只吃粮草呢?
于是,在又一次被飒露紫带去点心铺子后,并叼着一个大口袋向他呜呜叫示意后,李世民沉默了一下,然后询问了老板店里哪些点心比较能放,并且包揽了这几种。
李盛:一句话,让秦王为我花钱不眨眼!
不光买了很多点心,而且秦王这个甲方还提出了更细节的要求:把点心搭配好,两块一起,用好油纸包起来,用细绳子扎紧。
这个要求很无理取闹,但是在金钱面前,店主人很快就笑眯眯地同意了。
于是店里的伙计都忙起来,他们还分工合作,先有人把点心放好在油纸上,然后下一个人包起来旁边的人用绳子扎紧。
也得亏这家店人手充足,能服务得了这个大客户。
李盛看着店里面的场景,觉得伙计们很像是后世干电商的仓库小哥,打包打得越来越熟练了啊。
最后的小包包们被放好在一个大木头盒子里,还放了放虫蛀的草药在里面。
他看着零食箱,就很愉快,有种去郊游的时候把书包塞满的心安。
到六月底,大军已经集结完毕,粮草也先行到达了路上的各个据点,七月一日,秦王带军出发,李渊亲自送行。
这次出战,唐军分七路行军总管,率领了二十八位将军,一路往洛阳方向行进。
异地作战,远途劳军,粮草就是重中之重,唐军的后勤补给以渭水黄河为主要线路,另外,在沿途中设立水路枢钮作为补充,保证粮草充足。
大军一路东进,在七月二十一日,秦王的大军抵达了驻地——新安。
王世充连忙迎战,但是他现在的情况很尴尬,能任命委派的差不多就只剩下自己王家人了。
看看王世充派遣出去镇守各地的人:王弘烈、王行本、王泰、王世珲、王世伟、王玄应、王玄恕、王道徇......
都是王世充的兄弟子侄。
是因为王世充只相信自己家人,不肯让别人染指统兵权吗?
他确实有这个毛病,但是现在,就算他愿意让出军权,他也无人可用了。
在诸多军阀中,王世充的称帝是最为人诟病的一个,他是毒杀了越王杨侗后自立为帝的,当然,别人的手段也说不上多么光明磊落,但是像他这样的,还真是第一个,因此大家都以为他得位不正,行事不端,不服他。
二来,他为人好猜忌,很多将领都跑了;他又不会经营,好好的古都洛阳被他搞得民不聊生。
在这一年的三月,王世充帐下投降唐朝的郡县就络绎不绝,这也是为什么李渊下决心要先打王世充,柿子先找软的捏嘛。
不光是将领官员,逃跑的百姓也有很多,王世充面对这种情况,制定了越来越严苛的法律。
普通官员,只要被王世充怀疑,就会被抓进宫城里关押;
无论民还是官,一人叛逃全家处死;
五家为一保,一人逃走四邻连坐......
但是他的律条不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逃跑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
老百姓们有自己的想法:反正活不下去了,大家都想跑,既然五家为一保,走一个就死五家,那干脆我们五家一起跑好了!
第29章
随着李世民的大军抵达前线,面对王世充的安排,李唐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古时候打仗,阵法谋略、行军规矩这些自然是要懂的,但是山川地理,地缘政治也一样不能落下。
这次唐军东出征伐王世充,李渊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外交手段来保证这次行动的顺利进行。
他一方面交好突厥这个北方割据势力,来保证他们的政治站位不会歪向王世充一方;另一方面,又去信河北窦建德,以探知他对此战的态度。
毕竟,在此前因为王世充毒杀杨侗的事情,他们至今交恶,李渊并不希望这位王世充的邻居掺和这次的战局。
虽说李渊在有些事情上是有些难以理解,但现在这个情况,还真的需要一个有足够话语权的人来坐镇后方保证供给,同时维持各方关系,处理好外交事宜。
说到洛阳,就不得不提到它独特的地理位置。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只听这些这些描述,就知道,洛阳实在是个好地方啊。
所以,数百年来,乱世之中,洛阳是群雄逐鹿问鼎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太平年间,因为洛阳在交通来往上的优越性,他也会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曾经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周围有三条大河流——黄河、洛水和伊水,这三条河流的交汇之地形成了一个盆地——洛阳,就处在这个盆地之中。
洛阳周围还有几座山脉——邙山山脉、嵩山山脉、熊耳山、崤山、伏牛山脉。
周边也有很多重要关口。
北边的孟津关、南边的巩县、龙门、镮辕关、大谷关,以及两个重要粮仓:洛口仓和回洛仓。
王世充就把自己的嫡系安排了这些关口的地方。
洛阳城池坚固粮草丰足,只要他能守住这几个关口,他就能把远道而来的唐军耗死在这里。
因此,王世充的基本思想就是——固守疲兵,一方面守住洛阳,一方面保证河南基本盘向洛阳的后勤供给,就在洛阳耗着李世民。
他是这样想的,但是李世民想不到吗?
相对应地,李世民也知道,强攻洛阳是下下策,任何将领,都想以最小的的代价来赢得战争的胜利,他不想把宝贵的有生力量消耗在攻城战上。
李世民打算先试探一下王世充兵力如何。
因此,他派出先锋军罗士信包围慈涧,自己率领一只轻骑去周围探测地形。
这只轻骑,就是后世著名的玄甲军,是李世民手里最精锐的王牌部队。
皂衣玄甲,左右两队的统帅也都是猛人——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