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60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在真正的历史上,聂壹确实说动了军臣单于来马邑,刘彻也安排好了伏兵,但是,单于在进入关隘之前,却看见牛羊遍布原野却无人看管,这显然不正常,于是他心生警惕,捉了一名尉史,这尉史便把汉国计划托盘而出,军臣单于即刻回返。

当时的王恢被安排负责袭击匈奴辎重,在最后方,当匈奴潜逃的时候,他应该是离着匈奴大军最近的。

按照常理,王恢完全可以就近率军迎战,拖住匈奴,只要能拖到汉军主力追来,不说大胜,但也能跟匈奴打个有来有回。

再退一步,就算留不下匈奴,也能留下他们的辎重粮草。

然而,王恢没有,他认为自己的职责不包括追击,且当时他的只有三万人,根本抵挡不住匈奴的十万大军,于是,他什么都没做,眼睁睁地看着十万匈奴人跑了。

李盛都觉得纳闷,十万人啊,从他眼皮子底下跑,最少也得跑一刻钟吧,哪怕你最后截断后方打一会儿呢,也算是有点儿作为,手里好歹握着三万人呢。

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了,若是卫青,应该会谨慎计算,要么从中位截断,要么从侧方射箭,总之,一定会尽量给匈奴造成最大程度的伤害;若是霍去病,就更莽了。

本来就够烦了,王恢的消极态度更是彻底惹恼了刘彻。

当时的刘彻,是踌躇满志,带了三十万大军御驾亲征,这是什么概念?汉武帝一朝,对匈奴用兵不到二十次,兵力也都在十万人左右,三十万人,刘彻这是把家底儿都压上,打算一把梭哈了,满心都是想着一场大胜,但是结果呢?

三十万人啊!人吃马嚼,调兵遣将、兵甲武器,白折腾了一回,就这么看着匈奴人从眼皮子底下逃了。

刘彻简直气到爆炸,他是多要面子的人啊!

愤怒的天子不肯接受王恢的辩驳,他认为,王恢首倡此议,却在匈奴人潜逃时如此畏首畏尾不肯追赶,以至于到了如此局面!

“马邑之谋”的破产,以王恢自杀结局,自此,汗匈两国之间虚假的和平也维持不下去了,开始了数年的争斗杀伐。

李盛扇动翅膀回了正殿,刘彻正在看着地图出神,大金雕飞过来,他条件反射一般伸出左臂接住。

“阿曜,你看,马邑周边三面环山,南、西、北三面分别被黑陀山、句注山、神头山、契吴山围住,东南面又有一条大河,若是匈奴人入套,确实可以提前埋伏大军,待匈奴入城,即可迅速成包围之势。”

刘彻纠结得不得了,抱住大金雕摸摸他的尾羽。

李盛也在想,其实他认为,马邑之谋的失败,也并非只因为那些破绽,三十万大军进驻马邑周边,难道周边的林木河流、山坡小径都毫无痕迹?军臣单于难道真的毫无察觉吗?他们可是马背上的民族,在草原上是依靠天时地形来迁徙求生的啊。

他猜测,军臣单于应该是在来马邑的路上就有所怀疑,到最后看见了那些无人看管的牛羊,彻底反应过来了。

但即便如此,这仍然值得再去试一次。

就算匈奴不入城,大单于率领着远少于汉军的兵力进入了马邑周围,这场谋略就已经胜了大半,只要汉军把战线拉长,埋伏地更近,让后方兵力更多,或者在山谷两侧埋伏上足够多的弓箭手火箭手,这场仗,也能留下至少一半匈奴人的命。

刘彻不像李盛一样知道历史,他更焦虑,若要放过这个机会,他只怕再也遇不到这样的好时机,可若是出兵,真的能按照计划进行吗?这其中,变数太大了。

焦虑的刘彻半夜睡不着,披着衣服出来在灯下自己研究地图。

贴身太监春陀赶紧拿了一件裘衣给他披上,这件裘衣也是大金雕带回来的,就是那只大青羊的毛皮。

李盛就在隔着一堵墙的小屋睡觉,被这边的长吁短叹吵醒了,迷迷瞪瞪地从窝里爬起来,脑袋还迷糊着,他也不敢飞,歪歪扭扭地走进来,看着灯下正在发愁的刘彻。

“阿曜?你来陪我吗?”刘彻把大金雕抱过来放在怀里,怕它冷,还往里面裹了裹,也幸亏这件氅衣做得宽大,不然,还裹不住呢,现在阿曜也是巨大一只了。

李盛从他的胸口出露出一个头来,打了个哈欠,无奈地闭上眼睛:啊,他已经习惯了,这么多年,无论跟着谁,都少不了陪着熬夜啊!

第233章

李盛陪着刘彻在地图前坐着,到了后半夜,他迷迷糊糊地睡过去,被刘彻亲自抱回了暖呼呼的窝里。

刘彻把阿曜放进窝,看着大金雕把头埋进翅膀里,坐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摸摸它背上那圈最漂亮的金色颈部羽,内心焦躁不已。

阿曜可以把头埋起来呼呼大睡,但是他不行,他是天子,是一国之君,他要为数万边民负责,他必须做出决定。

刘彻在未央宫后殿枯坐一晚,心里似乎有了决断,第二天开始,就把韩嫣又派往马邑,随行的有数十位画师和擅长相地术的先生,他们奉天子之命,前往绘制更详细的地形图,了解当地气候风水。

眼下天气越来越冷,实在不是开战的好时候,大军前行、运送物资、后勤储备,冬衣棉被、战马粮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筹谋,古代资源有限,物流和信息传送都效率很低,说要打仗,也不是一下令就能立马让大军开拔的,何况,汉朝已经许久没有打仗了,武器也不是一时间就能齐全的。

元光二年春,刘彻已经决意下令攻打匈奴,但是流程还是要走一走,他在一次朝会上,把这件事摆上了台面:“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重,单于慢待怠日,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悯,今欲攻之,何如?”

汉朝和亲,一向是奉送财物金宝无数,但匈奴收了财物,却依旧侵犯边境谋财害命,刘彻是忍不了了!

王恢自然是很支持的,但是另一位重臣韩安国却很不同意。

他的理由主要是三方面。

“一来,与匈奴和亲是汉国旧例,自高祖到文帝景帝,如今大汉五世和平,都是受此所惠,天下以和为贵,如今百姓安居乐业,陛下轻动兵事,岂不是劳民之举?”

“二来,匈奴地处边疆,就算是把他们打赢了,那些贫瘠苦寒之地也毫无用处,岂不是白费力气?”

“三来,兵不可轻举,匈奴一向凶悍猛烈,以战立国,难以真正制服,若汉军伐匈,行久兵疲,人困马乏,难以战胜。”

李盛蹲在架子上,心说怪不得大家都想给皇帝当宠臣近臣,韩安国很明显就被排除在领导的小圈子之外,明显不大了解刘彻的心思啊。

而且思想也太保守了,跟刘彻这霸王一样的脾气明显不对路,又是田蚡的人,也怪不得刘彻不太喜欢他。

都不用刘彻开口,愤怒的王恢就一条条地怼上去了——只要这场仗打赢了,加官进爵就在眼前,谁要是意图阻止这一战,谁就是他王恢的仇人!

历代先帝都不打仗以和为贵?——那是不想打吗?明明是开国之初国弱民贫打不起!什么以和为贵,低头上贡财物换来的,根本不是和平!且这和平局面也是岌岌可危,边境安危与否,全在匈奴一念之间,他们水草丰饶牛羊肥壮,中原就安稳平静;他们风雨不顺,就要侵犯边境强夺粮草,这是和平吗?匈奴,就是把大汉边境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予取予夺!若要长和久安,就只能打!

匈奴的地就算打了也没用?——昔年秦国只有三百里的地盘,秦穆公因势利导吞并数国,才有如今并入中原版图的陇西和北地诸郡,有了千里之地,而后更是派蒙恬进击匈奴,黄河为界,才有如今中原之辽阔,这天下,没有一块地盘是没用的!

匈奴凶猛打不下来?——哈哈哈哈你韩安国知道啥啊,陛下所言,并非是千里奔袭,而是诱敌前来,十面埋伏完全之策,岂有失败之理?

刘彻高坐御台,看着下面的两方唇枪舌战,他要发兵,首先就是要说服众人,朝廷万众一心,胜算才大。

李盛飞到他腿上蹲着,心说看这阵势,也怪不得马邑之战失败后刘彻那么生气,这可是顶着国内的压力,说服众人才发的兵啊,结果却那么丢脸。

下面的争吵告一段落,刘彻拍板定下:以马邑富商聂壹之谋,引诱匈奴前来,务必要一战得胜!

诏书是春天下达,但到了这一年的六月,汉军才真正动身前往马邑。

刘彻亲自带兵前往,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埋伏在马邑附近山谷;李广、李息、王恢各带三万偏师侧翼包抄切断退路,韩嫣和张次公也被带了出来,跟着李广带小股军队机动应急。

——但是这一计划在大军到达马邑后就迅速被重新调整了,因为大金雕阿曜出去转悠了一圈,回来就去找刘彻了。

李盛觉得,就算没有那个被俘虏的尉史把计划说出来,估计匈奴人也会心生怀疑——三十万大军埋伏在这里,鸟兽被惊动,草木被踩踏,他在半空飞了一圈,以他的眼光看来,这些变动是非常明显的。

既然如此,就要早作打算,李盛在外面飞了一大圈,发现了两处峡谷,上面有很大一片灌木丛,连绵近二百米,高度完全可以遮挡住士兵,且地势高陡,简直是射箭的绝佳好地方。

而且他和韩嫣、张次公都有了默契,完全可以配合打伏击!

“唉唉唉,阿曜,我跟你走,跟你走,别拽我这衣裳了!这要是在长安,你拽坏一百件我也没一个不字儿,可这会儿在战场上,你拽坏了我就没得穿了啊!”

啰啰嗦嗦!

李盛一翅膀呼在韩嫣的嘴上:闭嘴!跟我走!

后面的张次公本来张了张口想说话,见此也不敢说了,大金雕这脾气真是见涨啊!跟人混熟了就更没耐心了,明明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很乖很萌地蹭蹭他的。

刘彻正在看地图。

“阿曜?”

大金雕飞到他的肩膀上站好,翅膀尖尖指了指地图上的两个地方,又指了指他身后站着的韩嫣张次公两人,随后,两只眼睛就盯着他桌上的虎符不动了。

——意图很明显了:给这俩人调兵,让他们带人去这俩地方。

刘彻懵了一下就明白过来,皱着眉头看了看地图,又打开自己之前派人专门画的详细地图:这两处地方地势很高啊!

“来人!”

门口立马就有甲士进来行礼:“陛下!”

“派人去句注山西北侧看一看,不,备马,朕亲自去看!”

刘彻朝着韩嫣两人抬抬下巴:“你们两个,跟着朕一起去!”

“噍——!”灰褐色的大鸟在空中盘旋。

跟着阿曜的指示,刘彻到达了目的地,站在灌木丛后面试着射了几箭,刘彻立马拍板:“传令给韩安国,让他分出两万人来,交给韩嫣和张次公,备足羽箭,现在开始准备巨石和滚木,就在这里设伏!”

大金雕又出去“考察”了几次,回来后“忧心忡忡”地拍了拍刘彻,又总是盯着王恢看,很不放心的样子。

搞得王恢心态都炸了——不是,陛下这只金雕看他不顺眼吗?他也没得罪过这大鹰啊!这么重要的一场战役,难道要出意外?

暗示了好几次后,刘彻看出来了,阿曜觉得王恢,不行!

只是,此战是王恢首倡,把人临时换了也不好啊,

但是神鹰有灵,刘彻真的很少看见阿曜这么明显的暗示!

纠结了好久,刘彻顺着阿曜的意思把李广和王恢调换了一下位置,让李广去负责匈奴辎重,又给王恢配了个经验丰富的偏将,让他负责侧翼包抄了。

换完后,大金雕正常了。

刘彻安慰王恢:“也许是那处地方与你命格不合吧,阿曜很灵的,大战当前,谨慎些是应该的。”

王恢没意见,包抄敌军比负责辎重更容易立功。

第二天,李盛又跑去拽着李广找刘彻,大金雕盯着虎符看,又用翅膀拍拍李广的肩膀:给他加点人啊!

匈奴后撤的时候,负责辎重的李广才是首当其冲的主力!

刘彻将信将疑,但看看阿曜那笃定的眼神,心一横,一咬牙,还是给李广又分了一万人。

等李广出了门,李盛用翅膀尖尖拍拍他的头:小李啊,这机会可是给你争取了,要是再不行,那就是你命里没这个侯爵运啊!

——后人有诗“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起来,李广也是劳苦功高,沙场戎马一生,但每次总是差一点,终其一生不能如愿。

但这回都给开挂了,要是还攒不够军功封不了,那就真没法子了,在家门口打人的机会都把握不住,将来去沙漠里带兵,以李广这个总是迷路的路痴属性,就更没机会了!

但就客观现实而言,李广确实比王恢更适合这个位置,王恢不敢出击,但李广的胆气可是很足的!他本来就更擅长灵活机变。

以防万一,李盛还专门盯着刘彻派人把守门的都换了一个遍。

万事俱备,只等匈奴人入瓮了。

安排妥当后,聂壹依计奔入匈奴,上报单于,说汉朝压迫愈重,不给他们这些边境走商活路,自己已经聚集了一批同心的商人,准备杀了县令,把马邑一城献给单于,只求单于能善待他们。

军臣单于果然心动,于是聂壹回去立刻从牢房里找了几个死囚杀掉,把人头悬挂在城墙上,以此作为信物,告知匈奴使者,可以入城了!

这一次的安排已经足够小心,原野上的牛羊有人正常放牧,但一路走来,军臣单于仍然心生疑窦:这路上未免太安静了,他们大军一路走来,竟然没什么鸟叫声,按说总该有鸟兽受惊跑动啊,且这路面比平日要压实一些。

不对劲。

单于拉住马,令人去就近攻打一处岗哨,抓几个人来审问。

可不等他说完,只听得头顶一声响亮的鹰鸣,他抬头去看,一只灰褐色的金雕往天空更远处盘旋飞去。

韩嫣带兵埋伏在两侧的山谷处,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走过,他感觉心跳都快了,他头一回跟着出来打仗,没想到就被派了领兵。

旁边的亲兵是他从弓高侯府里带出来的,陪着他长大的亲近人,就趴在他身边一动不动,腮帮子咬得紧紧的,他们这些亲兵,最好的出路就是跟着主人家打仗,这一战,若是主家有战功,他们这些亲兵,也能有封赏。

另一边的张次公早就拉开了弓,箭头对准了为首的匈奴头领,手心里都冒出汗来,眼见着离得越来越远,那人已经成了一个小黑点了。

但信号还没来。

他眼见着为首的人拉住马,皱着眉头派了一队骑兵出去,那人则是在亲兵的掩护下往后撤,他心下便知不好,这是生了疑心了!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