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争霸的日子 第41章

作者:木枝雪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无C P向

像后世的水泥,其中一项重要的原材料就是石灰石。

说起水泥,其实刘昀也曾思考过在古代制造水泥的可行性。然而水泥制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不仅因为一部分原材料稀缺,且研制调配比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生产合格水泥需要“两磨一烧”,对能源和工艺的要求很高,以目前时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他们和水泥之间,横跨了一个工业革命的距离。

何况,就算能突破技术关卡,制出成品,从成本上来说,也极为不划算。

所以刘昀选择了水泥的平价替代品€€€€“三合土”。

三合土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建材,主要成分也是石灰石。它的配方除了石灰,还有砖碎和细砂,比起水泥方子的复杂,三合土的配方可谓是极为简单。

更重要的是,三合土的研发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性价比超强,而且它的稳固性也很可观,若夯实得当,能经历风雨数百年而不倒。

刘昀最喜欢的两个字就是“务实”,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他深知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便放弃让任何穿越者都心动的水泥,让人研制三合土。

果然,在明朝就被朝廷与民间投入使用的三合土,不需要跨越蒸汽时代的技术,在知道原材料的情况下,只花了几个月就被陈国的匠人研制成功,投入生产。

陈国如今加固的建筑,就是改良版的三合土。之前黑山军试图偷袭阳夏城,就是第一个试验点。

现在,陈留郡需要重建,三合土是最好的选择。陈国现存的原料不多,需要重新挖石,煅烧,前两个月捕获的黑山军俘虏正好排上用场。

此时,阳夏郊外。

“正好排上用场”的前任黑山军首领€€€€于毒,正一边挖石头,一边怀疑人生。

他的身旁,和他一起挖石头的同侪同样来自黑山军。

陈国派来的监工真拿着一条小马鞭,神气非常:“各位,挖得快些。你们是'劳改犯',劳改是什么意思知道吗?我们世子说了,这叫'劳动改造',早点改造完,你们才能早点减轻刑罚,出去后不要再做偷鸡摸狗烧杀抢掠的坏事……”

于毒在太阳下挖石头本就心情不爽,听监工絮絮叨叨,更是心情烦躁。

他对旁边的黑山军士兵说:“今夜,我们一齐发难,趁着夜色掩护,逃回太行山。”

旁边的士兵沉默了一瞬:“这附近多陷阱,难以逃跑。”

于毒气结:“难逃也得逃,总得试一试,难道你还想留在这做牛做马?”

另一个士兵插嘴:“也未必是做牛做马,这监工不是说了吗,这是'劳改',等我们服刑结束,还有机会成为良民……”

“这种屁话你竟然也信,脑子呢?”于毒斥骂道,“他不过是为了压榨我们的力,让我们卖力劳作,才故意设了个鱼饵,哄骗我们替他干活。”

旁边又有一个士兵嘀咕:“但是……陈国的伙食真的很美味,若能天天吃到这样的美食,留在这挖石头不也挺好?好歹我们累了,监工还允许我们休息,给我们吃饱饭,吃美味的菜肴,也从不打骂我们。在太行山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兵经常饱一顿饿一顿,还要饿着肚子赶路,千里迢迢地去抢粮,时不时挨骂€€€€在陈国挖石头不比做贼强?”

于毒被狠狠一噎,怒瞪旧部。

监军在旁边笑眯眯地等了半晌,一个个扫过黑山劳改人员脸上的神情,心中有数。

他挥了挥手上的小皮鞭,在地上拖出一道长痕。

“在嘀嘀咕咕什么呢?那个于什么毒,态度端正点,今天你不认真服刑,还在这说了半天的小话,回去罚你全文背诵《汉律》,准备一篇三百字心得,明天当众诵读,和大家分享分享。”

于毒的脸彻底绿了。旁边的黑山军士兵连忙眼观鼻,鼻观心,认真挖石头。

第39章

刘昀带着一队工匠,与自己的亲卫兵一起,护送煅烧好的原料前往陈留郡。

工匠队最先抵达西部的城池。在当地郡民的帮助下,他们在封丘、浚仪的城外搭建了临时作坊, 开始调配三合土。

刘昀则前往陈留郡的治所, 去见一见戏志才在信中提到的“壮士”。

很快,刘昀便见到了典韦。这位在三国中赫赫有名的大力士果然不同凡响,他身形极为高大,体格魁梧, 走起路来猎猎生风。

他的性格也和外表一样,豪爽而莽直,却又粗中有细,和郡内其他守卫的关系都很是不错。

尽管这位“古之恶来”很是诱人,但刘昀并没有急着将对方收入麾下。典韦是陈留郡人,陈留现在又缺人手,让典韦留在陈留郡,不仅更符合典韦本人的意愿,而且也更能保障戏志才等人的安全。

所以,刘昀仅仅是夸赞了典韦一番,并为他在地震中救人的功绩,给了他相应的奖赏,还送上了陈国产的美酒。

典韦也是个好酒之人,对于升职加薪一类的奖赏,他不怎么在意。直到作为附赠品的酒水出现,他才瞪圆了眼,满是欣喜。

“前个儿时候,太守给我们发的肃霜酒当真醇美,听说那是陈国独有的佳酿,咱一直念念不忘。没想到今日,又能喝到陈国的美酒。”典韦声如大钟,拍了两下胸脯,发出沉闷的声响,“多谢世子的恩赠,得了这酒,守兵们还不知道要怎么羡慕咱呢。”

刘昀有些哭笑不得,倒也听出了典韦的言下之意:

“若各位义士喜欢,下次我让人多带一些。”

“那我代他们先谢过世子。”典韦咧嘴一笑,见刘昀迟迟没有别的吩咐,行礼告退。

刘昀这次来陈留郡,倒也不是专程为了护送工匠,或是见一见典韦。陈留郡作为兖州最西部的一个郡地,与河南郡接壤,与雒阳比邻而居,战略意义甚大。

现在张辽成了陈留郡太守,陈留郡纳入他们的掌控,吃到嘴的地盘绝没有吐回去的道理。

只有更充分地了解陈留郡,了解陈留郡原有的规划与战略资源,才能更好地应对外来的威胁。

因此,刘昀在陈留郡待了小半个月,北至长恒,南至己吾,各大县城皆尽走了一番,与各位县长、县尉谈过话,予以一些陈国的土产,在心中有了个大概后,折身回返。

他回到陈国,写了一份新的规划书,往封地各部与陈留郡守张辽那各送了一份。

初平二年,冬,经过半年的努力,陈留郡的各大城池终于重建完毕。

这年冬天,占领辽东郡的公孙度修建了汉朝的宗庙,代替皇帝祭祀天地,亲耕籍田,赤裸裸地表现出不臣之心。

但因为辽东郡离中原太远,只占了在幽州最靠近东北部的一角,和高句丽接壤,所以,尽管公孙度这僭越的行为传到各州,也没几个人理他。偶尔有人写封信骂过嘴瘾,就将这个乱跳的辽东郡太守丢到脑后。

但是公孙度这个狂妄的行为却给了另一个人灵感。

渤海太守袁绍听到辽东郡传来的消息,灵机一动。既然长安城打不下来,小皇帝被董卓掌控,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另立一个皇帝?现在的小皇帝虽然是先帝之子,但他是董卓僭立的。说起名正言顺,董卓也并不比他们好多少。

于是,袁绍联合其他诸侯,谎称小皇帝不是先帝亲生的,决定拥立幽州刺史刘虞为新的皇帝。

这可把刘虞吓得不轻。

正如刘昀所说,枪打出头鸟,这时候抢先出来称帝的,不是炮灰是什么?

刘虞知道袁绍是想利用自己,拿自己的宗室身份当筹码,对于袁绍的拥护,他自然是避之不及。

袁绍的小动作不但惹了刘虞的不快,更把他的发小曹操给惹恼了。

自关东义军失利,曹操便在袁绍的安排下入了平原国,成了平原国的国相。

他和袁绍是发小,本该守望相助,可自大将军何进横死的那一天开始,他和袁绍的分歧与日俱增,几乎一触即发。

前任陈留太守张邈的死扩大了曹操和袁绍之间的裂痕,而袁绍为了拥立刘虞,张口污蔑皇帝的身世,更让曹操对袁绍的厌恶达到了一个高点。

青州刺史田楷忌惮着北面的袁绍和韩馥,时常暗中挑拨两人关系。他听到平原相曹操和袁绍生出隔阂,便想趁机拉拢曹操,让公孙瓒派来援助的别部司马刘备进入平原县,却被曹操婉拒。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刘昀正在和父亲陈王下棋,棋盘上的黑白棋子纵横交错,一如分崩离析的大汉,局势缭乱。

陈王丢下棋子,给自己倒了杯热茶:“这茶倒是不错,比你母亲煮的茶饼好喝。”

“此乃毛尖,虽然清香可口,但也和酒一样,不宜多饮。”刘昀收拾好棋盘,将棋子物归原位,“阿父近日饮了好几杯,可不能再喝了。”

“你这小小年纪,倒是比我这个半老的中年人还要讲究养生之道。”

陈王无奈地放下瓷杯,说起驻扎在冀州的袁绍,“自袁氏嫡支被董卓屠戮,袁本初行事便越来越急功近利。”

就算真的存在拥立新帝的野心,也不该在这个时候提出来。

“他大约是为了与董卓别苗头。可即便董卓成功逼退关东义军,退守长安,但,本性难移,董卓常借各种名义劫掠财富,上至官绅富户,下至田夫野老,皆怨声载道。”刘昀结合长安传来的情报,与史书上的记载,觉得董卓已经死期将近,“无需多少时日,董卓定会自取灭亡。”

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一年董卓巧立名目,给官员百姓定罪名,大肆劫掠他们的财产,将长安内城的每一个人都变成惊弓之鸟,所有人对董卓都充满了仇恨。

所以,当董卓乱棍打死自己前任上峰张温,其他官员再也无法忍受,暗中联合,密谋除掉董卓。他们策反了董卓的部将吕布,趁着董卓入宫探望生病的皇帝,在夹道布了陷阱,誓要将董卓当场诛杀。

结局不言而喻。

当消息传到陈国,刘昀终于有了一种“尘埃落定”的平定感。

可当他抬起眼,却见说出这个消息的陈王神色复杂,不见任何喜色。

他小声询问:“阿父,怎么了?”

董卓被杀,不管于公于私,都能谈得上是一件好事,为什么他的父亲露出这样凝重难言的表情,莫非还有什么他所不知道的变数?

陈王刘宠没有直接回答刘昀的问题,而是将手中的秘信递给他。

刘昀接过秘信,一眼就扫到“董卓被王允、士孙瑞等朝臣联合诛杀”的消息。

视线再往下方看,刘昀蓦然一愣。

€€€€董卓见大势已去,带着部将强行闯入宫中,犯上杀帝。

最后四个字,犹如刺目的刃,直入眼底,让人无法将目光移开半寸。

犯上……杀帝?

董卓见大势已去,所以临死反扑,进攻刺杀皇帝刘协?

带着无法置信的愕然,刘昀抬眸望了陈王一眼,继续将这封信读了下去。

€€€€帝死,群臣惶然,密谋另立之。

皇帝死了……大汉的最后一个皇帝,竟然死了?

这个堪称惊雷的消息,远比张邈被黑山军杀死这一变故更让人无措。

变量难定,带来的后果既有可能是好的一面,也有可能是坏的一面。

当变数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乱世的走向已进入另一个陌生的轨迹,诞生了另一个未知的平行空间。

未来汉献帝的意外身亡,在这条时间线的拐口折出一道标志性的皱痕。

这个世界以后的轨迹……将不再是他熟知的三国。

短暂的惘然萦绕内心,刘昀很快驱散纷乱的思绪,烧去密信。

“密谋另立之€€€€他们想要立何人?”

被杀的幼帝今年只有十二岁,没有子嗣,前任少帝也已被董卓毒杀,两人既无其他兄弟,又无近亲,前面几任东汉的帝王也大多短命少嗣,长安城内,名正言顺、适合继位的宗室恐怕连半个都找不出来。

“幼帝容易掌控,但年幼者容易夭折,徒生变故。按照如今的局势,群臣必定会迎藩王入京,奉诏登基。”

朝廷没有太后,被杀的皇帝也还没立下皇后,这个“诏”,自然是由掌权的朝臣发出。

至于召哪个藩王入京……

“王司徒此人心思难辨,有霍光之志,所召之人,绝非昌邑王之流。”

想到霍光与昌邑王,刘昀不免神色微妙。

依照大众认知,霍光是名臣,昌邑王是贻笑大方的昏庸之君,只坐了短短二十几天皇位就被废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