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 第80章

作者:寻光小筑 标签: 娱乐圈 系统 升级流 成长 治愈 万人迷 无C P向

“我这两天一直寻思着,内娱拉胯了这么久,是不是得出来一个正常的演员了!”

“我纯造谣啊,你们相信的、不相信的都当我是在说胡话好了。我就觉得看完三部预告片,再逮着余寻光前两部作品一扒拉,我敢打赌,他绝不会扑!”

“最后,我给三部待播剧排了个期待值,除了《凤凰于飞》我给到4星之外,《群鸦风暴》和《风雅颂》我都给出五星。届时剧播后,我会实时爆肝更新reation,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一键关注,谢谢大家。”

看完视频,易崇陷入沉思。

他没话说。这up主倾向太明显了,他都忍不住问公关部:“你们给他塞钱了?”

公关部也无语,“我们还想问你这单要不要报销呢。”

菠萝老妖在字母站也有60来万粉丝,算有点能量的影视区博主了,这回自发的给他们家搞宣传,真让人瘆得慌。

易崇又打开评论区看了看,发现同样是好评居多。

[我看《刑事大案》就发现了,余寻光很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反哺角色,我至今不觉得陈光和徐天乐长一样。现在看代善、陈敏笙、阎培熙,也是个人有个人的脸。]

[我发现余寻光的原声台词真的不错,而且他的声音条件也特别好。但是代善和陈敏笙没台词,所以我打算再等一波二版宣传片。有些演员说得好生活剧的台词,说不好古装戏台词,《风雅颂》又是民国戏,更考验人。如果他能把这两部戏的台词讲好,那着实没得黑。]

[《群鸦风暴》里的反派好带感,快播快播,这部戏我也给出五星期待。]

[《风雅颂》是拍得真好看啊,老妖说余寻光有那种文人的斯文气,很大原因来自于角色的眼镜吧。]

[圆框眼镜很压人的,戴不好就成书呆了,我看余寻光演的陈敏笙更多是灵秀,他一定是接受了西式教育的进步学生,因为女主二婚,那个时候很少有妙龄少男能接受的。]

[真的很期待《风雅颂》,说是女性成长,希望我到时候看到的是橡树而不是凌霄花。]

[那我期待一波《凤凰于飞》好了,老板制作的剧,扑了要挨批评的吧?]

[笑死,余寻光一个特邀,扑了能怪他?]

易崇看到这里皱起了眉。

他已经想象的到接下来肯定有余寻光的粉丝和马霁明的粉丝打架了。

同期、同公司,本来网上就有很多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老把两个人拉出来比,现在再演同一部剧,不打起来都不叫内娱。

难搞哦。

发愁是一方面,易崇回到薇博去搜菠萝老妖,正好看到他最近更新的一条博文:

菠萝老妖:人家刚找上门来了,能证明我没收钱了吧?

下面还有一张图片,易崇点开后发现是工作室的公关联系人家,想给他补钱,菠萝老妖却一口回绝,并且强调剧不好看他照喷不误的聊天记录截图。

同事下手的速度好快。

既然看到了,易崇也转发了这条薇博,并评论到:欢迎媒体朋友和观众朋友共同监督,我们会及时吸取经验和教训。

一台好戏,这才算完。

第50章 三合村纪事

这是余寻光在豫省乡村呆的第四个星期。除了在第二周时因为网上的风波他腾出一天去跟翁想想参加了一个访谈外, 他一直都在这个叫三合村的地方生活着。

前些天小陈为了拍摄视频来呆过几天,后来工作完成了,他带着素材又走了。

三合村是《金满桐庐村》的拍摄地。由于翁想想早有规划, 村长便在今年2月份就提前通知了村民。他们当时很激动, 可后来没了消息,日子久了,大家又都恢复了平常的生活。

余寻光就是在他们状态最好的时候来的。

他没想瞒大家,弄什么隐瞒身份之类,他就是在村民来凑热闹围观时, 实在地说自己是来体验生活的。

村民们瞬间变得更加热情。

“你是演戏嘞?”

“看着是像那么回事儿。”

“多大的官儿?”

余寻光正视着和他说话的村民, 解释:“不是官,是男主演。”

有个婶娘翘起大拇指, “男主演我晓得,好大滴官儿。”

有人关心:“啥时候拍?”

余寻光耐心回答:“要再过两个月。”

人群中一片纷扰。

“好, 好,男主演都来嘞,不用担心他们说话不算话嘞。”

“那你提前过来,是来学习怎么当我们这儿的人嘞?”

“对。”

这个说法直白,简单,可不是这个道理?

有人问:“你是哪儿人?”

“湘南沙市的。”

“好地方呀!”

有个握着烟袋的大爷说:“说了这么久,还不知道你叫啥名。”

“我叫余寻光。”

人群里有个婶娘对着村长的妻子喊话, “于婶,跟你是一家嘞,难不成真是你家亲戚?”

于婶笑得有些腼腆。

烟袋大爷很有主意,“既然是来体验角色嘞,那就不能用本名。你演的角色叫啥名?”

余寻光说:“江瑞安。”

“这个名字好,”他拍板, “我们以后就喊他江瑞安,中不中?”

余寻光还没答应,村民们先答应了。

于是,三合村便住进了一个“江瑞安”。

余寻光一开始是体验,后来就是真的在生活。

一个人在山里待久了,心就会很静,极其的静。

又是新的一天,天刚亮余寻光就醒了。他从炕上下来,穿衣服叠被子,找了搪瓷脸盆去院子里打水洗脸。

村长家是农村里很常见的砖瓦平房,一个院子里有三个屋子,余寻光现在就睡西边那个屋。这间房以前是村长儿子的,他来的时候,村长的妻子于婶特意给他收拾出来了。

他对面的房间是个仓库,堆放着米、麦,还有玉米。

院子里的另一间屋子是厨房,有气灶和土灶。平时有用得上的地方,村长家的土灶就会升起炊烟。

三合村的建设,还没有全面实现现代化。

拍《金满桐庐村》需要建设素材,所以翁想想当时挑选拍摄地,目的性很强的往贫困村里找。说来这是好事,剧拍期间,什么修河,什么规划道路都会来真的。等剧拍完,翁想想的捐款会全部投入到三合村的建设里。

洗了脸,余寻光去厨房,没看见人,只有四方实木桌子上盖着个洗菜篮。他过去一掀开,果然有两个又大又圆的馒头。

现在已经5月底了,东西温着的倒也能吃。余寻光不讲究,拿了其中一个撕开面皮放进嘴里。

不用加什么配菜,因为馒头本身就是甜的。

不是糖,是食材自带的清甜。馒头吃进嘴里,余寻光能感觉到面絮在骚扰他的口腔内壁,让他口齿生津,越嚼越香。

“喵”地一声,家里养的小猫从桌底下出来。它拿头蹭桌腿,看着人,眼神迷离暧昧。

余寻光被萌到,蹲下身,撕了一小块给它。

猫是于婶养的,有些年了,能吃点人吃的东西。

狸花猫闻了闻,舔了舔,然后很嫌弃的晃脑袋抖毛,转身跑了。

猫真奇怪,要了又不吃。

余寻光对上门外老母鸡的视线,问它:“你要不要?”

鸡是听不懂话的,所以余寻光走到门口,对着它“咕咕”了两声。

小猫讨来的粮食最终救济了老母鸡。

余寻光啃第二个馒头的时候,于婶从外面进来。

她挎着个竹篮子,里头还装了些蔬菜,刚才该是去菜地了。她一进门看到余寻光就忍不住笑:“起了?馍还好吃吧?”

“好吃,婶子做的馍比外面买的还香,”余寻光说着过去帮她提篮子,又问,“我叔呢?”

“村头那个老太像是不好嘞,他去县城买点保健品回来,再上门看看。”于婶从篮子里拿出一根半臂长的黄瓜,示意,“放到屋里桌子上就好。”

余寻光点头做事,出来看见于婶把过了水的黄瓜递给他,“刚摘嘞,你尝尝。”

余寻光接过,不矫情的咬了一口,“嗯,清香的。”

而且好脆。

带着皮更脆了。

特别爽口。

尤其是嚼的时候,还有黄瓜芯里的嫩籽在爆汁。

于婶笑着摸了摸他的脸,“中吧?”

余寻光点头,“中。”

两个人说完一起傻乐。

吃完早饭,余寻光确认过于婶不需要他帮忙后,趁着太阳还没完全升起,决定先去趟菜园。

种了菜之后,余寻光就像养了宠物,有了孩子,时时刻刻都想去瞅上它们一眼。他时常担心着菜地里的宝贝们是不是被鸟啄啦,是不是招虫子啦,是不是长草啦。他还爱给它们拍照片,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每一次发现苗苗们有长高,余寻光都特别开心。

今天照例,余寻光围着园子走了一圈,检查好植物们的健康之后,开始除旁边的杂草。

他之前在旁边放了一个小锄头,备用。这边荒了有些年了,没人来,不怕有人拿。

正专心干着活,余寻光听到有人喊他。

“江瑞安,安——”

他回头,眯了眯眼睛,看到不远处的山路上站了两个人,“听到嘞!”

来的是村里的两个青年人,30来岁,没结婚,没工作,每天除了照顾农活之外,就是满山晃荡。余寻光发现他们会经常照顾村子里的老人,所以知道他们本性不坏,接触下来人也豪爽,大半个月的时间,余寻光跟他们玩了几次,已经玩熟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