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犹未雪狸
【甚至别说这种情况下了,就算是临死之前,长公子信了那个名义上是陛下所下的赐死召令后,直接拔剑自刎,蒙恬劝都没用。】
嬴政:???!!!
在场大臣们:???
什么玩意???
第96章
在那一瞬间, 那燃烧着的火焰仿佛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赐死,拔剑,自刎???!!!
每个字就如同巨钟轰鸣, 烈雷在耳!
在那一瞬间, 脑海之中仿佛被这一句话给塞得满满当当, 再无任何余地。
始皇帝目光死死地盯着扶苏, 火光就那么映在他眼底, 恨不得把扶苏从上到下串出来一百八十个窟窿。
这你也能信?!
这你也敢信?!
朕会杀子?
朕会杀你?!
朕已经钦定的继承人, 就这么死了?!
甚至别说始皇帝了,此时此刻在场的几个重臣听着这话都缓不过来。
下一任秦二世不就是长公子吗?
怎么不是长公子呢?
赐死?
自刎?
怎么每一个字他们都认识, 怎么合在一起,字字都充斥着难以置信???
甚至这里面包括了李斯。
众人目光直直地落在扶苏身上。
扶苏听着耳旁林朝的声音,身板仍旧笔直, 但是此刻却是显得僵硬至极。
本想着是有惊无险, 但是现在这个???!!!
【在一众倒霉的太子,各有各的倒霉, 各有各的死法, 各有各的意难平, 但是终其一生止步于太子之位, 但就长公子是例外, 因为他连太子都不是。】
【没太子名没太子实, 但是有事总找他。】
【能进这个列表, 纯粹是凭本事凭爹凭他一死,那边就掀起来滔天巨浪, 天崩地裂。】
滔天巨浪、天崩地裂。
怕是秦国之本都因此而动摇。
是了,六国之地本就是虎视眈眈,眼下在这种大事上, 还出了问题,他们趁机兴兵作乱。
就在林朝之前所言的话中,其实就已经能够感觉到一二。
如果不是天下乱,哪来的那所谓的群星闪耀?!
匈奴不过一隅,百越那边赵佗更是自立为王。
这件事,可以说对于在场的众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这个不在大家能够猜测的范围之内啊!
甚至这都不是人能够想到的事!
帝国的接班人死了!
还是自杀!
甚至可以说是死于内斗!
矫诏、赐死、拔剑、自刎!
在那一瞬间始皇帝甚至一想起来了之前林朝所言,甚至包括了‘继承人距离自己太远是要出事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除此之外——
始皇帝甚至想明白了,之前为什么说蒙恬是被赐死的了。
扶苏被他送去边境历练,身后还有三十万大军,蒙恬又和扶苏关系尚可……
蒙恬就是这么死的!
想到此处,始皇帝那火气更是直冒。
既是气奸佞,又是气扶苏。
但是始皇帝却也知道,让扶苏去谋逆,去弑父,他的确不是那样的人,此时此刻,始皇帝这后槽牙俨然恨不得都要咬碎了!
【如果真是陛下所令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个还是矫诏。】
【但是说是矫诏,东西放到在长公子的面前,那玩意就是真的。】
【每一步每个流程都是真的,从开始到结束,甚至到他手上,除了这个发布人不是陛下之外,挑不出来任何问题。】
【陛下巡游的路上得了病之后,紧接着就是病危,说是暴毙也不为过,让长公子回来继承大统的令都没传出去,人就没了,没了!】
【知道人没了的,一只手就能够数得过来。】
【一群人合起伙来秘不发丧,直接把帝国继承人给改了。】
【甚至在事情开始的角度来说,陛下甚至比长公子死得还晚,因为只有长公子死了,那边才发丧。】
李斯不由得想着,这一招,那是真的狠啊。
秘不发丧,性质就变了,从新君让长公子死,变成借着陛下的威望先按死长公子。
突然暴毙,没有征兆。
伴随着那旨意落下的时候,长公子只有两条路,一个是死,一个是谋逆。
谋逆的还是陛下。
陛下是什么人?
一扫六合,亘古未有之始皇帝。
而长公子什么人?
以仁善爱人所称,数有谏言,意欲佐父。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长公子不是这种人,又有多少能够跟长公子谋反呢?
秦律严明,这个可不是火中的那疑似追命书了,那是证据确凿。
不过换句话说,这玩意也是真憋屈,因为自始至终,如果出手,那压根就不是谋反,而是拨乱反正。
但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
不知道。
【这要是泉下有知,长公子刚闭上眼,下一秒,就直接就能够对上死了的陛下。】
【什么地狱场景啊!】
【你怎么也在这是吧?】
泉下有知?!
朕现在就知道了!
扶苏,你最好现在就编好了这件事你到底想要怎么给朕解释!
扶苏就跪在那里,身体僵硬至极,眼底那复杂不亚于在场的大臣。
【早知道,就听蒙恬的建议,晚点再死,复核一下这个是不是真的了,是吧?】
【哦,不对,复核也没用,这边复核那边就敢再下一道旨意,反正秘不发丧,弄死扶苏,再办事。】
是的,如果是他,局面已经做到这种地步了,肯定不能就此停止的。
李斯心下道。
不过换句话说这里面一定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内外勾结,否则定不下这个局。
等会儿?
内外勾结?
李斯愣了,随即转念一想,不对劲,这脏水往自己身上泼作甚?!
别人跑还跑不掉呢,他自己往上对号入座。
他不就是和赵高想要一起推举公子胡亥吗?这又算得了什么?
他又不会去做这种事,若易太子三世不安,应在一切之前就定下来。
虽然就结果而言……
他可能没做到。
但是别管做到与否,若是陛下最终下令,听从就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陛下待他至此,他绝不负陛下。
不过换句话说,宦官的确有问题,他不应该再参合宦官之事,但是此刻事到临头换人已经来不及了。
长公子地位或定、或改就是今朝了。
甚至不仅仅是李斯,在场的其他人也不由得思及至此。
而林朝的声音仍旧未停下——
【假如是造反,说不准也会动不了军队,毕竟三十万长城军,不是蒙恬的,下面还有王离呢,王家的声望那也不见得就比蒙恬低,甚至可能更胜一筹也说不准。】
【然后造反未遂,而直接被斩杀。】
【又或者解决了王离,但是因为后勤、因为家小都在对面手里,下面也不见得会跟,毕竟长公子虽然素有贤名,但是为了长公子的贤名,全军上下把自己家老婆孩子献出去,也显然不太可能,再想从龙去吧,基层也从龙?】
【但是这玩意因为没干过,也有可能成了,赌一下万一他们消息没守住,秘不发丧的事件败露,师出有名,一路摧枯拉朽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