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77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大金雕调整了一下姿态,把头低下来埋进翅膀里,闭上眼睛休息。

等张次公和韩嫣带着人和卫青汇合,卫青已经利利索索地把活儿都干完了,匈奴官员贵人们都被一连串地捆起来严加看守,牛羊这些大牲畜被赶到一起,经不起折腾的小羊崽小牛犊子们,则是被放到了车上,哦对了,这车还是征用的匈奴人用来装犯人的囚车,这些小家伙们经不起长途远路,卫青打算把它们留给边城百姓养起来,以后产奶下崽也好,吃肉还钱也好,都是一笔财富。

帐篷也被搜刮了一个遍,一箱箱的财物珠宝,一袋袋的粮食,被堆在中间,苏建等人正指挥者士兵们把这些辎重缴获都装到车上去。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

高阙一战,卫青集中力量奔袭匈奴右部大本营,一举歼灭右贤王主力,虽然右贤王逃跑,但韩嫣等人在大金雕的帮助下奔袭百里还是把人抓住了,这可是重量级俘虏。

除了右贤王,还有匈奴右部各部落小王十余人,俘虏匈奴男女共一万五千人,牲畜共计“数十百万众”,算是把匈奴右贤王亲部一锅端了。

这会儿报信的骑兵已经上路了,一人三马,一路上快马加鞭,换马不换人,连夜往长安而去。

卫青的回程就要慢很多,毕竟带着一万五千的俘虏,还要赶着数十万的牛羊,大部队根本走不快,好在这会儿,李息、李广等人也带着大部队过来了,共合军十万,就算匈奴人打过来也不带怕的。

可惜,回程路上一支匈奴军队都没遇上,李广就很觉得很可惜,他这次没能直面军队,只是带人牵制左部,加上之前攒的军功,不知道够不够封侯,如果这时候能突然冒出来一队匈奴兵,给他攒些战功,那就万无一失了。

想到这,李广就觉得嘴里发苦,他历经文帝、景帝、当今三朝,已经不年轻了,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事也打了不少,但是却一直没能如愿封侯,眼见这一茬年轻将领又都起来了,比他年轻的小将军都没封了侯爵,他每次想到这件事,心中就充满了愤懑,苦涩难言。

汉朝律法更偏重出战征讨的军功,而李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边城负责屯兵防守,匈奴人畏惧他“飞将军”的名声,每每他镇守边疆,匈奴人总会有所收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李广也为此盛名所累,当领导的,总是更关注结果,既然李广守城守得好,那就多守城,自上一次大战后他奉命驻边,这已经七年了,他才终于又有机会出战。

而他的运气又总是不好,带兵出战的时候,要么碰不上敌兵无功而返,要么就碰上对方主力根本打不过。

想到这些烦心事,李广叹出一口气来,望向最前面的主帅卫青,这一位,才是天时地利人和,天命眷顾,鸿运加身啊。

卫青大胜的消息穿到长安,刘彻看完军报,当即仰天大笑,这么多年了,这口气终于出了,昔日高祖围困白登之耻、吕后受冒顿不逊之言,今日,他刘彻也算是为先祖出了这口恶气!

“好,好啊,卫青果然没有辜负朕,他劳苦功高,朕要好好地赏他!”

甚至都等不及卫青回长安再行封赏,刘彻当即就派使者一路快马前往长城边塞,就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所有将领、兵士全都归大将军统领,相当于是汉朝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军权一把手。

要知道,“大将军”这个职位可不是常设官职,从高祖以来,藩王反叛内乱之事还少吗?

军权怎可轻付他人,自汉文帝以来,所有的将领,包括太尉在内,都是只有临时领导权,而没有军事调动权,而现在,刘彻是把所有的军事权利都交托给卫青,这是何等的信任?!

而卫青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他有战功,有能力,在军中有威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绝对不会背叛刘彻,他的亲姐姐是大汉的皇后,如今宫中唯一的皇子刘据是他的亲外甥,卫青的利益与刘彻完全一致,他是绝对的帝党。

“大将军”一职意义非凡,也就是从武帝一朝开始,后面的皇帝才开始设立大将军,而且大部分都是外戚皇亲出身。

天子使者念完诏书,冲着卫青拱手一礼:“大将军辛苦,待回了长安,陛下另有厚赐。”

卫青待使者也很客气,寒暄了几句,这使者就说起大金雕来:“陛下得知此时,心疼不已,诏令鹰扬卫先行离军,带着神鹰赶回都城,以免伤势沉重耽误了治疗。”

卫青自然遵命。

李盛在后面听着,无奈地望天,铲屎官就是大惊小怪的,还“伤势沉重”,他就是被削了一截羽毛而已嘛,连血都没流一滴,他还能飞呢!

但是为了让铲屎官放心,李盛还是很听话地窝在张次公怀里,被他一路带回了长安。

“哎呦阿曜,这可怎么办才好?这还能长出来吗?怎么这么不小心,那个右贤王真是凶狠,下次不许自己上去打人了,那么多人,你干嘛亲自动爪子?”刘彻捏着大金雕的右翅膀小心摸摸,连触碰都很轻。

李盛伸出另一只翅膀堵住他的嘴:你太啰嗦了!

他挣扎着从刘彻怀里跑出来,在未央宫正殿外面飞了一圈,然后安安稳稳地落在铲屎官怀里:诺,看到了吧,根本没啥事儿。

大金雕伸出右翅膀晃了晃,又伸出左翅膀比了比,冲着刘彻啾啾啾叫了两声:放心吧,会长成原来那样子的!

真是,李盛感觉自己都没啥情绪波动,倒是这群两脚兽一个个地跟应激了一样。

安抚好铲屎官,李盛一头扎进后殿他的豪华大窝里,找了个合适的位置,舒舒服服地睡觉了,梦中似乎有人走过来拿起他的右翅膀抹了点什么东西,凉凉的。

等晚上睡醒了,李盛发现翅膀尖羽毛折断的地方被抹了一层淡黄色的药膏,他也不敢飞,从后殿慢吞吞走过来,举着翅膀冲刘彻叫了两声表示疑问。

刘彻过来看了一下,又拿出药膏来亲自给大金雕抹了一次:“这是生筋续骨的好药,阿曜你注意别蹭了。”

李盛看了看翅膀上的药,想说其实这没啥用的,长羽毛主要还是要靠他自身营养,外加系统开挂。

但他看看刘彻有些担心的眼神,还是忍着这粘糊糊的药膏没甩下去,行吧,就当让你宽心了。

卫青很快就带兵回了长安,这次参战的诸位将领,均有赏赐。

公孙敖、韩说、韩嫣、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等都封侯,李广也如愿获封关内侯,再有军功,便可加封列侯了。

而主帅卫青,除了加封大将军之位,刘彻又给他加封食邑六千户,还要给他襁褓之中的三个儿子都封侯。

卫青道此战大胜,上赖陛下神灵,大汉国运昌隆,下托将军士兵们辛苦作战,勉力报国,怎能把功劳都算在他身上呢?他的三个儿子于国无功,于君无劳,怎可封侯?于是坚辞不受。

刘彻道将军兵士们当然有功,但他们都各有封赏,但你作为主帅,领兵出战,筹划方略,功劳最大,怎能不赏呢?你已经封侯,封无可封,那朕也只能封你的儿子了,恩荫儿孙也是常例,军功不可不酬,于是坚持要给。

两边一个非要赏,一个往外推。

最后卫青还是没说过刘彻,长子卫伉封宜春侯,次子卫不疑封阴安侯,三子卫登封发干侯,襁褓之中就封了侯爵,别说西汉一朝,就算是历朝历代,也少有这等皇宠恩荣了。

说起来,卫青还没有娶妻,三个儿子都是妾室所出的庶子,但谁敢说人家庶出命不好?

后世有句话,说命里带编,书不用翻,但跟卫青的三个儿子一比,这句话就逊色多了,人家这可是命里带侯啊!

第260章

“陛下宣大将军卫青觐见!”侍者在宫门大声道,卫青躬身应诺,随后大步进殿。

殿门口有不少刚出来的大臣,见了卫青都恭敬地躬身行礼问好,等卫青过去了,他们站起来对视一眼,眼中不乏艳羡。

就算是靠着姐姐卫皇后,这位大将军的路也未免太顺当了些。

十四岁的建章监,十六岁的侍中,二十岁的太中大夫,二十三岁的车骑将军,二十五岁的关内侯,二十六岁的长平侯,二十八岁的大将军,不到而立之年,卫青已经节制诸军,成为历代以来最显赫的武官侯爵,位列公卿之上。

“真是让人看了眼红啊。”

若是全凭着裙带关系,他们倒还有话说,可这位大将军,人家是真真正正血海刀山里拼杀出来的,叫人连句酸话都说不出来。

满朝都看得清楚,陛下当初提拔卫青独自领军出战,就已经打定主意要为当年的卫夫人打造可靠的外戚势力,如今数年过去,这一对姐弟,一个是皇后,一个是大将军长平侯,真是门楣光耀啊。

“中大夫,可曾听了民间传闻的歌谣?”

“说来听听。”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这等运道,可见是天意钟爱了。”

几个人小声感慨几句,便都各自离开去当差了。

他们的态度,也是满朝文武官员的一个缩影,“此战之后,满朝公卿皆卑奉之”,大多数官员们对卫青都客气恭敬地不得了,若是平时遇见,论以官位高低只需作揖,但往往都会更恭敬地躬身下拜行大礼以表尊重。

尽管卫青其实并不在意这些。

卫青着实是个温厚柔和的脾性,这些年来,无论是下面的兵士小吏,还是朝堂同僚,他都是事事与人为善,从不轻易与人争执。

而在朝堂官员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趋奉皇帝宠臣,比如汲黯,这位庄正严直的大臣,自己孤立了所有人,平等地对所有人不假辞色。

卫青当年是个侍中,汲黯木着一张脸打招呼,现在卫青发达显贵了,成了当朝炙手可热的大将军,他还是木着一张脸打招呼。

说得好听一点,这叫正直端肃,说得计较一点,汲黯这人,就很不给人面子。

这种脾气秉性,在日常相处中似乎显得不太随和,但搁在后世文人口中,这倒是成了他们追求的所谓“文人风骨”。

后世文人自重,而鄙薄武夫,便以史书中“大将军青侍中,上踞侧而视之;丞相公孙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这句话来拉踩,说汉武帝尊重汲黯这样的士大夫,而轻视卫青这样的武夫佞幸。

这个逻辑简直太可笑了,刘彻轻视卫青,然后给他长平侯的爵位和大将军的权利,还要强行给他三个儿子封侯;尊重汲黯,但就是不给汲黯升官封爵,怎么?怕官职太大把人压死吗?

李盛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对这种言论就更是嗤之以鼻了,要他说,刘彻他纯粹就是被汲黯怼烦了。

汲黯可不是那种沽名钓誉惺惺作态的正直,人家是真的很正直,直谏君王一点不含糊,刘彻不高兴?无所谓,我就是要上谏,你要弄死我?随意,人可以死,谏书得上。

对于这种死心眼的忠正大臣,刘彻反而没办法了,人家是真的一心为国,生死置之度外。

于是,被怼了几次“君王怎可容仪不整巴拉巴拉”,刘彻也是麻爪了,他毕竟还是要脸的,汲黯见他衣冠不正,那是见一次怼一次,第二天还要当着大臣们上谏书批评,他还得捏着鼻子看了后做出批示,真是怕了怕了,不就是好好穿衣服戴上冠冕嘛,比起后续的一堆麻烦,他还是省事一点先端正了衣冠再见人吧。

至于卫青,那是跟他从二十岁岁就一起出去游猎的小伙伴啊,太皇太后还在的时候,他心里烦,常常出去跑好几天不回宫,在外面农家借宿的的时候,韩嫣、卫青还有他,大家还在一张床上睡觉,还一起沐浴呢,什么没见过?还顾及这些繁冗礼节?可去他的吧。

于是刘彻见卫青的时候就很放松,有时候中午小睡一会儿,衣衫不整地从后殿出来,知道卫青来了,也不等自己收拾好就叫人进来,有时候还歪在塌上就跟人说起战事来,根本不在乎形象。

这天卫青来见天子,刚进了未央宫就听见了小孩子的笑闹声,他进去一看,原来是小皇子刘据在这里,正被父皇抱着抛高高。

“臣卫青,见过陛下。”

刘彻摆摆手叫他过来,把刘据往卫青怀里一放:“你陪着小子玩儿一会儿吧,朕手臂都酸了,据儿现在长大了,抱着都沉手。”

刘据之前经常被大金雕带着玩儿飞飞,现在阿曜翅膀受伤了,刘彻不准儿子去缠着阿曜,于是刘据就退而求其次,让父皇陪他玩儿,刘彻陪着玩儿了一会儿,累得气喘吁吁,这小子平时被大金雕带着飞高习惯了,还嫌弃他抛自己抛得不够高。

刘据被换了个人抱着,笑嘻嘻地摸摸卫青头上的玉冠:“舅舅,你这几天怎么都不来看我?”

刘彻接过春陀递过来的蜜水喝了两口,闻言笑答道:“你舅舅忙着给你娶舅母呢。”

卫青脸上一红。

刘据眨眨眼,从舅舅的背上探出头来继续问父皇:“舅母?我见过吗?好看吗?”

刘彻就逗儿子:“你觉得你平阳姑姑好不好看?”

刘据想了一下,平阳公主和卫皇后关系匪浅,经常进宫去椒房殿找皇后,他和平阳公主还是很熟悉的。

“平阳姑姑好看!”

刘彻笑眯眯道:“你将来的舅母和平阳姑姑一样好看呢!”

刘据就很高兴,盼着什么时候能见见新舅母。

半个月后,卫青与平阳公主大婚,两人穿着喜服相携进宫拜见皇后,卫皇后揽着儿子让他叫舅母。

看着小皇子呆呆的样子,三个大人齐齐笑出声。

第261章

平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曹参的曾孙曹寿,两人之间有一个儿子曹襄,曹寿病逝后,平阳公主寡居,想要再嫁,按照大汉惯例,公主的丈夫必定得是列侯才能相衬,于是“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

在众多候选提名中,公主身边的亲近人都极力推荐大将军卫青。

一来,卫青与平阳公主曾是故人之交,公主府中诸人也都知道卫青的性情,和气温柔,但又能力出众;

二来,卫青家中已有子嗣,没有子嗣压力,要知道,以平阳公主将近四十岁的年纪,她也已经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了;

三来嘛,大将军的长相实在是俊秀英气,令人见之则喜。

平阳公主闻言笑语:“卫青出身我府中,当年常常以骑兵的身份随从出入,如今怎可做夫妻呢?”

侍候公主的女官见公主虽然嘴上这样说,但眉眼带笑,便知公主其实也属意于他,便也笑劝道:“公主也说那是当年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大将军亲姊为皇后,三子皆封侯,可谓是贵震天下啊。”

第二日,平阳公主便派了身边人前往宫中去求见皇后,卫子夫得知此事,自然是满心愿意,跟弟弟通过气后,既然两方都有意,那便是皆大欢喜,刘彻很快就下了诏令“以卫将军尚平阳公主”。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