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 第261章

作者:寻光小筑 标签: 娱乐圈 系统 升级流 成长 治愈 万人迷 无C P向

这是属于个人的自由。

而且。

“我很高兴大家能喜欢明祎。”

哪怕拍摄时感受到了来自皇权的不适,但他一直非常清楚,令人难过的是当时那个时代,不是明祎本身。

明祎的想法会那么极端,也包含有封建王权的迫害。

他是受到了身边“君权至上”的观念影响,外加被大明朝的特产太监带歪。

君不见,最后脱离了“皇帝”的身份,明祎就能和明霄相处得很好了吗?

余寻光相信他的“打不还手”不仅仅是因为他打不过,也有他很爱明霄的原因。

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他有恶的一面,但这不代表他不值得被喜欢。

他是恶人,但余寻光也能理解,大家的“喜欢”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明祎知道了会很高兴吧?

还是会不屑呢?

明霄应该会摁着他的头好好感谢大家。

真好啊,哪怕离见到他们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再想起来,仍旧像刚发生的事一样。

这对兄弟一直活在他的心里。

第126章 《贞观长安》李承乾

11月, 又到了一年金凤奖。余寻光在凭《大明奇案》明霄一角拿了今年金凤奖的最佳男主角后,只是略做修整,便前往通市的摄影棚中, 进组拍摄《贞观长安》。

贞观长安, 顾名思义,讲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的故事。《贞观长安》以太宗登基起,至其病逝结局,用45集的篇幅讲述了一位伟大的封建帝王在位23年间的故事。

纵观国内电视史,以太宗为主角的故事并不少见。央视在十五年前就曾经拍过一部同样以“贞观”为题的剧。

如今, 电视台时隔多年重新启动这个题材, 一方面是为了推陈出新,一方面也是想让新一批年轻观众了解历史人物。

重新拍以前拍过很多次的题材, 这回的《贞观长安》算是“旧瓶装新酒”了。

和十五年前制作的那个版本相比,主角虽然同样都是唐太宗, 但剧情故事却大有不同。比如说,在那个版本中,并未对李承乾过多着墨;今年新拍的版本,李承乾的戏份却是实实在在的从头到尾。

余寻光剧本中的「李承乾」与历史上的描述大差不差,具体细节有艺术加工,和酌情删改。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的嫡长子,在剧里出场很早, 不过一直都是由小演员扮演。他从小聪明伶俐,友善孝敬,乖巧机敏,是前朝后宫众口称赞的太子。可后来母亲去世,他的足疾日益加重,不良于行, 弟弟们又年岁渐长,在压抑的生活氛围和日渐严峻的政治斗争下,李承乾的人生自此急转而下。

从整个角色的行为路线来看,关于《贞观长安》中李承乾的人物经历可以这么说:福气和夸赞是儿童演员享的,憋屈和指责是余寻光受的。

余寻光看剧本时,就觉得由他出演的成年李承乾剧情里,有一段情绪和明祎特别相像。

他们都曾因为“太子”受到非议。

《大明奇案》中,大臣们因为明祎和明昭太子的长相相似而针对他;《贞观长安》中,大臣们因为太子承乾有腿疾而苛责他。

李承乾从外表来看,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太子。

古往今来,哪有瘸腿的皇帝?

不过是仗着皇帝宠爱他。

如历史记载,剧情里,承乾盖个房子,大臣都要上书批评他喜好奢华。

李承乾不明白,为什么他长大了,那群大臣对他的风评就变了。

他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他自小被爱护着长大,第一次受到批评,当然是希望父亲能站在他这边。

可李世民为了让他的品行更加优良,并没有维护,反而小施惩罚,处置了他身边的人。

那一刻,李承乾的心因为失望而变得冰冷。

他不像父亲那样是个天生的政客,他只是一个刚失去母亲的孩子。他在这时需要的是关爱,可所有人都对他冷脸相待。

李承乾在这时忽然感受到,似乎在失去母亲的那一刻,他便失去了所有的庇佑。

他不服气,他不甘心。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错的,他就像一个进入叛逆期的孩子,故意跟大臣、跟父皇对着干。

他不读书,不敬长,整日和乐人厮混,只因为他的温柔慈悲让他记起母亲。

这个世界怎么忍心残酷的对待一个刚和母亲分离的孩子?

或许他们都没有失去过妈妈。他们不理解他。李承乾的叛逆在大臣眼中看来宛如滔天大罪,他再也不是那个被交口称赞的太子。

他奢靡、懒惰、爱好玩乐、不孝不悌……一夜之间,太子受到千夫所指。

官员们无情的恶斥让他变得清醒。李承乾终于明白,这个世界对他就是这般残忍。

既然他不管做什么都会遭受批评,那么他也不愿意去讨好他们。

谁知道他们要求的“好”是到什么程度?

他放任自己沉浸在大臣的责备与父亲的批评,还有失去母亲的忧伤和瘸腿的痛苦中。

他活得很压抑,可没有人能理解这种压抑。

他是一个深宫中的溺水之人,只有愿意陪着他的乐人“称心”为他伸出援手。称心像母亲一样关心他,让他得以在折磨中喘上一口气。

大臣们却因此对太子的“不知悔改”更加犀利。

他们上书时的措辞一天比一天凶狠,那些冰冷的词宛如锋利的尖刀割开李承乾脆弱的胸膛。没人爱怜他,连舅舅都来训斥他。父皇对他更加失望了,再一次挑来更古板严肃的老师教育他。

李承乾觉得很可笑,他需要的是教育吗?

他想要什么,他的心里有答案。

可没有人关心他的内心。

李承乾便靠着自己去寻求解脱。

他在被比作“秦二世”的一天彻底崩溃了。他从未有那么决绝过。

“我再也不要做太子。”他想。

剧情里,李承乾一共请废自己三次。

第一次,父皇以对待儿戏的态度怒斥他,拒绝他。

他希望他能明白,“承乾,朕对你予以厚望。你不当太子,父皇能放心把这个位置交给谁呢?”

李承乾想说,谁愿意要给谁吧。

可是谁信呢?

谁都想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君主。

除了李承乾。

他不愿意掌握权利,他唯独想问仙,他想要母亲回来。

第二次,李承乾故意私自勾连突厥使臣。他虽心虚,却没有刻意隐瞒使臣行踪。

他身边的左庶子发现他的行为,进行劝谏,可李承乾最烦的就是劝谏。

他问这名杜姓文官,“你为什么不把我的行为告诉皇帝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应该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心知肚明。

包括他的儿子正在吃里扒外。

来吧,让所有人知道大唐的太子有多么的荒唐。

谁料,早就知道这件事的李世民眼见帮李承乾遮掩行为不成,迁怒之下将这名左庶子流配,以作惩戒,堵住悠悠众口。

他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人才。

他偏心地告诉所有人,“非太子之过,实乃小人口舌奸滑!”

看吧,他的父亲总是这么一厢情愿给他自以为最好的。

可对于已经死心的李承乾来说,金碧辉煌的宫殿和至高无上的地位都不是他想要的,他甚至也不想要父亲的爱。

他只想离开。

但李世民只当李承乾脾气未消,事后为了安抚,便像以往那样,令太子监国以证其心。

于是李承乾不得不又往更极端的去处想,怎样才能离开这座由至高无上的君王打造出的金笼子呢?

李承乾思前想后,决定去做父亲做过的事。

第三次,李承乾妄图杀弟,逼宫,造反。在这种大逆不道德罪行之下,他终于得偿所愿,被贬为庶民,流放黔州。

可惜他不能带走称心。

他在大明宫失去了母亲,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他不怨恨任何人。

可为什么大明宫的主人又夺走很像母亲的称心?那明明是他唯一的慰籍。

李承乾得到自由之时,自由对他却已经不再重要。

李承乾来到黔州没有多久,便撒手人寰。

他用死亡的方式,终于逃离了父亲和大臣们对他的掌控。

余寻光要从李承乾的17岁演到25岁,无论是人物情态和成长变化对他来说并不难,特殊的是,太子的剧本里有一大半都是哭戏。

还没开拍,注定往后“以面洗泪”的余寻光先扁着嘴给自己做了个哭脸,当作提前共情。

梳理完了主要剧情,再说说合作演员。

本剧的李世民由“四金影帝”叶峻深扮演,曾经演过另一版本的李世民的“皇帝专业户”谷四民饰演长孙无忌。其他的太子身边的随侍学官,还有后期和余寻光有亲密对手戏的乐人称心,都由国家大剧院或是文工团有经验的老师扮演。

《贞观长安》的主导演是央视御用导演邬震启,为了控制成本,合理规划拍摄时间,他在组织拍摄工作时采用了分组拍摄模式。则:与男主角有剧情相交的戏份由A组拍,其他角色第三视角的戏份由B组、C组的副导演拍。

同样是分组拍摄,《贞观长安》和《群鸦风暴》之间有细微的差别。

邬震启敢放权,来自于他对分组导演和几位副导演的信任——潘泽永能以这么年轻的年纪入他的眼,足见他本事不低。

《贞观长安》预计拍摄时长120天,为期四个月。该剧8月底开机,潘泽永作为副导演早已进组,那天去见余寻光是特意请假。余寻光11月下旬进组的时候,剧组的工作已经进展到中后期,所以在过来盯余寻光定妆的时候,潘泽永还开了句玩笑:“得亏你没早来,不然让你看到我和工作人员互相磨合的狼狈样子,可不得丢大脸。”

余寻光知道这番说笑是潘泽永谦虚,并没有当真。

《贞观长安》特意找了已经退休的大师佟云杰来设计造型,余寻光饰演的李承乾造型也是出自她手。最近古装剧流行复原,《贞观长安》又是一部历史剧,更不能做歪。佟老师便也在史料古画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设计为演员量身定制戏服。

推荐阅读