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18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大阿哥就亲自拿了点心托在手心里喂它!还端过水碗来喂水。

就连府里的其他阿哥格格们,对元福也都很宠爱,她还在花园里看见元福一脚就把五阿哥弘昼踹到花丛里了,大阿哥就在旁边笑哈哈地看着。

真是开了眼了!

外面可都说四王爷是个冷面王,可她明明看见四爷在正院拿着一只大球球逗狗,跟元福玩得有来有回。

——当时她进来给四福晋送点心,看得都愣住了,被身边的丫鬟碰了碰才反应过来过去请安。

总之,虽然有各种神奇的经历,但马佳氏在雍亲王府的生活还是很舒服的,非常愉快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胤禛看着小夫妻和乐,也挺开心,弘晖是长子,她的妻子懂事,对整个王府都是一件好事。

但他很快就开心不起来了——康熙又开始折腾儿子们了。

五十五年九月,康熙从热河回銮,打算去西郊的畅春园住一阵子,从热河到畅春园的路上,是他给几个儿子赏赐的园子,老八胤禩的园子也在其中。

老八最近得了伤寒,病得很严重,“大有离世之态”。

此事胤禛正随侍康熙身侧,一天,康熙问他是否去探望过胤禩的病?

满朝文武只要长眼睛的就看得出来,皇上这几年是特别厌恶老八,胤禛就算有心去看望,也不敢有任何动作啊!

于是他揣摩着皇帝的意思,就说还没去。

康熙道,胤禩病重,应该派人去看看。

老爹都这么说了,胤禛当然是听从啊,虽然想不明白为啥皇上转了性忽然关心起老八了,但他还是即刻请示,说自己回京探望八弟。

康熙表示可以,你先走就行。

然而胤禛刚走,康熙转头就说,“四阿哥置随扈之事不顾,忙忙地去看望胤禩“,“观此关切之意,亦似党庇胤禩”。

于是就让胤禛干脆去照看胤禩的医药事务。

——这老登简直是不讲理啊!

胤禛被皇帝搞得满头包,又是怕又是怨,只能再转头回去,在皇帝面前请罪说儿子愚钝,理会错了父皇您的意思,请皇阿玛宽恕。

“臣未审轻重,实属错误,罪所难免”。

于是康熙看着儿子还算是懂事,大度地原谅了他。

胤禛晚上自己憋着生闷气,自己气得肝疼。

这还不算完,因为回畅春园的路上要经过老八的园子,康熙就很担心,老八这病这么严重,我从那儿过,给我传染上可咋整啊?

当时是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这一对兄弟奉命照管老八,于是康熙传旨给他们俩:“将胤禩移回家中之事,着诸皇子议奏。”

这还议论个鬼啊!你都说了“将胤禩移回家中”,要是不想让老八挪动,老爷子您别说这话啊!

简直是难为人。

胤禛只能硬着头皮叫来老九胤禟和他商量这件事,老九很愤怒:“八阿哥如今病重,若挪动家中,万一不测,谁即承当?”

对着胤禛就是一顿阴阳怪气的输出,说他公报私仇心胸狭窄之类的。

搞得胤禛也很不高兴,他跟老八也没有深仇大恨,虽说这些年来交情淡了,但是早年间也是能共用一堵墙修花园的好兄弟,他就算是有夺嫡之心,跟老八竞争关系,那也不至于要把弟弟弄死啊!

再说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皇上要让老八挪动,你有胆子冲着皇上吼去啊!

那边康熙听说了,道:“八阿哥已不省人事,若欲移回,断不可推诿朕躬令其回家。”

——我是让你们拿主意,回头老八有事,你们别推到我头上来啊。

但是转头就又教育诸位皇子道:“汝等皆系皇子王阿哥,富贵之人,当思各自保重身体,诸凡宜忌之处,必当忌之,譬如出行,所经行之地,倘遇不祥不洁之物,当遮掩躲避,古人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况于尔等身为皇子者乎?”

——这都不是暗示了,这几乎明示了。

你们这些皇子都要避免不祥不洁之物,我身为皇帝,天下至尊至贵,他老八给我让路不是应当的吗?

有此可见康熙晚年之昏聩冷酷,连亲生儿子的命都丝毫不顾了。

胤禛眼看如此,只能做出决断,令胤禩移回京中,虽然心里也不忍,但是他首先要保全自己,他甚至都不敢多关心些病重的胤禩。

——在得罪康熙和得罪老八之间,他只能对不住老八了。

八福晋得知此事,满怀悲愤地带着胤禩回家,谁知,刚上路不久,就在路上遇到了四福晋派来的人,还带了两辆极为宽大的马车,铺了厚厚的棉被皮垫子,能让人在里面舒服地躺下,还有随着的大夫和吃食药品。

——李盛知道这件事不可避免,皇帝的意志无法违背,他只能尽力缓和这种矛盾。

于是,他连夜前往西郊,而后带着胤禛的手写信回了雍亲王府,按照信上的指示,还有元福的提示,四福晋做出了这些安排。

胤禛还嘱咐她不能露面——刚被康熙怀疑他亲近老八,好不容易把自己摘清楚了,可不能在明面上太过显眼。

尽管如此,八福晋还是鼻子一酸,她低头用帕子抹掉眼泪,哑着嗓子让人把八爷用被子裹着抬进这个大马车来躺下休息。

谁知道眼看着就要不行的老八胤禩,回京后好生调养,硬是慢慢好起来了。

等胤禩病愈,康熙可能也觉得自己之前是有点不近人情,太不慈爱了,于是又找补,补偿似的恢复了老八的俸银俸米,并问他病后可有想吃的东西。

“朕此处无物不有,但不知与你是否相宜,故而不敢送去。”

胤禩怎敢承受“不敢”二字,于是到宫门外跪求免用此二字。

可能是觉得胤禩在宫门跪着求这件事搞得他很没面子?康熙又责备他“往往多疑,每用心于无用之处”、“于无事中故生事端”。

康熙对胤禩,实在是芥蒂太深,总存疑心。

可是,明明是康熙你自己先搞事的啊!

且不说被皇父这样说,胤禩心中如何体会。

只说李盛自己,他还是胤禛一边的,看着这样场景,都不由得替胤禩心里难受。

——怪不得古人骂人的时候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康熙这老登,真是越来越过分了!

第178章

在弘晖大阿哥娶妻之后,弘昀在父亲的安排下也和喜塔拉氏定下婚约,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春日,喜塔拉氏嫁进了雍亲王府。

喜塔拉氏是一个很开朗活泼的姑娘,她的陪嫁庄子上养了好几匹马,她会射箭会马术,还经常跟着家里的兄弟们出去打猎玩乐,长大后就被家里额娘拘着开始学规矩学管家理财针黹厨炊,但是还没学两年,就病了,病好后便定了雍亲王家的次子。

家中额娘揽着她感慨这也是缘分,据说是当年四爷求当日的废太子为十三爷进言,十三爷才能从养蜂夹道里出来,十三爷阴差阳错地救了自家姑娘,也是他给四爷牵线,才有了自家姑娘跟四爷家孩子的这番姻缘。

“额音珠,额娘的好乖乖,你还好嫁的是次子,你不用操心太多,你嫁过去要好好的,孝敬长辈爱护弟妹关心丈夫,四福晋一向是宽和大度,他们家的李侧福晋据说也是省事儿的人,你上边的两个婆婆都好相处,孩子,这是你的运气。”

额音珠依偎在额娘的怀里点点头,但即将嫁进别人家的紧张焦虑还是让她心中不安。

直到她在雍王府开始生活,这种不安才被抚平。

弘昀的院子跟弘晖挨着,就隔着一道石子路和一溜儿花树。

当年胤禛封了亲王,府邸扩修的时候,他就为几个儿子都安排好了自己的院子。

弘晖的院子在王府的正中轴线上,是小辈里最大最好的一个,毕竟嫡长子身份不同。

但弘昀的院子也很不错,三进小院儿,阔朗精致,自从定亲,连这院子里的地砖李氏都派嬷嬷来瞧过一个遍,生怕委屈了儿子。

额音珠嫁进来的第二天中午,得知不用去婆母跟前伺候,她们小夫妻自己在院子里里用膳,高兴得不得了,扒着弘昀的胳膊不住地问道:“真的吗?我真的不用去吗?嫡额娘说的吗?”

弘昀扶着她坐下,让人把膳提上来,跟她细说府里的习惯。

“逢五逢十的日子晚上去正院用饭,平时都是在自家院子里吃,嫡额娘不喜欢一堆人围着她闹腾,大嫂嫁进来一年了,都是这样的,你放心吃饭吧,昨天见了一天的长辈,行礼问安,去宫里见娘娘又不能坐轿子,全靠两条腿走那么远,在那连坐都不敢坐实了,你肯定累坏了吧。”

额音珠看着眼前的菜色,酒酿鸭子珍珠丸子松鼠鳜鱼,还有好几样青菜时蔬,最中央是一锅羊肉当归汤,也是有些馋了,天可怜见,她从前天早上就没好生吃过一顿饭啊!

身边的丫鬟机灵地给她夹了两块鱼肚子肉,额音珠刚要开动,就听见外面门帘一响,门口进来一只大黑狗狗。

“元福!”弘昀拿了个碟子,从盘子里夹了几个丸子和两块羊肉给狗狗放在一个小矮凳上。

额音珠也认识这只大狗子,她在家待嫁的时候,元福就去她们家门口蹲着,她阿玛来保在内务府认识的人多,知道当初马佳氏家的门口也被蹲过,一点都不慌地把狗子带到她院子里了。

然后第二天大狗狗来的时候,脖子里就挂了一个荷包,里面是一对珍珠耳环还有一封短信。

她今天早上给府里的哥嫂姐弟们送礼物的时候,还给元福送了一个小荷包呢,黑底金丝的缎子,她用小米珠拼出来一只狗头的样子钉在上面。

听说大嫂进门的时候也给元福送了一件小马甲,她女工不太好,只能这样取巧了,好在元福很喜欢,还过来蹭蹭她的手心。

大狗子进来后先是跑去角落的青花瓷水缸喝水,然后才慢悠悠地过来躺下,用爪子勾着矮凳的边沿拉到自己身边,低头开始吃东西。

“元福这也吃不饱啊,它这么大一只,把鸭腿给元福吧。”额音珠说道。

弘昀笑呵呵地看了妻子一眼:“你不用管,元福有自己的份例,这些就是个添头儿。”

果然随后就进来一个小太监,放下一个小茶几,上面摆了一盘子排骨,两个大鸡腿,还有一大碗羊奶。

元福在地下趴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好好吃饭了。

吃完饭后,大狗狗轻车熟路地往外面廊下的躺椅上一趴,甩着尾巴开始睡觉。

此时,额音珠有了跟弘晖福晋塔尔玛一样的感受:元福真的好放松啊!

看着元福在阳光下睡得一起一伏的小肚子,额音珠的心也随着安定下来。

按着这时候人们的思想,繁衍子嗣传宗接代是大事,但是,还不等李氏和乌拉那拉氏对儿媳们催生,太后重病难医,这下,谁都不能催了。

康熙五十五年冬日,皇太后重病,皇帝亲自到慈宁宫侍疾。

但康熙的身体其实也不大好,自从前年他右手僵直酸麻后,这一年来身子屡屡不安,今年进了冬之后更是脚面浮肿疼痛,以至不能行走,每每都需要人搀扶。

太医院伺候皇帝也是有了经验,谁都不敢说皇上您要不然拄着拐吧——那一年皇上右手活动不便都阴郁了半年,太医院简直是提着脑袋干活儿,有几位太医本来打算安排儿子孙子进太医院的,都把这事儿停了。

这回谁敢多嘴?大佬们有默契都不说,剩下的年轻太医们更不敢妄动了。

康熙还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不肯在众臣面前显露出自己如此老弱不堪之态,每每大朝都尽力自己走出去,还要坚持每天都去看望照顾皇太后,这样一来,脚上的肿胀更是长久不消。

十二月中旬,康熙也撑不住了,吩咐胤祉、胤禛、胤祹、胤禄帮忙照顾太后,操持医药看护事务。

从这里的人员安排上,其实也能看出来这两年的康熙,倚重信任的,多是皇三子和皇四子,至于那两个小儿子,别说朝中大臣了,就连他们自己,心里也明白,是给三哥四哥打下手干活儿凑数的。

但皇太后寿限到了,十二月丙戌,太后崩逝,颁遗诰,皇帝服衰割辫,移居别宫,。

皇太后虽说不是康熙生母,但数十年与康熙母子和乐,更是丝毫不曾伸手朝政事,在一些政治场面上,也极力配合康熙,母子一场,如今她去世,康熙也做尽了孝子的本分。

身体不好,又遭逢亲人离世,经过这一番折腾,康熙的身体也是撑不住了,第二年春天,康熙就犯了气疾,随着便前往西山汤泉疗养,连带着把朝廷的领导班子也都带去了。

太后崩逝,皇子们都要守孝,皇帝又病着,心情也不好,一时间各府都安静起来,谁都不敢讨嫌。

可是,偏偏有个勇士站了出来。

康熙五十七年二月,检讨朱天保上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这发言真是搞得满朝君臣都很不解。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