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93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就因为曾经为戾太子刘据的属官,所以为他的后代这样尽心竭力,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要知道,当时的刘询还没被刘彻下令归属宗正,并没有进入皇家籍贯,从身份上讲很尴尬的,一不小心就会牵连身边的人,但张贺一直都是悉心照顾,当成亲儿子一样。

李盛想起历史上的刘邦、刘秀、刘备,好像都有点魅魔属性,总是能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并且征服很多有才之人为他们尽心尽力。

啧啧,虽然很多藩王都奇奇怪怪地烂事不少,但是在这方面,老刘家还确实是有点子东西的。

第288章

鹰扬卫他们一起吃,李盛和刘彻的小伙伴们一起吃,他蹲在旁边的凳子上,被刘据投喂了四个鸡翅膀。

这只野鸡的两个翅膀都让大金雕吃了,那边韩说还送过来两只,大家都知道阿曜比较爱吃这种细嫩的肉质。

刘据给他举着喂到嘴边,李盛用尖尖的鸟喙叼着上面的肉丝吃,后来觉得不顺手,干脆把大金雕抱在怀里,他左手擎着鸡翅喂阿曜,右手挟菜自己吃,在外面规矩松散,也不用顾忌什么仪态。

旁边的随从看他们太子爷这么辛苦,想上来帮忙,刘据还不肯,他都好多天没见到阿曜了。

后来李盛看他这样姿势不舒服,自己也吃不痛快,就让刘据把鸡翅膀上的肉用小刀剔下来放在盘子里。

他吃得快,干饭完毕后就乖乖窝在刘据怀里,一双棕褐色的眼睛左看右看,身上的羽毛油光发亮,被火把的光一照,简直像是绸缎一般,尤其脖颈处的一环金色,真是华贵耀目。

霍光还好,他在长安的时候就经常见到大金雕,他陪着太子念书练武,大金雕就蹲在旁边看着他们,见到太子射中了飞靶还很高兴地飞过来转圈圈。

大金雕也很照顾他,还经常从兄长霍去病那里帮自己带吃食衣物,彼此还是很熟的,方才太子投喂金雕,他还默默递过来一盏蜜水放在鸟喙旁边。

但张贺这却是第一次见到神鹰,他听说过这只鹰的很多消息,知道它能带着大军在草原沙漠中引路,还曾经带着几十人就敢深入单于王帐探听消息,之前父亲张汤被构陷,能逃脱灾厄,也多赖神鹰之力,他对这只金雕,可谓是神往已久,今日一见,果然神俊无比灵秀威猛,不同凡物。

金雕落下来的时候,翅膀扇起的风都带起一阵尘土飞扬,尖锐的抓勾闪着寒光,这样的猛禽,这会儿却乖巧温软地窝在太子怀里,还时不时蹭蹭太子的下巴,发出撒娇一样的嘤嘤叫声。

这反差感,张贺的眼睛时不时就瞟过来看两眼,嘴角不自觉地上翘,闲着没事到处张望的李盛很快就注意到了。

对于这种情形,李盛已经非常习惯了,本鹰鹰就是这么万人迷啊!他伸出一只翅膀尖尖,很友好地碰了碰张贺的手臂,冲着他啾啾叫了两声打招呼。

张贺受宠若惊,试探着伸出手摸了摸大金雕的翅羽,果然,手感超级好啊!

小小两脚兽,拿捏!

夜里,李盛是跟着刘据一起休息的,刘据已经看过父皇的书信,知道自己有了一个良娣两个孺人,少年人对于这种事总是有些好奇又害羞的,但他又不好跟伙伴们交流,也只能跟阿曜念叨一下了。

“......那个史良娣好不好看?”刘据问阿曜,眼睛亮晶晶的。

嗯,以老刘家遗传的颜控属性,李盛对于刘据的第一个问题真是毫不意外呢。

“啾啾!”好看的!以刘彻那个挑剔劲儿,恨不得给儿子挑个最好的仙女才配得上,他选的人怎么可能不好看!史良娣是那种很温柔很端庄的大姐姐型美人,鹅蛋脸弯月眉,一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为人处事都没得挑,脾气温和性格大气。

另外两个孺人,一个娇俏可爱,一个端庄沉静,是卫子夫帮着参谋的,她也不知道儿子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啊。

封建社会,也不提什么人格独立夫妻忠贞了,对于这几位姑娘,此时的刘据算得上是顶好的归宿了,嫡长子,深受皇宠,母家势大,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啊。

反正李盛看着这几位姑娘被选中后还是很高兴的。

“好看就行!”看着大金雕点头,刘据放下心来,毕竟是父皇亲自给他挑的人,他也希望两人能好好相处。

抱着大金雕又叽叽咕咕地说了一会儿话,李盛伸出翅膀捂住刘据的嘴,让他赶紧休息,这都二更了!熬夜可不好。

另一只翅膀一使劲儿把旁边的灯烛熄灭,李盛迈着爪子走到刘据内侧地床头位置窝下来,轻轻叫了两声催促他赶紧睡觉,不然一会儿越说越兴奋过了困劲儿可就彻底睡不着了。

“阿曜你是不是累了?我给你揉揉翅膀?”刘据倒是很关心大金雕,阿曜飞了那么远来找他,还在路上捕猎,多辛苦啊。

李盛伸出翅膀盖住刘据的眼睛,睡觉!

第二天李盛就回去了,刘据这些人在外面游学,要是他们这一串人跟着,就太打眼了,当然,临走前少不了又带一堆书信和包裹。

回了未央宫,李盛蹲在旁边喝水,看着刘彻很理直气壮地把儿子的所有书信都拿出来看过一遍,这才吩咐春陀把信给皇后和大将军送去,丝毫没有侵犯儿子隐私权的自觉。

李盛喝完水,就被刘彻抱起来走到里面的屋子去看地图,这张地图,是南越一带。

李盛了然,在打通了匈奴副本后,刘彻又把目光望向了南越国,目的不言而喻,肯定是想把南越国收为内境扩大中原版图了。

但鉴于最近国内有些困窘的经济状况,再结合南越国的实际情况,刘彻还是决定先礼后兵。

说起南越国,这个小国上的实际掌权人其实也是汉人。

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兵强马壮势不可当,尽管南越国所在的岭南一带离着中原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但毕竟地少人稀,还是被武力强势的嬴政收归国内。

秦始皇在这片土地上设置了三个郡,即桂林、象郡、南海,这三处郡治,基本覆盖了后世的两广和贵州地区,甚至还包含越南的一部分土地。

可惜,秦二世而亡,秦朝末年,百姓不堪重负群雄乱起,陈胜吴广起义后,不少地方武装势力都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朝廷有名无实,也无力再掌控远离中枢的岭南地区。

当时南海郡的郡守便起意自立,不立不行了啊,外面烽火连天,如果他们不组织起兵力,那这就是一块大肥肉等着被宰割,乱世之中,抢人抢粮食都是常见事。

连地方他都想好了,番禺就是最好的选择,汉人聚集,地方广博且有高山作为屏障,只要断绝关卡隔绝交通,保住一方平安还是不成问题的。

但此时的郡守已经重病在床,虽有此心却已经无能为力,于是他把此事托付给了当时的手下,龙川县县令赵佗。

赵佗自此拥兵自立,经过数年经营,完全掌握了南海郡,秦朝灭亡后,他又攻打下了桂林和象郡,吞并三地,自立为南越王。

刘邦平定中原后,汉朝与南越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很曲折,一开始,刘邦暗戳戳地想利用长沙与岭南接壤,借助衡山王的力量收回此地,给衡山王画大饼,道你要是把地方收回来,岭南就一起封给你哦,虽然知道是画饼,但岭南这么大一片土地,不由得长沙王不心动,这一明谋也引得两方相持十一年。

而后数十年间朝廷风云诡谲政权交接,两方的外交关系又经历了不少变化。

先是刘邦为了剿灭异常姓王拉拢南越亲封赵佗为王;

吕后当政时期,为了遏制南越继续发展,禁止向南越贸易铁器;

赵佗对此不满于是攻打汉朝边境;

汉文帝登基后与赵佗重修旧好;

南越被闽越攻打后为求汉朝庇护送太子赵婴齐入长安为质子;

赵婴齐在赵佗去世后回南越继位;

......

现在的南越掌权人就是赵婴齐,他对大汉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就是认怂。

赵婴齐在长安数年,深知如今的大汉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筹谋十余年赌上举国之力也要把匈奴打趴下,为了集权中央不惜对刘氏宗族下手,削藩、索财,无所不用,这样的狠绝霸道虎狼心性,以南越三郡之力,肯定是抵挡不了的。

匈奴都远遁漠北了,难不成南越一个小国,还能胜过昔日的草原霸主匈奴吗?

于是,早早认清状况的赵婴齐很识时务,他在长安做质子的时候,就在当地娶了邯郸女子嫪氏为妻,二人育有一子赵兴。

等他回了南越继位,立刻就把嫪氏封为王后以赵兴为太子,干脆利索地滑跪,向汉朝称臣纳贡。

但国朝争斗向来是弱肉强食,又岂是委曲求全就能如愿的?

何况南越在秦朝时候明明是中原国土,以刘彻这个爱面子爱摆阔的性格,他不把南越收回来,岂不是说明大汉不如秦朝?

最要紧的是,现在的时机也非常难得:赵婴齐病死了,现在是嫪氏的儿子赵兴继位,赵兴少君年幼,所以现在其实是嫪氏把持朝政。

国赖长君,这样的政治组合,其实是很有风险的,嫪氏在南越没有根基,就算她拉拢了一些世家大族,但总有人觉得这位王太后来自中原,不肯服膺。

都要谋夺他国土地了,还讲什么道义说什么礼节,当然是趁他病要他命啊!

于是刘彻在和大臣们商议后,很快就下定决心做出了指示:趁着南越君主刚刚继位朝堂不稳,赶紧派使者去南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胁以强兵,贿以权位,最好是说服南越王自己主动内附成为汉朝内郡,不费一兵一卒地把南越给朕搞回来!

那这个使者人选就非常要紧了,毕竟嘛,这等夺人王位的要紧大事,危险系数还是不低的,万一那南越君臣不肯屈就,怒火上头把人砍了,那可就是以身殉国了。

最后选定的人名叫安国少季,长得倒是非常俊美英气,身材高大容貌出众,是个毫无疑问的美男子。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副使,看起来倒是很精明强干。

刘彻召见他们的时候,也是两位副使主张明确计划周详,和刘彻一来一往地交谈,那个安国少季很明显是听安排的。

这就有点奇怪了,按说出使别国,得让那个最有能力的当主官啊。

很快,李盛就知道为什么了——安国少季,是嫪氏嫁给赵婴齐之前的老情人!

刘彻给他们一行人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尽快督促嫪氏和赵兴抓紧时间入朝,完成南越内附,成为大汉的一个诸侯国。

当然了,刘彻也不是那种把下属扔过去不管死活的缺德老板,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震慑南越,接应汉使,刘彻还派了卫尉路博德带军驻扎在桂阳一带。

能嫁给南越王的儿子,嫪氏也不是什么无名无姓的平民百姓,但是能勾搭上这等不凡女子,安国少季的颜值是不用说的,少年时的懵懂青涩自然是旧日绮梦,如今年岁更迭,旧情人儒雅稳重,更添一份岁月变迁后沉淀下来的别样魅力。

这张感情牌打得很成功,嫪氏本就有归附大汉之心,一来,她出身中原,就算如今在南越当太后,可终究心想汉国;二来,她们孤儿寡母当政,也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尤其国内有大族吕氏,在南越历任丞相都是出身吕氏,树大根深,作为越民,吕氏本想扶持一位越姓王后,这样一来,南越皇族的血脉就与越民融合在一起,对于安定国家安抚百姓都有好处。

在新南越王赵婴齐带着中原王后和太子回来后,当政的丞相吕嘉本就心怀不满,赵婴齐死后,对嫪氏这个王太后也不大恭敬,嫪氏觉得一旦归附汉朝,吕家就得退避了,她和儿子的权利也就得到了保证。

本就有归附之心,再加上老情人一吹风点火,于是嫪氏很快就答应了举国内附,成为汉朝的诸侯国。

但是她有条件:南越境内所有官员仍由南越王自己做主,汉朝不得随意擅动;撤去南越与汉朝边境的关卡,恢复两方关市贸易。

但同时,他也答应了,每三年前往长安拜见一次,南越可以实行汉法。

除了这些,还有一条最重要的:这次的汉使,留在南越当地。

“使者留此镇抚之。”

至于这汉使指的是谁,还用说嘛?!

居然还真行啊!

李盛蹲在未央宫里刘彻的桌子边上,听得目瞪口呆,真是开了眼界了!

刘彻听闻回报,也是颇为喜悦,见阿曜蹲在旁边一脸惊异,两只棕褐色的眼睛直直地望过来,他好心情地摸摸金雕的背,对这件事毫无心理压力,搞政治的人脸皮都厚,别说他了,满朝文武对这件事都毫无意见:有美人计,就不兴有美男计了吗?

李盛对此心情复杂,目光惊讶地看过来:到底事谁在说古代人含蓄的?老祖宗们这路子真野啊!

第289章

就在刘彻以为大局已定,南越之地很快就能收回的时候,事情出了岔子。

嫪太后答应了,时任南越王的赵兴年幼无权,自然是以母亲为主,但是,南越丞相吕嘉不答应,而且反对的态度相当坚决。

吕嘉是越人,吕氏宗族在南越经营几十年,根深叶茂,当年赵佗能顺利自立为南越王,也多借吕氏之力,赵佗是汉人,而南越地区是汉人与越人杂居,为了收服人心,赵佗需要拉拢南越当地豪族吕氏,而吕氏也需要借助赵佗的手扩张家族力量。

两方一拍即合,在数十年间一直互相结亲,吕氏家中儿孙娶公主,儿女则会嫁给王子或者赵家宗室,除此之外,吕氏还借助儿女婚姻一直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力量维持亲密关系,比如有一个部落首领名为苍梧,便迎娶了吕嘉的侄女。

可以说,吕氏虽为人臣,但“居国中甚重,得民心愈发于王,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这等权势威德,可不是寻常大臣,一两句话能打发的。

也正因为家族利益与南越捆绑太重,吕嘉才对嫪太后归附汉朝成为内地藩王的决定反对得这么激烈。

赵氏为王,他们吕家当丞相;可若是赵氏归顺刘汉,按照常例,汉朝皇帝必然要派人来南越监管,那他这个丞相还当得下去?权柄一失,随即收到打击的,就是各地的庄园矿产产业。

别听嫪太后说什么她已经向汉国皇帝请愿,南越一应大臣官职不变内务自理,吕嘉冷笑一声,他一个字儿也不信!

嫪氏毕竟久在深宫,少见争斗,那汉国皇帝连自家姓刘的藩王都逼死了好几个了,能让他们南越这么自在舒服地成为国中之国?不过是一时之计哄骗嫪氏这无知妇人罢了!

偏偏这嫪太后自己就是汉人,心向中原,汉朝也是无耻,居然派了个面首来当使者,简直是毫无信义不知廉耻!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