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70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要说薄情,刘彻这一生中也确实是有不少受宠的姬妾,但眼下,据李盛看来,刘彻对卫子夫,是有几分真心的,这几年来,他也是只在漪澜殿留宿。

第二天,李盛跑到鹰扬卫那边去找张次公了,天子金口玉言,韩说今天早上就来报道了,见大金雕蹲在架子上看自己,激动得脸都红了。

韩说跟韩嫣一样,都是标准的桃花眼,但韩嫣是长眉高鼻,更“浓颜”一些,韩说可能是年纪还小,就清秀稚气些,但也是俊秀挺拔的少年郎。

张次公带着韩说去里面交代事情,旁边负责量尺寸的绣娘早就候着了。

李盛蹲在旁边被一个张次公的副手投喂肉干,吃着吃着,就发现面前多了一只手——韩说可是提前跟他哥打听过,大金雕最近很爱吃鹿肉,这是他上个月亲自去山里猎的。

李盛抬头看过去,韩说冲着他笑笑,把肉干双手捧着,又往前递了递。

第一天上班就贿赂上司,很上道嘛小伙子!

李盛低头叼了一条尝了尝,还不错,于是很给面子地都吃完了。

抬头一看,韩说这小子盯着他的羽毛和爪勾,两只眼睛都快放光了。

李盛吃得很爽,心情不错,很大方地伸出一只大翅膀给他:喏,摸吧。

韩说愣了一下,赶紧掏出手帕来仔细擦了擦手,这才摸上心心念念的大金雕,呜呜呜羽毛好顺滑爪勾好锋利大翅膀真威武!

这边韩说沉迷撸鹰,另一边,未央宫内,刘彻接见了一位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主父偃。

主父偃是齐国临淄人,初学纵横术,后学易经春秋百家,不知道是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极端,还是木秀于林为众人嫉恨,反正,在齐国的时候他很不受待见,史书记载”不容于齐“。

主父偃的前半生可以说很坎坷,游历齐国、燕赵、中山等地,一直都不受重视,于是他来到了长安。

元光元年,他曾经找到卫青请他在天子面前引荐自己,但萍水相逢一面之缘,卫青既不了解他的才华,也不熟知他的人品,怎会贸然开口给自己揽事,于是没能成功。

而后他又找过当时的丞相田蚡,田蚡也没看上他,直到五年后的今天,他在通过未央宫北阙奏事,上疏天子,终于踏进了当今陛下的门堂。

主父偃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的上书《九事》中,可以说把看家本领都使出来了。

数年的沉寂摧折,使主父偃更加沉下心来思考当今格局,才华加上努力,上天的眷顾终于落在了他身上,他的上书被刘彻格外重视,当日便急切地召见了主父偃。

主父偃的奏书中,大部分都与律令有关,提倡尊皇权,抑臣民,这与刘彻的心思不谋而合。

其中,有一条建言令刘彻格外心动,这条建言在后世被誉为“千古第一阳谋”,名为——推恩令。

第248章

其实,从汉文帝时代,就已经进行过一次削藩,文帝刘恒自己就是因为诸吕之乱后,诸侯国与开国功臣共同联手政变,把他推上了皇位,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更能深切体会到诸侯国的力量之强,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文帝时代,天下共有五十四郡,各诸侯国就占了三十九郡,大的诸侯国,比如齐国、淮南、吴国等地,都占有三四个郡,乃至七郡之多,而中央直属管辖的,只有十五个郡,赋税的征收、兵士的征集、律令的通行,都会遇到各种阻碍和麻烦。

各诸侯国“宫制百官同制京师”,与天子一样设文武两班,有兵权有赋税,俨然就是一个小国,更有甚者,“自为法令,拟同天子,而不用汉法”,干脆自己当家做主了。

在这时,深受文帝信重的大臣贾谊率先在《治安策》中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大方针,认为“力少则失诛伐之志,国小则亡邪佞之心”,地盘小了,力量弱了,诸侯们自然就老实了。

文帝也接受了这个建议,在老齐王死后把齐国一分为六,淮南王死后将淮南一分为三,可惜刘恒太着急了,不等着吴王去世,直接就想削吴国郡县,把本就惶惶不安的一群诸侯王直接逼反了,也就是“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平定后,文帝景帝始终以此为戒,想起当年的危急就心有余悸,再没有过大的动作,直到刘彻上位。

这位爷可不是受气的主儿,满脑子都是集权尊君的想法,刚登基两年还没站稳呢,就敢跟太皇太后顶着干,打出旗号要“尊儒”,当然了,第一次尝试就被他亲祖母教做人了,但是刘彻不死心啊,老太太一病重,立马卷土重来。

这两年大权在握,更是把丞相都硬生生都弄成了摆设,在朝中的存在感几乎是零。

这么个独揽大权唯我独尊的皇帝,他能把诸侯国们看顺眼了就奇了怪了。

刘彻登基已经十二年了,位置坐稳了,政事顺趟了,连匈奴都被他照着脸扇了两回大逼斗了,这时,雄心勃勃的青年天子遇到了怀才不遇孤注一掷的主父偃,这“推恩令”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啊。

推恩令的主要内容很好理解:就是让各诸侯王推恩至所有子弟,使所有人都可以得到侯爵及封国的土地封赏。

而且,主父偃不愧是兼修纵横术和春秋儒家的多方面人才,他还给这个政策套上了一层温情的外衣。

官方解释是这样的:汉法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王位,这无法彰显父慈子孝的仁道啊,难道其它孩子就与父亲没有骨肉之亲,毫无父子之情了吗?所以,诸侯王应该在生前就拿出一部分郡县分给其它没有继嗣资格的孩子才对嘛。

听到风声的诸侯王们恨不得冲到长安把主父偃弄死,要不是巫蛊之祸才过去没几年,简直都要扎主父偃小人了,祭坛做法把这祸害咒死算完。

不是,你们还讲不讲理了?说什么父子兄弟情分,当年景帝还在的时候,你刘彻身为太子,怎么不劝你老爹多给兄弟们封些土地赠些财物啊?

按照汉法,只有侯爵才能有食邑,而那些得封的王子们自然是不够格的,于是这样一来,本来属于诸侯国的郡县直接就归并到附近直属中央的大郡了,这不就是暗戳戳地从诸侯国手里抢底盘吗?

但是虽然听到了风声,诸侯王们一时间还真没有对策。

推恩令的无解之处在于,用一种道德绑架的方式,把中央与封国之间的矛盾,转移成了封国内部各支脉与主支的矛盾。

但政策也需要商议完善才能敲定,因此,刘彻还在跟大臣们商量。

不过呢,这些都不关李盛的事儿,他快乐得飞进上林苑,陪着霍去病打猎去了。

卫青受命练兵巡边,刘彻有意让他作为主帅带兵夺回河套地区,这可是一场硬仗。

霍去病这几年来,除了跟着舅舅去军中,也常常在未央宫居住,刘彻给他封了个侍中的官位。

不过这几天,卫子夫受怀孕的影响,总是情绪低落胃口不佳,她的姐妹卫少儿和卫君孺进宫探望,霍去病从家中把两位长辈接进宫,就回未央宫找大金雕了。

当时李盛正蹲在宫道大树上的窝里晒太阳,这个大窝还是刘彻让人给他做的,秋冬时节,这个位置晒太阳最好了,刘彻看他总是蹲在这个树杈上,专门让人搭了一个。

霍去病在殿内没找着鹰,熟门熟路地出来走了两百米后在岔道处右拐,站在树下抬头望去,果然,上面的大鸟窝旁边露出来一撮灰褐色的毛毛。

“阿曜,出去玩儿了!”

窝边露出来一只翅膀,大金雕歪头往下看了看,啾啾叫了两声,落在霍去病怀里,被抱着上了马。

他们去上林苑跑了一会儿,霍去病带着人去山里打猎了,眼下已经是正月上旬,河里的水也有些化冻,他们还抓了鱼烤来吃,旁边还有炖羊肉和炙猪肉,是的,霍去病的随从背着锅出来的。

这阵势,一看就知道了,跟舅舅的节俭持家不同,霍去病可是个娇惯享受的公子哥。

其实也很好理解,霍去病刚四岁的时候姨母就独宠汉宫了,刘彻抬举卫家,他母亲卫少儿再嫁陈掌,刘彻也给了官位,姨母卫君孺嫁给了太仆公孙贺,舅舅卫青又是皇帝跟前的宠臣,他自己也颇得天子宠爱,李盛还见过刘彻抱着小时候的霍去病举高高。

可以说,记事儿以来,霍去病是一天的罪都没受过,吃过最大的苦就是被大金雕用翅膀呼脸——比如今天。

大家玩够了要走的时候,侍从上来问剩下没烤的生羊怎么处理,霍去病满不在乎地一摆手:“丢了呗。”

下一秒,阿曜的大翅膀就冲着他呼上来了,霍去病抬头一瞧,大金雕怒瞪他,另一只翅膀都举起来了,看样子还没打够。

李盛:这死孩子!一点都不知道珍惜粮食!你舅舅上次袭杀左贤王部,时间紧没来得及收拢敌军辎重,心里遗憾得不得了,回来后还念叨呢,你怎么就这么不会过日子!

霍去病想起上次大金雕因为他扔东西还跟他冷战,一个月不理人,又看看眼前的大翅膀,赶忙改口道:“都是好肉,扔了可惜,你们分分带回去吃吧。”

——这还差不多。

李盛飞过来落在他肩膀上,低头蹭蹭他的头表示赞许:在霍去病带兵出征之前,他一定把这小子奢侈浪费的毛病扳过来!

历史上的霍去病,那可是出征都要大包小裹的,“其从军,上为遣太官随车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

刘彻是看着霍去病长大的,也惯着他,出兵打仗,还专门派人拉着十几辆大车专门给他放吃的,这败家子儿,打仗回来的时候没吃完,就嫌弃太重了,在路上扔了。

跟着二凤在大冬天啃过干饼子的李盛可看不了这个,想吃好吃的,可以,这会儿汉朝国力强盛,有这条件没必要难为孩子,但是吃不完就扔也太过分了吧!哪怕跟下边士兵们分了呢。

就算是霍去病也不能浪费粮食!

从去年发现小霍这个毛病开始,李盛就出手整治了,霍去病还找舅舅告状,卫青表示阿曜打得好,你就是欠收拾;去找皇帝告状,被告知他管不了大金雕。

在漫长的进化史上,动植物改变不了环境,就会进化得适应环境;

同理,霍去病也反抗不了大金雕,只能改变自己了。

李盛跟小霍相处多了,还发现这小子的性格是真的很狂。

或许是从小到大长辈们宠的,也可能是把卫氏基因中那种血气胆色外放了,总之,现在正处于青春期的霍去病,是个拽得要死的酷哥。

拽到什么程度呢?史载,“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刘彻要教他吴起、孙子等兵家术法,霍去病表示:“打仗主要是讲谋略,何必究学这些墨守成规的兵法?”

——你的宝贝大外甥拒绝了你的一对一私教课,并毫不留情地diss了你的古板老兵法。

刘彻确实宠着他,对此也不过一笑而过,跟旁边的李盛笑道:“到底是少年人,心性未定,等以后就晓得兵法玄妙,明白先贤大道了。”

大金雕瞥他一眼,你以为他是装酷啊?呵呵,等以后你就知道了,人家是真酷,那简直是,酷毙了。

想起史书上评价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说他沉默寡言,李盛就想笑,那是沉默吗?那是天才战神不想跟你们这些凡人说话!

日子就这样过去,十天后的一个半夜,卫子夫发动了。

李盛已经为此存了好久的积分,就憋着搞事呢,想起历史上的钩弋夫人,什么“生而怀玉”,什么“手掌不可屈伸”,什么“孕十四月而生子”,纯属人为,也就骗骗刘彻这种鬼神迷信重度患者,还是等他出手先给刘据搞个护身符,顺便让刘彻开开眼,什么叫真正的神迹。

元朔元年春,卫子夫于二月十二日清晨生下了皇子。

随着卫子夫发动,元朔元年春天的第一场雨随即落下,足足下了半夜,春雨贵如油啊,整个长安的百姓无不欢悦。

清晨,随着婴孩的第一声啼哭,在绵绵春雨中,半空响起一声悠长而响亮的鹰鸣,声彻都城。

伴随着鹰鸣,大金雕在漪澜殿高空盘旋而上,直入云霄,宫殿上方浮现出巨大的金色鹰影,双翅张开,似有环抱之势,翅羽华光溢彩,鹰首低垂,目视着下方的天子。

片刻后,金色虚影散去。

“噍————!”

随着一声鸣叫,雨停了,漪澜殿上空出现一道彩虹,霓绛分明,炫目流光。

第249章

漪澜殿上空的巨大鹰影震住了满宫的人,直到金影消散,霓虹出现,人们才像是从梦中惊醒一样,猛地回过神来。

刘彻已经彻底呆住了。

他眨了眨眼,转头抓住旁边的贴身太监春陀:“不是朕的幻觉,你们都看见了是不是?”

春陀被主子拽了一把,醒过神来,带着身后的一群宫女太监呼啦啦就跪下了:“陛下,方才确是有金色鹰影出现在宫殿上空,此乃前所未有的神迹祥瑞啊!”

他话音刚落,随着一声鹰鸣,“噍——!”大金雕从天而降,落在了刘彻的肩膀上,伸出翅膀在铲屎官眼前晃了晃,怎么回事,感觉刘彻懵懵的,吓呆了啊?不会这么没出息吧。

刘彻扭过头看着阿曜,明明是自己从小养大的鹰,他这会儿却有点不敢碰了。

他把小鹰从枯草丛里待回未央宫,带着小鹰在正殿批奏折,看着他从灰白色的小小一只,逐渐变成浅褐色,深褐色,看着小鹰慢慢学飞,会抓野兔了,会抓山羊了,还会带兵出去探查敌情了。

阿曜明明就是和这世上所有的鸟一样慢慢长大的啊!他还给小鹰从窝里捡过换下来的羽毛呢!怎么突然变成神灵了?

他一直知道阿曜是比寻常鸟兽聪明许多,通人性,明事理,但阿曜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显圣过!

他亲眼见着大金雕飞上高空,然后空中浮现虚影,有又这样壮丽美妙的霓虹。

刘彻稳住心神,轻轻摸了摸阿曜的大翅膀:“阿曜,方才那是你的法相吗?你的真身就是金色的吗?跟你脖颈处的羽毛一样颜色?”

大金雕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怎么这么多问题,之前的铲屎官都是高高兴兴地很快接受了自己养了个神兽的现实啊。

哦对了,忘了你的人设了——求神问仙重度爱好者,从二十岁一直上当到七十岁。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